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受歡迎的老師是誰?是兒童科普讀物《神奇校車》的捲毛老師。這位老師就沒有一次能踏實在教室裡坐住了講點兒什麼,成天換著花樣帶孩子闖蕩江湖,絕對是全球教師界的標杆!
《神奇校車》捲毛老師
長春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學校也有一位捲毛老師——年級主任、英語學科組長耿麗麗。雖不能上天入地,但她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總給學生們「挖坑」,帶著孩子們「遊戲人間」。孩子們驚呼:原來學習也能這麼好玩。
孩子們從不叫她老師,就叫Lily。近不惑之年、教齡15年,也是一位9歲女孩的媽媽,Lily卻說,她要做孩子們的小仙女!
(Lily和孩子的搞怪拍照)
01表演、遊戲,在探索中思考、玩兒中學習
下課了,佳明同學對耿麗麗說:「Lily,以後你的問題我可得想想再回答,你的坑太大,不小心就掉進去了。」
在孩子們眼中,Lily是個擅於「挖坑」的老師,總能有一些好玩、有創意的想法,誘惑孩子們跳進去,卻能學到很多新知識、找到很多快樂。Lily的「坑」有很多:
演到停不下來
Lily喜歡當導演,而她的孩子們都是最棒的演員。
為了讓孩子們熟練運用所學句型進行動物描述,Lily通過小片段的表演讓同學們去體驗表演的快樂,把小動物表演出來,在玩兒中成功完成教學。
小戲精們紛紛上線,sheep,horses,pig等小動物模仿秀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演到打了下課鈴也堅決不下課的情況,根本停不下來!
(孩子們的模仿秀)
沒有花哨的PPT,沒有特別繁複的環節,但是孩子們在這一節課中卻表演發揮得酣暢淋漓,還通過遊戲拓展了一些新的詞彙和句子。
這時的Lily在觀察,從孩子們的表演交流與眼神中看學習是如何發生的。孩子們在探究最佳的表演方法,但Lily並沒有做過多的解釋和幫助,而是任由他們去自己發揮想像力。
這就是Lily的課堂。傳統的課堂就是講知識,而Lily上課,孩子們在課堂上要表演出來,還要跟著她一起動腦去思考。「以前面對新問題孩子們想都不想都敢說,現在知道三思而後行。」
(孩子們在教室開了「餐廳」,表演服務員點菜)
「國外的孩子特別會玩,因為他們的父母在孩子很小時,上學前都會說一句『Have fun』,而我們的父母大多會囑咐孩子『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殊不知,我們其實落下了一堂非常有用的課——玩課。」
Lily說,只有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真正實現教與學的轉變。
英語課上「打撲克」
英語作業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寫寫單詞?背背課文?這樣的作業早就out了,Lily留的作業是撲克遊戲,在撲克牌背面畫上各種圖案,讓自己的同桌大聲說出所畫圖案的英文名。
孩子們一個個瞪大眼睛,盼望著課堂趕緊開始。這種作業形式對他們吸引力還真不小。
孩子們親手繪的撲克圖案
孩子們製作的卡片精美程度不亞於購買的原版遊戲卡片,大家頭頂自己的繪畫作品進行看圖讀單詞的遊戲演練,整個班級氣氛活躍。
「山竹用英語怎麼說?」「這個三角龍我不知道怎麼說」「Lily,辣的單詞是什麼?」很多同學開始主動提出問題並開始討論。因為是遊戲,所以愛覺不累,學習也就這樣慢慢發生了。
02玩轉科技:跟著電影原聲練配音
「I see your monsters. I see your pain. Tell me your problems. I'll chase them away.我看到你的野獸,你的痛苦,向我傾訴你的麻煩。我會把它們趕走,我會是你的燈塔,我會保護你。」
這是小鄒和她的同學們最喜歡的一首歌,在Lily的推薦下,孩子們每天都要唱一遍甚至幾遍,就像充電器一樣,只要一聽到這首歌馬上精神抖擻。
Lily希望這麼具有治癒心理的歌曲能幫助他們去勇敢面對困境、迎接每一天的挑戰!
對著iPad唱英文歌,這是Lily的新玩法——英語風暴中的一個環節。在英語風暴,藉助電子黑板、iPad等科技工具,孩子們學唱英文歌、上電影課,並且要挑選其中的電影片段進行配音,還要當眾展示成果,不斷挑戰自我。
「同學們,我們要像伊莉莎一樣大聲去發音,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鍛鍊到我們口腔的肌肉,讓肌肉記住正確發音位置,我們的發音才會慢慢變正確。」
配音其實並不簡單。除了要注意語音語調發音標準,還需要體會角色的口氣、人物細節,要有畫面感知能力,需要對口型等等。這時Lily會一點點指導他們,遇到長句子時,也會一點點幫孩子們練舌頭、糾發音和斷句。
別小看英語風暴,Lily是要帶著孩子們巡迴演出的,到別的班級進行配音展示,給孩子們帶來一場好玩的視聽盛宴,也燃起了別的班級同學配音熱情。
「他們的配音展示雖然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能夠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並承認自己的水平就是進步。我們鼓勵學生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其他同學比。只要自己每天多進步一點點就是前進!」Lily說,年輕沒有失敗,更何況是幾歲的孩子更談不上失敗,每一次的嘗試都是進步。
英語風暴讓孩子們著迷,孩子們普遍對電子類產品都特別感興趣。他們還拿起iPad進行攝製挑戰,讓孩子們在倒計時十秒說最多的短語,孩子們手持工具,當起了小小攝像師。
(孩子們拿iPad錄像)
除了課堂,在課後作業中,孩子們也有科技產品加持,比如「一起小學」APP幫助孩子寫作業、練口語和聽力,也成了孩子們的好夥伴。Lily說,在孩子們眼中,「一起小學」等科技產品絕不會僅僅是一個學習工具,而是學習和成長的夥伴。
03老師的親子秘籍:寶寶,你要像太陽
很多人會好奇,老師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上班路上的早上,Lily會利用開車的20分鐘跟女兒進行英語對話,或者幫她背誦單詞。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這樣的好條件可以享受這VIP教學。但是Lily發現每一次女兒都有一些懶洋洋,感覺跟自己的媽媽學習是一件很大的負擔。
對此Lily真實的感受是:明明我犧牲時間為她服務,但顯然這個僱主並不領情。Lily也挺苦惱,要知道爸爸好當,管學習的媽媽難做。
於是Lily採取了三不政策: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但當考試成績出來時,女兒找到Lily。
「媽媽,我數學差了兩道計算題,要是對了就滿分了!」女兒以為Lily會批評她拿了98分。
「啊,不錯!以後學習自己負責,從今天開始我只管你生活。」 Lily說。
「媽,你得管我。」女兒真有些急了,以為跟她開玩笑。
「我是你媽,也可以管你,但是是在你接受的前提下。我不可能逼著你,這樣你恨我,咱倆也不和諧。不逼你優秀,你豈不是很開心?」 Lily繼續語氣平和的說道。
「媽,你還是管我吧!我還是想優秀。」女兒嘟嘟著嘴說道。
就這樣,在三不政策下,Lily的女兒宣布投降。
(Lily的女兒)
有時候,Lily的女兒會有一些負面情緒,跟Lily去吐槽。
「媽媽,我要投訴一個老師。他不公平,上課不叫我和旁邊的同學回答問題。」
「學生那麼多,怎麼會照顧過來?」
「為什麼這麼不公平?那些被叫到的同學不考慮別的同學,老師還總叫他。」
「那可能真是他幸運。」
聽Lily這麼一說,孩子居然哭了起來:「憑啥我這麼不幸?憑啥他那麼幸運?」
「人的運氣是有限的,你有我這樣的媽媽就是好運氣,所以別的方面你就要接受差一點。」
聽Lily這麼一說,她不再反駁。「是呀,我媽好所以別的運氣差點就差點吧。」
這就是Lily和女兒的日常對話溝通。
「寶寶,積極的人像太陽,走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如果你像個刺蝟,別人一碰你就用刺扎人,不僅別人鮮血淋淋,你的刺掉了也會痛;如果你像太陽,別人在你身旁暖暖的,那就會越來越喜歡靠近你。」 Lily補充道。
(Lily)
在孩子們眼中,也許每個女教師都曾是小仙女,甚至是變有魔法的,不管是生活姿態還是教學技能,都是孩子們模仿學習的對象。不過大部分老師隨著時間的逝去會逐漸脫離「仙籍」,回歸樸素生活。
但Lily說,趕不上捲毛老師,她也要一直做孩子們的小仙女!(以上學生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