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消息稱,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形成!
受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影響,預計2020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降水總體呈「南北多、中間少」的空間分布,澇重於旱。
未來,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近期演變特徵以及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和統計模式綜合預測結果,春季之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將回到中性狀態。未來需密切監測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變化,關注其對我國汛期天氣氣候造成的可能影響。
想必你們看到此條消息的第一反應跟小福氣一樣,就是:天吶!最近這些「不正常」天氣,終於有了能「背鍋」的傢伙!
先不提遲遲沒蹤影的颱風,就連咱福建雨季都比常年晚了7天。
往常這時候,本該是泡在綿延不絕的雨裡,除溼機和烘乾機一起上,今年卻過了一個好似秋天的春天。
據統計,剛剛結束的4月,我市所有縣(市)區月雨量均屬顯著偏少,月日照時數除永泰顯著偏多,其他縣(市)區均屬異常偏多。
儘管已經官宣進入雨季,但高溫的存在感卻比降雨還強。繼本月4日閩清、閩侯、永泰一舉拿下今年首個高溫日後,今天閩清和永泰發布今年首個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今天高溫再度發力,福州市區有望拿下今年首個高溫日,今年或將成為歷史上高溫日出現第二早的年份,僅次於2002年(5月7日)。
那麼問題來了,天這麼熱,跟厄爾尼諾肯定有什麼神秘關係叭?
too young too simple!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淡定表示:「別什麼事情都找厄爾尼諾『背鍋』。」
最近異常高溫真兇是我們熟悉的老朋友——副高啊!
朋友們,看看圖裡的588線 (就是大紅箭頭指的那根,588線是常用來觀察副高位置強度的等壓線),它穩穩蓋著華南地區以及雲南南部的部分地區。
副高控制地區主下沉氣流,空氣下沉過程中被加熱,形成巨大熱氣團蓋在大地上,再遇上南邊海洋上強大暖溼氣流帶來的溼潤空氣,我不熱誰熱?!
但話說回來,現在這時候副高主體本應該在海洋上,咱福州本應該正處在多雨的季節,而今年,副高提早上岸了,異常高溫便出現了...
事實上,今年以來,西太平洋副高確實不咋正常,呈現強度持續偏強、面積偏大、位置偏西的情況。
圖為今年1月以來西太平洋副高強度(藍線)與常年(紅線)對比折線圖
今年西太副高強度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強!偏強意味著副高下沉氣流「控制力」更強。像今年颱風一個都沒冒出來,也跟副高強度偏強有關,颱風生成需要旺盛的對流運動,副高太強,就壓制了氣流上升的可能,颱風就只能憋屈地等待機會。
圖為今年1月以來西太平洋副高面積(藍線)與常年(紅線)對比折線圖
今年西太副高面積也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大!面積偏大就意味著它能覆蓋更多區域。
圖為今年1月以來西太平洋副高脊線緯度位置和西伸脊點經度位置(藍線)與常年(紅線)對比折線圖。
今年西太副高的脊線位置明顯偏北,西伸脊點明顯偏西。它們反映了副高位置明顯偏北偏西。
尤其你看最近個把月,它都在東經90°附近,可不就剛好把海南島在內的華南給囊括進去了嘛...
看不太懂上面的圖也沒關係,總之它們就說明了一件事:今年以來影響我國天氣的西太平洋副高系統又大又強,位置又偏北還偏西,所以導致了最近不咋見暴雨、還出現極端高溫的情況。
話說回來,比較巧合的是,副高異常的這段時間也正是厄爾尼諾發展的時候。
而且厄爾尼諾事件海溫的變化也會導致大氣環流的異常,比如可能導致副高容易出現偏強的情況,但是吧,厄爾尼諾本身是氣候變化的影響結果,它究竟能對我們每天的具體天氣影響到什麼程度,還依然是個有待研究的問題。
2016年推出的科普視頻,了解厄爾尼諾到底是啥,以及它會怎樣影響我們▼
不過,今年這次是一次弱厄爾尼諾過程,不像2016年那麼厲害,大家也不必太焦慮。雖然根據目前的分析預測,福州今年汛期年景偏差、形勢複雜,降雨量偏多,颱風偏多偏強,秋季仍有颱風影響福州,氣象災害防禦工作依然複雜嚴峻。
再告訴大家個好消息:雖然今天要衝上高溫線,但天然空調冷空氣已經在趕來解圍的路上!
明天開始,受南下冷空氣以及降雨天氣的影響,高溫範圍和強度會逐漸下降,預計下周一福州大部地區的最高氣溫將降到30℃以下。
BUT,雖然氣溫數值下降了,不過由於相對溼度仍然比較高,體感溫度仍十分悶熱。「蒸籠」模式還將持續,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