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悽豔的故事,夢中的幻相

2020-12-13 騰訊網

顧愷之《洛神賦》

曹植的《洛神賦》寫得非常的美豔而傷感,在洛水邊的夢幻奇遇只是一個空幻的影子,一時的情感滿足最終還是結束,惆悵而歸。魏武的天下只有一個帝位,讓曹植作了失落的文人,愛情同樣是失手,心中的傷懷只能寄托在詩文中,也許《洛神賦》一文寫得太優美而動情了,讓顧愷之久久難以忘懷,故以其高超的丹青手筆,把這一美妙的故事描繪下來,當然,由於同情失落的王爺,顧氏在結尾畫成王爺抱得美人歸,這是符合中國人大團圓的美好心理,一定程度上為曹植鳴不平,讓曹植在九泉之下獲得寬慰。

文字的心理記錄是流動的一個過程,而且由於文字只是抽象的符號,化為一個讀者的形象是因人而異的,所謂不同的哈姆雷特便是道理。由於時代的不同,想像的差別是明顯的,繪畫的的優點便是圖像化,讓人們有直觀的感覺。如何表現描繪一個悽豔故事的流動過程,中國畫人的高明就在於利用長卷的優勢,把一段美麗的故事連綿化地展示出來,但這又不是連環畫的格式,沒有隔斷的痕跡,畫面是一個整體,山石樹木水紋連綿不斷,只不過是主角人物(才子佳人)從左到右反覆出現,此種範式影響後世的畫者,比如顧閎中先生,他的謊報圖《韓熙載夜宴圖》用的這種程式。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卻是完全的文學性繪畫,沒有功利色彩,更多的不是再現一個生活的場景和細節,而是王孫巫山一段雲的情節。

手揮五弦還好描繪,目送飛鴻就不好表現,文字的優點是繪畫沒有的,故高明的畫家只能揚長避短,對於文字的描寫有所取捨,甚至有所屬於改變。本來太陽與荷花只是對美人美麗的比喻,顧氏乾脆畫到畫面,其實也是十分的合理,那麼多的神靈出現在文字圖像中,個個是上古的佳人,湘水之神,漢水之神,一切美好的倩影被曹植羅列出來,為其文字繪畫生色。其它奇異的怪獸(飛龍、飛鳳、鯨鯢等)出現在畫面,這是文字中有的,確實給畫面帶來神奇浪漫的色彩,加上「人大山小」的童稚繪畫形態,給人印象的是一個神話般的世界,或者說童話世界亦可,至少是失落王孫的大人童話。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的神女圖讓人看著十分的養眼,同樣曹植的文字字字珠璣,妙句疊出,當然,你最好進行雙參,一邊讀文一邊讀畫,以文字窺細節與心理,以圖像證服飾與風情,兩兩相參,也許會獲得難得的藝術享受。

作為皇帝的曹丕為何寫不出《洛神賦》,要知道曹丕的詩賦才華亦是出眾的,為何是曹植,在權力上處於弱勢的家族成員而不是曹丕?

其實所謂的塞翁失馬,道盡的是一種人生的哲理,人們失掉某種東西時,會得到某種東西,這個老天所以叫老天,就是在平衡紅塵世界的紛紛紜紜,維持世界不地覆天翻的。人對於肉體的佔有的減弱便是精神的寄思增強,所謂的暗戀桃花源亦是一種精神的暗戀,一種逃避紅塵境界的追夢,同樣對於一個女神的暗戀,透露的正是一個失意之人的一種精神的避難所,人不在旁,神與魂卻遊移在近處,這處故國神遊與精神暗戀是一個相同的心理或者相近的心理活動,有了這種補償的方式,失落者的焦慮與鬱抑能夠獲得緩解,維持這個精神的平衡足以維持生命的寄託天地間而不過早逃離的理由。對於這種夢魂的交接,合一,我們的著名的《祝梁》故事亦是這種雙蝶來象徵,當然那是另一種方式的愛情故事了。

海德洛爾在《林中路-藝術作品的本源篇》中,談到藝術的問題,藝術是什麼,這個介於藝術家與藝術品中間的媒介究竟應當如何理解的,他談到的是一種無蔽狀態,一種澄明狀態,有讀者理解為接近老子的那個「無」與「道」,而且海氏還用了梵谷的幅《農靴》的作品來說明這種無蔽,澄明狀態,梵谷的農靴並不是再現什麼,而且要表達一種難言的意味或者韻味,這個就是藝術的真實意味,我們知道貢布裡斯是看重藝術家而不是藝術品,甚至忽略藝術本源的問題,實際上海德洛爾的表述更全面,更理性,更東方化。事實上我總覺得德國的學者在歐洲中是在心理上離東方最近的民族,而且我們還能從希特勒設計的納粹旗幟的圖案中感受的近似中國佛教的萬字的符號的圖形,有某種可能的是希特勒是知道「萬」字的情形,而且要麼是他故意區別而反用此符號,要麼是錯用此符號,無論哪種情形,總有與東方的「萬」的一個近親的意味,德國的人士對於老氏的思想熟悉與理解,較之歐洲其它區域的人更深入,更清晰。不然對於海德洛爾用無蔽,澄明來理解藝術的本質意味,會被其它學者聯想到老子的道與無的概念來。

確實這個藝術家與藝術品的中介部分應當是真實實在的部分,亦是有意義的部分,藝術品的存在若沒有觀者的品讀,受用,體悟,這個特殊的產品意義何在,因此藝術二字是一種無形而難言的部分,玄之又玄的部分。

那麼《洛神賦》中的藝術部分,我們閱讀中獲得藝術的體悟,不得不神遊千年前的漢魏時代,感受古人三角戀的故事中的美妙而幽怨的思緒,在頭腦中想像女神的幻影,與才子的交接的動漫情節,水中的遊移、漂移,神飛揚的快感與體驗,逸思的壯飛與目送。我們被文字的引導而投入這種處境,我們獲得情感的升華與洗滌,在藝術體驗中,我們只是精神的擁抱,我們對於古代的才子佳人,只是追憶,夢想,獲得仿佛的依稀的印象,文字本身的抽象的,使得我們的聯想亦只會陷入模糊與仿佛之中,這個有點兒是老子的恍然之中的有相,這個相確實如海德洛爾說的無蔽、澄明之境。

人生失落的曹植能夠把美妙的名篇留下,是他失意悲愴的代價所然,在人們看來美妙的畫面與境界,卻有一種人生的苦楚中含,這種藝術呈現的人生淚水是浸潤在作品湧現呈現出來的意味,為種被讀取者觀者獲得那個難言的東西的就是藝術的本質所在。

我們不僅回味那種珠璣般的詞藻,美神的間接映象,還有人生的況味,憂愁,失落,焦慮,鬱悶,不平,痛苦,痙攣,扭曲――這個是底面的意義,只有讀者的讀出,方有意義,亦即藝術體驗的成功。

原創文字作者系網絡藝評家,詩人,書畫家)

主要文章:《宋畫哲學》、《家林論唐宋藝術》、《家林讀苦瓜和尚畫語錄》、《完美的女神--品讀安格爾的《泉》》等,作品有《雷家林彩墨人體作品》

後援單位:北京黃楷夫工作室 黃海威、 王黎鶯

廣州梁慧強公共建築美學工作室.馬勇、梁慧強

新文藝群體《出湖入湘》畫冊:馮放、閔絲、張方白,陳寶琴、李創

《常德日報》王 敏、王其林

藝術家、畫家:劉建威、嶽建洪

(歡迎更多資助者加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帶你了解《洛神賦圖》背後的故事
    《洛神賦圖》長達6米,給我們繪製了一個敘事故事,就像連環畫一樣,雖然原作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但是一點不影響此畫的意義和價值。這幅畫是世界繪畫史中第一部表達藝術主題的作品,它僅表現人類永恆的精神主題:愛情。
  • 東晉顧愷之的人物故事畫《洛神賦圖》賞析
    《洛神賦圖》是人物故事畫作品。作品根據建安七子之一曹植的名作《洛神賦》描繪而來。在《洛神賦》中,曹植敘述了自己在黃初三年去洛陽,渡過洛水時夢見洛水女神的故事。而故事中的洛水女神,竟然與曹植所相識的女子甄氏相似。甄氏是曹植的嫂子,也即魏文帝曹丕的妃子,曹魏帝國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的母親。在曹丕登基為魏文帝後,甄氏成為皇后,並為曹丕誕下一雙兒女。
  • 曹植見洛神,被驚豔,一篇《洛神賦》道出心聲
    中華自古以來產生過無數關於神女的故事。網絡洛神也叫宓妃,是傳說中掌管洛河的地方水神。比較為人所知的恐怕就是曹植寫的一篇《洛神賦》,對洛神比較的外貌描述也就在這裡了。曹植說:「那天夕陽西下,他正車困人乏時,抬頭看洛河,看到一個絕妙佳人立在巖石旁。」當時的曹植剛被貶,兄長曹丕上位,他不得不離開京都洛陽,情緒低落。
  • 中國古代十大名畫-顧愷之《洛神賦圖》畫作鑑賞
    中國古代十大名畫-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從古至今,一直被世人所珍視。《洛神賦圖》這一驚世之作再現了曹植和洛神之間朦朧而悽美的故事。紫色百合香為您品評這幅精品畫作,鑑賞畫家顧愷畫作的藝術之美。曹植相贈玉佩以表達愛慕之情,二人相戀,情意綿綿。洛神與諸神嬉戲起舞后便不得不離去。六條巨龍駕駛著雲車,大魚從水中湧起圍繞著雲車左右,洛神傷感地坐在雲車之中,無奈人神有別不能長相廝守。曹植在岸邊目送著洛神離去,他的眼神中飽含著無限的不舍和傷感。洛神不停地回頭張望著岸上的曹植,心中也感慨萬千。洛神離去後,空留曹植對她深深的思念和追憶。曹植乘著輕舟逆流而上想追趕上雲車,可是早已經不見洛神的蹤影。
  • 曹植的《洛神賦》讚美的是誰?有何故事?
    我認為,曹植的《洛神賦》中的洛神是自己心中「美好」的一種象徵,文章中人神殊途,天人兩隔的結局就是意味著內心「美好」的消失,換句話說他最終敗在了殘酷的現實面前。首先,我們先來闡述一下歷史上的各種說法。這種說法最早源於唐代著名作家李善的大作《昭明文選》,認為曹植與他嫂嫂甄宓有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根據李善的記載,當時,最先想迎娶甄宓的是曹植,但卻被曹丕搶先了,然而曹植卻一直想念著甄宓,後來,甄宓被曹丕賜死,甄宓的兒子曹睿將甄宓生前的金縷玉帶送給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回途中寫下了《洛神賦》。
  • 洛神賦圖:叔嫂虐戀不是重點,它畫出了生命中那些沒有結果的故事
    《洛神賦圖》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無疑是中國美術史的一座豐碑,是被後世尊稱為「畫絕」的顧愷之根據曹植所寫的《洛神賦》一文進行的腦補。他把曹植和洛神從邂逅、定情到分手的故事畫了個戀愛全紀實。千百年來我們一直把《洛神賦圖》當作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虐戀悲劇,但要真正了解這段悽美的愛情故事,還需要對背景故事有所了解。相傳早在三國官渡之戰以前,小曹(曹植)就曾經在洛河神祠邂逅了一位美女,名叫甄宓。三國時期叫得上名的美女,除了大小喬也就是她了。
  •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蘊含的中庸美學!
    《洛神賦》為魏文帝黃初四年(公元 223)曹植所作。該賦多方著墨,描繪洛神之美,生動傳神,故王獻之尤喜書《洛神賦》。相傳其所書小楷《洛神賦》原有數本,自宋代以後僅殘存中間十三行,現真跡已佚。世傳石刻本有二:一為「碧玉版本」,一為「白玉版本」,一般以「碧玉版本」為優。
  • 洛神賦 曹植(全文新譯)
    我有感於宋玉對楚王講的遇見神女的故事,就寫了這篇賦,賦文說:(解讀:1、洛神宓妃,相傳為遠古時代宓羲氏的女兒,因溺死於洛水而為水神。關於這個古老傳說中的女神,屈原在《天問》和《離騷》,司馬相如、張衡又在《上林賦》)和《思玄賦》中進行描寫。
  • 觀復貓鑽進古畫說文化之《洛神賦圖》
    這是洛神賦中曹植對洛神的描述,可以說是極盡華美辭藻。而《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在讀過《洛神賦》後,被作者的文採和無限惆悵的情意所感動,進而創作的。 洛神賦圖 局部  (宋摹本)晉  顧愷之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1、《洛神賦》&《洛神賦圖》這個故事說起來也算跌宕起伏了
  • 洛神賦取名:100個洛神賦中冷門驚豔的男孩女孩名字!
    《洛神賦》富有浪漫的色彩,也是一本書法名作,出自曹操之子曹植的名篇。在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的佳作,也能品讀到不少的書畫。如果喜歡國學,又常常學習書法的朋友,對《洛神賦》一定不陌生。洛神賦之美是絢麗多彩,也是真情實意;是辭藻華麗,也是爛漫天真。但大家一定想不到,我們還可以從《洛神賦》的佳作名句中,為孩子取個唯美有才氣的名字吧。這100個洛神賦冷門驚豔的名字,希望能給你起名的思路和幫助。江南易林建議大家,起名最好還是要結合孩子的生辰八字。
  • 你可能讀過《洛神賦》,但你一定不知道洛神的傳說有多狗血
    曹植有一篇著名的辭賦名篇《洛神賦》,賦中洛神形象美麗絕倫,感情豐富的曹植幻想自己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彼此思慕愛戀,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通篇辭藻華麗情思綣繾,讀之讓人盪氣迴腸。
  • 曹植的《洛神賦》究竟是寫給誰的?愛人?情人?仙人?
    曹植的《洛神賦》究竟是寫給誰的?愛人?情人?仙人?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曹植的《洛神賦》,此賦是曹丕繼位後不久,曹丕殺掉了眾多曹植身旁的密友,曹植在回封地時路上感慨萬千,隨後回到家時,神情恍惚,似乎看到了洛神,於是寫下了此賦。
  • 經典的傳世名作,講述最美的柏拉圖之戀,一起來探秘《洛神賦圖》
    因為《國家寶藏》的熱播,現在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洛神賦圖》也受到了大家的讚譽。畢竟是中國古代傳世的十大名畫之一,況且還講述了一個歷史上一個悽美的感情故事。不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都能賺足人們的眼球。不過可惜的是,現在已經無緣再面見「畫聖」顧愷之的真跡,目前僅存的《洛神賦圖》也均為後世摹本,尤其以宋代居多。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傳世名作《洛神賦圖》吧!《洛神賦圖》的作者顧愷之在創作的時候,是有原型的。當時三國時期的大詩人曹植曾寫下了《洛神賦》,用以抒發自己一段無果的感情。
  • 他撰寫的《洛神賦》,精妙空靈,是行書的典範
    《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縹緲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趙孟學「二王」,功夫最深,尤其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和王獻之的《洛神賦》。他的這種臨習摹寫,並非僅求形似,而是通過臨寫「二王」,求其用筆之法,求其風格神韻,以煉造自己的風格。經過長期的薈萃眾長融會貫通,終於形成了以「二王」為風範而又有自己鮮明特點的趙體,行書《洛神賦》就是這種高度成熟的重要標誌。《洛神賦》之結體行中兼楷,結體嚴謹,端正勻稱,字形略扁,字勢優美瀟灑,清俊遒媚而內含風骨。
  • 曹植《洛神賦》:悼念亡妻及愛情幻滅
    《洛神賦》以大量篇幅描寫人神之戀, 情感深摯, 故其主旨有愛情解讀路向, 此時曹植與「餘」、「吾」重合, 洛神代指愛情寄託對象。前人多視之為甄后或某未知戀人, 我們認為曹植愛情寄託對象為其亡妻崔氏, 主要依據如下:一是《洛神賦》中有「嘆匏瓜之無匹兮, 詠牽牛之獨處」, 李善注「《天官星佔》曰:匏瓜一名天雞, 在河鼓東。
  • 你聽過《洛神賦》,可你知道洛神果嗎?
    《洛神賦》的主角是宓妃,而本文的主角是洛神果。初次知道洛神果的時候,很好奇這個果子名的由來和洛神難道有什麼關係嗎?我問了du娘,尋了知乎,答案是洛神果和洛神沒有半毛錢關係,要非說有點什麼關聯,那可能是洛神果和洛神宓妃同樣具有一些浪漫色彩。此話怎講呢?Rose是浪漫的代名詞叭!
  • 中國美院女學霸用漫畫繪本再現《洛神賦》悽美愛情故事
    滄海桑田、歲月如歌,這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穿越時間長河,感動了兩千年後,一位名叫葉露盈的中國美院學子。她執筆作畫,用現代筆觸,將這份瑰麗夢境重新打造。2010年,葉露盈進入中國美術學院,是一名一直讀到現在的「老國美」。在美院,她抽芽、舒展枝葉並向上成長——在校期間名列前茅,考第一、被保研,2016年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妥妥的學霸。
  • 兒童畫教程|創意兒人物畫童畫洛神賦
    卡紙、金屬筆、水彩筆、剪刀、膠棒課程構思在今天的繪畫中,我們通過對名畫的欣賞,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精妙和意境,豐富了小朋友們的藝術視野,提高小朋友們的藝術鑑賞和審美能力,並在學習和借鑑的基礎上,大膽地運用小朋友喜歡且易於操作的方式,來創作《洛神
  • 弗利爾美術館與《洛神賦》
    此外,這裡還收藏著一副相當完整的南宋時期《洛神賦圖》白描本,它是《洛神賦圖》存世的9卷中的一款,其他幾款散落在北京故宮、大英博物館和遼寧博物館。這些千年的寶貝如今被收藏在弗利爾美術館裡為何在與亞洲遠隔重洋的北美,有這麼一座與亞洲藝術淵源如此之深的美術館?這要從弗利爾美術館的誕生講起。
  • 白居易的一首小詩,26個字,像詞一樣,語言之美不輸《洛神賦》
    這句詩意的文字源自曹植的《洛神賦》,其原文為: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yào】秋菊,華茂春松。《洛神賦》是三國曹植的辭賦作品,其中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全文詞藻華麗,倍受後世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