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就要來啦!
小編記得小時候,
寒假是自己一年中最期待的時光
雖然沒有暑假那麼長,
但是可以過大年呀!
吃好吃的、和很久不見的小夥伴放鞭炮
一起享受過年的喜悅
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然而談到寒假,
武漢一位11歲的小學生的心聲卻是:
「我可以不放寒假嗎?」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
針對「寒假」這個話題,
我們採訪了武漢的一些小學生↓↓↓
在這些孩子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共同點:幾乎每個孩子都或多或少都在寒假報了培優班。
其中有一位11歲的小學生更是一點都不期待自己的寒假。對她來說,寒假就意味著補課、上培優班,反而在學校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更輕鬆,不僅有玩伴,還不用額外上培訓班。
我們問她,覺得放假最美好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她只是說,她更喜歡上學。
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碰到一位接上一年級孫女放學的奶奶,她告訴我們,孩子的爸爸媽媽上班很忙,她每天負責接送孩子。下午放學從學校把孩子接到,緊接著就要把孩子送到培優班,到培優班下課已經晚上七點多鐘,孩子回家吃完晚飯就要開始寫作業,十一二點才能上床睡覺。
而孩子的周末也是被語文、數學等等各種培優課程佔滿。這位奶奶說,培優班都是孩子父母給孩子報的,現在小孩壓力很大,不培優就跟不上其他的小孩,因為其他的孩子也都在培優。
小編曾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新聞:
「搶跑」,或許是對現在家長和孩子的最佳描述。當每個人都悄悄搶跑的時候,結果就是起跑線的不斷前移。家長們常常這樣給孩子打氣:「再加把油,等考上大學,爸爸媽媽就不再管你的學習了!」
採訪時,幾個六年級的學生跟我們說,
寒假是什麼?
寫作業+上培優班啊!
他們放寒假的心情就是↓
作業作業作業作上作業作業作業作業
作業作業作業作天作業作業作業作業
作業作業作業作累作業作業作業作業
作業作業作業作死作業作業作業作業
作業作業作業作我作業作業作業作業
作業作業作業作吧作業作業作業作業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沒有童年,都痛恨奧數和培訓班,但沒有人願意退出,因為退出就意味著掉隊。「萬一我退出了,別人沒有退出,我的孩子不就輸了嗎?」
實際上,這些年,各地教育部門陸續出臺了很多減負措施:
2017年10月,江蘇省教育廳發文明確: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中高年級、初中和高中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分別控制在1小時、1.5小時和2小時以內。
2017年11月,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教育局出臺了一項關於中小學作業管理的規定,要求尊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如果晚上十點作業還沒寫完,在家長的證明下,剩餘作業可以不做。
2018年1月,成都市教育局出臺中小學生「減負」20條,其中要求小學、初中走讀生每天在校集中學習時間分別不超過6小時、7小時。小學不得早於8:30、初中不得早於8:00安排統一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得佔用學生自習及午休時間。小學、初中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分別不少於10小時、9小時。
……
減負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話題,雖然一直在說減負,但孩子們並沒有閒著。在武漢某培訓機構聚集地,當天雖然是周末,仍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奔波在培優路上。
減負減不成,往往減不掉的是競爭壓力。學校減少了表面作業卻增加了所謂「可做可不做」的彈性作業,家長拼命託關係找名師補習,造成了減不減負壓力都大的局面。「唯名校論」仍是社會的現狀,快樂教育距離學生們其實還很遠,為了好工作和好人生,學生們只能削減腦袋學學學、考考考,哪一個家長也不敢怠慢。
湖北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葉顯發表示:在當前以分數為主要衡量標準的招生制度下,擔心孩子掉隊,學校、家長都會不斷的給孩子增加學習任務,減負或許最終都會淪為一紙空文。
不能否認,熟能生巧,多學有益,參加培優班是有效的。畢竟無論學校怎樣減負,升學、中高考都是孩子要面對的頭等大事。但過度要求孩子超前學習,不但收穫不了理想中的效果,反而會破壞孩子的學習習慣、挫傷學習積極性,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興趣始終是孩子自己的事,需要發自內心的熱愛,如果興趣愛好被當成一項任務,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嘗試,往往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找不到真正的興趣所在,得不償失。
如今,許多家長在培優上陷入了「跟風」的怪圈。培優本是讓孩子變得更優秀的一種手段,在家長們心中卻漸漸成了必須完成的任務,頗有些「為了培優而培優」的味道。
其實,家長們不妨以更加寬鬆的心態看待培優問題。如果孩子確實存在偏科問題,或者面臨升學的需要,完全可以在薄弱科目上花大力氣培優;如果孩子確實在某個領域展現出了濃厚興趣,或者具備較高的天分,那也不妨好好培養一番。
至於剩下的時間,何不留給你和孩子,好好享受難得的親子時光呢?
快要過年了!
在這裡小編替所有的小朋友們說出心聲:
讓我們過個開心快樂,
無憂無慮的春節吧!
來源:湖北經視丨編輯:趙瑾丨主編:毛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