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這個組織團結了華人,告訴我們天下華人是一家人

2020-12-12 悅洋海外

澳大利亞有這樣一個組織,是由華人發起的。該組織利用微信,為通訊工具與手機網絡為依託,對各種制度進行完善,由最初的三名發起人,短短3年時間內發展到100多個群,六七萬人參與。這個組織就是澳大利亞緊急互援協會。

從這個組織的名稱,大概您就能想像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協會。自協會創立之初,就以某信為通信工具,以手機網絡為依託,於2016年11月30日正式在澳大利亞進行註冊,成為了澳大利亞政府承認的正規組織。

澳大利亞緊急救援協會的發起地在維多利亞州,因此你是會率先以,新南威爾斯州為輔助開展協會日常工作及對各種規章制度的修訂和完善。

澳大利亞緊急互援協會(英文名稱: Australian Emergency Assistance AssociationIncorporated; 英文縮寫: AEAAI)是在澳大利亞註冊的合法公益組織。作為一個在線鄰裡守望(online neighbourhood watch)組織,協會主要職能為給各族裔居民提供在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的緊急狀態下相互援助及信息發布的平臺。協會為完全的公益性組織,目前全部辦事人員均無薪酬。協會的口號是: 「讓愛心去傳遞,讓互助能接力」!

安居樂業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準則,不論走到哪裡都是圍繞安居樂業來進行所有的行為。也使得華人在澳洲創造了這樣一個平臺,目的最初只是為了華人在異國他鄉找到依靠和相互幫扶。初到澳大利亞,背井離鄉,遠離故土,雖然澳大利亞繼承了英國傳統的法律體系,在這個法律體系基礎上,較為完善的建立了澳大利亞自己的法律系統,但是由於高福利下人的惰性被不斷揮發,所以所有的西方發達國家辦事效率都低的驚人,也使得一部分新移民在剛剛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的同時遇到了很多問題。加之,華人天生喜歡群居,這也是為什麼各國的唐人街都會非常集中。所以這個組織的成立也是順應了華人的需求。

作為澳洲司法機關在處理緊急情況時的有益補充,在 2016 年 6 月 19 日澳大利亞緊急互援協會成立,2016年11月30日正式註冊。

由於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因此澳大利亞政府大力推崇鄰裡守望(Neighbourhood Watch)組織的發展,以調動社區居民的能動性,協助警方預防罪案的發生,以營造安全祥和的社區環境。緊急互援協會利用某信在華人圈子的影響力,迅速的建立了朋友圈的擴散效應。由最初的只有3個創始人,發展到今天100+群,到70000+用戶。

澳洲有完善的法治,又有這樣一群不屈不撓的華人,把我們祖先天下大同的理念發揮了出來,越來越多的華人將自己奮鬥的腳步踏遍了這個地球,我們有5000年的歷史,有深厚的力量,有不斷前進的腳步,無論走到哪裡,天下華人是一家。

相關焦點

  • 王興鄉:澳大利亞華人歷史的守護者
    澳華歷史博物館是澳大利亞墨爾本唐人街上一個獨特的旅遊景點,由東·鄧斯坦倡議修建,通過各種方式展現了澳大利亞早期華人移民的艱苦生活和創業歷程。   1818年,來自廣東的麥世英在傑克遜港下船,成為有記載的最早一批來澳華人中的一員。
  • 還吃蟑螂…澳大利亞華人怒了
    相關消息稱,澳大利亞主流媒體ABC電視臺在此前一天(20日)播出的一檔兒童節目中,讓一個白人女性扮成中國民眾熟知的女皇武則天,並挑戰吃下各種不在普通人食譜中的食物,如蟑螂、竹鼠、海蜇、黃蜂幼蟲等。澳大利亞華人對此感到憤怒,並已經向電視臺投訴。
  • 澳大利亞華人唐詠北:從只懂幾句英文到競選市議員
    中新社澳大利亞霍巴特11月15日電 題:澳大利亞華人唐詠北:從只懂幾句英文到競選市議員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1996年,唐詠北從中國最南端的海南島移民到澳大利亞最南端的塔斯馬尼亞島時,只會說幾句簡單的英文。
  • 澳大利亞參議員鼓吹重啟白澳政策 華人該怎麼辦?
    現在是2018年,澳大利亞國會不該出現這樣的言論。這也給了我們華人社區很大的警醒,我們需要持續的奮鬥,去教育、去告訴這個國家,這樣的事不該發生。華人群體在澳大利亞為這個國家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我們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發生。Q2: 您認為現在華人應該怎麼做?
  • 澳大利亞嚴防死守,華人戰「疫」關鍵詞:囤貨、互助
    海外僑胞抗疫錄|澳大利亞嚴防死守,華人戰「疫」關鍵詞:囤貨、互助  據澳大利亞聯邦衛生部最新統計,截至當地時間4月5日早6點,澳大利亞累計確診新冠肺炎5635例,累計死亡人數34人。  確診病例不斷增加,澳大利亞的防控措施也在不斷升級。
  •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籲支持華人社區
    (抗擊新冠肺炎)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籲支持華人社區中新社雪梨2月15日電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總理斯科特·莫裡森15日通過微信公眾號表示,在這個充滿壓力的艱難時期,重要的是所有澳大利亞人都應支持我們的澳大利亞華人社區。
  • 雪梨澳大利亞華人博物館籌建有序推進
    中新社雪梨5月5日電 (記者 陶社蘭)澳大利亞華人博物館(MOCA)的籌建有了良好進展。該博物館委員會發布消息說,雪梨市政廳已將博物館作為毗鄰唐人街的禧市(Haymarket)圖書館舊址的優先租戶。距離有記載的第一位定居澳大利亞的華人已過去200多年。
  • 上萬華人聲援,警方、校方、政界多方回應今日雪梨!Eddy事件將是澳洲華人團結的起點!
    很多華人組織,聯繫Eddy表示願意提供免費的幫助和治療!他稱,「我們絕不會姑息任何種族歧視相關的襲擊,會嚴肅處理」。Walton警官告訴今日雪梨,「Hurstville仍然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地區,這裡很繁榮,華人人口眾多,社區民眾無需擔心安全問題」。他也希望通過今日雪梨告訴廣大讀者,「警方的調查辦案需要時間,我們理解大家的心情,請勿要擔心,會儘快拿出結果」。
  • 澳大利亞華人歷史博物館將落戶雪梨
    人民網雪梨5月18日電(王泉驕)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首家專門介紹澳大利亞華人歷史的博物館即將落戶雪梨。該博物館將成為本地專注發掘、保存、弘揚在澳華人歷史的文化核心和博物展地。據雪梨市政府18日消息,此前禧市圖書館所在的喬治街744號三層古樓將用於建設澳大利亞華人博物館。
  • 美國新澤西華人2019參選總結研討會:團結是關鍵
    美國新澤西華人2019參選總結研討會:團結是關鍵
  • 澳大利亞華人書法家在新州美術館開辦書法工作坊賀新年
    澳大利亞華人書法家在新州美術館開辦書法工作坊賀新年 2019-02陶社蘭 攝   中新網雪梨2月10日電 (樊南)應新南威爾斯州美術館之邀,澳大利亞書法協會10日下午在美術館開辦書法工作坊,以此慶賀中國農曆新年。  這是書法協會繼去年中國農曆新年期間舉行現場書法展示後,又一次受邀在新州美術館舉辦相關活動。澳大利亞書法協會開辦的書法工作坊吸引當地市民。
  • 你應該知道這些華人慈善機構
    無獨有偶,居住在墨爾本的華人湯姆·王(Tom Wang,音)也曾經是一位貧困人士,且至今還掙扎在貧困線邊緣。2016年,湯姆的夫人突患惡疾。當時,因為中國有一種針對那種疾病的特效療法,所以湯姆帶著一雙兒女陪夫人回到老家。讓他沒有料到的是,一家人在中國居留竟長達兩年之久。「我用光了年假、病假、長期服務假,把不發工資的事假也用完了,只能選擇離職。
  • 澳大利亞珀斯華人頻收釣魚簡訊 提醒當地華人防範
    澳大利亞珀斯華人頻收釣魚簡訊 提醒當地華人防範 2017年12月14日 17:17   來源:央視國際高清
  • 澳大利亞代理移民部長:無法想像沒有華人的澳大利亞是什麼樣子
    對此,塔奇部長表示,雖然新規定要求與澳大利亞人結婚的配偶籤證申請人必須通過英語考試,但不會因此禁止任何人入境。塔奇在記者會上強調推出這一舉措的目的旨在促進新移民的就業,因為政府掌握的一份數據顯示沒有英語能力的人中13%的人在工作,與之相比,英語流利的人中有62%的人在職。
  • 雪梨將首次設立澳大利亞華人專項博物館
    中新社雪梨9月12日電 (崔琳)雪梨將首次設立澳大利亞華人專項博物館,展現華人在澳的歷史地位和貢獻,同時也可作為澳大利亞華人資料儲存和研究中心。  澳大利亞華人博物館(MOCA)建立項目啟動典禮,12日晚在雪梨中國友誼花園舉行。  距離有記載的第一位定居澳大利亞的華人已過去200多年。如今,不斷增長的華人已成為澳大利亞現代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澳大利亞的歷史、移居和構成等方面都擁有著非凡的故事和卓越的貢獻。
  • 「往事重溫」澳大利亞華人歷史展在暨南大學舉行
    圖為暨南大學校方向澳大利亞駐廣州總領事贈送禮物 郭軍 攝「往事重溫」澳大利亞華人歷史展覽25日在暨南大學開幕 郭軍 攝   中新網廣州6月25日電 (記者 郭軍)25日,由廣州暨南大學與澳大利亞華人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往事重溫」澳洲華人歷史展在暨南大學圖書館開幕。
  • 通過當地主流媒體傳遞團結互助精神 瑞士華人華僑支持祖國抗擊疫情
    孫志敏和褚峻介紹了疫情發生以來瑞士華人華僑支援祖(籍)國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跡,向瑞士民眾傳遞了以理性、包容、團結和互助精神共同應對困難的情懷。孫志敏和褚峻介紹說,該基金會的老師均來自中國,大家以微信等通訊方式與國內家人及親朋好友保持密切聯繫,而且每天都會收到中國政府發布的疫情實時動態消息,大家對中國政府採取的防控措施表示理解和支持。
  • 澳大利亞華人農場主:在南半球種好吃的「亞洲蘑菇」
    中新網雪梨4月7日電 題:澳大利亞華人農場主吳鵬輝:在南半球種好吃的「亞洲蘑菇」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剛剛接到澳大利亞聯邦國會餐廳的訂貨電話,他們需要4種蘑菇,一共130公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會跟我們訂貨,這說明除了Costco和Coles這樣大型的零售商和連鎖超市以外,我們又擴大了銷售渠道。在南半球種好吃的『亞洲蘑菇『,為當地市場提供健康食品,就是我很簡單的想法。」一見面,華人農場主吳鵬輝這樣告訴中新社記者。吳鵬輝介紹他種植的蘑菇。
  • 美國疫情陰影下的矽谷華人:指望不上川普,我們就自己互幫互助
    而美國總統川普一條把新冠病毒直接叫做「Chinese Virus」的推文讓華人群體又驚又怒,還多了一層不安:擔心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擔心華人群體再度被汙名化、成為少部分人的怒火宣洩對象,更擔心種族主義在美國的再度抬頭。
  • 海外戰「疫」:澳大利亞雪梨華人企業疫情下逆勢前行
    該店總經理金澈告訴中新社記者。其實金澈在唐人街還開有另一家名叫北京瓷器的餐館。開業兩年多來,生意一直很興隆。沒想到從今年農曆大年初二開始,由於澳大利亞也出現新冠確診病例,人們不敢再外出就餐,營業額一路下滑。為了讓員工有事做,金澈聯手之前的旅遊團隊,一起做外賣。好在雪梨華人重視疫情,外出的少,點外賣的較多,生意勉強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