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費雪的十不投資原則和八大核心投資哲學

2020-12-20 同花順財經

菲利普.費雪被雪球的球友們譽為有史以來最傑出的投資人之一,巴菲特也曾經說他的投資哲學85%來自格雷厄姆,15%來自於菲利普.費雪。

今天給大家介紹下費雪的十不投資原則和八大核心投資哲學,具有很高的實踐價值。在選擇股票時可以對照著看一下,當要買入的公司符合其中的大部分原則時才值得買入。買入之前一定要謹慎,對於個股來說,其實在買入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以後是賺是賠。

作者:失落沙洲

1、不要買入創業階段的公司

這是不是說我們創業板的公司都不能買呢?

首先是確認什麼是創業型公司,費雪的界定是不滿3年或者沒有一年穩定盈利的企業。A股創業板,很多企業都有接近十年的歷史,盈利不僅僅是穩定,而且高成長,因此不屬於創業型企業。

其次,創業型企業只是一種探索、嘗試,不可能大規模推出新的產品和技術,而後者只有穩定發展的成長企業才能推出,這正是成長股的特點;因此創業型企業破產的多,特別是1929年開始的大蕭條,小企業抵抗不了經濟危機,這就是費雪特別強調這個原則的背景。

最後,如果一家公司正處於創業階段,投資人或其他人只能看到公司的發展藍圖,信息不對稱程度極高,與分析老公司相比,做出錯誤判斷的機率要高很多,而老公司裡面多的是絕佳投資機會。

2、不要因為一支好股票在「場外市場」交易,就棄之不顧

投資的關鍵是選擇成長股,選好的企業,而不是這個企業在哪裡上市。在費雪那個歷史時期,很多中小型企業願意選擇「OTC」上市,等長大後再到大的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這就是費雪重視這類店頭交易的成長股的原因。

3、不要因為喜歡公司年報的「格調」,就購買該公司的股票

就如同僅看產品廣告無法判斷產品質量一樣,如果因為喜歡公司年報的「格調」,就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實際上是過度情緒化的表現,優秀的投資者一定要在任何時刻保持足夠的理性。

4、不要以為公司的市盈率高,就表示未來的盈利增長已經在股價上得到反映

這是費雪的思想最精彩的地方。費雪的解釋是,一個好的企業,會連續的成長,表面看,x公司的目前的PE(本益比)是市場平均的兩倍,似乎是價格太高,以為透支了未來的成長。但是這個企業未來的成長也許更快,因此目前高於市場2倍的估值還是很便宜的。

同時也需要注意,選擇高市盈率的成長股,一定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並配合嚴格的投資紀律,在成長被證偽時,迅速承認錯誤、果斷抽身。

5、不要錙銖必較

很多投資人精通技術分析,對於買入和賣出價有著嚴格的條件,為了幾分錢的價格而與高額利潤失之交臂,正所謂「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若因此而錯過大牛股,那就很可惜了,可見買成長股不能太「省錢」。

6、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

費雪認為,投資者如果過分強調分散投資,那麼將可能對手中持有的大量股票無暇顧及,最終效果反而不好。

費雪將公司類型分為三類,A類公司是歷史悠久、根基穩固的大公司,B類公司是剛剛步入成熟的公司,c類則是中小型公司,如果經營成功則獲利豐厚,但一旦失敗則血本無歸。投資者應該在ABC三類公司中進行分散投資,並且注意不要在同一行業類過度集中。而投資者對於C類公司,必須注意千萬不要把賠不起的錢拿去投資。

另一個極端就是過分集中,但投資者必須警惕,任何人都可能犯錯,而且有可能一蹶不振。因此,分散的原則就是投資者對自己的投資清單的公司,具有時刻把握的能力。

7、不要擔心在戰爭陰影籠罩下買進股票

股市總會有所反應。股市每一次都在戰爭憂慮下重挫,在戰爭憂慮消散後強勁反彈。戰爭往往意味著通脹,此時持有現金往往更不符合投資之道。費雪以美國為例,認為趁戰爭恐懼瀰漫之際買入股票是合理的。

8、不要受無關緊要事務的影響

許多投資人經常把一些膚淺的金融數字奉為至寶,過於強調公司過往的股價波動和盈利起伏。歷史因素固然需要考慮,但是主宰股價走勢的是未來,不是過去。公司所處行業的變化、市場競爭力的變化、新產品的推出,管理層的更換等等,更應該成為投資人潛心研究的內容。

9、買入真正優秀的成長股時,除了考慮價格,不要忘了時機因素

在費雪看來,買入價格不是依據技術上的重要點位,即不在特定的價格買進股票,而在特定的日子買進。研究這家公司歷史上成功的經營計劃,可以發現這些經營計劃在發展階段上的某一點,便會反映在股價上。

10、不要隨波逐流

股市裡面有流行,也有狂熱,這種投資的狂熱,羊群的效應,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對同一事實的解讀也會大相逕庭,股價的波動會超出預期,有時會向反方向偏離很遠。只要能夠看透事實真相,遠離羊群,這正是價值投資的良機。

《怎樣選擇成長股》包含了費雪一生的投資哲學,也是第一本打進《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的投資書。不只金融專業人士仍對這本書詳細研究並付諸實踐,也是許多人在投資理財上的寶貴教科書。除了以上的「十不原則」書中還有很多經典投資理論,下面我們分享一下費雪的八大核心投資哲學。

1、買進的公司,應該是那種有競爭壁壘(特許經營權)的公司。

2、集中全力買進那些失寵的公司:也就是說,由於整體市況或當時市場誤判一家公司的真正價值,使得股價遠低於真正價值時,則應該斷然買進。

3、抱牢股票,直到:a、公司性質發生根本變化;b、公司成長到不再能夠高於整體經濟。除了兩個因素外,除非有非常確鑿的證據,否則絕不輕易賣出。

4、投資者對股利不應持有太高的興趣,那些發放股利比例最高的公司中,難以找到理想的投資對象。

5、要明白,投資者犯下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成本。重要的是儘快承認錯誤,並了解和從中吸取教訓。要養成好的投資習慣,不要只是為了實現獲利就獲利了解。

6、真正出色的公司,數量相當少,往往也難以以低廉價格買到。因此,在某些特殊的時期,當有利的價格出現時,應充分掌握時機,資金集中在最有利的機會上。買入那些創業或小型公司,必須小心的進行分散化投資。花費數年時間,慢慢集中投資在少數幾家公司上。

7、對持有的股票要進行卓越的管理:基本要素是不盲從當時金融圈的主流意見,也不會只是為了反其道而行,便排斥當時主流的觀點。相反,投資者應該擁有更多的知識,應用更好的判斷力,徹底判定當時情形,並有勇氣,在你的判斷結果告訴你,你是對的時候,學會堅持。

8、投資和人類其他大部分工作一樣,想要成功,必須努力工作、勤奮不懈、誠實正直。

費雪認為,投資也難免需要些運氣,但長期而言,好運和壞運會相互抵消掉。想要持續成功,必須依靠技能和繼續運用良好的原則。相信,未來主要屬於那些能夠自律且肯付出心血。

來源:雪球App

來源: 證券市場紅周刊

相關焦點

  • 菲利普·費雪的十不投資原則
    其次,創業型企業只是一種探索、嘗試,不可能大規模推出新的產品和技術,而後者只有穩定發展的成長企業才能推出,這正是成長股的特點;因此創業型企業破產的多,特別是1929年開始的大蕭條,小企業抵抗不了經濟危機,這就是費雪特別強調這個原則的背景。
  • 頂級「價值投資」家交易理念:真正的價值投資,一定是「複利」的
    巴菲特巴菲特價值投資有五個原則,缺一不可:優質行業:巴菲特認為首先要選擇自己能理解的行業,其次是要選擇穩定性強的行業。巴菲特很少投資新興行業,在他看來新興行業可能意味著不穩定。堅持投資之本,正直誠信,是巴菲特一向的處事原則。這或許也是他在投資界屹立不倒的原因。「如果你是世界上1%最幸運的人,就需要想到餘下99%的人。」
  • 實務課堂 | 夏曉輝:斯多葛哲學與價值投資
    斯多葛哲學(stoic)的創始人是芝諾,師從犬儒學派克雷特斯,關注行動及生活方式。斯多葛哲學的誕生來自於邏輯學、倫理學及物理學。早期的斯多葛哲學佔比高達12%,代表人物是第歐根尼。中期的斯多葛哲學是從希臘到羅馬,是羅馬共和國向羅馬帝國轉型的時期,代表人物是小加圖和西塞羅。西塞羅代表作有《論老年》、《論友誼》和《論責任》。
  • 中海達:投資理財的核心三原則
    在進行投資理財的過程中,是需要講究一定原則的,核心原則有三,那麼投資理財的核心三原則是哪些呢?下面由中海達投資為您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投資理財的核心三原則是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這三者的重要性降序排列。
  • 投資的原則、價值與經驗
    我自己也是跳著看,作者個人成長經歷啥的隨便翻看了一下,然後重點看一下達利歐、蘇世民的投資哲學以及經驗教訓部分,很多部分也沒有辦法逐字閱讀,像《原則》這本書裡有很多清單式的內容,囉囉嗦嗦,都有點懷疑達利歐在蹭頁數賺稿費。相比而言,張磊的《價值》閱讀體驗就好很多,畢竟是中國人自己寫的書,很多案例也都是與中國相關的,大家比較熟悉,但依然略顯囉嗦,考慮張磊說要將稿費全部用於慈善事業,我們還是要支持一下。
  • 巴菲特致股東信:投資婚姻哲學和選股三原則
    投資股票,有句話叫「選股如選妻」。巴菲特也把投資(他說的是收購)比喻為婚姻。北京時間2月22日晚,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布2019年財報的同時,巴菲特發布了一年一度的致股東信。巴菲特在信裡不僅闡述了2019年的經營業績,更重要的是談他的投資理念,今年這封信裡,他的投資婚姻哲學就很有趣,還有選股三條原則很重要。
  • 十位世界級頂尖投資大師的投資哲學:忍耐、聚焦、堅定
    投資哲學在解釋中使我們理解交易世界,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有效的,什麼是無效的;它指引我們做出選擇,完成決策並採取行動,使交易世界在我們的意識中合理化。投資哲學本身是一種完善自己精神修養,它的特徵在於追問本質,不斷反思。因此理察。德裡豪斯說:擁有一套核心哲學是長期交易成功的根本要素。投資哲學是我們在交易中自我定位的最佳工具。
  • 「價值投資一哥」的投資哲學進化論 用更長的探照燈來
    近年價值投資的熱度很高。價值投資者先評估股票的內在價值,並將其與現價相比。如果價格被低估,並且能夠提供充足的安全邊際,那麼可以買入該標的並進行持有。在國內,從事價值投資的基金經理少之又少,這是因為必須要有一套自成一體的投資「哲學」。沒有這層積澱,想通過價值投資取得高回報可以說是天方夜譚。這種高難度任務,蔡向陽卻做到了,成為當之無愧的「價值投資一哥」。
  • 成長股投資之父菲利普·費雪:尋找好公司的15個要點
    費雪在《非常潛力股》一書中提到了挑選成長型投資的15個重點,這些重點充分體現了費雪的投資哲學。這個投資哲學也被成為「閒聊法」。 費雪在書中建議投資人要詢問關於長期銷售成長、競爭優勢、管理能力、願景、公司的研究發展、強大獲利能力、公司內部關係等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幫助投資人找到有長期成長力的公司。
  •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苑舉正:投資是最好的哲學修煉
    巴菲特是20世紀最會賺錢的人之一,索羅斯是投資哲學,提出一套哲學。巴菲特是哲學投資,他用哲學當基礎,用倫理學道德理念來投資,對於巴菲特來講投資失敗原因是急躁。巴菲特和索羅斯兩個是公認最會賺錢的兩個人,這兩個人同年同月生,都是美國人,而且都有哲學信念,都捐款作慈善。但是他們之間投資理念差異很大,猶如天南地北。巴菲特強調價值性投資,他用股票價值進行市場評估。
  •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實務課堂 | 夏曉輝:斯多葛哲學與價值投資
    上海六禾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曉輝先生蒞臨經濟學院線上會議室,帶來了一場主題為「斯多葛哲學與價值投資」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鄭輝副教授主持。夏曉輝博士的講座主要從五部分展開:斯多葛學派的起源與發展、核心思想、斯多葛的12條生活之道、現代信奉人物、斯多葛對於價值投資的借鑑意義。
  • 花生財經:投資大師們為何皈依哲學與宗教
    作者:餘華莘【前言】在金融和投資行業摸爬滾打了二十年,見過不少業界前輩、奇人和老手,終其一生,許多老道行家們,最後都撿起了某一種哲學或者宗教。或者說,哲學和宗教,最終都成了投資大咖們的皈依法寶。我的體會是,這些歷經市場起伏和人性磨練的朋友們,最後會轉向哲學宗教領域尋找依據,並不僅僅是為了在日復一日的名利場中找到一片心靈的淨土,而是因為他們在金融市場中看到了太多的世事無常,看到了太多的人心詭變,市場不足恃,人心不足恃,因此茲需找到一套「和諧有序、穩定可靠」的投資原則。
  • 戴維斯十大投資原則
    戴維斯家族三代:老戴維斯投資歷時47年,年化複合收益率達23.18%,家族第二代謝比爾投資20年,年化複合收益率19.9%,家族第三代克裡斯戴維斯家族三代通過投資全球資本市場為戴維斯家族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戴維斯家族的特點:理性與簡樸。
  • 騰訊投資的「原則」
    資本正在成為網際網路格局變化的重要力量,投資恰恰是騰訊的核心能力之一。這種力量產生的到底是正向還是負向效應?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騰訊需要公開投資「原則」。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年虧損超過30%的投資者比比皆是,橋水基金旗艦產品業績卻逆勢增長14%。兩年後,他們的收益達到史上最高。
  • 費雪〖如何選擇成長股〗的核心理念
    其次,創業型企業只是一種探索、嘗試,不可能大規模推出新的產品和技術,而後者只有穩定發展的成長企業才能推出,這正是成長股的特點;因此創業型企業破產的多,特別是1929年開始的大蕭條,小企業抵抗不了經濟危機,這就是費雪特別強調這個原則的背景。
  • 健康的投資理念——投資的三個原則
    每個投資者,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都會在漫長的投資歷練中形成自己的投資原則,約束並指導自己的投資實踐。由於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每個人的投資原則也會不同,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但是往往我們會發現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有類似的原則和感悟。
  • 全球最著名的十大投資大師 你認識幾個?
    以後他不再管理投資,將全力推動慈善事業。  3. 基金史上的傳奇人物——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Peter Lynch)出生於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資家和證券投資基金經理。他曾是富達公司(Fidelity)的副主席,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已退休從事於慈善事業。  4.
  • 索羅斯和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分析
    昨天對班傑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這兩位投資大師做了分析,今天我們繼續對索羅斯和巴菲特這兩位股市中大神級別的人物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給各位讀者朋友有益的啟發。索羅斯的投資理論核心就是反身性理論,其實這個理論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了蝴蝶效應和從眾心理。可以說索羅斯是典型的投機者。而巴菲特則是地地道道的價值投資者,這兩位大神有相同點嗎?
  • ESG影響力投資:影響力之「道」、儒家資本與對中國未來的投資
    編者按: ESG和影響力投資雖為舶來詞,但是綜合了ESG整合、正負面篩選和積極的影響力投資實踐的ESG影響力投資從本質上來講符合中國傳統思想的核心原則
  • 青澤先生人為市場立法投資哲學理論的起源
    在拜讀了青澤先生的《澄明之境》一書後,其「人為市場立法」的交易哲學思想的確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明白了市場的不可預測性,從而放棄對交易系統的一再優化,徹底走出了混沌的思維模式。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青澤先生「人為市場立法」這種交易哲學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