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臺灣,重拾記憶」,臺拾記拾取80後的記憶並將其延續

2020-12-18 百家號

「古早」這個詞,是福建閩南以及臺灣地區興起的,在現在的臺灣電視節目中也會經常提到。所謂古早,就是有一些年代了,像80後兒童時期的吃過的美食或者那個年代的建築,例如膏蟹米糕、古早味蛋糕、拱門建築等等,這些都是以前觸手可及的,現在漸漸被淡忘或者直接消逝,也是現在的人們所懷念的,這就是充滿情懷的古早味。

那首滿含「古早味」的《鹿港小鎮》,不光打動了離開臺灣20年的林青霞,也感染了無數背井離鄉的人,他們白天奔波於一座陌生的城市,深夜遙望家鄉懷念舊時的歡愉。

愉快的記憶裡,總是各種大口的吃吃吃,那些小時候經常吃到的食物,仿佛帶有一種能讓人開懷大笑的魔力,而現在它們大多不見了蹤跡。猶記得街角或者巷子裡亮著黃色燈光的蛋糕鋪,即便在寒風細雨裡,剛出爐的蛋糕上方搖曳的熱氣依然讓人感覺無比的溫暖,這烙印在腦海裡讓人無時無刻不回憶的蛋糕,就是古早味蛋糕。

在這個烘焙產品縱橫的市場,一家源自臺灣,裝載著民國記憶的古早味手工現烤蛋糕店,在2014年的春天誕生在南京,這座充滿江南韻景的城市,流淌這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的秦淮河。臺拾記的出現,就是一顆時光膠囊,從80年代穿越到現在,讓行色匆匆的人們停駐,品味著古早的味道,那些青蔥時代歷歷在目,甚至90年代的食客也會想像著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民國往事。

2015年,這樣一家平平無奇的蛋糕店有了自己的品牌——臺拾記。我們雖身處一個羞於談情懷的時代,但實際上,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情懷,那些日漸式微的傳統美食,隨著時光車輪的碾壓,帶走了一波又一波單純美好的記憶,唯有臺拾記拾起了其中最溫暖的一段,並將其奉獻出來,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忠實的有情懷的人。

臺拾記,就是在臺灣,那些舊時的美味中,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拾取一代人記憶溫度裡留存的,那段熱烈渴望的美好。臺拾記初創時,便是懷著願景——排除花裡胡哨的裱裝,始終堅持手工現烤,給懷舊食客送上一份正宗的古早味、兒時味。對於記憶,臺拾記理解的是每個人腦海裡都是不一樣的畫面,剝除那些自動美化的細節,都是一樣的純粹和簡單,而臺拾記古早風味現烤蛋糕就是這樣樸實的紮根在我們的記憶裡,無需多餘的裝飾,那種香甜鬆軟,紮實滿足的口感就足矣。

回憶的浪潮永遠在拍打著上一代人,不光是上一代人能夠回味兒時的味道,也希望這一代人、下一代人的回憶裡依然有臺拾記,將這份古早味延續下去,正是臺拾記最期盼的事情。

相關焦點

  • 臺灣80後在廈門玩轉「古早」冰淇淋
    臺灣80後在廈門玩轉「古早」冰淇淋 臺灣來的80後小生江東憲,去年開始來廈門創業,剛開業的甜品店上軌道後,他又尋思將自己小時候最愛的臺灣古早冰淇淋——— 「叭噗」(臺灣冰淇淋的傳統叫法)用最正港的方式引入廈門,讓廈門新一代年輕人也能從傳統冰品中,吃出文化味,留住兩岸情。  新創意賣冰:賣味道更賣文化  和其他店家主打西式的冰品營銷方式不同,江東憲賣冰,就認「古早味」。
  • 遺忘或延續? 眷村子弟為竹籬笆中的記憶集結
    原標題:遺忘或延續? 眷村子弟為竹籬笆中的記憶集結  中新社高雄3月29日電 題:遺忘或延續?眷村子弟為竹籬笆中的記憶集結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陳小願   「小時候總是鄰家飯菜香,媽媽隔幾條街喊開飯時,我已經吃飽了。」「是父母,更是一整個眷村,把我們帶大。」
  • 臺拾記,一家用傳統手工技藝傳承記憶的古早風味蛋糕店
    堅守老手藝,傳承新記憶南京這座歷朝歷代都曾棲息過的城市,文化底蘊雖源遠流長,但那些遙不可及的傳統手藝,終究還是沒能全部一一傳承下來。經過磨練與探索,憑藉著不畏時代飛速向前,融入科技,勇往直前的信念,以及敏銳的商業觸覺,我們努力探求自己的發展軌跡,在2014年那個溫暖的春天,第一家臺灣古早風味手工現烤蛋糕店鋪悄悄出現在青綠色梧桐葉包圍的南京,那象徵著新生的梧桐葉,與我們小小的蛋糕店鋪相映成長。這樣靜靜等待了一年,我們並沒有就此沉寂,而是蓄勢待發。
  • 臺灣鐵路便當,懷念就是好味道,這是臺灣人共同的記憶
    60年來,臺灣鐵路便當承載了一代人的飲食文化和記憶。奮起湖不是一個湖,是鐵路便當很知名的地方。甚至有這樣的流傳「沒吃過奮起湖便當,仿佛沒到過阿里山」。除了奮起湖、池上和福隆可以在月臺或車站購買以外,臺鐵在松山、臺北、板橋、臺中、新左營、高雄、桃園、新竹、嘉義、南沙侖等站都有專門的窗口售賣。每盒價錢在新臺幣60-100元不等,品種很豐富,排骨、滷肉、雞腿,還有素食便當。
  • 尋古早味道 探舌尖記憶
    千百年來,食物隨著人們的腳步不停遷徙、不停流變,可無論腳步走多遠,只有故鄉的味道任時光荏苒、歲月變換,依舊熟悉而頑固,常被世人以「古早」來形容。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中,那些經時光沉澱下來的味道,往往記錄著城市最本土的記憶和情誼。
  • 重拾記憶銘記並理解歷史
    這悲欣交集的淚水背後,是一段長達13年的尋找之旅,更準確來說,這是關於一段記憶的重拾。一段記憶何以能如此激蕩人心?何以能讓一個家族如此鄭重其事?    前幾天,看了一個視頻,是作家龍應臺在香港書展的演講,主題便是——我有記憶,所以我在。當然,她所講的是一個宏大的內容,關於一個民族的歷史,在她看來,歷史分歧是可以通過記憶來彌合的。
  • 汪毅夫:尋找臺灣會館的晚清記憶
    清光緒九年(1883)正月初六日,臺灣道劉璈向閩浙總督何璟上了一份《稟籌辦全臺鄉會試館、賓興及育嬰、養濟、義倉各事由書》,其文略謂:「查臺屬文風日起,每屆應鄉試者約八百餘名,應會試者二十餘名」,擬「先提銀一萬五千元,即在省城貢院左近,購建臺南、北兩郡試館,以為全臺鄉試士子棲息之所。又提銀三千元,函託在京紳友,即在都城購建全臺會館,以備臺灣會試舉人及供職於京者,藉以居住」。
  • 上海自然博物館"被閉館" 市民爭相重拾童年記憶中的恐龍
    上海自然博物館"被閉館" 市民爭相重拾童年記憶中的恐龍今天,不少市民趕到博物館重拾童年記憶。不過記者從館方獲悉,目前搬遷尚無確切時間表,該條微博消息實為誤傳。  無辜「被閉館」  「再見,恐龍!再見,清朝的乾屍!再見,自然博物館!我兒時的記憶!延安東路,建於1923年『英國古典風』的自然博物館,藏24萬件標本,9:00-16:00開放,門票5元,周一即將閉館,今後遷往山海關路新館。
  • 範特喜文創聚落:老城舊巷轉型文創商業街區,延續城市的記憶
    我們透過舊巷弄中的老房子, 並用「人的故事」延續一個城市的軌跡。」——範特喜微創文化創始人鍾俊彥2008年的金融海嘯,全球經濟受到重創,經濟低迷。受其影響,企業倒閉潮及失業潮接踵而來。在此背景下,臺灣島內微型企業興起,其中臺中的微型企業更一度佔了全臺總企業數量的近80%,成為了臺灣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同時它們也自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尋租群體。經濟的低迷,讓地產持有人對市場缺乏信息,無論租售都相對傾向於迅速出手。
  • 古早,古早——行走的軌跡
    我知道我會想念臺灣,但不清楚是哪一天。六年前的環島遊匆匆一別,臺北、嘉義、高雄、墾丁、花蓮、野柳,一路走馬觀花,即使時隔多年也依然鮮活逼真。每一個城市,伴著晨曦或晚風,一直存在記憶裡慢慢發酵醞釀。在閩南地區,古早就是上一代人的日常,小吃、玩意兒、書籍、衣飾,小時候的味道留在記憶裡,成為了無憂無慮的源頭,讓長大成年的人們,在江湖中奮力拼殺之後,還有一個寧靜的角落安放回憶。在士林夜市的美食攤上,香氣四溢的蚵仔煎、滷肉飯、炸雞排,布幔圍成的小攤掛滿了繡花包、墨鏡雨傘、奇形怪狀的冰箱貼。花花綠綠的市井草根,凸顯著濃烈豪放,讓這裡的夜晚熱情澎湃。
  • 臺灣國寶茶火爆臺灣多年,未來將走紅大陸!
    臺灣的大街小巷與各大夜市都有它的身影,幾乎每家地道的臺灣飲品店的菜單裡都會預留一個位置給冬瓜茶,只為能給當地人隨時回味古早的味道。說起冬瓜茶,90後應該也不陌生。1塊錢1瓶的簡簡單單的甜味,許是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 武漢舉辦親子釣蝦節 重拾童年記憶
    武漢舉辦親子釣蝦節 重拾童年記憶  【解說】每到夏季時節,武漢街頭處處瀰漫小龍蝦的味道,在池塘裡釣小龍蝦是不少人兒時的美好記憶。6月9日,首屆極地釣蝦節在武漢海昌極地海洋公園開啟,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重溫了一把童年記憶。
  • 泰和投資修繕浙江大學舊址延續抗戰記憶
    本報泰和訊 鄧和平、江南都市報記者王文報導:為延續抗戰記憶,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泰和縣投入80萬元對浙大西遷泰和舊址校長辦公樓進行全面修繕,讓校長辦公樓重現當年原貌。  據悉,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8年2月國立浙江大學遷至泰和,1939年民國江西省政府遷至泰和,當時泰和成為江西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心,留下了不少抗戰遺址舊址。  為延續抗戰記憶,泰和加大了抗戰遺址舊址的修繕保護力度。縣裡先後籌資200多萬元,對浙大西遷期間的浙江大學大禮堂、校長辦公樓、臨清書屋、澄江學校、澄江學校俱樂部等辦學舊址及中正大學等全面修繕。
  • 大陸學生臺灣緣─陸生的臺灣成長記憶
    臺灣教會我的第二件事是「不要急,慢慢來」,凡是不疾不徐慢慢來仔細來,尤其回到大陸步入職場後,親友的催婚,或許我應該像臺灣女生一樣慢一點,悠然地去愛嗎?臺灣短短四個半月的遊學經歷,留下來給我的不是環遊寶島的風景照等旅行中認識的臺灣,而是那些臺灣教會我得事,對我的觀點、習慣甚至性格都產生的改變,如同不可抹滅的印記一樣,留在我的生命裡。
  • 「遷台歷史記憶展」拼繪兩岸情感發展軌跡地圖
    」10月9日在上海開幕 供圖   中新網上海10月9日電 (記者 繆璐)「我家的兩岸故事—遷台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9日在上海開幕,本次展覽以「遷台歷史記憶庫」為主題,用豐富的人物影音及典藏文物,以多元互動的方式呈現了大陸遷臺人物及其後代的真實經歷。
  • 「遷台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臺北站舉行 今年底將在福州舉辦
    東南網10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洪)報臺北專電 (駐臺記者 劉深魁 文/圖) 10日,「我家的兩岸故事——遷台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臺北站在臺北市第一個眷村四四南村開幕。由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聯手高雄、上海、臺北、福州四城市文化單位共同主辦的此次巡展,延伸自2016年開始的「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劃。
  • 尋古早味道 探舌尖記憶 | 謝老家食堂:還原上虞老底子的味道
    千百年來,食物隨著人們的腳步不停遷徙、不停流變,可無論腳步走多遠,只有故鄉的味道任時光荏苒、歲月變換,依舊熟悉而頑固,常被世人以「古早
  • 詩詞之中話元宵 重拾我們的文化記憶
    在人們忙著為「感官」買單的趨勢中,節日仿佛只是一個鮮明的符號,將人們置於一種集體的、不可抗拒的消費熱潮之中,代我們書寫時代的面目。元宵節對我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我無法代替這個時代給出答案。人們好不容易搭上現代的列車,卻隱約在飛速前進的過程中丟失了一份歸屬感與情誼。 此時,回溯古時的元宵佳節似乎更能夠幫助我們拾遺。 首先聊聊「元宵」一詞。
  • 臺拾記匠心打造,8種口味古早蛋糕至為珍貴!
    蛋糕作為一種古老的西點,以雞蛋、白糖、小麥粉為主要原料,進過攪拌、調製,再由烤箱烘烤後製成一種像海綿的點心。發展到現在,蛋糕不再拘泥於簡單的麵食,它增加了各種水果、裱花等新鮮玩意兒,不論口感還是造型,都已經不再單一了。
  • 中梁魯中首府親子彩繪 重拾童年繽紛記憶
    當陀螺遇上你我生活將迸發出意想不到的樂趣彩陶DIY&團扇DIY&陀螺DIY親子同樂 重拾童年記憶把所見所想的一切化作色彩將扇子瞬間變成一件更有不同的味道陀螺DIY重溫童年記憶>相聚中梁·魯中首府留下最美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