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安全套」,引發了家庭矛盾,點明了傳統信仰下的「性尷尬」

2021-01-13 辛晴如夢

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最新力作《氣球》,把「安全套」搬到螢屏,而且巧妙地把氣球和「安全套」結合起來。看似劇情是性描寫,卻牽涉出一系列的藏族人民的「性尷尬」,展現了獨立女性對自由的嚮往與傳統意識的激烈抨擊。

《氣球》劇中以女主角卓嘎和丈夫頻繁無節制的性生活為引子,採用手持的電影拍攝手法,向我們展示出了「安全套」下的「性尷尬」,同時卓嘎因為沒有「安全套」的保護措施下,第四次懷孕。面對懷孕,卓嘎在「性生育」邊緣做了垂死的掙扎。一經上映就收到網友們的盛讚,網友稱讚不僅是萬瑪才旦最好的一部作品,而且劇中充滿了豐富的人性隱喻。

「安全套」引發的性尷尬

劇中的開頭以兩個孩子透著「氣球」欣賞周圍的景物拉開了序幕。這時孩子的爸爸達傑來了,看見孩子手中的「氣球」,一把就給點破了。爺爺生氣了:「你幹嘛要把小孩子的玩具弄破?」達傑一邊答道:「這不是氣球,阿爸你不懂。」

故事的一開頭,通過孩子的好玩,爺爺的不懂,以及爸爸難以啟齒的解釋,都讓整部劇情充滿了懸念。畫風再轉到女主角卓嘎(達傑的妻子)去當地的小診所看病。坐診的是一名男醫生,一眼認出了她。

阿姐卓嘎,你哪裡不舒服呀?卓嘎臉一紅:不方便跟你說,是女人的病。男醫生無奈地說:女人的病我也能看啊,這都什麼年代了,還這麼保守……正說著,來了個女醫生。女醫生一看就懂了,趕緊把卓嘎拉到沒人的地方,問:啥事兒?卓嘎不好意思地說:我想做結紮手術。結紮了省事,不用再提心弔膽的。」「女醫生笑了:不是給你們免費發了安全套了嗎?也很省事啊,怎麼不用啊?卓嘎臉又紅了:用完了……醫生笑著說:你家那口子是只種羊嗎?發了那麼多還不夠!卓嘎壓低聲音說:他這兩年變得差不多和年輕時一樣了,沒個夠,我也不知道怎麼了……」

女醫生給卓嘎安排好了手術日期,臨走前把最後的一個「安全套」給了卓嘎。卓嘎已經是三個兒子的母親了,一天晚上她和老公進行房事時,發現最後的兩隻「安全套」不翼而飛了,卓嘎想到了通過結紮的方式避免再次懷孕。劇情通過卓嘎去看病,把「安全套」放到螢屏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性保守又無奈的中年女性,她的內心渴望著女性的獨立。

中年女性」渴望自由」與「被傳統觀念束縛」下的對峙

不幸的是女醫生拿給卓嘎的最後一個「安全套」也被孩子當作氣球玩了。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卓嘎再次懷孕了。這時的卓嘎想到了女醫生的話:「咱女人又不是為生孩子才來世上的,過去的女人生五六個那麼辛苦,幹嘛呀,我就一個孩子,除了自己輕鬆,孩子還能受到好的教育。」卓嘎心裡是明白的,可就在她還沒有做出什麼決定時,孩子的爺爺去世了。按照西藏居民的觀念,卓嘎肚子裡的孩子就是爺爺的靈魂轉世。達傑一心思盼著卓嘎把孩子生下來。

畫風中出現了兩個形象的對比。(一)「爺爺」作為傳統維護者的代表,與現代科學之間的對立。當電視劇中播放試管嬰兒時,一旁的爺爺唉聲嘆氣道:「科學,科學,現在的人都不知道在想啥?」在傳統人的意識裡,懷孕是女人的天性,猶如爺爺飼養的母羊。劇中母羊下崽,公羊配種也是對男女關係的一種諷刺。(二)女人的自然懷孕與傳統宗教的對立。當卓嘎懷孕時,就被扣上了老人轉世的載體,可是她的內心是渴望自由的。當她告訴丈夫要拿掉肚子裡的孩子時,卻收到了丈夫的道德綁架:「你這沒良心的女人,老人生前對你多好,你還說這種話。」並給了卓嘎一巴掌。卓嘎的內心痛苦極了。

卓嘎最後的垂死掙扎

沒過幾天,卓嘎走進了診所的手術室。這時達傑帶著兒子把滿是眼淚的卓嘎拉下了手術臺,在劇情的最後,卓嘎問妹妹:「女人是不是只有做了尼姑,才看能沒有那麼多牽掛?」

卓嘎就是與傳統思想意識相對立的少數代表,可是她的反抗終究是被迫的,毫無底氣的。她想藉助「宗教」的形式」(做尼姑)來擺脫這種束縛,她完全沒有意識到女人的獨立是靠自己給的。也許她的內心始終走不出這種傳統的羈絆。猶如我們被催婚,被催生,在與自我認知的矛盾下,我們是選擇順從還是叛逆?

至於卓嘎最後做了什麼樣的打算,我們無從可知。可是劇情卻給了我們兩個結局的暗示。達傑兌現了對孩子的承諾,買了兩個紅色的氣球,兩個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一個脫離了韁繩飛向了藍天;另一隻被牢牢地攥在手心,這猶如卓嘎的命運。她該何去何從,她能逃離傳統觀念的束縛嗎?

《氣球》從「安全套」入手展現出當時一系列的「性尷尬」,同時劇情又充滿著傳統宗教與人為自由的矛盾,帶有強烈的文化渲染,借「安全套」從「性」到「女性」的自然過度,尤其是卓嘎最後的如何抉擇,無不讓我們感受到:藏人一直就是那樣真實地活著,只是我們不了解罷了。

相關焦點

  • 一個「安全套」牽出的藏民故事,點破傳統信仰之下的「性尷尬」
    電影全片採用手持拍攝,獨具匠心地描摹了藏族家庭群像,原汁原味地表現了藏地的人文與風俗。最具看點的是,該片以女性為聚焦點,深度探討了靈魂與現實的緊張關係,並對藏族女性的「性尷尬」與「生育困境」做了深刻的反思與探討,回味悠長。影片《氣球》圍繞主人公達傑一家因為一隻普通的保險套捲入的一系列笑淚交織的家庭故事展開。
  • 一個安全套引發的「命案」背後,是傳統信仰的轟然崩塌
    那小子拿著特質的水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一戰成為我們院子裡最靚的崽,許多年以後我才知道,那就是安全套,想到自己曾經被安全套裡的水滋過,渾身不自在。今天番茄君給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和「安全套」有關,它就是由藏族導演萬瑪才旦執導的電影《氣球》,影片中兩個藏族小孩把安全套當氣球玩,引發了一連串啼笑皆非的故事。
  • 一個「安全套」引出的藏民故事——信仰與現實衝突下的「性壓迫」
    氣球在這裡是一個道具,一種意象,更是對「性」的隱喻。電影劇情並不複雜:因為保險套被孩子偷去當氣球,已經是三個男孩母親的卓嘎意外懷孕。她本不想要這個孩子,覺得經濟壓力太大,然而達傑由於特殊的宗教信仰,堅持認為這個孩子是自己剛剛去世的父親的轉世,無論如何也不同意把孩子打掉。圍繞小小的保險套展開敘事,電影描繪了卓嘎和達傑一家在藏族傳統信仰與現實碰撞下的愛與淚。
  • 《氣球》:「保險套」帶出的故事,揭示了傳統信仰下的「性尷尬」
    最有意思的是,影片以女性為中心,深入探討了靈魂與現實之間的緊張關係,深刻反思和探討了藏族女性的「性尷尬」和「生育困境」,回味無窮。電影《氣球》圍繞一系列家庭故事展開,在這些故事中,主人公達傑一家因為一隻普通的保險套捲入的一系列笑淚交織的家庭故事展開。在激烈的矛盾碰撞中,一部藏地女人的荒唐生育史昭然若揭,給女性的生存、情慾,以至普通人的信仰,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 一隻保險套「吹」出的藏民兩難,戳破男女「性羞恥」的信仰與現實
    因為傳統信仰告訴他,這是孕育生命的「紅色聖地」;而現實的「性教育」科普,它是通往「生育自由」的純潔之路(亦或阻斷繁衍的「白色囚籠」)。於是有感,提筆寫下了一個簡單的:孩子淘氣拿走「白色氣球」(保險套)後,讓達傑一家引發的一系列哭笑不得,又悲傷沉重的家族故事《氣球》。它被安排在小說集《烏金的牙齒》的第九篇,一個正好快成熟的位置。
  • 老外拿黃瓜教女生用安全套 敏感話題讓翻譯尷尬
    23歲時,她在中國舉辦講座,端來一桶黃瓜做道具,教100多名女大學生如何使用安全套。  凱蒂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女孩子尊重自己和自己的身體,學會保護自己。不再因為身體或心理問題感到尷尬。二是她聽中國朋友講的一個故事,「一對夫妻結婚3年,妻子還是處女。」這些問題讓她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據凱蒂講,在美國,10歲左右的孩子在學校接受第一次性教育,15歲是第二次,根據年齡講授不同的內容,但需要家長籤字才能進行,家長基本都會同意。「10歲的我就知道安全套是什麼了。」凱蒂沒有絲毫的尷尬。
  • 主打便攜安全套 新青年國潮安全套受追捧
    據新青年京東官方旗艦店的銷售數據顯示,在購買的客戶中,很大比例是被新青年的特色包裝所吸引,用客戶的來說是就是便攜、時尚、不尷尬。由廣州有志者事竟成健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的新青年安全套,首個產品系列就是針對年輕人主打的可攜式國潮風格安全套,以提高年輕人對安全套的使用率,降低無套性交帶來的性病傳播、人流等社會問題。
  • 代言安全套十大明星盤點:李宇春姚明等
    她剛加入中國愛滋病基金會,到山西運城去做關於防治愛滋病的宣傳時,在一次會議上,有位婦女向大家展示各種各樣的安全套,當時蔣雯麗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後來她了解到在目前,愛滋病的輸血、吸毒途徑已由政府加大力度基本控制住後,性傳播就成了主要的傳播方式,而正確使用安全套對性行為傳播愛滋病的預防效果基本上可以達到100%後,慢慢地,她就覺得讓大家充分認識了解安全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沒必要過分敏感。
  • 「性教育」就是教孩子使用「安全套」?國內性教育不應追隨西方!
    然而,32年的時間,似乎並沒有改變「談性色變」的尷尬現實。不過,一些性教育專家及年輕教師,正在致力於改變這種「談性色變」的尷尬現實。這個美國外教是一個名為「凱蒂」的23歲女孩。6月17日這天,凱蒂在東北電力大學為100多名女大學生開展了一堂名為《女性的性與生殖健康》的性教育講座。在講座中,凱蒂準備了一桶「黃瓜」和「安全套」作為道具,讓女大學生2人一組,親身體驗如何使用「安全套」。
  • 媽媽帶兒子住酒店,結帳時發現消費一盒「安全套」,得知真相臉紅
    很多家庭會在閒暇的時候帶孩子出去走一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讓其開闊視野。小娜去年國慶節的時候,帶7歲兒子去上海迪士尼旅遊,結束了一天的行程後,就近選擇了一家酒店住了下來。可第二天去退房的時候,看到消費帳單後她很奇怪,因為帳單比預訂的貴了50元,剛開始小娜以為工作人員弄錯了,但仔細看了帳單明細後,發現多了一盒「安全套」。
  • 安全套放糖果旁邊賣孩子鬧著要買 家長很尷尬
    安全套放糖果旁邊賣孩子鬧著要買 家長很尷尬 擺放在口香糖旁邊的安全套  今日,萬柏林區新建社區居民胡女士帶著孩子去附近便利店購物,孩子誤將收銀臺旁邊貨架上的安全套當成糖果,差點拿走,令她尷尬不已。
  • 如何辨別 安全套真偽?
    9000萬,中國年產安全套近百億隻。使用假冒偽劣的安全套會造成意外懷孕還會傳播疾病。假冒的安全套乳膠脆、韌性差,在使用的過程中容易破裂和脫落,不僅容易傳播疾病,而且還會導致意外懷孕。據了解,中國的累計愛滋病患者數量已經突破80萬,其中80%以上的愛滋病傳播途徑是通過性行為。因此,使用假冒偽劣的安全套對人們的健康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另外,假冒的安全套極容易導致意外懷孕。
  • 5歲男孩問:為什麼"安全套"總放在收銀臺,店員的回答令人讚嘆
    排了大概有十幾分鐘的隊終於輪到自己,曉曉趕緊將所有商品都拿到收銀臺上等待掃碼結帳,這時站在一旁的兒子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咦?媽媽,為什麼每一個超市的收銀臺附近都有叫做'安全套'的小盒子啊?媽媽安全套是什麼啊?可以吃嗎?
  • 避免這些誤區 讓安全套真正「安全」
    小小的保險套既能起到安全避孕而且還能預防性疾病的傳播,但很多人在使用保險套時有諸多的誤區,導致避孕的效果不佳,或者沒有起到避孕的效果,下面一起看下使用安全套有哪些常見的誤區。若確定是乳膠過敏,也可以試著使用非乳膠安全套,如用聚氨酯和羔羊皮製成的安全套。
  • 小情侶很尷尬!安全套使用時完全破裂,又拆了幾個,發現大問題
    對於產品的真假,大家都十分關注,但是有些產品的真假,很多人即便知道了也難以啟齒,比如安全套。如果發現是假貨,不僅難受,還尷尬。最近,浙江杭州蕭山一對小情侶就碰到了這樣的尷尬事。小楊和小金是男女朋友關係。4月27日晚上,這對小情侶因為兩個安全套,搞得灰頭土臉。
  • 杜蕾斯被罰、傑士邦挨罵:一段安全套「色流」史
    安全套行業一直被認為是男性場域,但這次由「亞當夏娃」引發的安全套市場革命背後少不了女性助推。但傑士邦面前不止有杜蕾斯和岡本兩座大山,國產新秀品牌深諳網際網路思維和流量玩法,一個比一個秀。但是,安全套廣告遭遇性觀念的困境,在傑士邦這裡仿佛不存在。
  • 因感情糾葛、家庭矛盾引發的命案呈快速上升趨勢
    就案件類型而言,自1999年至2019年,因劫財引發的命案下降趨勢十分明顯。因報復或鬥毆引發的命案,呈數量上升後又極速下降的趨勢。而因感情糾葛、家庭矛盾引發的命案,在2009年之後呈快速上升趨勢。上面幾組數據,與近幾年頻頻報導的夫妻、家庭之間的命案呈現相同的特點:雖然命案數量減少並保持低位,但命案案發緣由、命案人員關係等方面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親密關係之間因婚戀糾葛、家庭矛盾等原因而引發的命案佔比越來越大。
  • 高校生日禮物悄悄變 同學之間竟送安全套和內衣
    同學生日,女生竟把安全套當成禮物送給男生,男生則大膽向過生日的女生贈送性感內衣,「成長禮物」開始進入大學校園。有教育工作者表示,這是年輕一代對傳統思想觀念的蔑視與重新思考的表現,當代大學生開始對性有了更加理性和現代化的思考。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認為只是一種表現低級趣味的過分的惡作劇。
  • 性心理課進大學引巨大圍觀 很多人站著旁聽(圖)
    性心理課進大學 課堂上發安全套  「沒耍朋友被人嘲笑怎麼辦?」「愛上一個有女朋友的男生,我該如何解脫?」……今後,大學生這些有關性、愛情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再也不用憋在心裡,而是在心理健康課上就可得到解決。
  • 枕邊行兇:因感情糾葛、家庭矛盾引發的命案呈快速上升趨勢
    就案件類型而言,自1999年至2019年,因劫財引發的命案下降趨勢十分明顯。因報復或鬥毆引發的命案,呈數量上升後又極速下降的趨勢。而因感情糾葛、家庭矛盾引發的命案,在2009年之後呈快速上升趨勢。上面幾組數據,與近幾年頻頻報導的夫妻、家庭之間的命案呈現相同的特點:雖然命案數量減少並保持低位,但命案案發緣由、命案人員關係等方面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親密關係之間因婚戀糾葛、家庭矛盾等原因而引發的命案佔比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