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寒假,很多孩子沉迷網絡,眼珠子都快粘到屏幕上了。
可重慶一位8歲小姑娘卻下定決心:一個月不接觸手機、電腦、ipad。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她抽到了這樣一道寒假作業題:
世上還有這麼奇葩的作業?此事千真萬確!
這道作業題的設計者是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小學曾凌川老師。從教13年,曾老師發現班上95%的學生有用手機上網、電腦玩網遊的經歷,班上成績最差的幾個學生有經常玩手機、打遊戲的習慣。
於是,曾老師想通過一次作業形式的「體驗活動」,讓孩子們暫時「屏蔽」掉手機、網絡,以便更好地挖掘自己的興趣,培養各類愛好。
22日放寒假那天,班主任伍老師拿出一副撲克牌,讓班上的同學隨意抽出一張。2年級2班的學生趙伊湄抽中了「紅桃2」,於是「遭遇」了這奇葩任務!
放寒假當天晚上,小伊湄就向媽媽哭訴:「媽媽,這道寒假作業我肯定完成不了!」過去她每周六都會用媽媽的手機看「跑男」,還愛玩一款「我的世界」的遊戲,這個遊戲在班上特別火。
@昨夜夢:我老婆一天不知道對兒子說多少遍不準玩電腦遊戲,可一點用沒有。還是老師好,說一次,孩子就聽了,厲害!
@今青1990:大人因為太多因素離不開電子產品,孩子確實沒有必須用電子產品的需要。
@日基寶:手機、電腦有利有弊。何必出這樣的作業呢?
@軼琛:現在一個月不玩手機不上網就跟與世隔絕了一樣,等一個月後再上網,網上說的啥都看不懂了。
難道要放棄作業嗎?小伊湄表示不甘心!作為班長,小伊湄一直對自己嚴格要求,很想完成這道寒假作業!
媽媽郭毅是重慶郵電大學的老師,得知這項任務後,非常支持女兒,她鼓勵女兒並決定和孩子一起接受這項挑戰!
媽媽說,小伊湄6歲開始接觸網絡。一般都是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玩耍,每次不超過20分鐘。
其實,女兒用電腦也並非都是玩,上學期學校開展精彩時刻課前三分鐘活動,在媽媽的幫助下她學會了製作PPT,為準備課前演講的資料,女兒也會用到電腦。「過於迷戀網絡對小學生肯定不好,但適度上網還是有必要的。」
媽媽說:「從目前的情況看,體驗一周或許有可能完成,但一個月難度太大。」儘管回家就把手機斷網了,但聯繫工作時,她又不得不打開微信、QQ。
於是,在接下來的三天,母女倆幹了這些事情:
每日安排
白天在校園裡堆雪人、打雪仗;晚上閱讀《昆蟲記》、背誦古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睡覺前練舞蹈基本功。上午繼續玩雪;下午閱讀《綠野仙蹤》,背誦了《琵琶行》的前八句;晚上,到操場跑步、跳繩,和小朋友玩耍。上午跑步、打桌球;下午閱讀《香草女巫》、繼續背誦《琵琶行》。在做一份《重慶市大中小學生電梯安全知識試題》時遇到了困難,在媽媽的允許下,三天來她第一次使用了手機。因為這份100分的試卷有滿滿4頁,文字接近1500字。晚飯時,趙伊湄自己動手包了湯圓。晚飯後的時間實在難打發,她和媽媽到KTV唱了兩個小時歌。總體看,前三天還過得順利,但接下來還有漫長的27天,能堅持下去嗎?如何堅持?
小伊湄說:「儘量吧,應該能堅持!」
伊湄媽說:「既然孩子願意堅持,作為家長,當然要鼓勵她。這作業有一定的新意,也有教育意義。」
萬事開頭難。小伊湄,相信你一定能行!
家長們在為小伊湄加油鼓勁的同時,也在感慨: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完成這項任務的一半,即寒假裡有一半時間不玩手機、電腦、ipad,那該多好啊!
現在的孩子,一吃完飯就腦殼埋起、鴉雀無聲、專心致志地耍自己手上的iPad或手機。如果手上沒有智能產品的,就眼巴巴地站在其中一個小夥伴的身後,守著別個耍。有了手機,24小時可以不出門。
據說,很多學生寒假裡的作息是這樣的:
時間
安排
8:00
昏睡中
Zzz
……
8:30
9:00-10:30
10:30-11:30
被老媽催了又催,
再窩半小時,拖拖拉拉起床
12:00
胡亂扒拉幾口飯
13:00
遊戲\電影\電視劇\論壇\聊天
……
14:00-16:30
17:30
晚餐時間
18:30-21:00
遊戲\電影\電視劇\論壇\聊天
……
21:00-22:00
22:00
01:00
好像有點困了,睡覺吧
學習與生活習慣培養,離不開良好的作息規律。家長們不妨把下面這份作息錶轉給孩子看。
時間
安排
8:00
一骨碌起床,拉開窗簾,讓冬日暖暖的陽光照進房間,扭開動感音樂,亂舞一通
8:30
熱騰騰的早餐
9:00-10:30
學習時間(寒假作業,閱讀課外書)
10:30-11:30
幫家人打下手,準備午餐
12:00
午餐時間,順便幫忙收拾碗筷
13:00
回到溫暖的被窩,美美地睡個午覺
14:00-16:30
和小夥伴玩耍、做遊戲、運動
17:30
晚餐時間
18:30-21:00
與父母一起互動,比如遊戲、逛街、散步、看電影;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琴棋書畫等),拓展興趣愛好;
21:00-22:00
聽輕柔的音樂,看會兒書
22:00
晚安
01:00
美夢中
東莞清溪華晨外國語學校的賀迎兵校長給家長提了10條建議:
1.如果孩子寫字不端正,寒假第一要務是練字。
2.通過設置密碼等方式,管住電腦、電視、手機。
3.在固定時間內必須完成作業,絕對不能拖到正月十四十五。
4.給孩子制定一個計劃。
5.讀幾本名著、課外書。
6.不要慫恿孩子收過多壓歲錢,壓歲錢要管理好。
7.男孩子放鞭炮、出去玩,一定要注意安全。
8.帶著孩子給父母拜年,讓孩子受到傳統文化薰陶。
9.如果你的孩子時間寬裕,最好預習好下學期課程。
10.如果孩子學習累了,給孩子挑選一些能拓展知識面的電影去欣賞。
重慶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周小燕認為,這樣的寒假作業說明小學生網民的發展已經讓老師很擔心了。其實,現在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在關注「小學生如何適度使用網絡」的事。
這道題很有新意,算是寒假作業的一大新舉措,但有些不近人情,操作性不強,很可能小學生竭盡全力,但也無能為力,這會增加其挫敗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想老師或許都難做到的事,學生做起來就更困難。」周小燕說,這是一道實驗性、開放式的命題,沒有正確答案可言。
體驗過程比結果重要,也許一個月堅持不下來,但做到了一周、十天,娃兒也會有所感悟、得到成長,家長應儘量引導孩子,協助老師達成更好的教育效果。
(文章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天天關注微成長 每天成長一點點
微成長 • 為成長
關注社會公益,播下愛的種子,散播溫暖陽光,與微愛公益一起,幫助困境兒童!快來加入我們吧!
電話:666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