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集群100強發布,北京、上海、粵港三城躋身前十

2020-12-17 澎湃新聞

上觀新聞客戶端12月16日消息,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近日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在科技集群前100位中,上海排名第九。排名前十的科技集群依次是:東京—橫濱、深圳—香港—廣州、首爾、北京、聖何塞—舊金山、大阪—神戶—京都、波士頓—劍橋、紐約、上海、巴黎。東亞三國城市表現搶眼,從論文和專利來看,正在趕超矽谷(聖何塞—舊金山)、波士頓等西方老牌科創中心。

「這是上海首次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榜單上躋身前十,從2017年的第十九位到2019年的第十一位,再到今年的第九位,反映了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顯著成效。」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統計評價研究室副研究員張宓之說。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提供的數據反映出上海有什麼優勢和不足?市科學學所兩位專家進行了分析。

上海論文排名高於PCT專利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顯示,科技集群的排名依據包括:《專利合作條約》(PCT)專利申請中所列的發明人,時間跨度是2014年至2018年;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網站(SCIE)公布的科學出版物中列出的作者,時間跨度也是2014年至2018年;發明人和作者地址的地理編碼,並使用具有噪聲、基於密度的空間聚類應用算法,計算經過地理編碼的發明人和作者的點。

簡而言之,科技城市集群的排名依據有兩個:PCT專利申請量和SCIE科學出版物數量。記者在科技集群排名表上發現,上海的科學出版物(SCIE論文)有122367篇,排名世界第六;PCT專利申請量為13347件,排名世界第十一,兩者差距較為明顯。

張宓之指出,一方面,這說明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的高水平論文產出量在全球名列前茅。而且從最近3年統計數據的變化情況來看,上海是SCIE論文增長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2020年統計數據較2018年的增幅高達19.81%。另一方面,則說明上海的創新型引擎企業不夠多,因為申請PCT專利的目的主要是進行國際市場布局,申請主體大多是有志於「出海」的創新型引擎企業,這類企業研發投入大,全球布局積極。近年來,上海企業的PCT專利申請量在持續增長,但呈分散狀態,每年申請量很大的企業仍然較少。可喜的是,2020年統計的上海PCT專利申請量較2017年增長了72.93%,顯示出這座城市的企業創新實力在快速提升。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還顯示,化學是上海SCIE論文發表最多的學科,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化學論文數量排名前兩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劃分的學科都是大學科,比如化學包含材料化學、催化化學、生物化學等很多領域。數字通信是上海PCT專利申請最多的領域,在這個領域申請量最大的企業是上海中興通訊技術公司。

上海可以向東京科創借鑑什麼

在PCT專利申請量方面,位列科技集群前100位榜首的東京—橫濱遙遙領先,高達113244件,比排名第二的深圳—香港—廣州多40985件。這是什麼原因呢?張宓之給出了一份榜單,在這份全球企業PCT專利申請量排行榜上,豐田、本田、日產、索尼、松下、電裝等日本企業名列前茅,而它們的總部大多在東京。「東京—橫濱集聚了一批創新型引擎企業,所以PCT專利申請量常年保持高位,這些企業也是城市集群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領頭羊。」

「除了創新能力強的大企業,東京中小企業的研發也十分活躍。」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戰略規劃研究室主任朱學彥說,大田區的機械金屬加工、京濱區的印刷設備、千代田區和港區的機器人等產業,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中小企業集群,通過靈活性經營為大企業提供配套服務。

東京—橫濱被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視為一個城市集群,也值得關注。朱學彥介紹,橫濱是神奈川縣的縣廳所在地,承接了東京科技創新催生、支撐的諸多產業。東京與周邊的琦玉、千葉、神奈川等7個縣組成多核心、多圈層的「東京都市圈」,是全球區域協同發展的典範。「東京都市圈」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如發達的軌道交通較好滿足了這個區域遠距離、高強度通勤的出行需求。圈內各城市產業分工明顯,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如琦玉、千葉、神奈川集聚了大量製造業、建築業、運輸業等產業。

全球科技集群前40位(摘自《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

在張宓之看來,上海可借鑑東京的成功經驗,在科創中心建設中進一步做好三方面工作——

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改革國企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舉措,加快培育民營和國有創新型引擎企業,並引導企業加強研發投入,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早日成長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引擎。

破解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中遇到的難題,加快培育專業化眾創空間,從而催生出更多創新型企業,也吸引更多風投進入上海。「清科數據顯示,上海企業吸引的風投在2017年達到頂峰,此後有所下降,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在實施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進程中,加強與蘇州等周邊城市的產業分工。上海可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醫療資源豐富、自貿區制度等優勢,促進蘇浙皖企業與上海高端創新要素供給對接。「《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把廣州、深圳、香港作為一個科技集群,排名高居第二。相信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深入實施,上海與周邊城市也將被國際組織視為一個創新協同明顯的科技集群。」

(原題為《全球科技集群100強發布,北京、上海、粵港三城躋身前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上海首次躋身全球科技集群10強
    上海2020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第九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近日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在科技集群前100位中,上海排名第九。排名前十的科技集群依次是:東京—橫濱、深圳—香港—廣州、首爾、北京、聖何塞—舊金山、大阪—神戶—京都、波士頓—劍橋、紐約、上海、巴黎。東亞三國城市表現搶眼,從論文和專利來看,正在趕超矽谷(聖何塞—舊金山)、波士頓等西方老牌科創中心。
  • ...中國創新指數位列全球第十四,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排名全球...
    &nbsp&nbsp&nbsp&nbsp《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在37個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中排名第一,且仍然是全球創新指數(GII)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前100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廣東科創表現亮眼。
  • 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上海排名首次躋身全球前三 位列全球第一梯隊
    中國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躋身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第一梯隊,中國城市佔據半壁江山。9月26日,首屆外灘大會迎來收官,在上午舉辦的「浙江大學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論壇」上,浙江大學-螞蟻集團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共同發布《2020全球金融科技發展報告》(下稱《報告》)。
  •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深圳位列第九 香港上海北京躋身前2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深圳位列第九,中國三個城市躋身前20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發布。
  • 2020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大學排名發布,香港大學躋身世界一流
    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榮膺2020中國七星級大學(7★)美譽,躋身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行列;中山大學躋身2020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名前15強,是廣州市和深圳市等高校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榮膺2020中國六星級大學(6★)美譽,躋身世界高水平大學行列,躋身全國前25強。
  • 北京科技大學首次躋身世界前300強!
    北科大學術全球排名多少?全球領先的高等教育評價機構軟科給出了答案。2020年8月15日,軟科發布了「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排名展示了全球領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學。中國內地共有144所大學上榜,北京科技大學首次躋身世界前300強!
  • 南京綜合排名躋身「機遇之城」全國前十
    2019-03-25 06:34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近日,普華永道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聯合發布《機遇之城2019》報告,其中,南京綜合排名躋身全國前十。 普華永道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報告南京躋身「機遇之城」全國前十
  • 重磅發布!廈門躋身全國前十
    (原標題:重磅發布!廈門躋身全國前十) 速!度!圍!觀!
  • 2020全球創新指數發布,武漢科技集群排名全球29位
    來源: 楚天都市報近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誰為創新出資》。我國五大科技集群進入全球排名前30位,其中,武漢排名第29位。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是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於2007年共同創立的年度排名,衡量全球120多個經濟體在創新能力的表現,是全球政策制定者、企業管理執行者等人士的主要基準工具。
  • 科技集群排名發布 廣深港居全球第二
    南方網訊 12月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這份報告顯示,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是指數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在世界前100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 上海、深圳、北京躋身全球房價最貴十大城市!香港位居...
    上海、深圳、北京房價躋身全球前十6月5日,CBRE世邦魏理仕發布了《2020全球生活報告》,對全球39個重點城市2019年住宅市場數據與發展趨勢進行綜合對比與解讀。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住宅價格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為:香港、慕尼黑、新加坡、上海、深圳、北京(城區)、溫哥華、洛杉磯、巴黎和紐約。最高的十大城市中,有一半位於亞洲。根據報告,香港住宅套均價格為125.4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92.6萬元),位列全球住宅套均價格首位。
  • 清華北大中科大材料科學躋身全球前十
    權威世界大學排名USNEWS發布了2021年材料科學學科全球排名,中國三所大學材料科學排名進入全球前十,意味著我國材料科學科研教育進入「強國時代」。 躋身材料科學全球前十的中國大學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其中,清華大學位列全球第三,北京大學位列全球第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全球第十
  • 全球EMBA百強榜發布:7個中國辦學項目躋身前十
    全球EMBA百強榜發布:7個中國辦學項目躋身前十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7 19:07:15
  •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出爐,內地11所大學首次躋身全球500強
    在上榜的144所內地高校中,6所高校躋身全球前百強,71所高校躋身全球500強。躋身全球前百強的6所高校分別是:清華、北大、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和復旦大學。其中,清華大學全球排名第28名,北大第49名,也就是說清華、北大進入了前50強。
  • 全球MBA排名香港三校入選 科大連續3年躋身十強
    全球MBA排名香港三校入選 科大連續3年躋身十強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再度躋身全球十強,師生高興合影。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1月3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英國《金融時報》公布2012年全日制工商管理碩士(MBA)全球100大排名榜,香港有3校打入50大。  去年排第6的香港科技大學,今年下跌4名至第10位,但仍然是「亞洲一哥」。
  • 2020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大學排名發布,中山大學第一
    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榮膺2020中國七星級大學(7★)美譽,躋身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行列;中山大學躋身2020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名前15強,是廣州市和深圳市等高校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榮膺2020中國六星級大學(6★)美譽,躋身世界高水平大學行列,躋身全國前25強。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發布:廣深港抱團居科技集群排名第二
    12月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這份報告顯示,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是指數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在世界前100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在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兩大核心指標方面,中國以排名第26位的創新投入,創造了排名第6位的創新產出。同時,中國在研發投入、市場成熟度等方面的排名均有所上升。
  •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深圳位列第九 中國三個城市躋身前20
    ——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發布。   在這一指標維度下,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前20強的城市分別為紐約、新加坡、東京、倫敦、慕尼黑、舊金山、洛杉磯、巴黎、深圳、聖何塞、香港、上海、法蘭克福、波士頓、都柏林、維也納、杜塞道夫、斯圖加特、漢堡和西雅圖。   科技新貴闖進前十,多個發達的中小都市區闖入前二十。
  •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出爐,粵港澳這些大學首次躋身世界500強
    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位列內地高校前50位;廣東工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首次躋身全球500強,進步明顯;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州大學、汕頭大學也榜上有名。清華大學在中國內地排名最高,位列全球第29名。北京大學排名上升4名,首次入圍全球50強,位列全球第49。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排名持續上升,分別位列全球第58和第63。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復旦大學進步明顯,雙雙躋身全球百強,至此已有6所中國內地大學位列全球百強。
  • 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發布:重慶農商行首次躋身榜單前20位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彭妍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了「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據悉,進入100強榜單的商業銀行包括6家大型商業銀行,11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63家城市商業銀行,19家農村商業銀行和1家民營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