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巖居高士圖》
咱們就不說這個帖的內容了,只要是王羲之的真跡,就算得上是一個「國寶級文物」了。
從正常人的角度出發,這樣一個「寶物」如果在誰手裡都會小心翼翼地保存,生怕有點損壞。哪天想拿出來觀摩欣賞一下,都恨不得隔著東西去看它,萬一不留神口水滴上去了呢?
有個人和咱們的看法不同,從得到這個寶物開始,一直瘋狂在上面題字。在離去之前,一共朝這寶貝上題了六十三處字,蓋了170多處印章。人家這帖子才28個字,你這……這恐怕是實在沒地方蓋章了吧?否則這個數字可不行。
你說它愛惜文物,他卻在這上面瘋狂亂來;你說他不愛惜,他還專門為這件文物修建了一個廟堂。後來為了方便自己「作業」,給這帖子加出4開的前副頁,9開後副頁。繼續在上面題字,然後又繼續蓋章,這讓人怎麼評價?這個人也正是諸位所熟知的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
乾隆皇帝
如果說你讓我評價一下乾隆皇帝,功績與過我就不做過多論述了,我認為他是歷史上所有皇帝中最「幸福」的一位。康熙在位的時候有三藩之亂,在費盡一番心思之後,成功鞏固了清朝的統治。經過「九子奪嫡」的雍正繼位,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勵精救國,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在乾隆上臺後供他揮霍。
在眾人的眼裡,他可能是不作為的存在,寵幸貪官和珅,多次南巡讓他有了「昏庸」的標籤。但在朝廷大臣們的眼裡,乾隆可是一個非常奮進的皇帝。除了把朝廷政事打理的井井有條之外,還擅長吟詩作賦。我記得之前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歷史上作詩最多的是哪位詩人?
當然評論區出現了李白、蘇軾等等,我在這裡告訴大家,最多的正是我們的乾隆皇帝,專業寫詩六十年,一共一萬多首。不過這個詩的內容吧……我專門為大家挑了一篇鑑賞,請諸位有感情地朗讀: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灑落花叢都不見。
嗯,押韻;好,鼓掌……
《快雪時晴帖》
這幅帖從有記載開始,基本上都是在有名氣的人物手裡珍藏,比如宋徽宗、米芾、趙孟等等。不過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流落到了一個叫馮銓的大學士手裡。因為清兵入關,他也選擇了投降,畫也傳到了他的兒子馮源濟手裡。
馮源濟為了升官發財,就把這件寶物獻給了當時的皇帝康熙。可在乾隆上位之後,這幅帖也就成為了一個「玩物。」沒事就拿出來看一下,後來直接就是蓋章。後來乾隆為自己修建了一個書房——三希堂,裡面保存了三個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
當然這三幅帖裡面應該也就《快雪時晴帖》名氣最大了,一般都沒人敢動。據說當時溥儀當皇帝那會兒,差一點就給瑾妃盜走了,但那個瑾妃糾結了好久,拿走了另外兩個,這個沒拿。慶幸的是,溥儀退位,《快雪時晴帖》順利地到了博物館。
不過在我看來即便流傳到其他人手中,也不會像乾隆這般一樣糟蹋吧?人家之所以拿走,那就是這幅畫有價值,也一定會好好珍藏。可乾隆一口氣往上面戳了170多個紅印,戳完了還寫下63處的「XXX到此一遊」,不過好在一點就是中間那28個字沒有動……
可能人家乾隆心裡不這樣想,我只是在用這張「草稿紙」臨摹呢……
參考文獻:
《巖居高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