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六弄咖啡館劇情改編自藤井樹(吳子云)的同名暢銷小說,同時導演和編劇也是由原著作者出任,劉傑擔任影片監製。主要講述男主小綠(董子健 飾)和女主心蕊(顏卓靈 飾)之間一場真摯卻無奈的青春愛情故事,對於親情和友情的探究,以及距離對愛情的考驗,同時關注年輕人對待成長和人生的態度與狀態。白領職員梁小姐在與男友爭吵之後,一個人孤苦無依時,遇到六弄咖啡館的老闆,邀請她進入籌備開幕中的咖啡館,告訴她一個多年前關於愛情友情親情的美妙故事。
小綠出生於一個不同常人的家庭,從小與媽媽一起生活,堅強的綠媽歷經辛勞撫養小綠成長。高中時期,小綠和最可愛的女生心蕊談了戀愛,和好朋友阿智歡樂地度過高中生涯。然而決定命運的聯考讓小綠和心蕊考到了不同學校。
心蕊與小綠之間,受到了空間距離的嚴峻考驗。在大學的生活,小綠經常去看望心蕊,他的貼心和細膩慢慢地徵服了心蕊的心。然而,愛情的醇美也無法抵消兩人距離的無力感,價值觀逐漸改變,兩人的感情中慢慢摻雜了一些其他的東西。一天,小綠為給心蕊送生日禮物,不顧刮颱風的危險天氣,和阿智騎著機車奔波了一整天,卻在那天看到了他最不願意接受的一幕……
作為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具體情節也就不再過多贅述。情節上與同類型題材相差無幾,但《六弄》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有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結局,帶給人遺憾和感傷。
《六弄》整體還是保持了臺灣青春電影該有的優勢優點,但總體上並沒有超過《那些年》所能帶給我們的震撼。而這個問題其實是由於某種特別原因,內地版本刪減了4分鐘關於中年阿智的鏡頭,也就是戴笠忍的戲份。恰恰是這部分作為重要的承前啟後作用,並解釋了「六弄」這個名字由來,所以才給很多人看不懂為何故事會有這樣的故事。
「六弄」的意思其實在原著小說裡有講到,是這樣的:
「六弄人生:
人生,像走在一條小巷中,每一弄都可能是另一個出口,也可能是一條死胡同。
生在一個與一般人不同的家庭中,是我人生的第一弄;
愛上了妳,是我人生的第二弄;
註定般的三百六十公裡,是我人生的第三弄;
失去了妳,是我人生的第四弄;
母親的逝去,是我人生的第五弄;
在這五弄裡,我看不見所謂的出口,出現在我面前的,盡是死胡同。
該是結束的時候了,該是說再見的時候了,
再見,世界,是我人生的第六弄。」
看完這一段,我們終究明白和感受到了阿綠的人生多麼令人惋惜。
但《六弄》卻又給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與思考。
為什麼臺灣的青春電影如此令人喜歡?
《六弄》算是近年來我看過的第四部臺灣青春電影,這個類型的電影有著很鮮明的自我特點:小清新、真實、熱血、不造作。
比起國內青春愛情片,臺灣片在男女愛情上的處理方式真的好了不知多少倍。在《六弄》裡,阿綠對心蕊的愛是一種堅持,阿智對心怡的感情又明顯有歡喜冤家的成分。這恰恰是我們學生時代的愛情寫照,你總能在電影裡面看到你曾經感情的影子。
特別是阿綠給心蕊的磁帶上寫的那樣:「我與你同在」,那個時代的我們愛上一個人就只是這麼單純的愛了,只是想要和那個他/她一直在一起。而這種愛是不摻雜其他成分的,不會想要和她滾床單、不會想要有沒有得到所謂的回報,只想讓對方知道,我就是這麼強烈的愛著你,這麼單純的愛著你。當電影裡那個上課偷偷畫著心蕊畫像、天天打工攢車票錢奔襲在臺北高雄間的阿綠,你是否會覺得那樣倍加熟悉,恰如當年為了喜歡的她而不顧一切的你一樣。
從電影的角度,《六弄咖啡館》看上去還是有些類似《那些年》,畢竟作為臺灣青春電影,不但有著類似的體系和風格,更是指導了內地青春電影許多年,可以這樣說,臺灣青春系電影的風格模式源自日本,以《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甚至更早的日系青春片。而內地青春片,多數是跟臺灣學的,模式類似,但風格不一樣而已。亞洲青春電影,故事內容基本大同小異,對成長的思考,對青春的緬懷。
說本片是「不一樣的青春片」其實有些勉為其難,畢竟電影的故事模式與其他青春電影大同小異,但臺灣青春所固有的那種清新的風格,以及源自小說中比較亮眼的橋段電影化之後,帶來的或而歡樂或而深情的感受,這是《六弄咖啡館》在表面上最吸引觀眾的地方。青春電影中,永遠是年少輕狂、看見喜歡的TA會臉紅的那個時代最為吸引人,本片也不例外,關閔綠、蕭伯智、心蕊高中時期的無憂無慮、以及對感情的坦然,打架、泡妞、考試、郊遊,是全片最好看的地方。
也不可否認的是,這段內容很「那些年」。
而令本片真正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主題,本片並沒有一味的緬懷青春,而是將人生與成長作為電影後半段的主題,與少年時代不同的是,關閔綠長大之後,面對撲面而來的人生變故,最終經歷「人生之六弄」之後,成為咖啡店中「小綠」那個「很好聽」的故事,這才是電影主題。
也就是說,《六弄咖啡館》很寫實,所發生的故事也很現實,面對無憂的青春,面對最真誠的情感,一場無疾而終的情感,告訴所有人,異地戀是沒有好結果的。
以及現實中那些突如其來的變故,最終會將一個人壓垮。
你的青春裡,有個小綠一樣的人嗎?一腔相思付與你。哪怕颱風十級,也不能阻擋要見你的決心,買不到票,騎個電驢就敢從高雄北上,一夜疾奔300公裡不知累為何事;你一個電話,不管他在哪裡,在做什麼,立馬飛身去見你,爬火車這種想想都覺得後怕的事兒,為了你他也是兩眼一抹黑,說上就上。那時的他,身無分文,卻又富甲天下,因為他有你。
青春熱血,沒什麼能阻擋。只是多年後,他從別人口中得知當年的自己,一陣恍惚:那個無畏無懼,敢愛敢恨的人,真的是我嗎?
當我們回憶往事的時候,不僅是回憶年華裡有個你,更是回憶那個為了你,肆意灑脫,萬事由心,勇敢上前的自己。
多年後,才明白,那個自己,才是青春裡最了不起的回憶。
為什麼這麼多年同學聚會,我們說著說著會紅了眼眶,青春不再,那個激情的自己,也隨著青春一起埋入了記憶裡。
青春不會永不消散,我們與成長不期而遇。開始長大的我們,慢慢看到象牙塔之外的天,開始體會人生的悲歡,也開始思索未來該往哪裡走,和誰一起走。這也是《六弄咖啡館》比其他青春電影深刻的地方。
影片中小蕊說自己想要去外邊看一看,想要更大的天地,而小綠卻只想回家鄉,小富即安。此時,兩個人開始出現分歧,相應的,兩個人的感情也開始出現裂痕,在小綠眼中,小蕊變了,小蕊卻意味深長的對小綠說,人長大了,就會改變,而你好像忘了長大。
一如片名,成長就像一杯苦咖啡,讓你皺眉,讓你哭泣,讓你有痛在心頭。如果,在成長路上,一個人走得太快,另一個人卻原地踏步,那麼,分手就是註定的結局。影片中小綠跟小蕊就是這樣揮手再見,一轉身,咫尺天涯。
在往後的日子裡,小蕊再也沒有見過小綠,陪伴她的只是那個喚作小綠的貓。閒下來發呆的時候,小蕊會捧著印有「六弄咖啡館」的馬克杯遙望遠方,不知道她可為年少執拗的決定後悔,不知道她是否還會記起小綠,那個已經隱落在回憶中,一心想要為她開咖啡館的男孩子。
青春年少,我們可以一眼萬年,也許那天,天空很藍,你穿了一件我喜歡的白襯衫。多年後,我們長大,才發現,有人穿白襯衫比你更好看。更多的選擇,更多的誘惑,更多的路擺在我們眼前,我們糾結,踟躕,卻慶幸,原來外邊的世界這麼大!雖然那時懵懂的我們註定分開,卻讓我感恩,因為你的存在而體會到愛情初始的樣子。
回憶是為了更好的前行,感謝所有出現在我青春裡的你們,正是基於你們給予的溫暖,我才邁著最堅定的步伐,向前走。
青春時代的愛情,有苦有甜,董子健飾演的關閔綠每天放學跟著暗戀的女孩李心蕊(顏卓靈)騎一段單車,心裡就已經心滿意足,女孩勇敢往前一步成就感情,真是甜美如蜜。考上不同大學後的異地戀,關閔綠不停打工,攢錢買車票去看女朋友,可是距離不一定產生美,尤其是兩個人的追求、成長已經產生分歧,苦澀滋味可想而知。李心蕊生日的時候,關閔綠和好兄弟蕭柏智冒著風雨,騎摩託千裡迢迢去看她,見到的卻是李心蕊跟別人在一起,真是千般滋味在心頭。最後生活的變故和意外的結局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