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要來了,今年冬天可能會冷哭。」
「今冬將遭遇60年來極寒天氣。」
「低溫冰凍雨雪災害可能再現。」
……
這段時間,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這些有關天氣的預言刷屏?
今年9月初,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出「官宣」,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出現了持續數月的「藍帶」現象,這也預示著拉尼娜的形成,並且他們還預計拉尼娜將會大概率貫穿今年整個冬季。從那時候起,有關冷冬的說法就開始流傳。再加上一波又一波的降雨和降溫,的確讓人感到了這個冬天格外冷。很多人對「極寒天氣」的說法深信不疑,甚至帶動了暖寶、羽絨服、棉鞋等產品的銷售熱潮。
事實上,影響天氣變化的因素複雜。那麼,極寒天氣真的要來了嗎?我們先從了解拉尼娜開始。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是當前預報全球氣候系統異常的最強信號。
厄爾尼諾一詞來源於西班牙語,原意是「聖嬰」,用來表示在南美洲西海岸(秘魯和厄瓜多附近)向西延伸,經赤道太平洋至日期變更線附近的海面溫度異常增暖的現象。氣象學中的厄爾尼諾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持續比多年平均值偏高0.5攝氏度以上大範圍的海表溫度異常增暖現象。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La Niña的音譯,原意是「小女孩,聖女」的意思,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拉尼娜與厄爾尼諾相反,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大範圍的海表溫度持續偏低的冷水事件。拉尼娜現象常與厄爾尼諾現象交替出現,但發生頻率要比厄爾尼諾現象低,尤其在當前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拉尼娜現象頻率趨緩,強度趨於變弱。但它的到來仍可能會給全球許多地區帶來災害。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為什麼會廣受關注呢?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冷暖交替變化的異常表現,這種海溫的冷暖變化過程構成一種循環。科學家研究發現,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的出現,不僅對沿岸的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影響,而且還引起了全球大範圍氣候異常,對經濟社會造成嚴重影響。簡單地說,兩種現象都與全球氣候變化有密切聯繫,可能導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次增加。
拉尼娜與陝西
拉尼娜對我國氣候影響之一就是冬季易偏冷。但是,不管是厄爾尼諾還是拉尼娜都只是影響氣候變化的重要因子之一,並不是決定因素。
陝西地處我國西北內陸腹地,青藏高原的東北側,地域南北狹長,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種地形,我國南北氣候分界線的秦嶺山脈位於陝西省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形成陝西省春季少雨氣溫起伏大,夏季炎熱多雨,間有伏旱,秋季涼爽溼潤,冬季寒冷乾燥的氣候特徵。同時,陝西從南到北橫跨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等三個氣候帶,南北氣候差異顯著。
影響陝西氣候變化的因素眾多且複雜。位於中緯度大陸腹地的陝西,氣候異常變化不僅受來自海洋熱力特徵異常影響,也受到青藏高原動力作用與高原下墊面熱力特徵、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和來自熱帶海洋的暖溼氣流的影響。
儘管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複雜,但科學家經過分析統計數據,仍然能把握一定規律。拉尼娜對陝西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冬季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容易發生低溫雨雪天氣。根據統計數據顯示,1960年以來,有13次拉尼娜事件,有10次拉尼娜事件開始年影響陝西省冷空氣勢力偏強,冬季多次冷空氣入侵陝西省,氣溫偏低。例如,在拉尼娜對陝西氣溫的影響中,2011年8月到2012年3月,全省平均氣溫降低了0.7℃,具體表現為元月份到2月份的氣溫大幅降低;歷史氣溫最低的是1984年10月到1985年1月,平均氣溫降低了1.4℃,其次是2007年8月到2008年5月,全省平均氣溫降低了1.3℃。
因此,結合近期大氣環流演變特徵和多家動力氣候模式預測結果:預計受拉尼娜影響,今冬影響陝西省的冷空氣勢力偏強,冷空氣活動頻繁,陝西省冬季氣溫偏低,陝北、關中偏低0~1℃,陝南偏高0~1℃,並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陰雪天氣。
至於「遭遇60年來極寒天氣」的說法顯然過分誇大,亦無充分根據。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