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多次入選中國首富、亞洲首富位置,現擔任日本軟銀董事、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兼全球董事會成員、華誼兄弟董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董事。
作為眼光獨到又有實力的企業家,馬雲給了很多創業者忠告。
馬雲:悲觀的人不可能創業成功
馬雲認為,一個悲觀的人是不會在創業的路上成功的,他曾經告誡過創業者:「一個創業者身上最優秀的素質,那就是永遠樂觀。樂觀不僅是自己安慰自己,左手溫暖右手,還要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別人。唯有這樣,人生的路才會走得長遠。」
他之所以得到這樣的感悟,全因為自己的經歷,提到當初剛成立阿里時,才半年,企業就瀕臨倒閉,連馬雲自己都快要放棄了,後來獲得孫正義的投資,又重新起步。
整整三年,阿里一分錢都沒有賺到,員工的心情也跌至谷底,甚至覺得公司都不像公司的樣子。
創業期間,阿里收到了很多中小企業的感謝信,因為有阿里的存在,讓他們拿到了訂單,招到了員工,公司規模也擴大了。而這些,都成了大夥前進的動力。
「我永遠相信只要永不放棄,我們還是有機會的。最後,我們還是堅信一點,這世界上只要有夢想,只要不斷努力,只要不斷學習,不管你長得如何,不管是這樣還是那樣,男人的長相往往和他的才華成反比。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對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個人不要輕言放棄。」馬雲說。
而最後的那一句話,也成為了經典。的確,如果馬雲當初放棄了,那就沒有了阿里,即使有跟阿里相似的企業在日後會出現,那個成功的大人物,也不會是馬雲。
沒有人沒有經歷過失敗就成功的,馬雲在成功前,創業也失敗過好多回。創業者面對失敗,只能自渡,如果因為一次失敗就放棄了,那這樣的人不適合創業,更不可能成功。
所謂的成功者,都是在失敗後一次又一次站起來的人罷了。
馬雲: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
眼光有多重要?1995年,馬雲在西雅圖了解了叫網際網路的東西,這一趟旅程,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同年,美國的網景公司上市,哪怕起初是沒有賺到一分錢的,它上市後,市值卻達到了71億美元。
馬雲從美國網際網路中看到了機遇,認為網際網路是科技的潮流,是一個好機會,於是回國後馬上就開始了創業,建立了「中國黃頁」。
後來的中國黃頁被杭州電信投資,掌握了70%股份,雖然有一筆大的投資金額,也算是抱住了大腿,但馬雲發現,自己在公司裡已經失去了話語權,於是,他離開公司,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
前有阿里,後有支付寶和淘寶等等,馬雲的眼光十分長遠,看的都是未來10年以上的發展,而不是局限於眼前的一點點利益,這也是為什麼馬雲認為,眼光是一個創業者重要的因數。
不是每個人出生就對所有事物都能看出其發展,而人的眼光,是在見多識廣中培養的,還有要有多維度的思考能力,想問題的時候,要看到問題的多方面,從而形成自己的遠見能力。
創業者不能僅僅以現在看未來,而是從未來的角度出發,看待現在所應該做的事情。
而胸懷,就是管理者的胸懷要能容人所不容。
「永遠要把別人對你的批評記在心裡,別人的表揚,就把它忘了。當然別人批評你的時候,還是記住這句話:男人的胸懷是委屈撐大的,別弄得火氣挺大。」——馬雲
接受別人的評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作為創業者,特別是小有成就的時候,就會沉迷於太過自信,聽不進別人的話,但古語有云,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從別人的角度,反而可以看到一些自己不清楚的事情,避免選錯了道路。
關於實力,這個不言而喻,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管你成功與否,都要時刻學習,時刻儲備信息,成為有實力的人,才能創業和守業。
悲觀的人不可能創業成功,一個成功的創業者,要具備眼光、胸懷和實力三個因素。如果你即將踏入創業的旅途,請多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具備當創業者必要的條件。想要在商業上取得卓越成就,首先,我們得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