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董鑫
5月9日下午,李克強總理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共見記者時宣布,此次訪問期間,中方將向日方新提供1對朱䴉種鳥,以體現中國人民對日本人民的友誼。
這是中國時隔11年再次向日本提供朱䴉。
朱䴉曾廣泛分布在東亞各地。䴉科鳥類生活在距今6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是一枚難得的「活化石」。
一對朱䴉,為什麼可以體現中日友誼?這就要說到日本人對朱䴉的愛了,跟對大熊貓的愛不相上下。
「日本的日本」
朱䴉(huan,二聲),古稱朱鷺、紅朱鷺,是東亞地區的特有種,雄雌同形同色,成鳥全身羽色以白色為基調,但上下體的羽幹以及飛羽略沾淡淡的粉紅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
朱䴉的拉丁學名叫做「Nipponia nippon」,直譯就是「日本的日本」,以國名命名鳥名,足以看出它與日本的淵源。在19世紀,依靠發現地命名是當時的國際慣例,而作為東方的鳥類,朱䴉從日本走進了西方人的視野,才有了拉丁學名。
朱䴉是與傳說中的仙鶴最相像的鳥,在中國也有「吉祥之鳥」的稱號。在日本,仙鶴是皇室的一大象徵,神似仙鶴的朱䴉,經常出現在各種有關皇室的記載中。
在日本最古老的史書《日本書紀》(公元720年)中有這樣的文字:
「將綏靖天皇葬於倭國桃花鳥田丘上陵」「將垂仁天皇葬於身狹桃花鳥坡」「將宣化天皇葬於大倭國桃花鳥坡上陵」。
「桃花鳥」就是朱䴉在日本的別稱,三個日本天皇都葬於以朱䴉命名的墓地中,這些皇家陵園就是朱䴉的棲息地。
朱䴉脫落的羽毛則被做成各種武器或儀式用具,比如箭羽,是當時日本貴族的愛物。日本天皇加冕時要用朱䴉的第一根翅羽作為飾品,朱䴉身上的朱紅色也被當成日本的「國色」。
此外,在供奉日本天皇始祖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每20年要舉行一次「遷宮儀式」,儀式很繁複,其中一項就是給宮中之寶「須我流橫刀」的刀柄上纏兩枚朱䴉羽毛。羽毛的規格要求長度在5寸以上,寬1寸1分以上,色澤鮮明,左右對稱。
聖鳥的日本消亡史
再次迎來中國朱䴉,這應該是讓很多日本人開心的消息。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日邦交正常之後,日本便開始就朱䴉向中國提出請求。從最開始請求中國尋找,到後來請求中國贈送,再到後來,對中國朱䴉保護長時間提供資金援助。中日之間因這隻鳥發生的故事,太多太多。
可能有小夥伴會問,日本奉之為國家的聖鳥,為何不好好保護?
高嶽芳在碩士論文《瀕危物種朱䴉的保護研究》中介紹——
日本曾經是朱䴉分布最為廣泛、數量最多的國家。關於針對朱䴉的保護與利用的法令法規也最早出現於日本。享保7年(1722),《飼鳥請負定書》中規定一些鳥類包括朱䴉在內等,一律不得私自獵取。藩政時期(1868年前),日本對野生動物的狩獵活動限制較嚴,因此,朱䴉在當時相當常見。明治維新(1868)之後,廢除藩政,禁獵的規定曾一度得到放寬,這就使得狩獵的人數迅速增加。日本朱䴉的數量在1868-1900年間急劇減少。二戰後,1952年,日本在全國大面積進行調查,僅發現32隻朱䴉,分別位於佐渡島和能登半島上。
1967年,日本在佐渡島新穗村設立了保護中心,但捕捉來的朱䴉相繼因為不適應人工飼養環境而死亡,只有雌性朱䴉阿金還活著。
1981年1月,日本將境內殘存的5隻野生朱䴉全部捕捉,帶到佐渡島保護中心飼養,進行「緊急搶救」,但也相繼死去,留下的阿綠和阿金都喪失了繁殖能力。
2003年,朱䴉死亡,27歲的朱䴉「老太太」阿金死亡,日本血統的朱䴉全部滅絕。
△這是5月3日在日本新潟縣佐渡島朱䴉森林公園拍攝的朱䴉。
中日持續33年的合作
2010年上海世博會,日本館展出「拯救朱䴉」的故事,講述了30多年前的那次合作。
上個世紀70年代初,中日還未實現邦交正常化,日本政治家通過私人關係寫信給時任中國科學院的院長郭沫若,希望關注野生朱䴉的情況。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日本環境廳向中國國務院環境委員會正式提出在中國尋找野生朱䴉的請求。
中國還有朱䴉嗎?據《陝西日報》,當時中國林業部、中科院給國務院的答覆是:1964年之後,再也沒有任何朱䴉的消息。
「無消息並不是絕跡,找!」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指示。1978年9月,受國務院委託,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受命組成專家考察組,正式拉開了在中國境內尋覓野生朱䴉的序幕。
中國找尋三年無果之後,日本對拯救朱䴉幾乎絕望。
本以為世界即將告別野生朱䴉,1981年5月,中國科學院的鳥類學家劉蔭增終於在陝西省洋縣的姚家溝發現了7隻野生朱䴉。
這個消息讓兩國都興奮不已。1981年10月,兩國協力拯救朱䴉的意願確立。
△陝西漢中進入繁殖季的朱䴉(圖 | 視覺中國)
日本政府捨得為朱䴉花錢
1985年6月,中日兩國籤署了《中日共同保護研究朱䴉會議紀要》,從這時候起,兩國開始了聯合保護朱䴉的合作。
時任陝西省洋縣國家朱䴉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丁海華回憶說,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日本對中國拯救和保護朱䴉給予了很多援助,特別是及時提供設備和資金援助。
1981年,在洋縣發現朱䴉之後,中國第一個專業朱䴉保護機構——秦嶺一號朱䴉群體保護站在姚家溝成立。被世界公認的朱䴉重新發現人、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蔭增回憶,包括他在內的4個人,住在姚家溝負責看護,一住就是三年。
為使它們不受幹擾和傷害,劉蔭增等在每棵巢樹下搭建觀察棚進行24小時監護。為了防止王錦蛇、鼬科動物、黃鼠狼等朱䴉天敵上樹吞吃卵和幼雛,劉蔭增他們在樹幹上塗抹黃油、安防爬刀片架、掛傘形防蛇罩的同時,還要密切注意蛇的偷襲,人蛇大戰常有發生。
當時,日本環境廳、日本國際協力機構、日本鳥類保護聯盟等組織通過合作方式捐贈從望遠鏡到孵化器等保護設備和資金,幫助洋縣修建朱䴉飼養救護中心,修建朱䴉食物養殖設施,極大地緩解了朱䴉保護經費不足和設備短缺的局面。
△洋縣自然保護區(圖 | 高嶽芳《瀕危物種朱䴉的保護研究》)
為了保護朱䴉,日本政府以及民間拿出了很多錢。據《人民日報》報導,自1998年中國政府贈送日本一對朱䴉後,日本每年均向我國提供朱䴉保護政府合作經費。
2010年12月,由中國和日本共同合作的「人與朱䴉和諧共存的地區環境建設」項目在西安啟動。項目期限為2010年至2015年。在此期間,日方承諾提供無償資金約4.5億日元(約合3500萬元人民幣),用於調查完善項目地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四次作為國禮的「友好使者」
和大熊貓一樣,朱䴉在中日兩國的交流中,也扮演了「友好使者」的角色,算上這次,前後共有一任國家主席和三任國家總理訪日時將朱䴉贈予或提供給日本。
「華華」,陝西洋縣發現的七隻朱䴉之一,就曾被派往日本「相親」一年。因日本僅存的那隻朱䴉早已垂暮老矣,二者終未能繁育成功。後來,日本天皇訪華,又一次同中國領導人會談磋商過另派朱䴉「出使」日本的相關事宜。
從1985年到1995年,中國曾幾次把朱䴉送到日本,和日本朱䴉進行「婚配」,都未能成功。但日本並未停止挽回朱䴉的努力。
1998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日本,這是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一對朱䴉就是江澤民送給日本的國禮。據了解,江澤民訪日前,日本政府正式派員到北京,向中國提出了希望贈送一對雌雄配對朱䴉的要求。
△1998年11月,江澤民夫婦在日本皇宮同日本明仁天皇夫婦會面
這對朱䴉被命名為「友友」和「洋洋」。「友友」象徵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洋洋」則表示它的老家是中國陝西洋縣。在日本皇宮,江澤民將一對朱䴉的照片親自交給了日本明仁天皇。
次年,「友友」和「洋洋」空運到日本,並生下了一隻健康活潑的雄性小朱䴉,名叫「優優」,它出生的時候,日本各大電視臺都搞現場直播,熱鬧程度不亞於去年大熊貓香香亮相引發的轟動。
2000年10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問日本,應日本要求,帶去了一隻「朱䴉新娘」,新娘名叫「美美」,是給「優優」的雌性伴侶。
2003年之後,因為禽流感,中日朱䴉交換的活動暫停。直到2007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日,帶去朱䴉「華陽」和「溢水」。
時隔11年再送朱䴉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籤署40周年,朱䴉再一次成為了兩國的友好使者,中方時隔11年再次向日本提供朱䴉。
根據今天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耿爽的介紹,現在中國朱䴉種群數量已由1981年的7隻發展到3000多隻,並通過放歸自然等措施在陝西、浙江、河南等地重建了野外種群。
日本朱䴉種群已達500隻左右。現在,不止是日本新潟縣佐渡島朱䴉森林公園,在佐渡島的鄉間稻田裡,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能看到野生朱䴉的俏麗身影。
耿爽說,中日朱䴉保護合作共贏已經成為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史上的成功範例。
此次,中方再次向日方提供兩隻朱䴉用於兩國開展合作繁育研究,不僅有利於繼續提高日方朱䴉種群的遺傳多樣性,也將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日本天皇明仁夫婦親自到酒店送別胡錦濤夫婦
10年前,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日,離開東京前往日本關西地區訪問當日,日本天皇夫婦親自到酒店送別,天皇與胡錦濤聊到朱䴉:「看到朱䴉的數量逐步增加,感到非常欣慰。」
天皇還表示,「衷心希望日中兩國的關係能蒸蒸日上。」對此胡錦濤表示了贊同。
資料 | 新華社、北京青年報、人民日報、陝西日報、東方早報
校對 | 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