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兩天後,波蘭盟友的英國、法國被迫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在納粹德國入侵波蘭之前,曾先後吞併了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英法兩個歐洲傳統強國在「綏靖政策」的影響下,選擇了默認。但兩國也不是毫無底線地一再退讓,保證波蘭不受德國入侵就是英法兩國最後的底線。為此,兩國還發表聲明宣布「願意對抗任何威脅波蘭的行動」。
但是納粹德國卻對此時的形勢產生了誤判。他們認為英國、法國不至於為了波蘭而向其宣戰。而侵佔波蘭對德國而言,又是至關重要的。為此,德國不惜冒著驚動英法兩國的風險,向波蘭大舉進兵。為什麼納粹德國一定要拿下波蘭呢?
首先,對德國而言,波蘭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戰後,德國的領土被分為了兩部分:本土和東普魯士(參考上圖)。在這兩片領土的中間,隔著一條狹長的波蘭走廊。如果德國拿下了波蘭走廊,則能將整個德國連為一體,實現復興德意志帝國的夢想。
其次,波蘭走廊在一戰前為德國領土。一戰德國打敗後,才割讓給了波蘭。因此德國認為,奪回波蘭走廊只是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合情合理。事實上,在最初德國並不打算冒險對波蘭採取軍事行動。而是希望波蘭歸還位于波蘭走廊北端的但澤自由市,同時允許德國有一條通過波蘭走廊到達東普魯士的自由道路。以當時的形勢而言,德國方面認為自己這樣的要求已經非常溫和了,但波蘭直接拒絕了德國的要求。這就讓德國下定決心通過武力來奪取,而一旦訴諸武力,德國所要得到的東西,就遠遠不是原來要求的這些了。
為了能順利實現目的,德國選擇了和自己意識形態完全對立的蘇聯結盟。雙方在1939年8月23日籤訂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並達成共識,共同瓜分波蘭。
9月1日,德軍大舉進攻波蘭。在德軍凌厲的攻勢下,波蘭軍隊節節敗退。9月17日,蘇聯也從東面向波蘭發起了攻擊。在兩個軍事強國的夾擊下,波蘭毫無招架之功。10月6日,蘇德兩國佔領並瓜分了波蘭全國領土,波蘭戰役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