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食物隨著人們的腳步不停遷徙、不停流變,可無論腳步走多遠,只有故鄉的味道任時光荏苒、歲月變換,依舊熟悉而頑固,常被世人以「古早」來形容。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中,那些經時光沉澱下來的味道,往往記錄著城市最本土的記憶和情誼。在城西就有這樣一家店,用老底子的上虞味道烙刻著上虞人心中最深沉的記憶,它就是謝老家食堂。
再開新店,打造屬於上虞人的餐飲
下午4時,陽光正好,沿著復興東路前行,路旁出現一幢高樓,這是城西的雙語大廈,謝老家食堂便坐落在大廈一樓。門口印著一個大大的「謝」字,一下子抓住來往路人的視線。簡約的中式風格,別有一番風味,推門而入,又是另一番光景。店內的設計以紅棕色為主調,質感典雅別致,配合悉心營造的燈光效果,盡顯別具匠心的古雅。
一側的明檔上擺滿各式菜餚,琳琅滿目,色香味俱全,讓人不禁食指大動。再走進,開放式的大灶臺上,一鍋鍋砂鍋燉菜「咕嚕咕嚕」冒著熱氣,肉香、醬香、菜香隨著熱氣蒸騰瀰漫,讓人覺得仿佛步入美食的仙境之中。
「這是謝老家食堂在上虞的第三家店,今年6月開業。」謝老家食堂合伙人之一的馬培中介紹,作為上虞本土快餐品牌,謝老家食堂一直致力於提升自身發展水平,打破食客對傳統快餐的刻板印象。「因此,每一家店從裝修風格到菜品樣式都會根據店鋪周邊目標消費群體的差異而進行改變。」馬培中告訴記者,謝老家食堂雙語大廈店相較其他兩家店,整體感覺更顯年輕和簡約。
堅守本味,讓兒時回憶在舌尖暢遊
有一種味道,是時間衝不淡,記憶抹不去,距離拉不遠的。一個人即使走遍了大江南北的風風雨雨,吃遍了酸甜苦辣,最後渴望的一定是自己家鄉的味道。作為土生土長的上虞快餐品牌,謝老家食堂一直堅守上虞本味,探尋「古早」味道,讓兒時的回憶在舌尖暢遊。
老上虞味道從早餐便已經開始。謝老家食堂的早餐時間從早上5時開始,為了能讓食客吃到最新鮮的食品,工作人員凌晨兩三點便開始忙碌起來。提起上虞人的早餐,豆漿、油條、小籠包必不可少。碗中放入醬油、榨菜粒、紫菜、蝦米,倒上一勺現磨的豆漿,鹹香四溢,再配上一根金黃的油條,鬆脆適度,嚼勁十足,或是一碟熱氣騰騰的生煎包,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在口中久久不散。
等到了午市或夜市,點上一盤油亮誘人的紹興名菜——黴乾菜燒肉,肥而不膩,吃上一口,鹹鮮適口,滿嘴留香。或者來上一盤由莧菜梗、南瓜、白豆腐組成的蒸三臭,清香軟酥,鮮美入味,配上一大碗白米飯,讓人不禁大呼落胃。
家鄉的味道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也送走了一個個在外打拼的遊子,它更像是一根繩子,仿佛順著它,人們回到了故鄉。謝老家食堂裡的菜餚沒有花樣的擺盤,沒有花哨的套路,但就是這份簡單和純粹,卻能讓每一位為生活而辛苦拼搏的上虞人吃上一口地道的上虞味道,感受那份如家般的溫暖。
注重創新,烹製符合年輕口味的菜餚
餐飲店的菜品創新是一家店經營的重要策略,更是其持續發展的動力。菜品只有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提高,才能跟上潮流,更好地為食客服務。
下午5時不到,陸續有食客走進謝老家廚房,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會在酸菜魚區域駐足留意。只見一名燒菜師傅正將切得可以透光的魚肉放入漏勺中,然後浸入濃湯中不停搖晃。約30秒,等待魚肉出鍋,一盆酸辣可口的酸菜魚便製作完成了。「這是我們新店開創的全新烹製方式,將部分菜品的製作過程搬到食客面前,讓他們吃得更加安心、放心。」馬培中介紹。
此外,謝老家食堂雙語大廈店還新增了鐵板燒系列。鐵板師傅根據食客點單情況,直接在明檔前現場製作。只經過簡單醃製的食材在滾燙的鐵板上吱吱作響,讓食客在味覺和視覺上都得到享受。「這是根據年輕人獵奇、追求新意的特點特意開創的。」馬培中告訴記者,「目前,我們推出了鐵板小黃魚、鐵板牛排、鐵板韭菜雞蛋等較為常見的菜餚,接下來將根據食客需求,推出更多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