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專題樣本:壞小子與壞女孩——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2021-02-08 地理678


壞小子與壞女孩——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思維導圖】略


【試題引入】

讀圖完成1~2題。


1.補繪圖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氣環流箭頭,以表示正確的環流方向。

2.在大洋東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異常增溫,溫暖海水沿大洋東岸向南流,並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麼,圖示大氣環流強弱及赤道附近大洋兩岸的降水量將如何變化?為什麼?

 

【答題模式】

1.正常情況下,赤道太平洋的洋面刮東風,把太平洋中東部表層暖海水不斷向西吹,在西太平洋形成大片的暖水區,而東太平洋表層暖水被吹走後,下面的冷海水被迫上翻,形成一片冷水區,而暖海水加熱大氣,形成上升氣流,冷水區形成下沉氣流,形成順時針的沃克環流。

2.厄爾尼諾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東部的海水溫度異常升高而引起全球氣候變化的現象。海溫偏高大於等於0.5度,並持續6個月以上認定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3.厄爾尼諾一詞源自西班牙文El Niño,原意是「小男孩」,也指聖嬰,即耶穌。厄爾尼諾年,太平洋洋面東風減弱,西風增強,堆積在西太平洋的暖海水向東蔓延。太平洋東西溫差減小,壓差減小,沃克環流會減弱。東太平洋營養豐富的冷海水無法上翻,赤道中東太平洋洋面海溫持續偏高,食物匱乏的魚類自然無法生存。

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影響總結如下:

(1)赤道太平洋西部氣溫降低,氣壓會升高。

(2)太平洋西岸降水量會明顯減少。

(3)太平洋東岸降水量會明顯增多。

(4)秘魯漁場漁業資源減少。

4.厄爾尼諾發生對我國汛期雨帶的影響。

(1)受厄爾尼諾影響,我國汛期雨帶移動異常,帶來旱澇不均。

對我國來說,影響我國最主要的天氣系統就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副高西側會引導水汽北上,而副高北界則常常與南下的冷空氣相接,所以副高的位置常常決定了雨帶的位置。厄爾尼諾發生後,中東太平洋海水變暖導致大氣產生對流上升,在高空形成自東向西的氣流,到了西太平洋上空以後下沉。這讓本來就在這一帶盤踞搖擺的副高更加穩定強盛。而南邊來的暖溼氣流則沿著副高邊緣,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南方地區,形成了接連不斷的暴雨。

(2)厄爾尼諾次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勢力偏強,易使登陸颱風個數偏少,但強度偏強。

(3)厄爾尼諾次年,東南華南沿海需防禦強颱風帶來的暴雨洪澇和大風災害。

(4)厄爾尼諾次年,東南華南盛夏季節應注意高溫熱浪的不利影響,做好防暑降溫應急準備工作。

(5)厄爾尼諾次年易出現東北北部低溫冷害、西北東部氣象乾旱、西南地區山洪地質災害等現象。

答案:1.箭頭指向呈順時針方向。

2.大氣環流會減弱(或大氣環流變得不穩定),因為其下墊面(洋面)東西部的熱力差異減小(或產生變化);大洋西岸降水量會明顯減少,因為這裡的上升氣流減弱,對流雨隨之減少;大洋東岸降水量會明顯增多,因為沿岸暖洋流的加溼作用以及這裡的下沉氣流減弱。

【試題引入】

3.當「拉尼娜」發生時,住往會出現的現象是
A.熱帶太平洋東部暴雨頻繁

B.南美太平洋沿岸魚類大量死亡
C.東南亞地區持續乾旱

D.亞洲東部沿海颱風次數增加

【解題技巧】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小女孩,聖女」的意思,也稱反厄爾尼諾現象,總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後。

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東南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釐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溼空氣積累形成颱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這種現象發生時會產生以下幾種影響:

1.大洋西岸颱風和熱帶氣旋次數增加。

2.太平洋東岸(秘魯、智利)更加乾旱。

3.太平洋西岸(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降水增多。

4.秘魯漁場漁業資源增多。

答案:3.D  加強的東南信風將大洋東岸溫暖的海水吹響大洋西岸,使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溼空氣積累形成颱風和熱帶風暴。


【做題鞏固】

4.厄爾尼諾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東部的海水溫度異常升高而引起全球氣候變化的現象。圖中的垂直環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溫的東西面差異而產生的一種熱力環流——沃克環流。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

A.赤道太平洋西部氣壓降低

B.沃克環流勢力增強

C.南美西海岸可能出現洪澇

D.赤道暖流流速加快

5.2016年4月,太平洋周邊某些國家出現異常高溫乾旱天氣,有專家認為這與厄爾尼諾有關。根據厄爾尼諾影響的一般規律判斷,發生乾旱的國家可能是

A.日本            B.泰國

C.智利            D.秘魯

2016年2月全球氣溫再創新高,成為有氣溫記錄以來的最熱2月,全球氣溫已連續第10個月破同期單月全球氣溫紀錄。與此同時2016年5月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陷入乾旱之時,美國東北部會迎來多輪暴風雪,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也可能洪澇成災,非洲大陸卻是一片乾旱景象。據此完成6~7題。

6.結合地理知識,以上極端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是

A.日食

B.厄爾尼諾現象

C.拉尼娜現象

D.全球變暖

7.除了材料所說的極端現象,此次極端天氣還伴隨

①魚和海鳥會大量死亡

②東南信風減弱,向西流動的洋流減少

③辛巴威菸草產量減產

④秘魯沿岸海域溫度較常年同期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0月27日據美國boredpanda網站報導:號稱「世界幹極」的智利塔卡馬沙漠,由於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赤道附近的偏東信風減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溫暖海水滯留在東部),荒漠裡休眠已久的各種花草瞬間綻放,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下圖為塔卡馬沙漠位置和相關地理景觀示意圖。

分析2015年10月智利「沙漠花海」自然奇景的成因。

 

【學生總結】

 

微專題44.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4.C  太平洋中部及東部的海水溫度異常升高,使赤道太平洋東西部的熱力差異減小(或產生變化),所以大氣環流會減弱(或大氣環流變得不穩定),赤道暖流流速減弱並流向大洋西部的暖海水減少,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太平洋東岸沿岸由於暖洋流的加溼作用降水量會明顯增多,可能出現洪澇。

5.B  厄爾尼諾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溫的現象;它的影響使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魯多雨;日本大部分地區多雨;東南亞氣候變得乾旱,泰國乾旱嚴重。

6.B  全球氣溫再創新高且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陷入乾旱判斷為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

7.C  厄爾尼諾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異常增溫的現象。

8.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南太平洋東部水溫異常升高,導致阿塔卡馬沙漠附近下沉氣流減弱,降水增多;雨水下滲和當地的高溫促使沙漠中的種子迅速發芽、生長、開花。


掃描下面二維碼,進入淘寶店鋪,就可購買,記住我們的店鋪是——正大教育書店。其它店鋪皆為盜版。

點閱讀原文,搜索往期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地理拓展】厄爾尼諾與拉尼娜—一對秉性迥異的兄妹
    厄爾尼諾或者拉尼娜一旦形成,對氣候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簡而言之,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全球氣候系統年際變化的強信號。為表述方便,下面在總體說明這一現象時,用厄爾尼諾/拉尼娜來表示。為準確描述和分析預測厄爾尼諾或者拉尼娜,就需要建立監測指標體系和具體量化指標,由此就衍生出了厄爾尼諾/拉尼娜「狀態」及厄爾尼諾或拉尼娜「事件」—在海溫距平達到量值標準的初期,尚不清楚是曇花一現,還是能維持數月之久,在這初期,可叫進入「狀態」;當這一現象延續,達到規定的持續時間時,就將該現象稱為一次「事件」。什麼叫大範圍持續性異常偏暖或異常偏冷呢?
  • 厄爾尼諾、拉尼娜、沃克環流、洪澇與乾旱災害
    圖3 厄爾尼諾對我國的影響2、拉尼娜現象拉尼娜現象,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指的是太平洋圖4 拉尼娜現象的海水溫度拉尼娜現象,常常發生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的第二年,是對厄爾尼諾現象的「矯枉過正」。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如下:①太平洋的東部,持續乾旱;②太平洋的西部,暴雨洪澇。
  •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為什麼總是會輪番交替登場?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是當今世界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極端性天氣現象,自然界中的氣候具有周期性的變化,在變化之中就會產生許多極端性的天氣現象,比如低溫、高溫、暴雨、乾旱等等。科學家研究發現,很多極端性天氣現象之間都有彼此的關聯,具有群發性的特徵,「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就是兩種大範圍、全球性的極端性天氣現象,其形成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
  • 沃克環流與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附專題設計)
    沃克環流與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大約每隔3至7年沃克環流便會減弱一次,也就出現厄爾尼諾,活動期通常延續一年以上,其間還間隔的出現沃克環流增強的現象,也就是拉尼娜。如果東太平洋的洋面溫度升高,就會產生較暖而且溼潤的上升氣流,削弱「沃克環流」,同時美洲中部一帶會氣溫上升、暴雨成災,形成著名的「厄爾尼諾」。
  • 拉尼娜造訪,極寒天氣要來?
    我們先從了解拉尼娜開始。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厄爾尼諾與拉尼娜是當前預報全球氣候系統異常的最強信號。厄爾尼諾一詞來源於西班牙語,原意是「聖嬰」,用來表示在南美洲西海岸(秘魯和厄瓜多附近)向西延伸,經赤道太平洋至日期變更線附近的海面溫度異常增暖的現象。
  • 拉尼娜來了 今年會是冷冬嗎?
    福州新聞網10月14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通訊員 廖玥)記者13日從省氣候中心獲悉,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預計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將持續發展,秋季維持拉尼娜狀態,並於冬季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現身,那福建今年是冷冬嗎?就此,記者採訪了省氣候中心副主任蘇同華。
  • 拉尼娜陰影下 南美大豆產量不確定性仍存
    暖的ENSO事件稱為厄爾尼諾事件,冷的ENSO事件稱為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與厄爾尼諾事件對應的氣候異常基本上為對稱狀態。每次ENSO事件約持續一年,一般始於前一年的冬季,於次年緩慢增長,並在冬季達到最強。它具有區域性強、能量變化大、活動頻繁、有規律但無嚴格周期等特點,平均3—4年發生一次,但有時也僅相隔一年,有時則相隔6—7年。
  • 【學點科學】拉尼娜造訪,極寒天氣要來?
    我們先從了解拉尼娜開始。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厄爾尼諾與拉尼娜是當前預報全球氣候系統異常的最強信號。厄爾尼諾一詞來源於西班牙語,原意是「聖嬰」,用來表示在南美洲西海岸(秘魯和厄瓜多附近)向西延伸,經赤道太平洋至日期變更線附近的海面溫度異常增暖的現象。
  • 氣候異常現象中的「拉尼娜」現象,你了解多少?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使得地球的極端性天氣現象也越來越多發,其中最為我們熟悉的就是「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是西班牙語「聖女」的意思,很明顯和「厄爾尼諾」是相對的,最初也是來自南美洲西部沿海的秘魯漁場,同樣是秘魯寒流,在有些年份寒流的溫度會更加的寒冷,當然,當地漁場的魚類本身是冷水性的魚類,所以更低溫度的寒流,倒不會造成魚類大量死亡
  • 2020年又是拉尼娜年?今年冬天會偏冷嗎?
    最近,國家氣候中心發布了一則消息:10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持續發展,預計今年秋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而網絡上的傳言也層出不窮:"60年最冷冬天, 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已闢謠)等一度瘋傳,那麼事實情況如何?拉尼娜是咋回事?對氣候有怎樣的影響?今年會是極寒的冷冬嗎?
  • 拉尼娜回來了,油脂油料準備好了嗎?
    和厄爾尼諾一樣,拉尼娜是秘魯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主要指赤道附近的太平洋的海水溫度異常變冷,但是偏冷的中部和東部熱帶太平洋海表溫度(SST)只是拉尼娜影響的開端。當拉尼娜事件發生時,潮溼的上升氣流將發生在流域較為溫暖的印尼和西太平洋上方(而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時,潮溼的上升氣流將發生在太平洋東部或中部),如圖1所示。
  •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研究:2020年厄爾尼諾已經形成
    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稱為"厄爾尼諾暖流"。 厄爾尼諾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但這個狀態要維持3個月以上,才認定是真正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
  • 拉尼娜75%將至,今年冬天會偏冷嗎?專家給出預測,農民早預防
    近幾年的冬天一直被「厄爾尼諾」控制,雖然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厄爾尼諾,但是卻知道,被厄爾尼諾控制下的冬天會是暖冬。拉尼娜是一種厄爾尼諾年之後的矯正過度現象,簡單點來說就是在拉尼娜控制下,冬天會偏冷,夏天偏熱,颱風天氣增多。
  • 2020年拉尼娜現象發生的概率達70%,會對我國產生什麼影響?
    這一切的表現都是厄爾尼諾現象所致。所以進入2020年,科學家一直都在觀測氣候,看今年是否還會有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根據科學家的年初對氣候的觀測研究認為,2020年有可能是一個「弱厄爾尼諾現象」。雖然只是一個「弱厄爾尼諾現象」,可是對我國仍然會產生非常明顯的自然災害。這一點,相信大家通過近一個多月以來,大範圍的強降雨就可以看出來。
  • 因為「冷美人」拉尼娜
    「冷美人」拉尼娜會讓冬天變冷嗎?「拉尼娜,聽起來像是一個柔美女孩兒的名字,它指的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和厄爾尼諾現象相對,都是預測全球氣候的重要信號。」戴瑛說。西班牙語「拉尼娜」意為小女孩、聖女,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具體來說,當東西長上萬公裡、南北寬上千公裡的赤道海水氣溫低於常年平均值0.5℃時就進入了拉尼娜狀態,持續六個月以上就會形成拉尼娜事件。拉尼娜常與厄爾尼諾現象交替出現,但發生頻率要比厄爾尼諾現象低。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拉尼娜強度明顯趨於變弱。
  • 拉尼娜警報來了,澳洲氣象局:概率提升到70%
    一旦拉尼娜現象形成,2020年也將是形成一次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同現」的模式。下面我們來看看澳大利亞氣象局發布的說明,我們上面也說了增加到了70%,比日本氣象廳和NOAA前面發布的概率還要高。如今的拉尼娜現象醞釀已經達到什麼狀態?
  • 2019年、2020年都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2021年還會出現嗎?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周期性的自然現象,一般情況而言,大約每隔7年出現一次。但是隨著氣候的改變,厄爾尼諾的現象出現規律也在發生改變,所以如今這個「大約每隔7年出現一次」的規律性已經不具有過高的參考價值了,也就是說氣候的演變正在改變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規律,已經是「正常變得不正常」,這意味著什麼?氣候真的不正常了?
  • 美國人發現太平洋異常徵兆,厄爾尼諾或再度上位?天氣即將巨變?
    在經歷了特大厄爾尼諾年後,從2016年年末開始,拉尼娜逐步走入人們的視線中。在2017年底,一次偏弱的拉尼娜正式到來,它影響了太平洋地區的水溫、降雨和風的情況,並且導致全球一些地區的冬季天氣產生了異常。
  • 拉尼娜已拉響警報,出現的概率持續增高,2020極有可能是冷冬!
    2020年初迎來了厄爾尼諾現象,我國部分地區也受到了極為嚴重的影響,轉眼進入了8月份的時候,科學家卻預測下半年的時候,南方的小夥伴們或許要迎來拉尼娜現象,它出現的概率也達到了70%左右,今年下半年南方的朋友們要警惕拉尼娜到來,一旦拉尼娜現象形成後,或許南方地區將直接變成極寒地區。
  • 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希望氣象學家能給出一個有理有據的答覆?
    厄爾尼諾現象是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極端性天氣現象,對於厄爾尼諾現象的產生原因,人們目前普遍認為是由於「全球變暖」的結果,由於全球變暖導致了地球氣候系統的改變,從而使得各類極端性天氣現象多發,包括「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一詞來源於南美洲的秘魯,該現象最初是當地漁民發現的一種氣候異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