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是中國園林在傳入日本後,為適應日本地理條件限制而改造的微縮式園林景觀。它打破了園林實景傳統,在較小的空間中,運用礫石、苔蘚、砂等極其普通又靜止不變的元素,「以沙代水、以石代山」,營造出山海島瀑的萬千景象,形成禪意無窮的寫意庭院。
日本在園藝藝術上的探索精巧、細緻,注重景觀形勢的象徵和心理感受。用石象徵山巒、用沙象徵湖畔、用線條表示水紋……如副留白的山水畫卷。因其無水而喻水,因無山無水而得名。
最嚴格意義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龍安寺方丈楠庭(傳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東庭(約1509年),此外還有退藏庭、靈運院書院等的庭院。它們都是些閒庭小院,面積不大,卻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巖萬壑"。
近兩年,不少中國的項目開始嘗試這種「氣質」景觀,它究竟是如何做出來的呢?製作過程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複雜……
枯山水耙制方法一
(視頻時長:11分49秒)
枯山水耙制方法二
(視頻時長:9分49秒)
【圖解】枯山水耙制過程
打造富有禪意的枯山水真的如此簡單嗎?日本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在上海現場製作枯山水時是這麼說的:
其實,要在造出頂級的景觀,選材是非常講究的,枯山水使用的是一種產自日本、含有茶色礦物質的石頭,歷史上有名的庭園基本上都使用這種石頭。工人必須非常小心地擺放石頭,因為石頭的位置有一點點變化,看到的景色都會完全改變。
枯山水所用的是白川利砂,在沙上耙出的紋路象徵湖海。枯山水講究獨特的手法和技術,所以現場用的都是熟練的日本工人,並要求指示者和實際操作的人默契配合。
下圖中五塊石頭象徵著佛教中的「地、水、火、風、空」,構成宇宙和地球,其中兩塊立石構成中心,然後左右各放置石頭以達到平衡,最後再在左邊放一塊小石作為點綴。
(本圖請橫置屏幕觀看)
枡野俊明其它作品
日本 神奈川|寒川神社·資料館入口
日本 神奈川|寒川神社·庭園入口
日本 京都|袛園寺·聽楓庭
加拿大 | 國立文明博物館庭園
來源:最美文房、一條、比德Academy,景觀大設會,那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