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日本播放了一部極具爭議的電視劇——《女王的教室》,該劇講述了一群六年級的小學生,與他們的「魔鬼」班主任,在一年間鬥智鬥勇的故事。
劇中魔鬼老師斯巴達式的教育方式,引發社會討論。該不該讓孩子過早的認識現實的殘酷、該不該採取極端的手段管理學生,這些問題飽受爭議。
在這裡,我們暫且不討論魔鬼老師的教育方式是對是錯,僅僅探討一下,在孩子成年之前,需要樹立哪些認知、需要養成哪些習慣、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01 知道為什麼要學習
從小到大,我們被問了無數遍:為什麼要學習?我們也帶著疑惑,問過父母這個問題。為了考出好成績、為了上好的大學、為了找到好工作、為了過更好的生活……答案不一而足,但更多的思想,是認為知識可以改變生活,從物質的層面去考慮學習的重要性。
如果放下物質,從精神的角度去考慮呢?
讓我們看看《女王的教室》中,魔鬼班主任的發言:
「學習,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而是想要去做的事情。」
「今後會碰到很多,你們不知道的、不能理解的事情,也會碰到很多你們覺得美好的、開心的、不可思議的事物。這個時候,作為一個人,自然想了解更多,學習更多。」
「連自己生存的這個世界都不想了解,還能做什麼呢!」
「不論如何學習,只要人活著,就有很多不懂得東西。進了好大學也好,進了好公司也好,只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就有無限的可能性。」
「學習,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成為出色的大人!」
對比學習能帶來的物質收穫,其帶來的精神影響,無疑更加重要。
如果只是為了考好大學、找好工作去學習,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就可以不學習了嗎?那只會逐漸被世界隔離,遲早面臨困窘的境地。如果已經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就可以不用學習了嗎?那樣只會讓生活變得貧瘠。
學習,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求知慾,探索未知的方法。孩子們總有各種各樣的疑問,是父母師長也未必能夠解答的,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找尋到各種問題的答案。
世界是那麼廣闊,平時能看到的只是滄海一粟,想要走進更深層世界,領略更多不同的風景,唯有學習。
當孩子們明白,學習,是件能滿足自己的事情、是件能帶給自己快樂的事情,他們就會像雨後春筍,努力去吸收知識的甘露。
02 了解什麼是責任和擔當
近些年各國都出現一批批「啃老族」,他們明明沒有任何疾病,卻不能獨立生活;他們或許有著不錯的學歷,卻不事生產;有人即使已經結婚生子,也拖家帶口,用父母低微的養老金維持生計。這些人成為「啃老族」,不僅是因為懶惰,更是缺少責任心和擔當。
《女王的教室》中,有一段情節,一個女孩拿了同學的錢包,不但不承認錯誤,還設計誣陷自己的朋友。老師明知這一切卻不拆穿,而是讓這個女孩做自己的眼線,監視同班同學。當女孩一次次的出賣同學後,老師故意讓大家知道她的行為。當女孩受到眾人排擠的時候,情緒失控,想要燒毀教室,這時候老師的言語震耳發聵:
「就算是12歲的孩子,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拒絕一些事。」
「承認自己做錯事,向大家道歉。」
「一有不稱心的,就怪家長不好、老師不好、同學不好,全是別人的錯,自己卻從來不思考。」
「平時說什麼要自由、要權利,遇到問題了,就要大人來保護,說到底,還是只想做孩子。」
「自己的人生,就要自己負起責任。」
讓孩子了解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懂得責任和擔當的孩子,即使犯了錯,也可以勇敢的承認,然後去改過;即使有了過失,也能夠有勇氣承擔責任,去彌補損失。
只有明白了責任的意義,擔當的意義,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01 珍惜時間
雖然從小就會背誦「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但很多孩子、甚至成年人,依舊無度的揮霍著時間。為什麼要珍惜時間,這裡惡魔老師舉了個例子:
「人生是一秒一秒累積起來的,浪費時間的人,也就是不把人生當回事。」
「不管一個公司怎麼優秀,如果好好工作的人,只佔全體人員的30%,還有50%是什麼都不幹,還剩20%只會拖別人後腿。問題是,那些拼命努力的人,一直看著那些拖後腿的人,也會變得麻木,什麼都不做,然後,公司一下子,就這麼倒閉了。」
以公司為例,可以延伸至個人,如果一個人懶懶散散浪費時間的情況佔多數,久而久之,努力學習工作的時間,也會被懶散侵佔,那這個人就會一事無成。
兒童的可塑性最強,而童年養成的習慣也容易陪伴他們一生。在童年就讓他們意識到時間的可貴,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將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他們長大後,就不會整天為曾經浪費時間而後悔,最終變成一個碌碌無為的人。也不會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感慨。
02 不去作惡
或許有人覺得,針對兒童討論「作惡」這個話題,有點誇張了。
但現實中實實在在有很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子,還記得去年發生在大連的案件嗎,10歲女童被殘忍殺害,而兇手只是一個13歲的少年。這個案件轟動一時,少年犯案後的冷靜,還假裝關心的搭訕受害者父親,更讓人覺得可怕。
古語有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為了社會的和諧美好,為了家庭的美滿幸福,不去作惡,從娃娃抓起。
惡魔老師的話,需要家長和孩子時時警醒:
「大家,都和自己一樣,是活生生的人。」
「不管是誰,都有你所不知道的了不起的人生。每個人都擁有的家庭、愛、夢想、希望、回憶、友情……任何人都沒有權力剝奪。」
「誰都沒有權利給予他人苦難、痛楚、悲傷。」
「犯了罪的人,一定會被捕,就算能逃出生天,一輩子也會活在負罪感中,被周圍的人冷落,到死也是孤單一人,已經沒有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了,永遠都不可能得到幸福。」
01 學會處理欺負和霸凌
千萬不要小看孩子們的「小社會「,那裡面也有著捧高踩低,有著暴力歧視,校園欺凌事件也時有發生。為了讓孩子們學會怎樣去處理別人的欺凌,惡魔老師親自上陣,將孩子欺負得喘不過氣,最終孩子們爆發反彈,開始學會反抗。
雖然劇中老師的做法未必可取,但她的一句話卻是事實:「在欺負這件事上的立場,被欺負了也不敢面對的話,就只能被一直欺負。」
網上有個熱門討論:「孩子被欺負,要教他打回去嗎?「
當然,根據實際的情況,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必須要讓孩子做的事情,是正視自己被欺負了這件事。只有有勇敢面對被欺負的事實,才能想辦法去抵抗欺凌、化解危機。
一個孩子,如果長期被別人欺負,不敢去面對,不懂得反抗,那他將長期處於恐懼的陰影下,不但精神狀況會出現問題,成年後也會受到兒時的影響,產生性格缺陷。
02 學會克服不安的情緒
人在無法掌控所處局勢時,總會出現不安,但如果因為害怕未知,就不敢前行,面對挑戰,只能裹足不前,錯失很多機遇。
如何教會孩子克服不安的情緒,惡魔老師頻頻使出新招兒,讓孩子們對她的「欺負「措手不及。起初,孩子們深陷恐懼中,不知道老師又會有什麼招數,班級裡人人自危,有孩子甚至不想去學校。可經過老師刻意安排的諸多事情後,孩子們開始克服內心的恐懼,不去想老師接下來會做什麼,他們只要確定好,自己需要做什麼,就開心的著手去做,班級裡也恢復了從前的生氣。
惡魔老師的方法劍走偏鋒,或許有不當之處。或者大家可以摸索出更好的辦法,成長時難免會遇到各種情況,有些事情,並不是孩子憑藉自己的力量,所能夠解決的,由此他們產生了不安,想要逃避。這時,一定要幫助孩子們,學著去克服不安的情緒,讓他們懂得,「盡人事,聽天命「,只要自己已經做到最好了,就不必為未知的結果而煩惱。
也許在《女王的教室》中,老師的有些做法偏激進,但還是可以給我們以參考借鑑。從小打下的基礎,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為孩子樹立正確的認知,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處事的能力,會讓他們受用一生。
@漫步在世間,領略諸事美好,笑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