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最新力作《氣球》,把「安全套」搬到螢屏,而且巧妙地把氣球和「安全套」結合起來。看似劇情是性描寫,卻牽涉出一系列的藏族人民的「性尷尬」,展現了獨立女性對自由的嚮往與傳統意識的激烈抨擊。
《氣球》劇中以女主角卓嘎和丈夫頻繁無節制的性生活為引子,採用手持的電影拍攝手法,向我們展示出了「安全套」下的「性尷尬」,同時卓嘎因為沒有「安全套」的保護措施下,第四次懷孕。面對懷孕,卓嘎在「性生育」邊緣做了垂死的掙扎。一經上映就收到網友們的盛讚,網友稱讚不僅是萬瑪才旦最好的一部作品,而且劇中充滿了豐富的人性隱喻。
「安全套」引發的性尷尬
劇中的開頭以兩個孩子透著「氣球」欣賞周圍的景物拉開了序幕。這時孩子的爸爸達傑來了,看見孩子手中的「氣球」,一把就給點破了。爺爺生氣了:「你幹嘛要把小孩子的玩具弄破?」達傑一邊答道:「這不是氣球,阿爸你不懂。」
故事的一開頭,通過孩子的好玩,爺爺的不懂,以及爸爸難以啟齒的解釋,都讓整部劇情充滿了懸念。畫風再轉到女主角卓嘎(達傑的妻子)去當地的小診所看病。坐診的是一名男醫生,一眼認出了她。
阿姐卓嘎,你哪裡不舒服呀?卓嘎臉一紅:不方便跟你說,是女人的病。男醫生無奈地說:女人的病我也能看啊,這都什麼年代了,還這麼保守……正說著,來了個女醫生。女醫生一看就懂了,趕緊把卓嘎拉到沒人的地方,問:啥事兒?卓嘎不好意思地說:我想做結紮手術。結紮了省事,不用再提心弔膽的。」「女醫生笑了:不是給你們免費發了安全套了嗎?也很省事啊,怎麼不用啊?卓嘎臉又紅了:用完了……醫生笑著說:你家那口子是只種羊嗎?發了那麼多還不夠!卓嘎壓低聲音說:他這兩年變得差不多和年輕時一樣了,沒個夠,我也不知道怎麼了……」
女醫生給卓嘎安排好了手術日期,臨走前把最後的一個「安全套」給了卓嘎。卓嘎已經是三個兒子的母親了,一天晚上她和老公進行房事時,發現最後的兩隻「安全套」不翼而飛了,卓嘎想到了通過結紮的方式避免再次懷孕。劇情通過卓嘎去看病,把「安全套」放到螢屏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性保守又無奈的中年女性,她的內心渴望著女性的獨立。
中年女性」渴望自由」與「被傳統觀念束縛」下的對峙
不幸的是女醫生拿給卓嘎的最後一個「安全套」也被孩子當作氣球玩了。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卓嘎再次懷孕了。這時的卓嘎想到了女醫生的話:「咱女人又不是為生孩子才來世上的,過去的女人生五六個那麼辛苦,幹嘛呀,我就一個孩子,除了自己輕鬆,孩子還能受到好的教育。」卓嘎心裡是明白的,可就在她還沒有做出什麼決定時,孩子的爺爺去世了。按照西藏居民的觀念,卓嘎肚子裡的孩子就是爺爺的靈魂轉世。達傑一心思盼著卓嘎把孩子生下來。
畫風中出現了兩個形象的對比。(一)「爺爺」作為傳統維護者的代表,與現代科學之間的對立。當電視劇中播放試管嬰兒時,一旁的爺爺唉聲嘆氣道:「科學,科學,現在的人都不知道在想啥?」在傳統人的意識裡,懷孕是女人的天性,猶如爺爺飼養的母羊。劇中母羊下崽,公羊配種也是對男女關係的一種諷刺。(二)女人的自然懷孕與傳統宗教的對立。當卓嘎懷孕時,就被扣上了老人轉世的載體,可是她的內心是渴望自由的。當她告訴丈夫要拿掉肚子裡的孩子時,卻收到了丈夫的道德綁架:「你這沒良心的女人,老人生前對你多好,你還說這種話。」並給了卓嘎一巴掌。卓嘎的內心痛苦極了。
卓嘎最後的垂死掙扎
沒過幾天,卓嘎走進了診所的手術室。這時達傑帶著兒子把滿是眼淚的卓嘎拉下了手術臺,在劇情的最後,卓嘎問妹妹:「女人是不是只有做了尼姑,才看能沒有那麼多牽掛?」
卓嘎就是與傳統思想意識相對立的少數代表,可是她的反抗終究是被迫的,毫無底氣的。她想藉助「宗教」的形式」(做尼姑)來擺脫這種束縛,她完全沒有意識到女人的獨立是靠自己給的。也許她的內心始終走不出這種傳統的羈絆。猶如我們被催婚,被催生,在與自我認知的矛盾下,我們是選擇順從還是叛逆?
至於卓嘎最後做了什麼樣的打算,我們無從可知。可是劇情卻給了我們兩個結局的暗示。達傑兌現了對孩子的承諾,買了兩個紅色的氣球,兩個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一個脫離了韁繩飛向了藍天;另一隻被牢牢地攥在手心,這猶如卓嘎的命運。她該何去何從,她能逃離傳統觀念的束縛嗎?
《氣球》從「安全套」入手展現出當時一系列的「性尷尬」,同時劇情又充滿著傳統宗教與人為自由的矛盾,帶有強烈的文化渲染,借「安全套」從「性」到「女性」的自然過度,尤其是卓嘎最後的如何抉擇,無不讓我們感受到:藏人一直就是那樣真實地活著,只是我們不了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