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詳解 · 100圖

2020-12-18 布蘭頓文旅科技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無論大園小園,古園今園,動觀坐觀,到處可見枯山水的實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見於平安時代的造園專著《作庭記》,不過這時所言的枯山水並非現在通常所指的那種以砂代水,以石代島的枯山水,而僅僅指無水之庭。不過那時的「枯山水」已經具有了後世枯山水的雛形,開始通過置於空地的石塊來表達山島之意象。真正的枯山水還是起源於鎌倉時代,並在室町時代達到了極至,著名的京都龍安寺庭園就誕生於這一時期。禪宗美學對於日本古典園林的影響非常深刻,幾乎各種園林類型都有所體現,無論是舟遊、回遊的動觀園林,還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觀庭園,都或多或少的反應了禪宗美學枯與寂的意境。不過這些庭園形式當中將禪宗美學的各種理念發揮到極至的,還是當屬枯山水。


公元538年的時候,日本開始接受佛教,並派一些學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國,學習內陸藝術文化。13世紀時,源自中國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禪宗在日本流行,為反映禪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園林開始擯棄以往的池泉庭園,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綠樹、苔蘚、沙、礫石等靜止、不變的元素,營造枯山水庭園,園內幾乎不使用任何開花植物,以期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顧名思義,枯山水並沒有水,是乾枯的庭院山水景觀,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內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點,是用山石和白砂為主體,用以象徵自然界的各種景觀。(金剛峰寺 石庭 )



本來,和中國一樣,日本的庭院藝術離不開水。在日本,水有生命、豐穰、清靜之意。有了水,庭院因此潤澤生輝。只是當6世紀佛教傳到日本,崇尚虛無的僧侶們開始在意境中覺悟出枯山水的味道來了,學著用石頭堆砌出一些意境。(大徳寺 瑞峰院獨坐庭)



枯山水是日本脫胎於中國園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是貫穿著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對於「島嶼生存憂患」的意識,充滿了對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對「死寂」的世界觀,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廟園林。 白砂的曲線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雲霧。



石頭則可寓意大山、島嶼等等。京都禪院庭園數不勝數,如南禪寺、龍安寺等,皆以素白的砂石為主,於看似單調之白砂上,掃出漣漪式、波浪式、漩渦式、回紋式等同的平行線條,造成無水卻似有水之效果。(建仁寺 枯山水庭)



枯庭園的沙,無水卻似有水,奔流不止之水,這裡隱藏著枯山水獨有的故事。筆直延伸的線,表示著江河、大海的平靜水面。



蜿蜒之處,則代表著大小不一的波濤,其後,「水中」浮現的是石塊,則寓意島嶼、山石,它們是由沙石所構成的水流。(櫻花時節的高臺寺枯山水庭 ,巨大的漩渦。)漩渦表示大宇宙。



你可以將這樣一個庭園理解為河流中的巖石,或傳說中的神秘小島,但若僅從美學角度考慮亦堪稱絕作;它對組群、平衡、運動和韻律等充分權衡,其總體布局相對協調,以至於稍微移動某一塊石便會破壞該庭園的整體效果。



通過表現水流之感來闡述道理,是欣賞枯山水的妙趣。



在600年前的日本室町時代,日本人從中國的北宋山水畫中汲取到更多的養分,遵循畫中三遠(高遠、深遠、平遠)的表現手法,動手成就出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東福寺 龍吟庵)



在這樣的庭院中,我們見不到碧水細流,只有白砂與石頭的各種組合,從中人們可以感受到海、島嶼,還有雲海、孤峰,小橋、流水。



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幾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除了京都龍安寺庭院及銀閣寺庭院之外,還有數不勝數的著名的代表作,如東福寺的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離宮庭院等等、大德寺大仙院庭院等。



在白沙上繪出幾何圖案,是禪寺每日清晨的工作,這種沙紋,其實代表著水。在白沙上描繪出沙紋,看起來像河或像大海,再或者又好似雲海,映射出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枯山水,無水,卻讓人感覺到水,這種表現方法就是枯山水的特點。



白砂之上一經畫線,往往保持多時,因此枯山水之庭園是屬於視覺的欣賞,心靈的享受,卻不準人徘徊踐踏的。在功用性質上,枯山水庭園不同於回遊式的池泉庭園,它與人之間有距離存在,故為「拒人」之庭園。



建仁寺 大雄苑。建仁寺——京都最古老的禪寺。該寺是臨濟宗建仁寺的總寺院。開山鼻祖為榮西禪師,由源賴家創建寺院。寺院創設於鎌倉時代的建仁二年(1202年),寺名即當時的年號,山號為東山。寺內殿堂是模仿中國的百丈山而修建。



建仁寺在名為「方丈」(註:方丈,指禪寺中祭拜主佛的建築)的正殿前,點綴著枯山水庭園。建仁寺的枯山水庭園,寬30米,縱深約為15米,在此空間中,布有十五塊自然石,此外,白沙滿目。



大德寺大仙院的枯山水,是連千利休都為之傾倒的枯山水。此處的枯山水,環繞方丈正殿,建築物後面的細長庭園中,便是主石的安放之地。主石代表長生不老的仙人所居住的篷萊山,其右側有個三層瀑布,這便是水流之源,水流緩緩流向京都,船型石塊代表載有蓬萊山寶物往來的小舟。



龍安寺的石庭是日本最有名的枯山水園林精品。龍安寺,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 原為德大寺家別墅 ,寶德2年(1450年)改建成禪寺, 應仁之亂中一度被燒毀,於1499年重建, 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一部份而列入了世界遺產。



龍安寺本尊為釋迦如來,創立者為細川勝元、開山(初代住持)為義天玄承。1975年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問日本時,曾表示希望能參觀龍安寺內的庭園,參觀後英女王對庭園讚不絕口,也讓龍安寺庭園在世界範圍內名聲大噪。



在方丈庭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著5組長著青苔的巖石,此外別無一物,面積僅330平方米,庭園地形平坦,東西走向 15塊大小不一的石頭,放置怪異,據說不管從任何角度看,都有一塊石頭隱身不見。



石以二、三或五為一組,共分五組,石組以苔鑲邊,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紋。同心波紋可喻雨水濺落池中或魚兒出水。



看是白砂、綠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純色,從此物的色系深淺變化中可找到與彼物的交相調諧之處。



龍安寺方丈庭枯山水



而砂石的細小與主石的粗獷、植物的「軟」與龍安寺石的「硬」、臥石與立石的不同形態等,又往往於對比中顯其呼應。



春天的龍安寺枯山水庭櫻樹婆娑,花枝入牆。圍起石庭的矮牆由土砌成, 為禪意的體現, 土牆的泥混有菜籽油,時間久了慢慢滲出,形成獨特的紋理, 似乎頗有歷史的厚重和現世的美好。



因其屬眺望園,故除耙制細石之人以外,無人可以邁進此園。而各方遊客則會坐在庭園邊的深色走廊上——有時會滯留數小時,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龍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義。




金福寺枯山水庭 konpuku-ji。京都北郊的金福寺,屬臨濟宗南禪寺派,庭園東側有一間很小的草庵,仿千利休茶室而築,松尾芭蕉旅行到京都時曾在此短暫居留,故而又名芭蕉庵。與謝蕪村敬慕芭蕉,在此招引門生吟詩作句,將金福寺當成復興蕉風的中心。



蕪村歿後在金福寺內的小山丘上,與芭蕉庵兩兩相對。看見這隻或是曬肚皮或是散步的貓咪了嗎?這是寺裡養的一隻三花貓,性情溫順,與人很親近,常繞膝不去。大概也只有它可以踏足枯山水紋路,留下貓爪印。



與貓結緣的金福寺枯山水庭。也許是這隻貓咪在枯山水庭守護著逝去的前人。





金福寺枯山水



東福寺建於嘉禎2(1236)年,共有25院,是京都五大寺院之一。東福寺取奈良東 大寺和興福寺的頭兩字為名,稱為東福寺。東福寺體現了禪宗建築風格,寺內的東西南北建有風格迥異的方丈庭園,其中以北庭最為著名。(東福寺方丈南庭)



東福寺方丈庭園由日本造園大師重森三玲於1938年建造(東福寺於明治時代初期遭火災,燒毀了佛殿、法堂、方丈等建築,方丈庭園於1939年重建)它是在東福寺自鎌倉時代建立以來的庭園的基礎上,引入現代抽象藝術的結構而營造成的一個枯山水式禪院庭園。(東福寺方丈南庭)



與其他禪寺的庭園不同之處在於,東福寺方丈的四周全部都是庭園。據說,它們是按照佛中的八相建造的,因而叫作八相庭。所謂八相,指的是釋迦牟尼出現在這個世界以來,對眾生顯示的八種相,即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和入滅,(東福寺方丈南庭)



象徵蓬萊、方丈、瀛洲、壺梁的四仙島巨石,刷出滄海波紋的白沙象徵八海, 亭西植有青苔假山。在白砂和石頭的組合下,產生水闊天長、青山永在的宏觀竟境,這就是枯山水的精髓。(東福寺方丈南庭)



枯山水庭園既以北宗山水墨畫之山水圖為基本精神,故其表現力求雄渾蒼勁,如大仙院方丈東庭的枯山水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庭所用庭石素材為青石,作者意圖表現北宗山水幽玄枯淡之趣味,於此可見。(東福寺 方丈 八相の庭 南庭)



沙中矗立瀛洲、方丈、蓬萊和壺梁諸島,一座五山立於庭西。以大小形狀各異之青石,或直立,或倒置,縱橫羅列,構成蓬萊山水之畫面,間植樹木,更以白砂設泉流,而構架石橋,於是方丈之庭中,儼然一幅高山流水之圖呈現眼前,其創作之魄力,有更甚於水墨畫者。(東福寺方丈南庭)



南院西邊的假山代表五山,表現人間仙境。(東福寺方丈南庭)



方丈庭園(八相之庭)1890年重建 昭和時代的造園家重森三玲用鎌倉時期手法設計, 東南西北四個小庭院環繞的庭院為東福寺獨有 ,八個主題溯源佛教八相,此為東庭 「北鬥七星」(方丈東庭 北鬥七星の庭 - 東福寺 / Tofuku-ji Temple)



東面的庭園是北鬥七星,爬梳整齊的白沙中放置著幾塊圓柱形石頭,形成北鬥七星,高低不一的石塊表現了一個小宇宙空間。這些柱石是東福寺內其他建築物殘留下來的,用得非常巧妙。(東福寺:北鬥七星の庭)



重森三玲被稱為日本庭園的革新者,他的理論成果和設計作品在日本園林界的深遠影響。1939年他設計完成了第一項傑作——東福寺方丈庭園,在其之後的生涯中,他完成了240個園林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東福寺龍吟庵、光明院庭園、松尾大社松風苑庭園等園林。



芬陀院是東福寺的分寺之一。是元享年間(1321~24年),從事關白(天皇的輔佐)職務的一條經通氏為了祭祀自己父親而創建的寺院。後來由於火災等而衰退,在元祿年間(1688~1704年)由天皇的近身一條兼輝進行了重建。(東福寺芬陀院の雪舟の作った庭)



寶曆五年(1755)火災後移建桃園皇后御所的一幢建築內。庭園是由室町時代畫聖雪舟等楊禪師(1420~1506)於寬正、應仁年間(1460~1468)應關白一條兼良之約而入住此院時築造的。園廢后由重森三玲於昭和12年(1937)修復。(雪舟寺)



該園為禪宗枯山水式,其龜鶴兩島也是日本最早實例,並以鶴島為中心。兩島浮現於青苔坪之上,與山口市的常榮寺庭園相近,為雪舟匠心所致。



另外,院內還有可以飲茶的「惠觀堂」,是在江戶時代被叫做「茶關白」的一條惠觀氏,因為每當到東福寺進行參拜的時候,都要飲茶而興建了「圖南亭」,惠觀堂就是由圖南亭改建而來的。(東福寺芬陀院の雪舟の作った庭)



東福寺 龍吟庵。龍吟庵方丈是日本最早的方丈,1964年重森三玲主持修復,園名敬愛庭,一種說法是,主庭以雁起海洋為主題,用黑白兩種沙子構成波浪圖案,主石象徵大雁展翅,栩栩如生。



龍吟庵內最值得一看的地方,是圍繞方丈室的東、西、南三面枯山水庭園,三庭都表現了博大精深的禪法境界,亦為造園天才重森三玲之傑作,建成於1964年(昭和39年)。

另一說法,主題表現龍乘青雲從海面躍出升天的過程。以中間的巨石喻龍身,黑白細石喻雲海,以遠處的竹籬喻閃電,混凝土形成的幾何曲線在圖面上區分出青雲與白水,形成了明確的線條對比與色彩。



石塊排列成巨龍,從滄海騰空飛入雲中,若隱若現,白砂如海,黑砂如雲,閃電划過竹籬。 佇立庭前,真有於無聲處聽驚雷之感。這石頭,仿佛是龍頭上的犄角露出海面。



龍身過處,掀起巨浪。





東福寺 龍吟庵、不離の庭。觀之此庭,褐砂有如人生之海,青石宛若遊龍浮潛,浮遊而回望,首尾應和。不過其實,這裡是以國師童年時代的故事為主題的,九塊點石,中間一塊橫石將其餘八塊分為兩組追逃石陣,好像是正在追逐玩耍的孩童。



東福寺 龍吟庵、不離の庭



東福寺 龍吟庵、不離の庭



靈雲院是桃山時代明德元年(1390)由岐陽方秀禪師所創,又稱為不二庵,後來藩主細川忠利之子 拜此院第七代住持湘雪守沅為師, 由細川家捐石造園,名九山八海庭。(東福寺 霊雲院 九山八海の庭)



方丈前庭中間白沙象徵佛教八海,海中有象徵須彌山的遺愛石,生垣之下為起伏的土坡崗巒,遍覆青苔,象徵九山。白沙延伸至方丈側面變窄,輔以黃沙,兩種沙之間涇渭分明,象徵人世間清濁兩道。(東福寺 霊雲院 九山八海の庭)



一輪輪的水波仿佛在動。這可能就是日本庭院枯山水設計的用意:動既是靜。(東福寺 霊雲院 九山八海の庭)



東福寺 霊雲院 臥雲の庭



仿佛天上的雲彩,庭院中的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顯然是經過了精心設計和打理。東福寺 霊雲院 臥雲の庭



東福寺 霊雲院 臥雲の庭



東福寺 霊雲院 臥雲の庭



最可能表現在白砂之餘白意義者為大德寺本坊的方丈庭園,此庭面積約數百坪,分為南庭與東庭兩部分。



大徳寺 龍源院 。系寺院內庭,只有數席大小的空間,中置三石,皆小巧玲瓏,布置均衡,在白砂之海上搭配的龜鶴造型的蓬萊式庭院,一隻貪婪的烏龜如何想逆流時間的大海抵達蓬萊最終永遠擁有青春。周圍白砂,則掃出細密之平行直線條。此石庭簡單而精緻。


最可能表現在白砂之餘白意義者為大德寺本坊的方丈庭園,此庭面積約數百坪,分為南庭與東庭兩部分。南庭部分呈矩形,全庭約百分之六十皆密敷白砂,僅於東南隅設枯泉石一組,於庭中偏右處布置一扁平青石,故整個庭園予人的印象為潔淨晶瑩之白。白砂之上,以東南之石組與右側之青石為中心,用平行之線條劃出清晰紋路;近石之處,隨石形轉折,其餘部分則舍變化而求簡單,僅自左至右,掃出平行線條。由於砂石之白色與帚痕之直線效果,使此南庭更形空曠蒼勁,而睇(原文為目+帝)視愈久,愈覺此庭無物之勝有物。



龍源院作為大德寺的分寺之一,是大德寺南派的主寺院。1502年由東溪宗牧作為開山祖修建,現在的方丈室、玄關和正門均為當年的建築,而其中的方丈室更是大德寺內最古老的建築,呈現了禪宗的典型格局。方丈室的南、東、北分別有有三處情趣各異的庭院,北側為龍吟庭。




大德寺龍源院枯山水庭。



坐著觀看大德寺龍源院枯山水庭,體會這靜穆的一刻。



龍源院南庭



由一滴水使人聯想大海的壯闊。





龍源院東庭東滴壺,據說是日本枯山水最小的庭園



大徳寺 瑞峰院獨坐庭。寬廣之庭園,除庭中一角設山石一組外,其餘一大片皆為白砂。掃出粗壯有力之波浪式平行線條,由於線條與線條之間隔較寬,故整體上造成波浪壯闊的景觀,使人面對這一大片枯海,胸中不能不有所感動。





大徳寺 瑞峰院獨坐庭



京都大德寺瑞峰院



大德寺高桐院,這座被稱之為「楓之庭」的枯山水庭園。



大德寺高桐院。高桐院本堂南面的庭園僅僅是一塊連成一片的苔地,和座落在苔地之中的一個悄無聲息的石燈籠,除此之外別無它物,沒有白砂,沒有巖石。可這的確是個大有意境的枯山水庭園。



高臺寺屬於日本名剎,位於京都東山靈山之麓。位於京都市西方的高臺寺,與著名的清水寺相鄰不遠,是祭祀豐臣秀吉的正室北政所的古寺,造型宏偉壯麗;奉祀豐臣秀吉與北政所的靈屋室內以大量桃山時期的繪裝飾,使高臺寺又被稱為萵繪之寺。(高臺寺 方丈庭院)




高臺寺 方丈庭院 枯山水庭




櫻花時節的高臺寺方丈庭院 枯山水庭  




高臺寺方丈庭院 枯山水庭






來源:新微設計


相關焦點

  • 禪意· 中式枯山水造景
    枯山水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顧名思義,枯山水並沒有水,是乾枯的庭院山水景觀,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內甚至排除了草木。
  • 3分鐘,帶你讀懂枯山水的禪意
    藉助極少的現實事物,傳達極大的理想之境,用來形容枯山水,再合適不過了。砂粒、石頭、青苔、樹木,完全取材於自然,卻能體現出深刻的禪宗美學,這就是枯山水。枯山水與禪意,這二者是如何發生關聯的呢?「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觀賞枯山水的視點也直接影響到觀賞效果。一般來說,觀賞者要脫離枯山水,在建築物內觀賞。
  • 當庭院遇見枯山水,美到沒眼看!
    枯山水一般是指由細沙碎石鋪地,再加上一些疊放有致的石組所構成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偶爾也包含苔蘚、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枯山水並沒有水景,其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現,而「山」通常用石塊表現。有時也會在沙子的表面畫上紋路來表現水的流動。
  • 日本園林獨有要素,枯山水到底是什麼?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無論大園小園,古園今園,動觀坐觀,到處可見枯山水的實例。在白沙上描繪出沙紋,看起來像河或像大海,再或者又好似雲海,映射出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枯山水,無水,卻讓人感覺到水,這種表現方法就是枯山水的特點。濃縮了山水自然的枯山水庭園,將禪宗的美學與造園藝術融合於一個空間內,給了人們一個思考人與自然、暫時逃離塵世喧囂的時間與空間,置身其中仿佛也是一種修行。現在,即便是普通人可以身臨其境,觸摸到禪宗的內核與造園之美。
  • 遊記:龍安寺,神奇枯山水,靜坐悟禪意
    龍安寺的山水看啥呢?難道它能裝下富士山、容納日本海?正解「枯山水」——枯山水,以石頭、白沙為主的日式景觀,主要集中在日本京都的庭院當中。「枯山水」一詞,來源於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49-1192年)庭園經典著作《作庭記》「於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
  • 【園藝療法】道法自然,境由心造,枯山水——中國山水畫的寫照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
  • 日本枯山水的形成發展過程,枯山水是超越園林的園林藝術
    龍安寺方丈庭引言喜愛園林的朋友不可能不知道枯山水,一提起日本園林來,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枯山水,因為枯山水實在太獨特了。因為花崗巖中含有石英,在月光照射下,會泛出柔和的銀白色光,增添了枯山水神秘的色彩,因此灰白色花崗巖依然是製作枯山水的首選。
  • 枯山水:極簡而又極致,這便是東方景觀!
    龍安寺枯山水>京都龍安寺的這組枯山水,是小編見過枯山水裡面最平靜、內斂的一組。龍安寺庭院裡的枯山水簡潔寧靜,屋內的壁畫確是虎嘯龍吟,可見其曾經屋主的氣魄。龍安寺這組枯山水給人的平靜感確實是不尋常的,坐在這裡你會消除心裡的不安與焦躁,像古代神話裡的某種寶物,能夠鎮痛或是平息風暴的那種
  • 看上去很高大上的枯山水,原來是這麼做出來的(含視頻示範)
    枯山水是中國園林在傳入日本後,為適應日本地理條件限制而改造的微縮式園林景觀。製作過程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複雜……枯山水耙制方法一(視頻時長:11分49秒) 枯山水耙制方法二(視頻時長:9分49秒) 【圖解】枯山水耙制過程打造富有禪意的枯山水真的如此簡單嗎?
  • 古畫中 「枯」是什麼樣的存在
    「北風吹枯桑,日夜為我悲」、「蟬鳴枯柳外,天地晚風秋」、「皎月東方隕,長松半壑枯」,桑枯、柳枯、松枯,心枯也。枯荷是冬日的垂鈞者,蜷縮著身子低垂著頭,枯菊是繁華的最後守望者,仿佛白頭宮女在述開元天寶年間事;枯草是一頭蒼桑的亂發,簾罩著兩隻泛花的眯眼,翩翩然蕭蕭然。荷枯、菊枯、草枯,思枯也。
  • 日本的「枯山水」雖不是「真山水」,但體現了山水的神韻之美
    枯山水是日本園林的一種,由中國漢代傳入日本,但也是日本畫的一種形式。一般是指由細沙碎石鋪地,再加上一些疊放有致的石組所構成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偶爾也包含苔蘚、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枯山水並沒有水景,其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現,而「山」通常用石塊表現。有時也會在沙子的表面畫上紋路來表現水的流動。枯山水字面上的意思為「乾枯的景觀」或「乾枯的山與水」,通常出現在室町時代、桃山時代以及江戶時代的庭院中。
  • 雪落麥積,看一個村莊藏在一幅枯山水的角落裡
    我搓手找火,牆上雪花皆等待我咳嗽一聲我頓然和衣酣睡了一覺,還做了一個夢下午我開始清掃整個村子的雪花與落葉日暮前掃出了一條白楊樹夾道的山路當我站在層層梯田疊高的另外一個山巔觀看一個村莊藏在一幅枯山水的角落裡
  • 寫意山水基礎教程|樹枝的畫法詳解
    希望下面這篇「寫意山水中基礎教程|樹枝的畫法詳解」對你有所幫助!古人有「樹分四枝」之說。「四枝」亦稱「四歧」,即畫樹枝時要從左、右、前、後四而出枝,才能表現出一棵樹的立體感和空間感。樹枝的幾種畫法由於樹木的種類不同,樹枝的生長規律和形態也多種多樣。
  • 我枯了你呢什麼意思 我枯了你呢是什麼梗
    最近,我枯了你呢這句話可以說是很火了,在網上出現的頻率很高,表情包的事業頻率也很高。那麼我枯了你呢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我枯了你呢什麼意思  其實就是和「我想開了我自閉了」的意思差不多,都是表達一種很喪的狀態。
  • 18講《零基礎山水教程》教程,快來免費領取吧
    本次分享的視頻教程,由專業老師收集整,涵括了山水基礎講義到山水基本技法教學的過程,是零基礎山水入門的精品教學視頻,總計9GB,18講《零基礎山水教程》名師簡介:趙焜,1993年本科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2010研究生年畢業於中國畫系山水工作室,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 十首描寫枯的古詩詞,掛絕壁松枯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
    「掛絕壁松枯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多麼絕妙的境界,又是多麼悽冷的畫面。枯是一種意象,常常結合其他的景物,描寫一種慘澹悽涼的場景,以寄託詩人們內心的愁悶。如 「子規啼,萱草枯。香消玉殞花欲咽,心是丁香結」,子規本就悲啼,再兼萱草枯萎,還有香消玉殞,怎能不心如丁香結。
  • 它從中國山水文化中偷學了什麼
    如今日本的園林,甚至是建築,也多採用「枯山水」的設計表達。日本的繪畫,也有採用枯山水的形式。這是中國山水文化投射出的一個另相。在日本園林中,凡涉及到枯山水設計,一般是細沙碎石鋪地,再加上一些疊放有致的石組構成縮微式園林景觀。偶爾也會放一些苔蘚、草坪,這些都是靜止的自然元素。
  • 歲月黃金丨枯山水間 禪意修心
    要是在枯山水之中,泡上一壺「黃片」,藉由茶禪,是不是就有萬千世界中,荒原一葉的味道了呢?一程山水一程人生,普洱茶黃片的一生,便要從普洱茶毛料的揀剔說起了。因為條索粗大,揉捻過程中不成條形。形上便與一般的茶箐不一樣。而要說這樣的區分,其實更是像極了「枯山水」作品裡的砂與石,清淨肅穆,別具一格。但要從品質和原料上來說,其實「黃片」和被選出的原料的品質是一致的。
  • 山水造景技巧大解析(附精美花園案例),原來大家都這樣做花園
    枯山水的特點枯山水,乾枯的庭院山水景觀,在一些地方的庭院內甚至排除了草木,講究以砂代水,以石代島。枯山水構成技巧01 3 5 7的組團配置手法在進行枯山水配置的時候,組團手法非常重要。將庭院確立為純觀賞性的風格定位,以日式枯山水作為主題突出禪意的設計理念,其中包含的元素有枯瀑布、石組、白砂、石橋、龜島、鶴島、手水缽、石燈、植物等。枯瀑布,以沙粒替代水為日式枯山水最傳統代表元素,用各種石頭堆砌圍合成瀑布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