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冷天氣模式!下次降溫是什麼時候?「拉尼娜」來了!今年冬天到底冷...

2020-12-19 騰訊網

由於冷空氣的活躍

過去的一周

大家可謂是在

「風風雨雨」中度過的

雨雪過後

氣溫一降再降

本周

冷空氣依舊頻繁

雖然周前期氣溫有所回升

但後期還會有大風降溫到來

氣溫也會再次下降

寒冷已成為常態

羽絨服、棉大衣

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天氣趨勢

本周天氣關鍵詞:晴和冷

晴天在線:預計未來兩天,津城將繼續維持晴天在線的模式,25-26日以多雲和陰天天氣為主。

氣溫起伏:本周前期氣溫有所回升,但又表現的力不從心。最高氣溫有望攀升至10度線。但隨著後期冷空氣到來,最高氣溫將下降至到4度左右。

溫馨提示:雖然本周大部分時間以晴天為主,但溫度不高,天氣寒冷,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謹防感冒。

具體預報如下

1

11月24日 星期二

白天到夜間:晴間多雲

微風,8到1℃

11月25日 星期三

白天到夜間:晴轉多雲

微風轉東北風4-5級,10到3℃

11月26日 星期四

白天到夜間:多雲轉陰

東北風3-4級,7到1℃。

11月27日 星期五

白天到夜間:晴轉陰

微風轉北風4-5級,7到1℃。

11月28日 星期六

白天到夜間:晴間多雲

北風轉西南風3-4級轉微風,4到0℃。

11月29日 星期日

白天到夜間:多雲轉晴

微風,6到0℃。

11月30日 星期一

白天到夜間:晴轉多雲

微風,7到1℃。

「拉尼娜」來了!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

早前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等信息

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

廣為流傳

雖是謠言

但因其精心剪輯

還是讓不明真相的群眾深信不疑

「拉尼娜」

這個解鎖今冬氣候

繞不開的現象

也再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目前

拉尼娜狀態如何

將持續多久

會帶來哪些影響

各國該如何應對

您往下看

1、「拉尼娜」——持續

2020年10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海溫持續發展加強,預計後期將繼續維持拉尼娜狀態,並於冬季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該事件可能持續到明年春季。

10月以來,拉尼娜狀態以較快的速度持續發展加強,尤其10月最後3候至11月1候,Nino3.4指數均低於-1℃。從海溫發展的空間形態來看,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大部海溫距平低於-0.5℃,負距平中心位於赤道太平洋中東部大約西經120度至西經150度的區域。

圖為Nino3.4指數逐月監測圖/國家氣候中心

在多數拉尼娜年盛期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可能加大,影響我國(包括東亞地區) 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較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影響我國 (包括東亞地區)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拉尼娜只是其中的重要因子之一,而且每次拉尼娜的影響也不盡相同。除了拉尼娜事件外,北極海冰融化、歐亞和高原積雪變化等因素也會影響東亞冬季風環流的變率。

2、「拉尼娜」——影響

從全球影響來看,多數拉尼娜事件發生時,南美沿岸附近地區降水減少,而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則降水增多;非洲中部、美國東南部等地常發生乾旱,巴西東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則容易出現洪澇。

最新的季節預報也印證了這一點:非洲之角地區雨量偏少,中亞也少於正常雨量,東南亞、一些太平洋島嶼和南美北部地區雨量偏多的情況將會出現。

1950年以來,全球共發生了15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僅出現過1次強拉尼娜事件,時間為從1988年5月開始持續到次年5月;有8次中等強度事件;其他均為弱事件。

綜合分析來看,今年拉尼娜狀態目前的發展特徵與1995年和2007年的拉尼娜事件較為相似。

2007/2008年冬季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我國南方遭受了大範圍低溫雨雪災

3、「拉尼娜」——應對

目前,多地宣布拉尼娜狀態持續,啟動農業、衛生、水資源和災害管理等氣候敏感部門的相關行動和計劃。世界氣象組織也正在加大對國際人道主義機構的支持和建議,以在提升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能力的同時,盡力減少最脆弱人群所受影響。

「拉尼娜通常會對全球溫度產生冷卻作用,但這種作用也可能被溫室氣體在我們大氣中捕獲的熱量所抵消。」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說。

世界氣象組織ENSO更新報告指出,到2020年底甚至到2021年第一季度,熱帶太平洋海表溫度很可能仍保持拉尼娜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並不是驅動全球和區域氣候格局的唯一因素。沒有兩個拉尼娜事件或厄爾尼諾事件是相同的,它們對區域氣候的影響可能會因一年中的時間和其他因素而異。因此,決策者需要及時關注最新的季節預測以獲取最新信息。

世界氣象組織正在強化通過國家和地區氣候展望論壇提供的信息整合,將「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GSCU)的頻率從季度增加到每月。除了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以外,GSCU還考慮到其他氣候驅動因素的影響,用以評估其對區域地表溫度和降水模式的可能影響。

此外,繼2015/2016年厄爾尼諾事件造成毀滅性影響之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氣象組織和人道主義組織齊心協力建立了ENSO小組,以確保聯合國及其人道主義夥伴得到適當的行動建議。該小組目前正在向聯合國和人道主義機構提供基於影響的建議。來自世界氣象組織和其他專門知識中心的季節性氣候信息已納入更廣泛的人道主義評估中,以識別那些被認為風險最高的地區,將糧食安全、應對能力和許多其他因素結合起來,對實際脆弱性進行更全面的評估。

當前,相關工作已經開展,通過建立專門的協調機制將專業氣象知識直接傳遞給決策者的方式來擴大對人道主義系統的支持,以保障生命和財產安全。這將為災害管理提供跨越時間和範圍的信息,例如最近蘇丹洪水期間,世界氣象組織向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提供了水文氣象信息。

最後

還是要提醒大家

某地降水多、某地氣溫低

只能說是一種可能發生的趨勢

畢竟大千世界

尤其是天氣現象變幻莫測

誰也說不準

但我們能做的卻很多

「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關注最新的天氣信息

學習防災減災知識等

這樣

即使災害性天氣真的來臨

我們也能科學自救

將損失降到最低

板慄吃成胃出血?如何正確吃板慄,看這裡

要說冬季美食,糖炒慄子絕對佔有一席之地。

剛出鍋的糖炒慄子,油光鋥亮,熱氣騰騰;咬開一個,露出橙黃色的果肉;吃進嘴裡,細膩軟糯,滋味甘甜……

美味的板慄自然也受到孩子的喜愛。但吃板慄的講究可不少,作為家長您都了解嗎?

別看板慄小,營養價值高

1板慄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充飢、有飽腹感。

2板慄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既供應能量,又有助於身體生長和大腦發育。

3板慄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如維生素B族、維生素C、鐵、鉀、鎂、鋅等,對生長發育大有益處。

板慄既美味又營養,對孩子的成長也好處多多,那麼孩子多大能吃板慄呢?

醫生表示:建議孩子一歲以上可以適當吃一些板慄。

板慄雖好,但非「多多益善」,吃多了的後果還很嚴重。舉個「慄子」來說:

武漢的劉女士特別喜歡吃板慄,每晚都要吃上一兩斤。某天晚上她吃完後開始打酸嗝,上腹部脹痛難忍,上吐下瀉,而且嘔吐物裡有血絲。

經檢查,醫生發現她出現了胃出血,而肇事元兇竟然正是她每天必備的零食——板慄

為什麼吃板慄會吃出胃出血?原因就在於忽視了板慄的正確食用方式

板慄,要讓孩子「這樣吃」

每日限量吃

板慄中的纖維類物質含量較高,有著類似粗糧的特點,所以食用後會迅速在胃腸道中被發酵產生氣體,容易出現脹氣、打嗝等情況。

如果食用量過多或者食用人群本身就存在腸胃方面的疾病,那麼最終很容易由胃腸脹氣引發嘔吐,甚至胃出血(比如上文中的劉女士)

因此,建議每日食用板慄數量不超過10粒,腸胃消化功能弱的兒童還應酌情減量。

找準「時間段」吃

板慄的澱粉含量高達40%左右,能量也不少,建議放在兩餐中間中當零食享用;另外也可以將板慄入菜,烹製出味美的菜餚。

-不建議飯前吃,板慄的飽腹感會影響其他食物的正常攝入。

-不建議飯後立即食用,既增加能量攝入,也不易於消化。

吃了板慄少吃飯

10顆去殼板慄的熱量為170千卡左右,1小碗米飯的熱量為174千卡。不難看出,吃10個板慄,就相當於吃了1小碗米飯

所以,如果孩子吃多了板慄,就應該減少當日餐食中主食的食用量,避免因為熱量攝入過多導致肥胖。

「蒸煮燉」更靠譜

為了減少鹽和糖的攝入,蒸慄子、煮慄子、燉慄子最為靠譜,這樣不會增加額外的衛生風險,其營養物質也更容易吸收。

吃板慄,還要注意安全

小小的板慄潛藏著不少安全隱患,想要吃得美味又健康,還要留意以下事項:

01

購買時提高警惕

正常的板慄外皮顏色深褐,並無特別的光澤,而街頭販賣的糖炒慄子卻個個烏黑髮亮,十分誘人。這很可能是在炒制過程中添加了工業石蠟,這種物質成本低廉,但成分複雜。

孩子吃板慄時總會先放到嘴裡咬開,無形之中便會攝入對身體有害的化學物質。所以,家長們儘量選購生慄子自行製作,如果實在垂涎糖炒慄子,也建議通過正規門店購買。

02

加工時注意開口

板慄在加熱過程中,內部水分受熱蒸發為水蒸氣,體積迅速膨脹,而慄子殼是一個封閉的空間,此時如果遇到外部擠壓就容易爆炸

在家用烤箱或是微波爐加熱板慄前,一定要在每個板慄上劃一個口子。此外,剛出鍋的熱板慄也別急著塞嘴裡,最好靜置3到5分鐘,待到冷卻後再吃。

03

食用時注意嗆噎

板慄比較幹硬,吃的時候很容易嗆到,所以兒童食用時一定要格外注意,遵循「慢慢吃、小口吃」的原則。

低齡兒童必須在家長的看管下食用,家長們也可以將板慄進行加工,煮軟、做成泥狀、糊狀均可,儘量避免噎著、卡著或者嗆著孩子的情況發生。

小訣竅,3秒鐘剝板慄

板慄不會剝只能用牙咬?撥到手指痛還不完整?別發愁,教您一個小方法3秒就搞定!

1你只需要準備一個塑膠袋,然後往塑膠袋中一次放十個左右的板慄。

2系好塑膠袋,往桌子上敲打4-5次。注意不要用力過大。

3敲完後,打開塑膠袋,每一個板慄中間都有了裂口。

順著裂口殼一剝就掉,慄子仁也不會碎,一口一個吃得歡!

是不是很簡單?你學會了嗎?

板慄雖好,不要貪吃注意安全,講究衛生細嚼慢咽,吃出健康

意式風情區部分街區今起暫停遊覽!

河北區意式風情區發布公告

因封閉施工,部分街區

(勝利路至五經路、博愛道至進步道)

自2020年11月23日

至2020年12月23日

暫停對外接待遊客

關於河北區意式風情區

提升改造封閉施工期間

暫停遊客遊覽的公告

廣大遊客和市民朋友:

河北區意式風情區因實施提升改造項目,需進行封閉施工。施工期間,部分街區(勝利路至五經路、博愛道至進步道)自2020年11月23日至2020年12月23日暫停對外接待遊客。請廣大遊客和市民朋友擇期前來觀光遊覽,給您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

特此公告。

河北區意式風情區管委會

2020年11月23日

天津驗車有新變化!無需再提交這項憑證

為認真落實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和公安部統一部署要求,本市公安交管部門即將實施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新舉措,其中天津作為首批試點城市,自11月20日起,實行機動車交強險信息在線核查,車主在天津辦理機動車登記、核發檢驗合格標誌等相關業務時,申請人無需再提交機動車交強險紙質憑證,機動車交強險信息由網上核查。

據了解,在此之前,市民辦理機動車登記、申領檢驗標誌、臨時號牌等交管業務時,按照相關規定需現場提交紙質的交強險憑證,該舉措實施後,將進一步簡化業務辦理流程,大大方便市民辦理業務。公安交管部門提示,摩託車、低速載貨汽車、三輪車等三類車不適用此項措施,車主辦理相關業務時仍需按原規定提交紙質憑證。

18位醫生聯合發布「最不希望你做的一件事」,朋友圈都火了!

18位醫生聯合發布「最不希望你做的一件事」

小事不注意,大病染上身!

我們給大家收集了,18個科室醫生的金玉良言,一定要牢記哦,現在知道還不晚!18個科室醫生總結

-01-

血液病科醫生

不希望你:經常染髮!

染髮是否會致癌

還沒有明確定論,

不過經常染髮易過敏損傷發質,

甚至會引起重金屬中毒。

老年人和孕婦抵抗力較差,

更要注意!

儘量不要染髮,

如果想染最好間隔半年以上。

-02-

腫瘤科醫生

不希望你:發黴食物還要吃

勤儉節約是好的,

可是發黴食物

大多含有有害物質,

像花生、黃豆等發黴了

還有一類致癌物黃麴黴毒素,

攝入過多更易致病。

這種毒素

是一般烹飪手法不能祛除的,

不可存在僥倖心理。

-03-皮膚科醫生不希望你:經常美白去角我們的皮膚都有自我防護、

修復的功能,

美白去角質的產品

對皮膚是有一定損害的,

還易過敏,最好少用些。

比起每天塗塗抹抹,

你更需要注意的是防曬,

減少黑色素沉積。-04-心內科醫生不希望你:感冒還劇烈運動冬季很容易感冒,

輕度運動有助康復,

但去人多擁擠的健身房劇烈運動就不提倡了

感冒抵抗力差,

劇烈運動會讓體內熱量散失快,

在人多的地方更易感染病毒,

誘發心肌炎,

心內科醫生

可遇到過不少這種情況的病患。

-05-內分泌科醫生不希望你飲食作息不規律飲食作息不規律,

很快內分泌就失調了,

引發一堆問題。

合理飲食、經常運動、

不要熬夜

就能極大避免這些問題,

何必花錢看醫生?-06-腎內科醫生不希望你:總是憋尿看球賽、電視劇,

正是最精彩的時候想上廁所,

不想錯過就忍一忍。

經常這樣,

腎怎麼能不出問題?

自身抵抗力下降,

得膀胱炎的概率更高!

-07-眼科醫生不希望你:晴天不戴墨鏡

白天要逛街、

外出作業的人

儘量準備一副墨鏡,

光線太強時帶上。

這可不是為了耍酷,

而是為了減小

太陽紫外線對眼角膜、

視網膜等器官的傷害。-08-耳鼻喉科醫生不希望你:車速高還開窗車速超過85公裡時,

窗外的噪音會對聽力

造成很大的影響,

長期如此更是不好。

關緊車窗

能最大程度隔絕窗外噪音,

車內音響也最好不要長時間開。

-09-口腔科醫生不希望你:用牙開啤酒

牙齒可不是金剛石,

許多人用牙開啤酒、

咬核桃或撕標籤等,

且不說細菌從口入,

這些堅硬物對牙齒磨損可不小。

現在不好好保護,

以後還要花錢來補,

多不值得!-10-兒科醫生不希望你:過早餵米糊

大人總希望寶寶多吃些,

早早就給孩子餵米糊。

兒科醫生告訴你,

不到3個月的寶寶

分泌的澱粉酶很少,

吃了米糊反而會消化不良。

-11-骨科醫生不希望你:總坐軟沙發

經常在軟沙發上「癱坐」可不好,

人坐上去腰椎缺乏足夠支撐,

長期如此更容易腰間盤突出。

最好坐有靠背的椅子,

要硬一些,讓臀部緊貼椅面,

腰背靠著充分放鬆,

從而減輕腰間盤壓力。-12-呼吸科醫生不希望你:過度裝修

剛裝修的房子,

總會有些不好的氣味,

裝修越豪華汙染越嚴重。

想要儘早入住的屋子,

裝修不應太複雜,

地毯、牆紙也不要使用過多。

孕婦和新生兒

不要過早入住新房,

裝修的有害氣體會

增加寶寶患哮喘的機率,

對身體也不好。

-13-婦產科醫生不希望你用酒店浴巾浴缸外出住酒店,

浴巾這樣貼身的物品

最好不要使用公用的,

消毒不過關

很容易感染一些疾病。

無論男女,

在外洗澡淋浴更安全。-14-消化科醫生不希望你:總喝濃茶、濃咖啡喝茶有益健康,

但濃茶喝多了

易引起胃食管反流,

胃酸流入食道,腐蝕器官,

對產生極大的傷害。

同理,喝濃咖啡也會如此,

一定要少喝。

-15-藥劑師不希望你:感冒吃多種藥生病吃藥很有講究,重複吃多種藥並不好。

許多人希望感冒趕快好,

一次吃上好幾種感冒藥,

結果解熱鎮痛的乙醯氨基酚超標

反而傷了肝臟。

吃藥前,

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或請教醫生,

藥效相似的不要多吃。

-16-泌尿外科醫生不希望你:經常吃宵夜和火鍋

現在年輕人的夜生活太豐富了,

宵夜、火鍋不斷,

興起還要和朋友們喝幾瓶啤酒,

酒精和辛辣食物食用過多

易引發前列腺炎。

高興過後,你就該受罪了!

-17-中醫科醫生不希望你:亂吃保健品

保健品好像哪都能買到,

然而功效不同、藥性不同,

適應的人群也不一樣。

不聽醫囑亂吃,

沒有效果

甚至傷了身體可划不來!-18-中醫脾胃科醫生不希望你:三餐不規律

脾胃也有自己的作息規律,

年輕人一日三餐不規律,

胃液分泌旺盛時

不吃東西傷及脾胃,

胃休息時暴飲暴食消化又不好。

長此以往,脾胃自然要生病了。

這些習慣也要改

-01-

小病亂用藥

「是藥三分毒」這句話可沒說錯,小病就吃一大堆藥,很容易引發藥源性腎損傷。別有了一些小症狀就吃藥,尤其是感冒,可以靠調整作息 合理食補解決的問題,何必要吃藥!-02-

久坐不動

久坐不動,既會損傷腰椎,又易引起新陳代謝異常,

女性朋友久坐還易發胖長斑。

最好每隔一小時活動5分鐘,放鬆後才能更好工作。-03-

吃得太精緻

常吃蛋糕、餅乾、精米這樣高糖的精緻食物,

發胖又易生病。

適當吃些粗糧,用紅薯代替甜點,同時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營養又健康。

-04-喝水太少

水是人體的「搬運工」,

專家表示每天至少喝6~8杯水,

新陳代謝才能保持正常,

冬天乾燥更要多喝些溫水。

記住醫生們的忠告,

才能健健康康 少進醫院,

趕緊告訴朋友們吧!

「天津族」整理自:天津氣象、天津經濟廣播、中國婦女報、中國氣象、天津市氣象臺、知青網、天津廣播、津彩河北,侵權請告知刪除。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2020年什麼時候立冬?今年冬天冷不冷? 預測來了!冷暖成定局?
    2020年立冬在什麼時候?今年的立冬時間是在11月7日07:13:46,農曆九月(小)廿二。而去年的立冬則是在農曆十月十二日。從農曆來說,今年因為有閏四月的存在,立冬比去年早了近二十天。今年冬天冷不冷?
  • 為什麼你覺得今年冬天更冷? 因為「冷美人」拉尼娜
    有沒有覺得今年冬天特別冷?」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今年冬天比以往來得更猛。從10月份開始,「2020年冬天是60年以來最冷寒冬」的說法就刷屏網絡和朋友圈,而寒冷的根本原因則是拉尼娜現象。2020年冬天是60年來最冷寒冬嗎?
  • 今年冬天格外冷?拉尼娜現象已形成,農業部門需警惕
    據說今年冬天會特別冷?網友們對拉尼娜這個詞一定不陌生,今年早些時候,專家就已經發出警告並預計今年的拉尼娜強度為中等到強,將持續到2021年。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並伴有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的變化。它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通常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
  • 2020年冬天會是60年來最冷的冬天?拉尼娜:赤道海溫異常偏冷現象
    最近小編看到很多視頻傳聞拉尼娜現象出現,今年冬天會是最冷的冬天,那麼什麼是拉尼娜現象呢?究竟是不是真的來了呢?今年冬天會不會是最冷的冬天呢?小編帶你一起了解。當東西長上萬公裡,南北寬上千公裡的赤道上海水氣溫低於常年平均值0.5攝氏度時就進入了拉尼娜狀態,持續六個月以上就會形成拉尼娜事件,就在本月國家氣象中心的監測,今年八月份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了拉尼娜狀態,預計秋季會繼續維持,到今年冬季將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通常在發生拉尼娜現象的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中東部地區的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
  • 拉尼娜「襲來」了!今年會是60年來最冷冬天,是真的嗎?
    拉尼娜"襲來"了!今年會是60年來最冷冬天,是真的嗎?而根據我們氣象部門的預測,拉尼娜現象進入影響我們今年的冬天已經是確定了,而拉尼娜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面會導致我們國家一些地區的氣溫偏冷,所以今年冬天比較冷的情況是存在的,那麼有人說今年會是60年來最冷的冬天,這樣的說法是真的嗎?其實並不是的!
  • 2020年又是拉尼娜年?今年冬天會偏冷嗎?
    最近,國家氣候中心發布了一則消息:10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持續發展,預計今年秋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而網絡上的傳言也層出不窮:"60年最冷冬天, 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已闢謠)等一度瘋傳,那麼事實情況如何?拉尼娜是咋回事?對氣候有怎樣的影響?今年會是極寒的冷冬嗎?
  • 蚌埠今年12月比常年冷 但「60年來最冷冬天」尚不能斷言
    蚌埠新聞網訊 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自天氣轉冷開始,不斷有網友發出這樣的疑問。昨天,蚌埠市氣象部門發布了氣候影響評價,預計今年12月會比往年冷,大家做好準備。11月內還出現三次明顯降溫過程,月內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11月1-3日、6-9日和18-20日出現3次明顯降溫過程,每次都呈現了「斷崖式」降溫,所以讓人格外不舒適。
  • 冬至已到,今冬天氣冷不冷?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諺語怎麼說
    冬至過後,不少朋友關心後續天氣的問題,接下來的時間內氣溫偏冷還是偏暖?春節期間,天氣冷不冷?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下面就跟大家一起,通過老祖宗留下來的諺語,做一個預判。曾經在網上流傳過這樣一則消息,認為拉尼娜現象的出現,會導致全球大範圍的氣溫降低,今冬可能是全球經歷的第一個極冷的寒冬。
  • 今年將迎來60年來最冷冬天?看看地理老師怎麼說
    單看微信熱搜,就能讓人感受到一絲刺骨的寒意:網上也出現了各種聲音,「拉尼娜將導致今冬成為60年來最寒冷的冬天!」 「今年冬天將出現十年一遇最嚴重降雪!」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數據,拉尼娜現象在消失近十年之後,今年確實又回到了赤道太平洋的中部和東部。
  • 拉尼娜75%將至,今年冬天會偏冷嗎?專家給出預測,農民早預防
    秋天往往很短暫,稍縱即逝,雖然剛進入到秋季,人們早已經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今年冬天會不會冷這個問題上,那麼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呢?近幾年的冬天一直被「厄爾尼諾」控制,雖然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厄爾尼諾,但是卻知道,被厄爾尼諾控制下的冬天會是暖冬。拉尼娜是一種厄爾尼諾年之後的矯正過度現象,簡單點來說就是在拉尼娜控制下,冬天會偏冷,夏天偏熱,颱風天氣增多。
  • 2018年冬天什麼時候開始冷 立冬意味著冬季的開始
    2018年冬天什麼時候開始冷 立冬意味著冬季的開始時間:2018-10-12 23: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冬天什麼時候開始冷 立冬意味著冬季的開始 我們都知道,天氣對人們的生活影響非常大。去年冬天是比較暖和的,那麼2018年冬天什麼時候開始冷?
  •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最強降雪?氣象專家闢謠
    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響不盡相同 今冬偏冷還是偏暖需科學分析綜合研判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最嚴重降雪」「2008年以來的最冷一年」「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最近多個小視頻和帖子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廣為流傳,而且言之鑿鑿。
  • 今冬可能會被冷哭!「拉尼娜」也要來?
    偏北風3級,氣溫19~8℃;6日白天到夜間,晴轉多雲,偏北風短時南風3級,氣溫20~12℃;7日白天到夜間,多雲到晴,東到東南風轉偏北風3級,氣溫21~12℃。秋意愈加濃烈冬天還會遠嗎關於今年的冬天剛剛得到一個壞消息中國氣象局10月3日「官宣」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預測
  • 拉尼娜會影響我國嗎?11月份為何多地回溫?今年冬天不冷了?
    天氣又出現回暖呢?這時候大家開始質疑,難道今年冬天不冷了嗎?拉尼娜不來了嗎?氣溫開始回暖實際上我國真正要進入冬天應該在12月份,11月份作為冬天的最後一個月,由於沒有真正進入冬季,可能會出現回溫情況,然而氣象學家卻指出,今年冬季我國仍然會進入一個冷冬,一時間讓很多人感到詫異,今年到底是冷冬還是炎熱呢?
  • 拉尼娜來了,今年冬天比往年更冷嗎?
    拉尼娜來了,今年冬天比往年更冷嗎?前一陣#今年為60年最冷冬天#刷屏網絡後被闢謠。01隆冬季節北方或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賈小龍表示,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總體還是比較頻繁的,勢力總體偏強,冷空氣路徑以西北路徑為主。在此形勢下,今冬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是正常到偏低的分布,降水總體上北多南少。
  • 拉尼娜造訪,極寒天氣要來?
    「拉尼娜要來了,今年冬天可能會冷哭。」「今冬將遭遇60年來極寒天氣。」「低溫冰凍雨雪災害可能再現。」……這段時間,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這些有關天氣的預言刷屏?今年9月初,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出「官宣」,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出現了持續數月的「藍帶」現象,這也預示著拉尼娜的形成,並且他們還預計拉尼娜將會大概率貫穿今年整個冬季。從那時候起,有關冷冬的說法就開始流傳。
  • 農村俗語「冷在三九」是啥意思,為什麼三九最冷,今年啥時候數九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眼下已經進入農曆十一月,而且近一段時間全國大範圍降溫,很多地方也不同程度出現了降雪,大家也明顯的感覺到了天氣真的冷了,冬季真的來了。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現在並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還沒開始數九呢,今年最冷的時候還沒到呢。
  • 「該冷不冷,難成年景」,今年冬天啥時最冷?消息來了
    「冷在三九」這句話一點也不假,1月8日是三九的第一天,長江下遊的鄂皖蘇三省最低氣溫達到了零下13度,這也是今年冬天以來最低的溫度。有很多朋友認為,三九是最冷的時候,過了這個時間,就不會有這麼冷了。其實,在農村還有一種說法,說的就是「大寒沒有小寒冷」,在24個節氣當中,小寒和大寒這兩個節氣也是最冷,反應了冬天寒冷的程度。
  • 每年冬天,都有人說是史上最冷冬天
    很多北方的朋友或許都感覺今年的冬天來得格外猛烈。除了身上的衣服變厚了,最直觀的反映大概就是起床越來越難。正所謂再響的鬧鐘也叫不醒一個不想離開被窩的「打工人」,除非有一連串......今年到底是冷冬還是暖冬?自入冬以來,這個問題就成了大家爭論的話題。
  • 「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今年冬天什麼時候最冷
    冬至代表的寓意是「寒冷的冬天來臨」,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關於冬至,還有吃餃子的傳統: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整個冬天最冷的時候,就是數九寒天。由於天氣寒冷,加上心理恐懼,古人會覺得冬季格外漫長,於是,古人就發明了「數九」的方法以供消遣,一方面為了打發時間,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寒冬儘快過去。之所以叫「數九」寒天,是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九」為極致,為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數九寒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