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正式發布, 各大資管機構開始字斟句酌研究新規,並結合自身業務討論應對方案。據中國基金報記者了解,資管新規中的不少規定對基金專戶業務頗有影響,尤其是分級專戶產品、存在多層嵌套的專戶等或面臨整改壓力。此外,此前不需要計提風險準備金的專戶產品受到基金公司重視。
專戶也需計提「風險準備金」
「資管新規比較在意計提風險準備金等情況。專戶一旦要計提風險準備金,基金公司短期內可支配的現金收入會受影響。」北京某基金公司產品部總監說。
資管新規確實明確規定,金融機構應按照資產管理產品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準備金,或者按照規定計提操作風險資本或相應風險資本準備。風險準備金餘額達到產品餘額的1%時可不再提取。據介紹,風險準備金主要用於彌補金融機構因違法違規、違反資產管理產品協議、操作錯誤或技術故障等給產品財產或者投資者造成的損失。 若專戶也要計提,可能涉及系統改造、確定風險準備金帳戶是否與公募獨立等情況。
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該公司也在研究專戶產品風險準備金計提問題,應該是資管新規生效日起開始計提。
此外,資管新規對於專戶產品還提出審計要求。業內人士表示,新規執行後,新發專戶產品或需聘請外部審計機構進行審計確認。對於存量專戶,審計將增加持有人成本,需取得持有人同意,具體形式還待明確。
分級、多層嵌套等產品或需整改
據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基本都在根據資管新規自查,對於專戶產品,主要著重在開放式分級專戶和存在多層嵌套的專戶,其中通道及多層嵌套專戶產品受到衝擊較大。「根據資管新規,資產管理產品可以再投資一層資產管理產品,但所投產品不得再投資公募基金以外的資管產品。」一位基金公司法規部人士表示,目前公募基金是唯一被豁免多於一層嵌套的產品,而專戶並沒有被豁免,存在嵌套問題的產品必須在過渡期做出整改。
另一位基金公司市場人士表示,不少銀行理財委外以及信託委外產品有兩層嵌套結構,存量的專戶產品在過渡期內應當嚴格控制存量產品整體規模,有序壓縮遞減。
除了存在多層嵌套的專戶產品,專戶分級產品也受到影響。新規規定公募基金和開放式私募產品不得發行分級產品。業內人士表示,專戶分級產品需要在過渡期內陸續終止產品合同。
此外,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將影響專戶採取攤餘成本法的產品。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封閉式基金專戶尚可採用攤餘成本法,未來不排除開放式一對多專戶需要修改估值方法或改為封閉式。
上述北京某基金公司產品部總監還提到,資管新規的門檻和專戶之前的要求不一樣,需要看監管如何界定。
資管新規統一了資管行業合格投資者的認定標準,對個人合格投資者的認定標準由「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調整為「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家庭金融淨資產不低於300萬元,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同時降低了合格投資者投資於單只資管產品的起點,固定收益類產品最低可到30萬元。據業內人士分析,降低門檻有利於基金專戶的業務開展,但專戶投資起點能否應該降低尚存爭議,其中很多細則有待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