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財經
作者|江城
2月4日,據媒體報導,李蘭娟院士團隊宣布,根據初步測試,在體外細胞實驗中顯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
實驗數據顯示:(1)阿比朵爾在10~30微摩爾濃度下,與藥物未處理的對照組比較,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達到60倍,並且顯著抑制病毒對細胞的病變效應。(2)達蘆那韋在300微摩爾濃度下,能顯著抑制病毒複製,與未用藥物處理組比較,抑制效率達280倍。
隨後,有公眾號發布一篇名為《李蘭娟院士重磅推薦新藥為其兒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經過體外細胞初步測試》的文章,這篇文章閱讀量超10萬+,網友也紛紛轉發,那真相是什麼?
該公眾號稱,據浙江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浙樣紅TV」微信公眾號發布,「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2個藥物,是杭州華卓信息科技等機構的研究成果。而杭州華卓信息科技公司董事長為鄭傑,李蘭娟為董事。李蘭娟和鄭傑為母子關係。
但三言財經發現浙樣紅TV發布的《李蘭娟院士團隊重大成果: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一文中並沒有表明「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2個藥物,是杭州華卓信息科技等機構的研究成果的字樣。
「李蘭娟推薦兒子公司產品」的消息也在微博等平臺傳播,對於這層親屬關係,有網友認為李蘭娟院士是在借疫情撈好處,發國難財,部分網友看到這些報導便覺得自己被誆騙了,有些人僅憑藉幾張截圖開始評價當事人。
那麼這兩種藥品究竟是由誰研發?又是不是李蘭娟兒子名下公司生產的呢?
杭州華卓是幹什麼的?
資料顯示,杭州華卓公司是一家面向未來HIT(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產業,基於網際網路的醫療信息平臺IMIP(Internet Medical Information Platform),產品包括醫護一體化工作站、醫療影像工作站、醫院人力資源管理平臺、智能語音導診等,涵蓋醫療設備、醫院管理、患者服務、數據系統整合等方面。該公司也是樹蘭醫療集團下屬的控股子公司。
杭州華卓公司是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商,公司並不是研發藥物,也非藥物經營商。
阿比多爾由前蘇聯研發
公開資料顯示,阿比朵爾又名阿比多爾(國家藥監局以阿比多爾作為通用名錄入),主要適應症為適應症為A、B型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具有廣譜抗病毒的特性,是由前蘇聯藥物化學研究中心研製開發。
2019年,阿比多爾首次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和納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抗病毒流感臨床推薦使用藥物名單。
通過國家藥監局查詢,目前共有6家企業生產鹽酸阿比多爾。其中,石藥集團和江蘇吳中生產的是阿比多爾片,江蘇漣水製藥生產的是阿比多爾顆粒,石家莊四藥的是阿比多爾膠囊,海南先聲藥業的為阿比多爾分散片。
目前,在這一藥品體系下的商品主要包含四種狀態,臨床申請、臨床試驗、上市申請、已上市。其中,已上市藥品的商品主要有四種,鹽酸阿比多爾、鹽酸阿比朵爾顆粒、鹽酸阿比多爾膠囊和鹽酸阿比多爾片。
石藥集團主要從事醫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有媒體記者從石藥集團獲悉,疫情開始後,石藥集團一直在加緊生產鹽酸阿比多爾片,很多省市衛健委已將鹽酸阿比多爾片列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首批藥品儲備清單」,在臨床上大量使用。
2月3日晚江蘇吳中發布公告稱,鹽酸阿比多爾片為子公司吳中醫藥在產在銷產品之一。
石家莊四藥藥物研究院院長孫立傑博士稱,「鹽酸阿比多爾膠囊是我們在國內較早開發的一種廣譜抗流感病毒藥物。」
江蘇漣水製藥公司生產的是鹽酸阿比朵爾顆粒,該公司最終實控人為四川信達飛房地產營銷有限公司。
除了已上市的藥品外,處於臨床申請、臨床試驗和上市申請中的企業也不在少數。
國內生產涵蓋阿比多爾體系藥物的公司,還有海南先聲藥業、太陽石藥業和東北製藥、山東羅欣藥業集團、四川百利藥業、四川奧邦藥業、昆明源瑞製藥、湖南華納藥廠、河北國龍製藥、山西天豐世保扶、康芝藥業、黃石李時珍藥業集團、湖南千金湘江藥業(股東千金藥業)、湖南天龍製藥等企業。
多家公司生產達蘆那韋
資料顯示,達蘆那韋(Darunavir),商品名為Prezista,是由強生公司屬下的Tibotec公司研發的一種第一代非肽類HIV蛋白酶抑制劑,達蘆那韋可選擇性地抑制被感染細胞中的HIV編碼Gag-Pol多聚蛋白,阻止成熟病毒粒子的形成。
達蘆那韋考比司他片為西安楊森製藥的進口產品,該公司的達蘆那韋考比司他片商品名稱為普澤力,2018年7月23日在中國正式獲批上市,主要用於愛滋病的治療。
2月4日博騰股份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為西安楊森達蘆那韋和地瑞那韋的核心供應商,雙方在該項目的合作已約十年。博騰股份一直為該藥物醫藥中間體的核心供應商。
博騰股份是一家按照國際標準為跨國製藥公司和生物製藥公司提供醫藥定製研發生產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包括叔丁氧側鏈、雙呋喃內酯、他噴他多側鏈和 TBS 酯,均是為商業化階段的藥品定製研發生產的醫藥中間體。
2月5日,雅本化學在互動平臺稱,達蘆那韋是公司主要產品之一,擁有一定數量存貨,也提供給相關藥企登記註冊。同日,柳藥股份在上交所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目前經營有阿比多爾、達蘆那韋。公司與上述藥品供應商長期保持良好合作,渠道成熟穩定。
由此可見,目前國內有多家企業都在生產「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兩個藥物,並非由杭州華卓信息科技公司生產。目前,也未發現李蘭娟與上述公司的關聯。
就在剛剛,這篇名為《李蘭娟院士重磅推薦新藥為其兒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經過體外細胞初步測試》的文章因為違規遭到投訴,已經無法查看。
A是事實,但未必A+B是事實
別著了謠言的道
三言財經看來,之所以這篇文章之所以達到十萬+、很多人輕易相信這條不實消息,是忽略了一個信息聯繫的細節。
杭州華卓是李蘭娟兒子的公司,李蘭娟是公司董事,放出了工商資料股東圖;文章中「兒子公司的產品」擺出浙江電視臺來背書,但沒有相關截圖。
這兩條普遍讀者僅看到工商資料圖,就相信包含多個元素的整個信息了,把股權圖當作了鐵證。
這其實著了謠言的道。
很多欺騙中老年的「項目」文案都是這個技巧。宣稱國家大力扶持某前沿技術,項目就是做這個行業,召集中老年投資,響應國家政策,參與創業,享受分紅。
事實上,國家扶持是真,但這個項目是騙局,中老年被騙就是因為相信政策而相信全部,這就是:A是真的,但A+B不一定是真的。
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對於網絡的各類消息,不要輕信,多動動手指也許就能防止被「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