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致「南京家長已瘋」,不許參加補習班,不許考試,不許公開成績,不許按照分數分班

2021-02-12 Edu Star

中新網南京10月30日電,30日晚,就日前引發社會普遍關注的自媒體文章《南京家長已瘋》一文,南京市教育局通過其官方公眾號發布回應文章,稱近期該市確實開展了義務教育學校違規辦學行為問題專項整治專項督查行動,「但存在對督查工作理解不準確、執行規定簡單化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和部分家長的誤解。教育部門將及時糾正偏差。」

今年9月份開學以來,江蘇部分城市的中小學生家長感受到學校「不同尋常」的「動作」:不布置筆頭作業,沒有「慣例」的各類單元測試、周測試、月測試,不允許帶作業到學校批改,要求學生不透露自己的課外培訓項目等。

這些「動作」令不少家長感到焦急,特別是面臨小升初和中考的家長,紛紛向教育部門發出質疑,也導致了《南京家長已瘋》這樣的網文獲得「刷屏」轉發。

據當地教育專家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此次專項整治專項督查行動中,一些學校的「頻繁組織各類考試和測驗」是查處重點之一,其中違規現象主要體現在:有的縣(市、區)違反「區域嚴禁組織統一考試」的規定,搞各種統考統測;學校組織的統一考試超出規定次數,統考科目偏多;學校和老師安排的所謂月考、單元考和周練次數和科目偏多,有的甚至公布考試結果及排名。

教育界認為,這種頻繁密集的考試嚴重背離了鞏固複習知識和教學診斷與反饋的初衷,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但對於不少習慣「大考小考月月考」的家長和學生來說,突如其來的「急凍療法」卻令他們深感不適應和不安,不少家長激動地發信給教育部門,擔心沒有考試無法準確了解學生對學科的掌握程度。

對此,30日晚間,南京市教育局通過「南京教育發布」官方公眾號發布文章,回應了南京市部分家長對近期教育部門「減負」行為的誤解和焦慮

在文章中,教育部門確認,為進一步發展素質教育,創造更好育人環境,按照上級部署安排,2019年10月—11月,該市開展義務教育學校違規辦學行為問題專項整治專項督查行動,重點是對義務教育學校規範辦學、校外培訓機構違規辦學等工作進行督查。

文章坦誠,目前存在對督查工作理解不準確、執行規定簡單化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和部分家長的誤解。

對此,南京市教育局要求各區各校進一步認識規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的意義:開展違規辦學行為的整改和督查,是為了促進學校更好遵循教育規律,促進學生更好健康發展,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南京市教育局希望,教育系統準確理解工作要求,糾正違規考試、違規排名、超前超標教學等不規範辦學行為;符合教學規律的作業、考試、教育評價應繼續堅持,並不斷提高其針對性、有效性;要在把不合理的課業負擔減下去的同時,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要開齊開足體育課、藝術課、勞動課、心理健康課、社會實踐課等,努力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要規範執行上級要求,防止和糾正執行簡單化、形式化、機械化現象,持續推進規範化辦學;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質量觀,通過家委會、家長會和社會宣傳等途徑,廣泛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教育方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良好生態。

南京市教育局表示,對於督查整治中發生的偏差,要及時糾正,確保義務教育規範有序發展。

當天,記者也從江蘇省教育部門了解到,今年以來,該省確實將教育專項治理工作重點放在了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為上:一方面,2017年10月,江蘇省教育廳就已經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學校管理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意見》,從十個方面明確提出了30條減負細化要求;另外一方面,今年4月開始,該省推進了以整治義務教育學校違規招生入學為重點的專項治理工作,受到民眾關注,並切實對社會上的「擇校熱」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同時,該省還正在逐步建設推進「名師空中課堂」系統,調集2000位「名特優」教師組成名師團隊,遴選出7000多件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力爭今年11月底基本覆蓋江蘇省所有中小學師生,早日構建起服務全省中小學生的優質課程資源供給體系和個性化學習輔導體系。

素質教育,減輕負擔,宣傳了這麼多年,雖然我沒有看到學生的負擔減輕,教學質量提高了,倒是讓我覺得父母在各個方面的素質高了不少,挑選補習班的的眼力見長了,自己輔導功課的能力也提高了。這次南京的家長經歷的可不是一場小打小鬧,這不,家長們都已經向有關部門公開投訴這項減輕負擔的政策,引起了軒然大波。先讓我們看一下這次舉措都有什麼:首先,有各種各樣的「不許」,不許參加補習班,不許考試,不許公開成績,不許按照分數分班。太好了,不允許這些,其它的什麼我不知道,至少孩子們快樂,母慈子孝了。然後他們突擊檢查學校,甚至檢查了學生的書包沒有沒有「違禁物品」,——卷子、課外輔導書本和作業本。很好!讓南京的孩子們更早地明白「權威」的力量。即使你是個孩子,作為「祖國的花朵」,軟弱無力的小肩膀上怎麼可以背負著這麼重的負擔呢,那些骯髒作業本和考卷就該唾棄!接下來,抵制胡裡花哨的課外輔導,只能使用學校的配套教材。簡直高興到落淚啊,家長們太幸福了,終於不要去研究那些亂七八糟教程中類似鬼的問題了。只要我的孩子可以在配套的教學上做1 + 1=2的題,那麼大家都是學霸了啊。然後,減少上課時間,提早離開學校,並可以在下午3點就可以在家「葛優躺」了。啥,還有下午茶?這不是在做夢吧!如果沒有意外,學生可以每天下午3點回家,堅持開始練習鋼琴。參加中高考後,除了文化課程不及格外,專業藝術科目應能夠脫穎而出,並考上頂尖的專業學院。毫無疑問,這是南京市民通往人生巔峰的星光大道啊。最後,說好和家長一起發瘋的。結果,學校本身先瘋了,直接說:你們的娃,你們應該自己在家中努力。好好哦! 南京父母空有一身好武藝都不知道如何展示它呢,感謝學校給的「好機會」,家長們可以親自幫孩子打通任督二脈,徒手訓練將孩子抬進高中去!根據這種趨勢,可以推測下一代南京公民有望成為率領步入「世外桃源」的第一批山頂洞人了,他們還是學會了26 個英文字母和九九乘法口訣有文化的山頂洞人……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作者或來源不同意請直接後臺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焦點

  • 不許補課,不許考試!家長卻更焦慮了:還不讓人自強不息了?
    但,這些規定卻引發熱議有家長向教育局投訴:「減負目的是要給孩子減輕負擔,不是強制不讓孩子們學習啊!」10月28日,浙江出臺中小學減負徵求意見稿,規定小學生到晚上9點、初中生到晚10點未完成作業可以拒絕寫;嚴控校內考試次數;嚴禁發布考試成績和排名。
  • 南京教育局回應《南京家長已瘋》:符合教學規律作業考試應堅持,防止糾正執行簡單化機械化
    昨(10月30)晚,就日前引發社會普遍關注的自媒體文章《南京家長已瘋》一文,南京市教育局通過其官方公眾號發布回應:稱近期南京市確實開展了義務教育學校違規辦學行為問題專項整治專項督查行動
  • 孩子:期末考試成績下降了,爸爸:以後不許上興趣班了
    孩子有一瞬間的難過,然後抬起頭說:「期末考試成績下降了,我爸爸不許我再去了,還說要給我報補習班……」。「下降很多嗎?」「以前都是80多分,這次只考了70多分……」「那你媽媽的意見呢?」「媽媽希望我去,但她還沒發工資,爸爸不給我錢續費了。」真實場景三:同樣這次考試成績沒有以前好的丹丹,回家時心情也很忐忑,害怕父母的責罵。
  • 南京家長為什麼焦慮吐槽?因為減負這回事,真信,你就輸了
    :南京的教育局大概是瘋了。他們不準學校補課,不許考試,不搞排名,不公布分數,不許按成績分班。而且,還會突襲學校,翻學生書包,查課外輔導教材。南京無錫蘇州揚州常州,你們同臺競技,哪個考的高,哪個就上清華北大、985。邏輯就這麼簡單,就這麼殘酷。所以,除非你是全省都這樣大搞減負,否則你南京一個市,這樣「真抓實幹」,不準學校教,不許孩子學,千方百計搞減負,那麼必然帶來高考分數的下降。
  • 校規裡咋有恁多「不許」
    本報訊(記者 雨薇)「不許遲到早退;不許在牆上、課桌椅上亂塗亂劃;課間不許在樓內大聲喧譁,不許在樓道玩耍,不許在樓梯上打鬧……」這是西安南郊一所小學門口張貼的《校園文明公約》。面對這樣的校規,好像沒幾個孩子完全沒有犯過規。是為了約束學生在學校的行為呢,還是泯滅孩子的天性呢?  學生:你今天又犯規了吧?
  • 不許造句和解釋_不許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何必一定要等我,你就不許自己去嗎?]不許在教材中的例句:1、盯著那一點兒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螞蟻隊長想:丟掉,實在太可惜;趁機吃掉它,又要犯不許偷嘴的禁令。(出自:統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1、北京的春節)不許參考例句:1、男工作人員不許留鬍鬚。2、不許騙我,如果你騙我我會很傷心的。3、甲乙雙方,應當平起平坐,不許誰佔上風。
  • 站住,不許動!
    小時候有一陣,追隨大孩子的願望特別強,小心翼翼賠笑,非常擔心犯錯,最怕聽他們吼:「站住,不許動!」一旦他們這麼吼,態度就旗幟鮮明了:去,不再帶你玩!  不知,曾叱吒風雲的顧雛軍,兒時有無如此經歷。但至少,現在的他,能充分補足這般體驗。
  • 孩子的負擔減了,家長的焦慮也能減嗎
    >教育減負,不只是孩子的減負,家長的素養提升同樣重要2019年10月,一篇名為《南京家長已瘋》的網文,刷爆網絡。文章稱,南京中小學生正遭遇如下情形:「不許補課、不許考試、不許公布分數,不許按成績分班,」……對此,南京教育部門回應,確實開展了義務教育學校違規辦學行為問題的專項督查行動,但存在對督查工作理解不準確,執行規定簡單化現象,教育部門將及時糾正偏差。此事,也折射出的教育減負過程中,家長的焦慮。
  • 孩子哭鬧不止,家長怎麼辦?分3步走,比起說「不許哭」強百倍
    導語:孩子小,往往會通過哭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和不滿,但是哭鬧不止,總會讓淡定的老母親發飆,哭得煩了來一句「不許哭」,然而孩子不僅沒有停止哭,反而哭得更厲害了。針對孩子哭,家長分3步走,效果更好。孩子哭再正常不過了,面對孩子的哭鬧,你一般採取什麼辦法呢?
  • 成績不好不許高考 學生狀告母校
    「差生」必須寫保證書   楊易原是北京海澱區中關村中學高三(7)班的一名男生,今年20歲。據其代理人楊易的姑姑介紹,楊易是個愛集體、懂禮貌、動手能力強的好孩子,曾獲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97年他以中考總分538分的成績、在交納5.3萬元「贊助費」後,進入該校高中學習。
  • 專家:小學生放學後不許布置作業,家長:考不上大學你負責嗎?
    文|小玉說最近關於中小學教育的新聞成了學生和家長熱議的話題,先是為了給小學生減負,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部即將把音體美列入到中高考的行列當中,接下來教育部又連發通知禁止學校和老師要求家長批作業。很多家長不止一次因為輔導孩子功課而抓狂,但又無計可施,最近家長們對此事議論紛紛,怨聲極大,為此很多人都在幫忙出謀劃策,這其中也不乏很多教育專家和學者。專家:小學生放學後不許布置作業,家長:考不上大學你負責嗎?
  • 揚州小學發兒童守則 穿短褲內衣地方不許別人摸
    晨報在南京多所小學的低年級學生中做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低年級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安全意識。不過有老師指出,真正遇到問題時,未必能夠冷靜面對。有家長表示,現有的中小學生守則有些空洞,應該多一點安全教育方面的內容。
  • 中小學生減負困局:素質教育與升學壓力如何平衡
    中國商網 馬文博/供圖無法緩解的減負焦慮近日,一篇名為《南京家長已瘋》的自媒體文章引發輿論熱議,直指南京市教育部門的減負政策讓家長的教育焦慮再次「爆棚」。這篇文章描述了南京市近期對中小學進行新一輪減負的狀態:不許補課、不許考試、不許公布分數,甚至突擊檢查學生書包是否有卷子、課外輔導教材、作業本等「違禁物品」。並感慨,「也許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活潑靈動、熱愛生活、輕鬆愉悅、心智健康的『學渣』。」
  • 杜德利來搞笑 小卡加盟的關鍵:一不許動,二不許跳,三不...
    所以拿下小卡的關鍵就是一不許動,二不許跳,三不許露出小白牙。目前湖人奪冠賠率升至1賠1
  • 不許排名!不批作業!警惕正在中國大行其道的素質教育!
    先說下11月底杭州鬧得很兇的排名不許公開事件。這事兒發生在杭州市濱江區的班級微信群,學校要求教師保護學生隱私,不得公布成績排名,不得進行優劣對比。就教育部的最新規定來說,成績排名被視為個人隱私,小升初在很多地方不是考試入學,沒有硬性指標,學校基本可以不公開,但中學階段再不公開就有點搞笑了,因為中考和高考得靠排名決定命運,你平時不排,家長壓根不知道孩子的成績怎麼樣,心裡沒底,自然不利於最後的大考。這個規定有多坑呢?
  • 犀利,"劇場效應"綁架下的當代教育,南京一中錯了嗎
    7月28日南京下著大雨,從上午開始,南京一中(高中)的大門口,聚集了一群憤怒的家長,他們冒著大雨,舉著&34;、&34;!情緒激動地高喊:校長下課!。原因是今年高考成績公布後,家長們認為南京一中的表現不盡人意。不僅本科錄取利率低,還高分層荒蕪。微博上有自稱一中在校學生的網友表示,400分以上有20個人。但緊接著有人貼出統計表格,稱只有10個人。
  • 西南政法大學培養新生 報到不許家長陪同(組圖)
    西政新生報到 不許家長陪同(圖)  本報訊(記者 王玫)昨日是各大高校新生陸續開始報到的第一天,記者在西南政法大學發現,該校將陪同學生來報到的家長堵在報名點外,偌大的大廳裡只有學生們井然有序地排隊等候。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成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拼音】: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