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證過程
傳聞是假的,美國人最初就使用了鉛筆,隨後放棄了
流傳的說法看起來確實很像段子,有的版本甚至誇張為NASA耗費了10年120億美元——不過有的版本要簡樸一些,去掉了蘇聯人寄信嘲諷的部分,只說了蘇聯太空人用鉛筆解決問題,這看起來就比較真實了。這個說法流傳得非常廣,不僅中國的各種刊物有登載,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世界人民都相當熟悉。多年前知名的嚴肅美劇《白宮群英》(west wing)就曾堂而皇之地說過這個故事①。
但實際上並沒有這回事。據NASA歷史學家表示,太空競賽開始的時候美國太空人也和蘇聯的一樣,以鉛筆書寫②。事實上,NASA在1965年曾向美國休斯敦的泰坎工程製造公司訂購34枝自動鉛筆,每枝128.89美元,總計4382.50美元。這筆總額公開之後,一片譁然,於是NASA緊急尋找較便宜的替代品。
這種做法也是順勢為之,因為當時的鉛筆筆尖容易碎裂或斷裂,在微重力的環境下四處飄浮,可能對航天員或儀器造成損傷。而且關鍵是鉛筆可燃,NASA在歷經阿波羅一號起火事故之後,宇宙飛船內就儘量避免使用可燃物。
後來NASA向一家美國公司採購專門的太空筆,價格僅2.39美元一支,蘇聯人也採購了同一款
太空事業缺少合適的筆,這讓保羅·費雪(Paul C. Fisher)與他的公司費雪筆業看到了機會,投資了超過一百萬美元(沒有一分一毫取自NASA)研發太空筆。符合NASA的標準並不容易,NASA要求這種太空筆在100%的純氧環境中都不會點燃,能夠在真空、無重力環境中正常使用,既能忍受150度的陽光直射,也能忍耐零下120度的太空冷酷低溫。
費雪研製的這項產品於1965年取得專利,通過了NASA的極端環境測試,可上下顛倒拿著書寫,甚至在水中也寫得出字來,只不過溫度太高時,墨水會從藍色變成綠色。而為了應付缺乏重力的狀況,費雪的筆把油墨存放在充飽氮氣的筆匣內,氣壓為每平方公分2.46公斤,比地球海平面上大氣壓力高出一倍以上。這個壓力會把油墨推向筆尖的碳化鎢圓珠。這枝太空筆的油墨也很特別,平時維持膠狀固態,直到筆尖圓珠滾動,才會把它變成液態。筆匣內的氮氣也能避免油墨和空氣混合,所以油墨不會揮發或氧化。
1967年,NASA決定在太空飛行包括阿波羅計劃中採用這枝名為AG-7的筆。但價格卻相當便宜,據美聯社後來報導,由於大量採購,NASA拿到了六折的價格,每枝筆的價錢都是2.39美元,而非原本的3.98美元。對於一支這麼富有高科技含量的筆,這個價格可以說是相當便宜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原先也使用鉛筆的蘇聯人,也看上了費雪出的這種太空筆。為了聯合號太空任務,蘇聯政府也向費雪筆業訂購了100枝筆和1000個墨匣,同樣是打了六折。
為何費雪投入了巨資研發太空筆,但售價卻並不算太高?這是因為太空筆更多的還是面向民用,得到NASA的訂單相當於一個廣告,奠定了太空筆的高科技形象,成為市場上的名牌產品。而且費雪研製的太空筆多年以來一直是各國宇航事業的標配,中國的神舟飛船上面也曾使用過這種筆。
值得一說的是,在美國的知識問答網站Quora上,一個名叫Robert Frost的NASA太空人訓練師指出,現在的美國太空人和俄羅斯太空人有時也依然會使用木製鉛筆和自動鉛筆③。因為太空船裡的微重力環境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嚴苛,如果鉛筆的筆芯掉了,撿起來就行,找不到了利用內部的通風系統也能進行回收。並且中國太空人也用過國產的高科技太空鉛筆④。
「美國人耗費巨資研發太空筆,蘇聯人用鉛筆解決問題」的故事之所以廣泛流傳,有深刻的原因
對於「真相查證」來說,關於太空筆的故事是一個絕佳的研究範例。這個故事查證起來其實一點也不困難,網上早就有許多探究真相的文章,但讓人驚異的是,這個故事流傳的範圍是如此之廣,如此久經不衰。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個故事符合一種哲理,一種智慧,即「有些時候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努力和金錢去尋找一個高技術含量的解決方案,但一個更完美、更簡單、更便宜的答案就在我們的眼前」,用中國俗語來說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符合許多人投機取巧的心理,用好聽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提倡靈活思維,以簡單的技術手法解決問題。」這種智慧當然全世界人們都很愛聽。而且這個故事還有揶揄美國人的成份,自然在許多地方都受到了歡迎。
不過這個故事的編造者,有很大可能就是美國人。目前已經無法考證這個故事的確切來源,但據不少美國研究者的看法,這個故事的「發明人」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參議員威廉·普羅克斯邁爾(William Proxmire)。這位參議員設計了一個「金羊毛獎」(Golden Gleece Award)⑤,頒給那些在他看起來非常愚蠢、非常浪費錢的基礎科學項目,用以批評政府如何浪費了納稅人的錢。據說,這位參議員很喜歡談論「美國人耗費巨資研發太空筆,蘇聯人用鉛筆解決問題」這個故事,NASA也曾因為SETI項目(一個著名的尋找外星文明的計劃)被普羅克斯邁爾頒發了「金羊毛獎」。對於許多美國納稅人來說,他們確實也不喜歡政府隨意浪費資金用在一些無用的項目上,因此關於太空筆的這個軼事很符合他們的口味。
富含哲理,兼嘲諷政策,並且還很有趣——這註定讓這個太空筆故事廣泛流傳、經久不衰。但假的就是假的,如果你覺得一個富有哲理的假故事無傷大雅,倒也沒有問題;但如果你不喜歡「上當受騙」、不喜歡對假故事「信以為真」的感覺,也不希望別人受騙,那最好就在每次聽這個故事的時候去稍微糾正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