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與非
編輯:夏田
圖片:攝圖網
寒假一到,很多家長開始頭疼孩子在家成天玩遊戲這一問題。
防火防盜防玩遊戲,武漢一個機智的家長想到了好辦法:把孩子的所有「家當」沒收並隨身攜帶,於是遊戲機、平板、手機等電子產品被家長每天上下班帶著。
這個「好方法」讓不少網友回想起小時候和家長鬥智鬥勇的事情。為了玩電腦,各種破解密碼;為了看電視,每次都化身偵探聽父母的腳步聲……
原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爸媽,如何讓孩子在寒假不沉迷遊戲簡直是家長們最頭大的問題了。
《杭州日報》報導過這樣一則新聞:13歲男孩毛毛痴迷手機遊戲,父母平常因為工作原因也不怎麼管孩子,每次一放學毛毛就馬上放下書包玩遊戲。
「我六點下班,他居然還在玩,學校第二天還要進行考試,他一點也沒想到要複習。」毛毛爸爸張先氣不打一處來,把兒子痛罵一頓。毛毛悶聲不響,躲去了陽臺,沒想到幾分鐘後,只聽一聲悶響,毛毛直接從四樓跳了下去。
萬幸的是孩子只是骨折,沒有生命危險。可是沒想到男孩醒來就立刻對父親說:「把手機拿來,我要登陸下遊戲帳號。」
毛毛父親說:「以前只知道兒子特別喜歡玩這遊戲,每天玩多久我也不知道,反正一天給十元零花錢都沒有多出來,但沒想到他就這樣跳下去了。」
父母只知道孩子玩遊戲,卻不知道每天花在遊戲上的時間有多少,每天十塊錢和一部手機就能打發掉的父子親情還不如遊戲帶給孩子的滿足感大。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認為:許多孩子之所以沉迷網絡,一個常見的原因,是他們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去的「安全島」。
他們被父母、學校「遺棄」了,他們心裡的「安全島」四分五裂。於是,他們去網絡上構建新的、虛幻的「安全島」。
孩子沉迷遊戲的背後往往有陪伴缺位的父母,缺少陪伴的孩子只能從網絡裡尋找自己的安全感。
遊戲是一種低成本的安慰,因為孩子想要贏得父母關注的難度遠遠高於在網絡裡贏得一局遊戲。
育兒家蘭海曾說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個自控能力越好的孩子,他是能更好地駕馭電子產品這些工具的,但是那些越不能獨立的孩子更容易沉迷,這點很值得深思。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尹建莉老師講過女兒圓圓沉迷電腦遊戲的故事:
圓圓十歲時,剛開始玩電腦遊戲,經常玩到廢寢忘食。一開始尹建莉特別著急,但是她並沒有直接制止孩子玩遊戲,反而教會孩子學會自控。
當圓圓因為玩遊戲而忘記吃飯時,尹建莉沒有叫圓圓吃飯,自己和老公先吃完,等圓圓自己主動出來後,不急不慢地說:「自己去廚房吃剩飯吧。」
有時候圓圓也會把自己拉二胡的時間用來玩遊戲,自責的圓圓主動向媽媽承諾,明天少玩電腦,多拉二胡。可是去上二胡課後,圓圓才發現自己退步很大,二胡拉得糟糕極了。但是尹建莉還是沒有選擇批評圓圓,讓她自己練習。
遊戲雖然讓圓圓很開心,但是過度沉迷也讓圓圓嘗到了苦果。之後,圓圓開始自發地掌握遊戲時間了。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寫道:把信任還給孩子,讓孩子獲得自我管理的權利。這種權利的下放,必然會喚起孩子內心的自尊感和責任感。
相信孩子能夠合理掌握遊戲時間,讓孩子從被動地戒掉遊戲到主動掌握遊戲時間,這才是孩子真正學會自我控制的秘訣。
連嶽說,「遊戲是人的天性,它有競技的快樂,又有社交屬性。」強行禁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關鍵,孩子總能找到其他沉迷的東西。
如何讓孩子不沉迷遊戲?最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孩子學不會自我控制,說是玩遊戲其實是被遊戲玩。
1. 主動與孩子制定規則
自律從他律開始,外界規則的他律在長期的堅持下,自然而然能夠轉化為自律。
主動與孩子一起制定玩手機的時間,並嚴格執行。
表姐和自家兒子制定遊戲時間時廢了不少功夫:
表姐讓孩子分別在一分鐘、十分鐘、半小時內完成不同的任務,給孩子一個時間的概念。之後告訴孩子他花在遊戲上的時間,孩子自己認識到每天花在遊戲上的時間實在是太多了,於是主動和媽媽一起制定了每天玩遊戲的時間。
制定規則不僅僅是讓孩子遵守,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規則制定的目的。當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要遵守規則,為什麼要制定規則時,才會更好地遵守規則,才能讓規則變成自律。
2. 父母給孩子做出榜樣
美國著名作家斯科特•派克博士說過:「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自我完善。」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折射出父母不自律的樣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一直埋頭盯著手機玩,孩子自然也好奇手機到底有哪些魅力。
《少年說2》裡五年級的子健「控訴」父母,「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手機難道不應該比孩子更重要嗎,可是有多少父母成為了手機的爸爸媽媽?
蘋果創始人賈伯斯從來不會在晚飯時拿出電子產品工作,他堅持每晚在廚房長桌吃晚餐,和孩子討論書籍、歷史與各種話題,孩子也不會拿出iPad或手機玩。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最好的陪伴是父母的陪伴,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才不會囿於一方小小的電子屏幕。
3.帶孩子見識外面的世界
心理學家認為,越是從小沒玩夠的孩子,長大後越容易沉迷於電子產品和電腦遊戲。
李嫣暑假一放假,李亞鵬便帶孩子去鄉下小住,「鎮上逛逛,看看親戚,見見故友」,這樣愜意的生活手機上怎麼會有。
不僅如此,李嫣每年的24個節氣都會去十三陵水庫,全家人一起去固定的地方去觀測氣溫、水溫,認識每個節氣的不同。
從小見識到不同的生活,享受快樂的童年,哪怕只是在戶外跑跑步、在草地上看雲朵,也會讓孩子感受到不一樣的樂趣。
生活的樂趣不止手機遊戲,見識過外面的世界,孩子會知道遊戲真正的樂趣是什麼,自然會自我控制玩手機遊戲的時間。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寒假不是只有遊戲的存在,讓孩子學會自控,帶孩子去見識比遊戲更寬廣的世界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END—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公眾號——羽木舒親子育兒,記得留言呦~
作者簡介:與非,自由撰稿者,熱衷心理學和親子研究,內外兼修,不斷實現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