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和德國同屬歐盟,且都是北約成員國,按說關係應該不錯,然而最近,德國和波蘭突然不對付了。
據德新社報導,幾個月以來,波蘭政府一直拒絕德國駐波蘭新大使洛林霍芬入境,因而被德國視為「歷史性侮辱」。
據波蘭媒體解釋,洛林霍芬本人是一名間諜,其父是「希特勒的副官」。然而洛林霍芬本人是北約對俄宣傳中心的建立者,不僅對俄羅斯態度強硬,而且了解波蘭人的安全需求,波蘭對洛林霍芬的拒絕說到底還是波蘭和德國近期的矛盾所致。
在美國撤出駐德美軍之後,美國將這部分美軍重新部署在波蘭,為此德國方面頗為不滿。顯然,美國為破壞歐盟的團結,有意將波蘭作為分化歐盟的支點,這與德國團結歐盟對抗美國的目的背道而馳,正因如此,德國和美國矛盾逐步激化,德國甚至有意向俄羅斯靠攏,德俄關係愈加密切。
儘管由於白俄風波的發酵,德國同俄羅斯的關係出現破裂跡象,然而德美關係並沒有出現好轉的苗頭。在延長對伊朗武器禁運問題上,德國聯合法國直接給美國投下反對票,甚至還將美國告上聯合國。對於美國多次揚言制裁的「北溪2」項目,德國並沒有服軟,反而向美國發出警告,如果美國繼續插手「北溪2」項目或將迎來反擊。
波蘭同德國的歷史恩怨舉世皆知,由於德國和俄羅斯的合作,波蘭對於俄羅斯的「威脅」越發恐慌,只能鐵了心抱美國的大腿。德美關係持續惡化,此時波蘭向德國大使發出拒絕,很難不讓人懷疑究竟是美國授意,還是波蘭對美國的示好。
要知道,駐波蘭大使團是德國最大的海外使團之一,今年恰好是德國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波蘭此舉無疑將妨礙德國在歐盟工作的開展,或者說,這是波蘭給德國的一個下馬威。
然而,波蘭一味追隨美國向歐盟說「不」,究竟該如何權衡利弊呢?波蘭抱美國「大腿」無非是出於安全考量,然而美國在波蘭永久駐軍不僅加重了波蘭的軍費負擔,並且將促使波蘭徹底落入美國掌控之中。
此外,美國有意在波蘭部署核武器,這只會更加激起俄羅斯的忌憚,一旦產生摩擦,美國或許無關痛癢,首當其衝受到打擊的就是波蘭,波蘭欲求安全反而不安全。
另一方面,波蘭的經濟還需要歐盟的幫助。在疫情的衝擊下,各國經濟大為受挫,美國同樣也面臨二戰以來最大的萎縮狀況,已經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哪有多餘的精力為波蘭提供援助。
與此同時,歐盟內部卻在發放救濟金,以便歐盟成員國共度難關。波蘭經濟本身就依賴歐盟,因疫情影響波蘭的經濟更是受到嚴重打擊,這個時候和德國矛盾激化,將為波蘭經濟恢復帶來更大的阻力,波蘭可要考慮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