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隔11年再送朱䴉,日本人究竟有多愛朱䴉?

2020-12-22 政知見

撰文 | 董鑫

5月9日下午,李克強總理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共見記者時宣布,此次訪問期間,中方將向日方新提供1對朱䴉種鳥,以體現中國人民對日本人民的友誼。

這是中國時隔11年再次向日本提供朱䴉。

朱䴉曾廣泛分布在東亞各地。䴉科鳥類生活在距今6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是一枚難得的「活化石」。

一對朱䴉,為什麼可以體現中日友誼?這就要說到日本人對朱䴉的愛了,跟對大熊貓的愛不相上下。

「日本的日本」

朱䴉(huan,二聲),古稱朱鷺、紅朱鷺,是東亞地區的特有種,雄雌同形同色,成鳥全身羽色以白色為基調,但上下體的羽幹以及飛羽略沾淡淡的粉紅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

朱䴉的拉丁學名叫做「Nipponia nippon」,直譯就是「日本的日本」,以國名命名鳥名,足以看出它與日本的淵源。在19世紀,依靠發現地命名是當時的國際慣例,而作為東方的鳥類,朱䴉從日本走進了西方人的視野,才有了拉丁學名。

朱䴉是與傳說中的仙鶴最相像的鳥,在中國也有「吉祥之鳥」的稱號。在日本,仙鶴是皇室的一大象徵,神似仙鶴的朱䴉,經常出現在各種有關皇室的記載中。

在日本最古老的史書《日本書紀》(公元720年)中有這樣的文字:

「將綏靖天皇葬於倭國桃花鳥田丘上陵」「將垂仁天皇葬於身狹桃花鳥坡」「將宣化天皇葬於大倭國桃花鳥坡上陵」。

「桃花鳥」就是朱䴉在日本的別稱,三個日本天皇都葬於以朱䴉命名的墓地中,這些皇家陵園就是朱䴉的棲息地。

朱䴉脫落的羽毛則被做成各種武器或儀式用具,比如箭羽,是當時日本貴族的愛物。日本天皇加冕時要用朱䴉的第一根翅羽作為飾品,朱䴉身上的朱紅色也被當成日本的「國色」。

此外,在供奉日本天皇始祖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每20年要舉行一次「遷宮儀式」,儀式很繁複,其中一項就是給宮中之寶「須我流橫刀」的刀柄上纏兩枚朱䴉羽毛。羽毛的規格要求長度在5寸以上,寬1寸1分以上,色澤鮮明,左右對稱。

聖鳥的日本消亡史

再次迎來中國朱䴉,這應該是讓很多日本人開心的消息。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日邦交正常之後,日本便開始就朱䴉向中國提出請求。從最開始請求中國尋找,到後來請求中國贈送,再到後來,對中國朱䴉保護長時間提供資金援助。中日之間因這隻鳥發生的故事,太多太多。

可能有小夥伴會問,日本奉之為國家的聖鳥,為何不好好保護?

高嶽芳在碩士論文《瀕危物種朱䴉的保護研究》中介紹——

日本曾經是朱䴉分布最為廣泛、數量最多的國家。關於針對朱䴉的保護與利用的法令法規也最早出現於日本。享保7年(1722),《飼鳥請負定書》中規定一些鳥類包括朱䴉在內等,一律不得私自獵取。藩政時期(1868年前),日本對野生動物的狩獵活動限制較嚴,因此,朱䴉在當時相當常見。明治維新(1868)之後,廢除藩政,禁獵的規定曾一度得到放寬,這就使得狩獵的人數迅速增加。日本朱䴉的數量在1868-1900年間急劇減少。二戰後,1952年,日本在全國大面積進行調查,僅發現32隻朱䴉,分別位於佐渡島和能登半島上。

1967年,日本在佐渡島新穗村設立了保護中心,但捕捉來的朱䴉相繼因為不適應人工飼養環境而死亡,只有雌性朱䴉阿金還活著。

1981年1月,日本將境內殘存的5隻野生朱䴉全部捕捉,帶到佐渡島保護中心飼養,進行「緊急搶救」,但也相繼死去,留下的阿綠和阿金都喪失了繁殖能力。

2003年,朱䴉死亡,27歲的朱䴉「老太太」阿金死亡,日本血統的朱䴉全部滅絕。

△這是5月3日在日本新潟縣佐渡島朱䴉森林公園拍攝的朱䴉。

中日持續33年的合作

2010年上海世博會,日本館展出「拯救朱䴉」的故事,講述了30多年前的那次合作。

上個世紀70年代初,中日還未實現邦交正常化,日本政治家通過私人關係寫信給時任中國科學院的院長郭沫若,希望關注野生朱䴉的情況。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日本環境廳向中國國務院環境委員會正式提出在中國尋找野生朱䴉的請求。

中國還有朱䴉嗎?據《陝西日報》,當時中國林業部、中科院給國務院的答覆是:1964年之後,再也沒有任何朱䴉的消息。

「無消息並不是絕跡,找!」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指示。1978年9月,受國務院委託,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受命組成專家考察組,正式拉開了在中國境內尋覓野生朱䴉的序幕。

中國找尋三年無果之後,日本對拯救朱䴉幾乎絕望。

本以為世界即將告別野生朱䴉,1981年5月,中國科學院的鳥類學家劉蔭增終於在陝西省洋縣的姚家溝發現了7隻野生朱䴉。

這個消息讓兩國都興奮不已。1981年10月,兩國協力拯救朱䴉的意願確立。

△陝西漢中進入繁殖季的朱䴉(圖 | 視覺中國)

日本政府捨得為朱䴉花錢

1985年6月,中日兩國籤署了《中日共同保護研究朱䴉會議紀要》,從這時候起,兩國開始了聯合保護朱䴉的合作。

時任陝西省洋縣國家朱䴉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丁海華回憶說,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日本對中國拯救和保護朱䴉給予了很多援助,特別是及時提供設備和資金援助。

1981年,在洋縣發現朱䴉之後,中國第一個專業朱䴉保護機構——秦嶺一號朱䴉群體保護站在姚家溝成立。被世界公認的朱䴉重新發現人、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蔭增回憶,包括他在內的4個人,住在姚家溝負責看護,一住就是三年。

為使它們不受幹擾和傷害,劉蔭增等在每棵巢樹下搭建觀察棚進行24小時監護。為了防止王錦蛇、鼬科動物、黃鼠狼等朱䴉天敵上樹吞吃卵和幼雛,劉蔭增他們在樹幹上塗抹黃油、安防爬刀片架、掛傘形防蛇罩的同時,還要密切注意蛇的偷襲,人蛇大戰常有發生。

當時,日本環境廳、日本國際協力機構、日本鳥類保護聯盟等組織通過合作方式捐贈從望遠鏡到孵化器等保護設備和資金,幫助洋縣修建朱䴉飼養救護中心,修建朱䴉食物養殖設施,極大地緩解了朱䴉保護經費不足和設備短缺的局面。

△洋縣自然保護區(圖 | 高嶽芳《瀕危物種朱䴉的保護研究》)

為了保護朱䴉,日本政府以及民間拿出了很多錢。據《人民日報》報導,自1998年中國政府贈送日本一對朱䴉後,日本每年均向我國提供朱䴉保護政府合作經費。

2010年12月,由中國和日本共同合作的「人與朱䴉和諧共存的地區環境建設」項目在西安啟動。項目期限為2010年至2015年。在此期間,日方承諾提供無償資金約4.5億日元(約合3500萬元人民幣),用於調查完善項目地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四次作為國禮的「友好使者」

和大熊貓一樣,朱䴉在中日兩國的交流中,也扮演了「友好使者」的角色,算上這次,前後共有一任國家主席和三任國家總理訪日時將朱䴉贈予或提供給日本。

「華華」,陝西洋縣發現的七隻朱䴉之一,就曾被派往日本「相親」一年。因日本僅存的那隻朱䴉早已垂暮老矣,二者終未能繁育成功。後來,日本天皇訪華,又一次同中國領導人會談磋商過另派朱䴉「出使」日本的相關事宜。

從1985年到1995年,中國曾幾次把朱䴉送到日本,和日本朱䴉進行「婚配」,都未能成功。但日本並未停止挽回朱䴉的努力。

1998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日本,這是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一對朱䴉就是江澤民送給日本的國禮。據了解,江澤民訪日前,日本政府正式派員到北京,向中國提出了希望贈送一對雌雄配對朱䴉的要求。

△1998年11月,江澤民夫婦在日本皇宮同日本明仁天皇夫婦會面

這對朱䴉被命名為「友友」和「洋洋」。「友友」象徵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洋洋」則表示它的老家是中國陝西洋縣。在日本皇宮,江澤民將一對朱䴉的照片親自交給了日本明仁天皇。

次年,「友友」和「洋洋」空運到日本,並生下了一隻健康活潑的雄性小朱䴉,名叫「優優」,它出生的時候,日本各大電視臺都搞現場直播,熱鬧程度不亞於去年大熊貓香香亮相引發的轟動。

2000年10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問日本,應日本要求,帶去了一隻「朱䴉新娘」,新娘名叫「美美」,是給「優優」的雌性伴侶。

2003年之後,因為禽流感,中日朱䴉交換的活動暫停。直到2007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日,帶去朱䴉「華陽」和「溢水」。

時隔11年再送朱䴉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籤署40周年,朱䴉再一次成為了兩國的友好使者,中方時隔11年再次向日本提供朱䴉。

根據今天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耿爽的介紹,現在中國朱䴉種群數量已由1981年的7隻發展到3000多隻,並通過放歸自然等措施在陝西、浙江、河南等地重建了野外種群。

日本朱䴉種群已達500隻左右。現在,不止是日本新潟縣佐渡島朱䴉森林公園,在佐渡島的鄉間稻田裡,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能看到野生朱䴉的俏麗身影。

耿爽說,中日朱䴉保護合作共贏已經成為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史上的成功範例。

此次,中方再次向日方提供兩隻朱䴉用於兩國開展合作繁育研究,不僅有利於繼續提高日方朱䴉種群的遺傳多樣性,也將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日本天皇明仁夫婦親自到酒店送別胡錦濤夫婦

10年前,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日,離開東京前往日本關西地區訪問當日,日本天皇夫婦親自到酒店送別,天皇與胡錦濤聊到朱䴉:「看到朱䴉的數量逐步增加,感到非常欣慰。」

天皇還表示,「衷心希望日中兩國的關係能蒸蒸日上。」對此胡錦濤表示了贊同。

資料 | 新華社、北京青年報、人民日報、陝西日報、東方早報

校對 | 李喆

相關焦點

  • 因為瀕危的神鳥朱䴉,95歲的日本老人,村本義雄和中國結下的情誼
    莊苗苗有個2歲的兒子,名叫「果果」(同朱䴉的叫聲),希望下次去日本時將果果介紹給村本,「希望孩子將來成為喜歡朱䴉(huán)、喜歡大自然的人。」看到這則新聞時,讓我很感動,感動的不只是莊苗苗對老人的愛,更是因為老人這輩子對朱䴉的保護故事。
  • 「東方寶石」朱䴉
    秦嶺深處的農民,常常認為朱䴉在誰家院子的樹上築巢,誰家就風水好,就會給誰家帶來好運。其實,這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朱䴉對棲息環境十分挑剔,被稱為「會看風水的鳥」。朱䴉是與人共生的物種,它對自己的築巢地要求很嚴格:首先,得有高大茂密的樹木,可供它築巢;其次,附近一定得有水田、河流,可以覓食填飽肚子;還有一點,距離住處不遠的地方一定要有人家,它喜歡與人類比鄰而居。
  • 日媒:日本向中國歸還4隻朱䴉 落戶上海野生動物園
    日媒稱,將2014年和2015年在佐渡朱䴉保護中心(位於新潟縣佐渡市)出生的4隻朱䴉歸還中國的籤字儀式9日在新潟機場舉行。日中兩國約10名相關人士出席。  據日本共同社網站3月9日報導,根據日中交換的備忘錄,2000年和2007年中方向日本提供的朱䴉產下的幼鳥中半數要歸還中國。
  • 紀錄片《朱䴉的傳說》講述中國秦嶺故事 2021年正式上映
    秦嶺有這樣一位科學家,始終堅持著朱䴉的保護與研究,國人稱呼她「朱䴉媽媽」,日本大使授予她「朱䴉公主」的稱號,她就是迄今守護朱䴉38年的常秀雲。波浪壯闊的秦嶺,神奇的朱䴉,同樣吸引著著名紀錄片導演孫寧的關注。近日,二人聯手打造的紀錄片《朱䴉的傳說》新鮮出爐,預計在2021年正式公映。
  • 朱䴉計劃上海站·一桌二椅2014
    2014年1月2日至4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演「朱䴉計劃」,來自中國、日本、印尼、泰國等國家的非遺表演項目,將在當代館小劇場內進行當代與傳統、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交流對話。朱䴉是亞洲瀕臨絶種的珍貴鳥類。
  • ​朱䴉快滅絕時,人類對它仍一無所知
    想讓朱䴉繼續存在於日本這個國度,這是僅憑人類的意志就可以決定的嗎?我們不能否認日本民眾為了保護這個物種所做的一切努力。熱心民眾的野外觀察保護,和政府主張的人工養育繁殖,都不失為是挽救這個瀕危物種的一種方式。日本本土朱䴉的消失,不能說是因為哪一方行為的絕對錯誤,面對它的消逝,人們永遠是遺憾而心痛的。但為何,我們總讓自己不得不去面對這樣一種遺憾?
  • 被日本宣布徹底滅絕的朱䴉,是怎樣被我國科學家繁衍到5000隻?
    朱䴉一直被當作「吉祥」的象徵,被稱為「東方寶石」,不僅深受我國人民喜愛,就連隔壁的日本都對這種鳥推崇有加,日本皇室還把朱䴉當作是皇室的象徵。然而這種鳥在上個世紀時,一度被人類認為滅絕,只有日本倖存幾隻朱䴉,但這些朱䴉已經全部喪失繁殖能力,所以日本認為等這幾隻個體死亡後,朱䴉就會徹底滅絕。
  • 各國國寶級動物,日本的是朱䴉,網友:還是最後一個可愛
    【各國國寶級動物,日本的是朱䴉,網友:還是最後一個可愛】俄羅斯國寶級動物是北極熊;在俄羅斯人心目中,熊的形象是被英雄化的,是勇敢、力量和智慧的象徵。北極熊屬於大型動物,正好也符合俄羅斯地域遼闊的特點。壽命可達三十年,是紐西蘭的特有物種,也是紐西蘭的國鳥及象徵。馬達加斯加國寶級動物是狐猴;屬於原始靈長類,吻長、兩眼側向似狐,因尾具環節斑紋而得名。多5-20成群,棲多石少樹的乾燥地區,各有自己的領域。也是馬達加斯加的國寶級動物。巴布亞紐幾內亞國寶級動物是極樂鳥,有16屬41種。大部分雄鳥色彩繽紛,具有複雜華麗的飾羽。
  • 秦皇島野生動物園迎來10隻朱䴉
    被譽為鳥中「東方寶石」的朱䴉白羽紅冠、黑嘴長腳、身姿優美,它們剛享用了飼養員餵食的活泥鰍,正在草地上悠閒活動。為迎接國寶,秦皇島野生動物園投資300多萬元新建了設計科學、設施先進、環境優美的朱䴉館。飼養員曲宏利提前到陝西洋縣保護區學習朱䴉管理與飼養,動物園派出帶有特製運輸箱的車輛,在9月1日下午將朱䴉運輸回來。
  • 有機產業讓朱䴉故鄉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工廠外,群山青翠,幾隻朱䴉在水邊、在天空中覓食、飛翔。位於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漢中市洋縣被稱為「朱䴉故鄉」。上世紀80年代,在世界多國宣布野生朱䴉滅絕的背景下,中國科學家歷時3年,走遍大半個中國,終於在洋縣姚家溝發現7隻野生朱䴉孤羽,使拯救這些「東方寶石」有了一線希望。
  • 10隻朱䴉入住上海野生動物園(圖)
    此次10隻朱䴉來滬,使上海野生動物園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大熊貓、金絲猴、金毛羚牛、朱䴉「四大國寶」動物種群展出的野生動物園。為了喚起更多的人關注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加入到朱䴉的保護行列中來,3月31日上午10時18分,由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陝西省林業廳、上海市林業局主辦,上海野生動物園、陝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承辦的「保護朱䴉,我們在行動上海野生動物園歡迎朱䴉來滬」儀式也在上海野生動物園大熊貓廣場舉行。
  • 中國的國鳥應該是什麼?丹頂鶴和朱䴉:我們都不配有姓名嗎
    但是我們在選擇國鳥的時候可犯了難,最後只好通過網絡投票,出現了搞笑的一幕:麻雀以接近40%的選票,力壓朱䴉、丹頂鶴和紅腹錦雞,當選國鳥。這的確讓人驚訝:為什麼我國的紅腹錦雞不能作為國鳥代表?著名的珍稀鳥類丹頂鶴朱䴉也不能入選?今天就帶各位了解一些關於國鳥的冷門知識。
  • 首屆朱䴉國際論壇在洋縣印象洋州文化館開幕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戶思社,韓中文化友好協會會長曲歡,陝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莊長興,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秘書長李鍾憲,東北亞地方政府聯合會秘書長洪鐘慶,韓中文化青少年協會會長權柄鉉,漢中市委書記王建軍,市長方紅衛,市委常委、副市長謝京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春麗,日本佐渡市市長三浦基裕、新潟縣前知事平山徵夫、 韓國昌寧郡副郡守張順天及中日韓三國相關代表200餘人參加了論壇。
  • 舞劇《朱䴉》散發禪意 打造水墨寫意場景(圖)
    靜坐的人、隱約的䴉仙、飄落的羽毛,營造了一幅人䴉共處、和諧共存的美麗畫面,散發出禪意的寧馨。  水墨寫意  舞劇開篇,水墨般的寫意場景營造出幸福、祥和的農耕田園生活畫卷,遠古村民競逐於山野,與朱䴉同舞。「吉祥之鳥」列隊行來,頷首抬足,款款舞姿靈動典雅,別有風韻。
  • 獲習近平接見,日本執政黨領導人訪華期待中日首腦互訪、再獲贈朱䴉
    【文/觀察者網-正經君】 1個多月前,日本史上最大的經濟訪華團在北京獲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接見。昨天,訪華的日本執政黨領導人待領的訪華團,獲得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接見。與此同時,新年即將到來之際,中日官方都發出了兩國關係改善的信號。中日韓領導人會晤能否於明年春天在日本恢復舉行受到外界的高度關注。
  • 《朱䴉》明晚再「振翅」,這部「東方《天鵝湖》」上演超過250場的...
    創作初期,主創團隊數次趕赴陝西洋縣、日本佐渡創作採風,深入了解朱䴉的生活習性,收集影音資料,豐富創作積澱,期間更是創作研討20餘次,數易構思,融入無數心血。圖說:舞劇《朱䴉》劇照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陳飛華回憶採風過程中最觸動他的,是1981年在秦嶺上中國科學家和當地的農民發現了7隻野生的朱䴉,然後經過中國科學院和陝西省所有科研人員的精心培育、孵化、飼養,直到如今已有4000多隻朱䴉放飛天空,「要知道,追溯最早的文獻記載,朱䴉可是有2000多年歷史的物種,可就是這樣漂亮的生物
  • 《一桌二椅-夜奔 朱䴉記》榮膺本年度「中國最美的書」稱號
    《一桌二椅-夜奔朱䴉記》。2015年度「中國最美的書」評選於11月9日揭曉,來自全國各地18家出版社的20種圖書榮膺本年度「中國最美的書」稱號,並將代表中國參加2016年度的「世界最美的書」評選。江蘇鳳凰科技出版社出版,瀚清堂趙清設計的《一桌二椅-夜奔朱䴉記》榮列其中。
  • 北京動物園世界首次試驗朱䴉自然育雛成功
    東方網5月12日消息:記者今天在北京動物園看到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的朱䴉首次自然養育的一隻幼雛。這隻朱䴉幼雛從出殼到今天已有41天了,滿身毛絨絨的,在鳥巢裡不時抬頭等待成年朱䴉哺食。這是北京動物園繼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繁殖朱䴉成功後,又在世界上首次試驗朱䴉自然育雛成功。
  • 國小新陝西行 | 深入漢中洋縣,探訪朱䴉之鄉
    漢中市因漢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漢」之美稱,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城鎮之一。漢中是兩漢三國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美譽,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市、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衛生城市。洋縣是國小新深入基層調研的第一站,總面積3206平方公裡,人口44.5萬。
  • 上海首隻朱䴉寶寶在野生動物園破殼而出[組圖]
    蛋殼由小孔漸漸擴大為小洞,先有一粒米大,很快啄成一塊硬幣大,不時地還聽到「嘰嘰」的歡快聲,最後乾脆破殼而出。闊別上海近半個世紀的第一隻朱䴉寶寶即將誕生。    相關新聞:朱䴉寶寶"六一"破殼 小鳥"胎位不正"人工捅殼"助產"  東方網記者曹磊6月1日報導:有著鳥中「東方寶石」之稱的朱䴉,2012年3月22從陝西來到上海野生動物園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