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的發展,大家的身邊充斥著各種眼花繚亂的遊戲,常常讓人玩的樂不思蜀。
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很多時候孩子放學回到家裡,作業複習直接拋到腦後,肯定會先拿起父母的手機,或者打開電腦,沉迷在遊戲中。
再加上父母對孩子的容忍度也越來越高,捧手裡怕摔、含嘴裡怕化,孩子就在這種愛中長大,根本不懂父母的辛苦。
甚至還把父母的愛當成理所當然,一旦父母做出了讓自己不高興的事情,動不動就對父母拳打腳踢,暴力相向!
很多家長眼看著孩子被遊戲坑害,卻又無可奈何,那種無力感,相信你也有過吧?
這不,前不久就有這樣的一個媽媽在社交帳號上發布求助,引來無數的網友圍觀。
何女士的兒子康康今年8歲了,是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康康平時就淘氣,家裡又只有這麼一個孩子,平常在家裡也是說一不二,活脫脫的一個小霸王。
有次康康放學回家不想寫作業,一進門,康康就把上衣脫掉,光著膀子就坐在電腦前打遊戲,一直玩到晚上八點鐘,作業硬是一點都沒動。
這下何女士著急了,趕緊勸說兒子寫作業,希望康康先把作業完成,可是兒子遊戲玩的正起勁,對何女士的嘮叨無動於衷,還學會了頂嘴。
康康整個狀態一直持續到晚上十點多,何女士沒辦法,就走過去強制性地關閉了電腦。
沒成想這一舉動惹怒了兒子,原本很懂事的康康竟然對母親拳腳相向,而何女士也是任由兒子廝打,最後被打的躺在地上才停了下來。
看著自己的兒子這樣,何女士心裡很傷心,最後含著淚離開了,而剛剛結束毆打的康康又重新打開了電腦。
很多網友在看到這個帖子後都不敢相信,這麼暴力的毆打竟然是一個孩子在對自己母親下手?
都說養兒防老,試問這樣的兒子以後如何能盡到孝道的義務?
媽媽好心提醒孩子要把作業寫完,孩子不聽,關掉電腦也是很正常的舉動,但是孩子為何會對家長拳打腳踢呢?
我想很多時候,父母也是需要負責的,平常對孩子的過度溺愛,才導致孩子孩子變得無法無天。
錯誤的家庭教育,是有毒的溺愛,溺愛對孩子有哪些危害呢?
1、 價值觀混亂
在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大腦裡邊裝著一些混亂的價值觀念。
因為一直生活在溺愛的環境中,他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然後就會覺得他不需要這些正確的價值觀,覺得自己滿足就可以了,甚至他的思維就停滯在那種感覺裡。
當他走向社會後,就會發生一系列的問題,這樣的孩子對很多問題,比如原則性的問題、價值觀的問題等,全部處在混亂狀態中。
2、 不利學校教育的正常進行
因為溺愛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進入校園後,由於不能像在家裡那樣任性和為所欲為,所以會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
溺愛型家長又很反感別人對孩子的批評,並會不斷為自己的溺愛行為尋找更多的藉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師的教育工作很難奏效。
家長怎樣正確對待孩子的教育?
1、 家長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家長們要硬起心腸說不。
如果因為害怕孩子無休止的哭鬧而一次次地妥協,孩子就會慢慢知道父母的軟肋,今後再想要教育孩子就會很困難。
只要在一開始就採取果斷的態度,就能夠避免放任孩子一直耍無賴。
2、 培養孩子學會感恩的意識
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在社會當中也不能夠懂得回報社會,所以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及時的去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讓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能夠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懂得回報和付出,學會感激和感恩,不以"一切以我為中心"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去成長。
其實說到底孩子沉迷遊戲也是沒有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繪本是家長最好的教育工具,家長們一定要利用起來。
我是一個愛給孩子買繪本的媽媽,從孩子1周歲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5周歲,每一個階段我都會給他買不同的繪本,幫助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現在孩子每天都要讀繪本才肯睡覺。
今天我向大家推薦這套《小松鼠行為習慣情緒管理繪本》,在兒子的眾多繪本中,這套書可以說是他最喜歡的了,每天抱著書找我給他講故事。
這一套共有10冊,每一冊書都有一個主題,生動的小故事再現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小松鼠則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許多道理,潛移默化中就影響了孩子的行為習慣。
最重要的是,這套繪本的價格實在太美麗了,現在售價僅需要29.8元,折合下來,一冊也只有不到3元,卻涵蓋了0~7歲年齡段孩子所有的行為習慣培養。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戳下方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