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耗費巨資研發太空筆,蘇聯人用鉛筆解決問題?

2020-12-12 騰訊網

查證過程

傳聞是假的,美國人最初就使用了鉛筆,隨後放棄了

流傳的說法看起來確實很像段子,有的版本甚至誇張為NASA耗費了10年120億美元——不過有的版本要簡樸一些,去掉了蘇聯人寄信嘲諷的部分,只說了蘇聯太空人用鉛筆解決問題,這看起來就比較真實了。這個說法流傳得非常廣,不僅中國的各種刊物有登載,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世界人民都相當熟悉。多年前知名的嚴肅美劇《白宮群英》(west wing)就曾堂而皇之地說過這個故事①。

《白宮群英》裡美國官員自嘲:「我們花費了數百萬美元開發能在零重力環境下使用的太空筆,知道蘇聯人怎麼做的嗎?他們使用了鉛筆。」

但實際上並沒有這回事。據NASA歷史學家表示,太空競賽開始的時候美國太空人也和蘇聯的一樣,以鉛筆書寫②。事實上,NASA在1965年曾向美國休斯敦的泰坎工程製造公司訂購34枝自動鉛筆,每枝128.89美元,總計4382.50美元。這筆總額公開之後,一片譁然,於是NASA緊急尋找較便宜的替代品。

這種做法也是順勢為之,因為當時的鉛筆筆尖容易碎裂或斷裂,在微重力的環境下四處飄浮,可能對航天員或儀器造成損傷。而且關鍵是鉛筆可燃,NASA在歷經阿波羅一號起火事故之後,宇宙飛船內就儘量避免使用可燃物。

後來NASA向一家美國公司採購專門的太空筆,價格僅2.39美元一支,蘇聯人也採購了同一款

太空事業缺少合適的筆,這讓保羅·費雪(Paul C. Fisher)與他的公司費雪筆業看到了機會,投資了超過一百萬美元(沒有一分一毫取自NASA)研發太空筆。符合NASA的標準並不容易,NASA要求這種太空筆在100%的純氧環境中都不會點燃,能夠在真空、無重力環境中正常使用,既能忍受150度的陽光直射,也能忍耐零下120度的太空冷酷低溫。

費雪研製的這項產品於1965年取得專利,通過了NASA的極端環境測試,可上下顛倒拿著書寫,甚至在水中也寫得出字來,只不過溫度太高時,墨水會從藍色變成綠色。而為了應付缺乏重力的狀況,費雪的筆把油墨存放在充飽氮氣的筆匣內,氣壓為每平方公分2.46公斤,比地球海平面上大氣壓力高出一倍以上。這個壓力會把油墨推向筆尖的碳化鎢圓珠。這枝太空筆的油墨也很特別,平時維持膠狀固態,直到筆尖圓珠滾動,才會把它變成液態。筆匣內的氮氣也能避免油墨和空氣混合,所以油墨不會揮發或氧化。

一款1973到1974年在太空使用的費雪太空筆

1967年,NASA決定在太空飛行包括阿波羅計劃中採用這枝名為AG-7的筆。但價格卻相當便宜,據美聯社後來報導,由於大量採購,NASA拿到了六折的價格,每枝筆的價錢都是2.39美元,而非原本的3.98美元。對於一支這麼富有高科技含量的筆,這個價格可以說是相當便宜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原先也使用鉛筆的蘇聯人,也看上了費雪出的這種太空筆。為了聯合號太空任務,蘇聯政府也向費雪筆業訂購了100枝筆和1000個墨匣,同樣是打了六折。

蘇聯太空人在太空中也使用費雪太空筆

為何費雪投入了巨資研發太空筆,但售價卻並不算太高?這是因為太空筆更多的還是面向民用,得到NASA的訂單相當於一個廣告,奠定了太空筆的高科技形象,成為市場上的名牌產品。而且費雪研製的太空筆多年以來一直是各國宇航事業的標配,中國的神舟飛船上面也曾使用過這種筆。

值得一說的是,在美國的知識問答網站Quora上,一個名叫Robert Frost的NASA太空人訓練師指出,現在的美國太空人和俄羅斯太空人有時也依然會使用木製鉛筆和自動鉛筆③。因為太空船裡的微重力環境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嚴苛,如果鉛筆的筆芯掉了,撿起來就行,找不到了利用內部的通風系統也能進行回收。並且中國太空人也用過國產的高科技太空鉛筆④。

如今的NASA太空人也依然會使用鉛筆

「美國人耗費巨資研發太空筆,蘇聯人用鉛筆解決問題」的故事之所以廣泛流傳,有深刻的原因

對於「真相查證」來說,關於太空筆的故事是一個絕佳的研究範例。這個故事查證起來其實一點也不困難,網上早就有許多探究真相的文章,但讓人驚異的是,這個故事流傳的範圍是如此之廣,如此久經不衰。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個故事符合一種哲理,一種智慧,即「有些時候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努力和金錢去尋找一個高技術含量的解決方案,但一個更完美、更簡單、更便宜的答案就在我們的眼前」,用中國俗語來說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符合許多人投機取巧的心理,用好聽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提倡靈活思維,以簡單的技術手法解決問題。」這種智慧當然全世界人們都很愛聽。而且這個故事還有揶揄美國人的成份,自然在許多地方都受到了歡迎。

外國人惡搞的「蘇聯太空筆」,就是一支鉛筆,旁邊文字敘述了這個故事,嘲諷美國人。

不過這個故事的編造者,有很大可能就是美國人。目前已經無法考證這個故事的確切來源,但據不少美國研究者的看法,這個故事的「發明人」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參議員威廉·普羅克斯邁爾(William Proxmire)。這位參議員設計了一個「金羊毛獎」(Golden Gleece Award)⑤,頒給那些在他看起來非常愚蠢、非常浪費錢的基礎科學項目,用以批評政府如何浪費了納稅人的錢。據說,這位參議員很喜歡談論「美國人耗費巨資研發太空筆,蘇聯人用鉛筆解決問題」這個故事,NASA也曾因為SETI項目(一個著名的尋找外星文明的計劃)被普羅克斯邁爾頒發了「金羊毛獎」。對於許多美國納稅人來說,他們確實也不喜歡政府隨意浪費資金用在一些無用的項目上,因此關於太空筆的這個軼事很符合他們的口味。

富含哲理,兼嘲諷政策,並且還很有趣——這註定讓這個太空筆故事廣泛流傳、經久不衰。但假的就是假的,如果你覺得一個富有哲理的假故事無傷大雅,倒也沒有問題;但如果你不喜歡「上當受騙」、不喜歡對假故事「信以為真」的感覺,也不希望別人受騙,那最好就在每次聽這個故事的時候去稍微糾正一下了。

一個知名的美國哲理漫畫網站Basic Instructions拿太空筆的故事作為例子,感嘆糾正一個錯誤的「常識」有多難⑥

相關焦點

  • NASA數百萬開發太空筆,蘇聯人卻用鉛筆輕鬆解決,差距在哪?
    其實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的簡單,就是用一個微小的金屬滾珠,再通過與紙面的滑動來進行書寫,這個小小的滾珠都是由碳化鎢所製成的,它的硬度也是非常高的,要進行高度的拋光才可以生成,將整個拋光過後的球裝入筆中,整個拋光球和整個筆之間求做的空隙是非常小的,無限接近於0,這樣才是一個合格的原子筆,如果整個過程中有任何一個部分有缺陷,那麼整個生產過程中滾珠將無法被使用,所以我們隨處都可以買到的原子筆,其實是一個工藝要求非常高的產品
  • NASA花費上百萬發明了太空筆?卻被蘇聯用鉛筆簡單解決了!
    相信大家對這樣一個傳聞一定不陌生,美蘇爭霸期間展開了太空競賽,而太空中普通的原子筆卻無法使用。為此,NASA花費了數百萬美元開發了一款太空原子筆,而蘇聯決定不用原子筆,用鉛筆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故事到這裡你肯定覺得NASA很傻,但是真實的歷史到底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的始末。
  • 太空筆與鉛筆
    揚湯止沸意味著解決表面問題,或臨時性解決問題,是通常所說的「治標」;釜底抽薪意味著解決根本問題,或對問題進行徹底解決,是通常所說的「治本」。「治標」不如「治本」,止於假解決,不如真解決,與其解決表面問題,還不如解決根本問題。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相當長時間裡,中國和蘇聯非常友好,共同反對以美國為首的「美帝國主義」陣營。
  • 用鉛筆在太空寫字是個騙局?太空人真正用上的太空筆是這個
    筆者:三體-小遙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太空爭霸的過程中,兩國在技術上不斷進行突破,絲毫不願落後。甚至一個小小的太空筆,都讓美國斥巨資競爭,然而蘇聯太空人僅僅依靠成本幾毛錢的鉛筆就完成了任務。
  • 跟著「神七」一起飛天的「太空鉛筆」,原來是上海這家企業研發的
    原標題:跟著「神七」一起飛天的「太空鉛筆」,原來是上海這家企業研發的  坐在咖啡館,中國第一鉛筆有限公司科技開發中心設計師、「黃浦工匠」勵峰向記者講述當年研發太空筆的種種細節。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空,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伴隨3位航天員一起「上九天攬月」的,正是來自第一鉛筆自主研發的「神來之筆」——太空出艙用鉛筆。
  • 原子筆在太空寫不了字,為什麼不用鉛筆,而非要開發太空筆
    大家對於筆是不陌生的,學生時期不知道寫完了多少的筆芯,寫掉的筆芯都是逝去的青春和回憶,即使不是在讀書,很多時候都是需要用到筆芯的,就連在太空中也不例外,但是原子筆在太空中是寫不了字的,既然用不了原子筆,那為什麼不用鉛筆呢?反倒是花費重金來研製太空筆?
  • 太空中用什麼筆
    在1958年用21支主流品牌原子筆做了一項測驗。雜誌指出,「這個測驗是為測出這些筆是否漏墨,在不同環境下的表現如何,有多好寫,一根替芯能用多久,質量如何。」為了保證公平公正,科學精確,該測試環節設計得十分複雜、科學。  《哪一個?》
  • 航天員的秘密:太空國旗、航天食物、太空筆……
    還有一面國旗觀眾也很熟悉——2008年神舟七號任務中太空行走的翟志剛,接過劉伯明遞出的一面不大的五星紅旗,讓人想起那句「我已出艙,感覺良好」。航天員佩戴的新標識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太空中佩戴了新設計的標識。
  • 科幻片中十大常見的太空誤解
    科幻片是當下最熱門的電影之一,也是觀眾和票房最高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每個人都渴望著對外太空的了解。ufo的事件頻頻出現,也讓大家對地外文明更加渴望略知一二。但是科幻片中的科幻效果在真實的環境中會如何呢?比如在太空中飛船可以無限加速嗎?
  • 美國第一太空人艾倫·謝潑德
    艾倫·謝潑德是第一位遨遊太空的美國人。1961年5月15日,他乘坐時速8000多公裡的「自由7號」小型宇宙飛船代表美國首次遨遊太空,為美國贏得了一次重大的勝利,也因此成為民族英雄。當時,美國和前蘇聯為爭奪世界影響力進行著激烈的競爭,競爭使太空也變得灰暗。
  • 關於鉛筆的那些誤會:名叫鉛筆,其實不含鉛
    用美國人亨利·波卓斯基所著《鉛筆:設計與環境》一書裡關於鉛筆製造的說法就是:「首先,製作者得博學多聞,對全球的幾百種染料、蟲漆、各類樹脂、各式各樣的黏土、石墨、酒精、溶劑、數百種天然與人造顏料,以及五花八門的木材,全都了如指掌。
  • 蘇聯太空人懷孕事件!
    據蘇聯某位知情人士爆料,蘇聯曾在太空中秘密進行人類受孕實驗,並在1991年一個女太空人成功生下一個孩子,懷孕時間非常短,不像在地球上需要十個月。 孩子也跟地球上所生的孩子明顯不同,僅僅過了一個多月,孩子就學會了說話並走路。
  • 關於鉛筆的誤解不少,甚至連名字也充滿誤會
    直到最易於攜帶也最穩定的筆——鉛筆出現,才改變了這一局面。鉛筆其實不含鉛。據說古羅馬時代的人習慣用金屬夾著鉛來書寫,但那種筆和今天的鉛筆大不一樣。事實上,鉛的毒性很強,也不適合作為日常書寫工具。那鉛筆為什麼又由此得名呢?鉛筆的故事要從16世紀初英國坎伯蘭一個名叫凱西克的村子說起。
  • 太空任務徽章:那些屬於蘇聯的時代烙印
    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任務 「東方一號」徽章 如果要追溯前蘇聯載人航天史的開山鼻祖,那可是非「東方一號」(俄語:Восток-1)莫屬了,這是東方計劃的首要任務,也是首個將人成功送入地球軌道的蘇聯載人航天計劃,而執行此次任務的航天員尤裡·加加林也順理成章地成為「
  • 輝煌的太空歷史,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和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
    天空實驗室:美國首個空間站,也是人類發射的最大太空飛行器 就在美國贏得登月競賽之際,蘇聯改變目標,進入近地軌道,密集部署「禮炮計劃」。NASA不得不迎頭趕上,使用阿波羅計劃中最重的運載工具——土星五號火箭,將火箭體的第三級改造為空間站。
  • 牛人用鉛筆做吉他,耗費1000多支彩色鉛筆,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彈奏時用一隻手撥動琴弦,另一隻手的手指抵在指板上,後者是覆蓋在琴頸上的金屬小條。彈奏出來的聲音會通過吉他的共鳴箱得到增強。我們都知道,吉他的整體結構基本都是木製的,而且用木的材料越好,則證明吉他的質量越高。不過最近在國外卻有這樣一位能人,他竟然用彩筆製作出了一把吉他,堪稱一大創造。
  • 誕生於太空科技的美國馬泰克和lifesDHA™
    誕生於太空科技的美國馬泰克和lifesDHA™2013-01-21 15:53:45出處:PCbaby作者:佚名僅僅在二戰結束後,我們才擁有基本的太空技術,世界各國開始競相投入巨資進行太空研究。太空飛行和長期的太空生活對生命和人的影響一直是最重要的科研項目之一。海藻擁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而且生命周期短,是一個非常合適的研究對象。美國國防和航空航天合作商Martin Marietta委託幾位科學家研究藻類在長期太空飛行的下的生長情況。
  • 繼美國、中國、俄羅斯之後,此國放言2022年將人送上太空
    在航天工程領域,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這三個國家完成了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印度作為有發展潛力的國家之一,也意識到本國在航天工程方面的缺陷。要想躋身到世界強國的行列,在航天工程方面也勢必不能落人之後。因此,印度一再將載人航天計劃提上日程。
  • 在太空艙中,上一次廁所要花多少錢?答案你一定想不到
    為了了解宇宙中的奧妙,太空人們經常要在外太空待上幾個月或者可能甚至一兩年的時間,由於重力的問題,那些在地球上看似最為之普通的吃飯上廁所,但是在登上太空之後,都會變得異常艱難。我們或許都知道要打造航天空間站需要花費很多的錢,想必那裡頭的廁所肯定也是耗費了巨資,那麼,你知道在太空上一次廁所大概需要花費多少錢呢?在過去那個落後的年代,技術發展也同樣是落後的,當然同時也是為了太空人的安全著想,航天的時間也不會拉得很長,在即將上太空之前,太空人們都會提前在廁所排空腸胃,接著再穿上超強的成人紙尿褲飛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