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原創作品《千佛手》作曲:羅家齊 領奏:馬瑞 演奏:國戲打擊樂團

2020-12-23 昭華民族音樂

打擊樂群鼓原創作品《千佛手》(首演)

作曲:羅家齊

領奏:馬瑞

演奏:國戲打擊樂團

中國打擊樂群鼓作品《千佛手》創作於2019年,為「國戲打擊樂團」而作。在此作品中,作者將聽覺語言與視覺語言視作一種統一的藝術表達,創作音樂的同時也在創作畫面。結合國戲打擊樂團的藝術特點,運用樂手的肢體與嗓音,與作品共同描述了南方祭祖儀式之時的莊重場景。通過京劇大鑼、小鑼、鐃鈸音色特點,展現民間祭祖儀式的喧騰。最後通過管鍾音色與京劇鑼鼓點「抽頭」的節奏形象,塑造戲班齊鳴、儀式結束之後,人、戲、鼓萬物合一的景象。

導師介紹

馬瑞

中國當代青年打擊樂演奏家,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民族打擊樂專業教師,中國音協打擊樂學會理事,中國民族打擊樂學會理事。

馬瑞自幼學習打擊樂,1995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民樂系學習民族打擊樂,2001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本科,2005年以優異成績保送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師從中央音樂學院打擊樂演奏家、教育家李真貴教授,畢業後任教於中國戲曲學院。曾榮獲三屆文化部全國民族器樂比賽獨奏及重奏最高獎「文華獎」;獲第一屆「鼓動北京」青少年鼓樂邀請賽青年專業組金獎;獲日本大阪國際室內樂比賽優秀獎。在校期間曾多次獲得「人民獎學金」、「傅成賢紀念獎學金」、「維亞康姆——薩默·雷石東」獎學金等。

她憑藉自身深厚的演奏功底與出色的音樂表現力,受邀擔任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閉幕式鼓領奏;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劇目藝術主創;參演作曲家譚盾創作歌劇《茶》;赴丹麥國際打擊樂音樂節首演打擊樂作品《聖禮》;擔當「劉索拉與朋友們樂隊」打擊樂主奏,參演北京國際音樂節、「冰雪之約」新年演出季、深圳世界迷笛音樂節;擔任《花華樂》演奏家組合打擊樂主奏,並舉辦多場音樂會;曾多次參演《新年戲曲晚會》擔任主奏,參演《戲韻管弦》、《長徵組歌》等專場音樂會,擔任獨奏及主演;長期應國家大劇院之邀,在《高雅藝術走進大劇院》活動中擔當主講;受邀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民樂逍遙遊》節目錄製打擊樂專題廣播節目。2008年成功舉辦個人打擊樂獨奏音樂會,出版個人音像專輯《鐘鼓樂》,參與錄製瑞鳴音樂出品的《天人合一》、《明月映敦煌》、《一路蓮花》專輯。受邀與中央民族樂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澳門中樂團,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等合作演出。多次出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義大利、丹麥、新加坡、日本、韓國、澳門、香港等地演出及文化交流活動,受到一致好評。她以精湛的技藝與豐富的藝術經歷,受邀國家級刊物《樂器》雜誌封面專訪人物,併入選《國樂精粹》優秀華人藝術家。

馬瑞在任教期間注重教學、實踐與科研相結合,她所教授的學生在全國各大賽事中表現優異,曾榮獲文化部全國民樂最高獎「文華獎」;全國青少年打擊樂比賽最高獎「李民雄特別大獎」;PAS中國國際打擊樂藝術節金獎等,並多次在國內外重大賽事中獲金、銀、銅獎。她本人榮獲「文華獎」優秀指導教師、「全國十佳」打擊樂優秀指導教師、PAS中國國際打擊樂藝術節優秀指導教師稱號等榮譽。作為項目負責人,入選北京市教委「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參與北京市教委「科技計劃項目」,並出版多篇核心期刊論文,擔任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人才中心專業能力等級評價工作教材編委及考評員。並受邀多所大學及藝術節進行專家講座,長期擔任國內外各大賽事的專家評委。

在教學與科研的同時,她注重演奏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組建並成立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國戲打擊樂團」,並擔任藝術總監。樂團自成立以來,馬瑞帶領學生們已成功首演多部音樂作品及原創作品,並成功舉辦多場專場音樂會,曾在中國戲曲學院舉辦《國戲打擊樂團成立音樂會》;首場戲曲風格專場音樂會《「鼓語戲韻」—馬瑞打擊樂師生音樂會》;北京音樂廳舉辦多場《敲擊派——馬瑞與國戲打擊樂團師生音樂會》,赴天津音樂學院舉辦《中國戲曲學院與天津音樂學院民族打擊樂音樂會》,並在PAS國際打擊樂藝術節中開場演出,反響熱烈。樂團榮獲全國青少年打擊樂比賽重奏組金獎。

作曲介紹

羅家齊

中共黨員;青年民族打擊樂演奏家。

中國音樂學院打擊樂專業碩士學位,師從中國音協打擊樂學會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打擊樂委員會會長王以東教授;本科就讀於中國戲曲學院,師從打擊樂演奏家馬瑞老師,「國戲打擊樂團」團員、作曲。

學生時代曾任中國戲曲學院民族管弦樂團打擊樂首席,獲中國戲曲學院單項獎學金、學業獎學金、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入學獎學金。

所獲獎項:於2017年榮獲中國文化部頒發的中國專業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 -- 「文華獎」,並代表中國戲曲學院參加文化部第六屆全國民族樂器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2016年榮獲澳門國際鼓樂節獨奏大鼓類金獎、獨奏組合類金獎;2015年榮獲第三屆北京國際民族器樂大賽金獎等。

創作方面:於2016年,為《戲曲的視覺》創作打擊樂片段;2018年,為北京電影學院年度成果大戲肢體詩劇《蓮心不染》進行打擊樂編創並演奏;2019年,為天津戲劇節最佳劇目《蓮心不染2》編創打擊樂段落設計,並於天津首演;同年為阿維尼翁戲劇節獲獎劇目《拈花》(中國版)進行打擊樂設計兼任現場演奏,並於北京隆福劇場中國首演;2019年首次推出原創作品《山門》(中國打擊樂組合二重奏)並於北京音樂廳首演,獲得廣泛好評;同年創作個人作品《僧》(中國打擊樂組合獨奏),7月於CCTV中國器樂大賽複賽首次面世;個人作品《南歸》(中國打擊樂重奏)8月於CCTV中國器樂大賽決賽推出。委約作品方面,2019年為國戲打擊樂團獨創作品《千佛手》(大型中國打擊樂重奏)、委約作品《武場》(京劇打擊樂協奏),由國戲打擊樂團完成首演。2020年2月創作大鼓二重奏《鶴一》。

演出經歷:2013年~2016年任「CCTV新年戲曲晚會」打擊樂手、2019年於BMG貝塔斯曼音樂中國第三屆創作營(BMG China Sound Lab)擔任中國打擊樂樂手、湖南衛視2018跨年晚會擔任現場打擊樂手等。

國戲打擊團介紹

樂團成立於2017年,隸屬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由打擊樂演奏家馬瑞老師組建並擔任樂團藝術總監。「國戲打擊樂團」成員均由民族打擊樂專業的學生組成,曾榮獲全國青少年打擊樂比賽重奏組金獎。樂團建團以來,已成功舉辦多場專場音樂會,並首演了《千佛手》、《歷往肆章》、《空城計》、《武場》、《山門》等多部音樂作品及原創作品。曾在中國戲曲學院音樂廳舉辦《國戲打擊樂團成立音樂會》;首場戲曲風格專場音樂會《「鼓語戲韻」—馬瑞打擊樂師生音樂會》;北京音樂廳舉辦多場《敲擊派——馬瑞與國戲打擊樂團師生音樂會》,赴天津音樂學院舉辦《中國戲曲學院與天津音樂學院民族打擊樂音樂會》,並在PAS國際打擊樂藝術節中開場演出,反響熱烈。

「國戲打擊樂團」具有較高演奏水準與藝術素養,是一支充滿青春朝氣與藝術活力的打擊樂團。樂團兼具了民族打擊樂、西洋打擊樂及戲曲打擊樂的藝術特色,秉持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鼓樂藝術的理念,注重將民族音樂與西洋、古典、流行藝術的結合,並且融入了豐富的戲曲打擊樂特色。樂團在保留經典傳統曲目的同時,始終堅持原創,不斷發掘新作品,並通過新穎與創意十足的編排,樹立樂團獨特、多元的藝術風格和藝術影響力,力求向觀眾展示中國打擊樂深厚的藝術底蘊與熱烈、激情的舞臺魅力!

相關焦點

  • 打擊樂《橫刀立馬》作曲:劉恆 演奏:進擊打擊樂團
    打擊樂《橫刀立馬》作曲:劉恆演奏:進擊打擊樂團(尹飛、於怡、劉暢、於勇波、徐洋、張彥)《橫刀立馬》將中國傳統民族打擊樂與現代作曲技法相融合,並嘗試運用新的演奏方法與民族打擊樂上,描繪出戰者在沙場上勇猛威武的姿態。
  • 中國打擊樂《進擊》作曲:張嘯馳 演奏:進擊打擊樂團
    中國打擊樂 《進擊》作曲:張嘯馳演奏:進擊打擊樂團(尹飛、於怡、劉暢、劉佳、嶽陽、羅家齊、董羿琳,姬忠宣、於勇波)《進擊》一曲是專為尹飛和進擊打擊樂團委約創作的樂團同名樂曲。演奏家介紹 尹飛,當年青年打擊樂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打擊樂教研室講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打擊樂專業委員會及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打擊樂學會理事,中國馬林巴協會常務理事,文化和旅遊部文化藝術中心演奏專業職業等級認定考試編委。
  • 韓國貓鼓打擊樂團來深圳獻演
    【深圳商報訊】(記者 黃青山 實習生 吳治聰)「開幕式機器人表演;韓國貓鼓打擊樂團帶來美輪美奐的表演;世界鼓神——Dave Weckl先生和爵士鼓大師Dom Famularo先生帶來精彩絕倫的演奏。」2016第七屆深圳國際打擊樂文化節於2016年4月30日至5月8日(以下簡稱「打擊樂文化節」)在福田文化館戲劇主題館和深圳體育館隆重舉行。
  • 李彪打擊樂團音樂會將上演 改編披頭四經典曲(圖)
    作為「中國打擊樂第一人」的李飈將於8月24日帶領李飈打擊樂團再度登陸國家大劇院,奏響動感十足、色彩斑斕的打擊樂節奏之旅。  李飈打擊樂團2005年由」打擊樂魔術師」李飈組建,樂團成員均為極有天賦的職業打擊樂演奏家。李飈本人更是憑藉獨特的悟性和演奏風格被國際輿論認為是當代最優秀的打擊樂獨奏家之一。李飈打擊樂團的演出足跡遍及世界眾多著名藝術節,樂團的演奏風格也跨越古典與爵士、現代與流行。
  • ...作曲:李博禪 指揮:黃光佑 演奏:張雅迪 協奏:臺北簪纓國樂團
    視頻為《晚秋》國樂團協奏版臺灣首演。油畫作品《晚秋》(100x60cm)由馬來西亞著名當代畫家Eston Tan陳鎰森先生為李博禪琵琶協奏曲《晚秋》創作於2019年。作為活躍於國際音樂舞臺的當代青年作曲家,作品頻繁在歐、亞、美、澳、非洲數十個國家及地區上演。他創作的交響樂等各類作品被授予30餘項國際國內作曲比賽大獎。他的作品樂譜及唱片曾由義大利Casa Editrice BERBEN國際音樂出版社、中國人民音樂出版社、中國唱片總公司等出版發行。作品成為中國、美國、義大利、新加坡等重要國際音樂比賽的規定參賽曲目。
  • 浙江音樂學院「洪傑與打擊樂團音樂會」成功舉行
    浙江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打擊樂團成立於2015年,是由流行音樂系組建的三大樂團之一,由流行音樂系系主任王滔擔任團長、流行音樂系教研室主任洪傑擔任藝術總監,樂團成員為流行音樂系打擊樂專業學生組成
  • 新年新曲|低音笛獨白《悠遠的歌》作曲&演奏:馬迪(附曲譜)
    05:25來自小雲朵樂《悠揚的歌》作曲&演奏:馬迪樂器提供:滌心坊錄音:2020年12月30日《悠遠的歌》是著名笛子演奏家馬迪先生為迎接嶄新的2021年而創作的最新作品。馬迪曾先後在陝西廣播民族樂團、陝西省歌舞劇院、西安音樂學院、西安文理學院等單位從事演出及教學;曾獲陝西省德藝雙馨音樂家稱號(政府獎),陝西省民族器樂新作品評獎大賽連續兩屆一等獎(政府獎),曾創作演奏過許多原創笛子獨奏曲,其代表作《秦川抒懷》和《塞上風情》已被收編於《華樂大典》。
  • 朱宗慶打擊樂團新生代團員上陣 七重奏敲響熱鬧菜市場聲
    青年音樂家、同時也是朱宗慶打擊樂團新生代團員高瀚諺,推出全新作品《菜市仔》,靈感是來自他的童年生活,「我們家以前賣自助餐,常常有上菜市場的經驗,我希望呈現這段回憶。」朱宗慶打擊樂團新生代成員將首演全新作品《菜市仔》,表現菜市場熱鬧的景象。圖中為作曲者高瀚諺。
  • 朱宗慶打擊樂團
    1986年在臺北一家火鍋店,朱宗慶打擊樂團以圍爐象徵團結,宣告臺灣第一支職業打擊樂團成立;1992年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誕生,活潑且原創的音樂教學方式,目前在臺灣擁有26個教學中心,近年更前進中國大陸、澳洲等地;1993年樂團創辦臺灣國際打擊樂節,臺灣擊樂正式與國際接軌;2009年6月朱宗慶打擊樂團代表來自臺灣的聲音,隨馬英九總統出訪中美洲友邦。
  • 科林·柯裡打擊樂團演繹史蒂夫·賴希:簡約主義音樂的「萬花筒」
    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11日電  科林·柯裡打擊樂團
  • 廣州2016朱宗慶打擊樂團演出時間、地點及票價一覽
    ▲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演出將向觀眾展示打擊樂的多種層面。id=2410278901  剛剛過去的暑假,「朱宗慶打擊樂團2」帶來的《豆莢寶寶之冒險任務》讓廣州的小朋友在有故事又有互動的音樂會中,領略了打擊樂的不凡魅力。作為一支「大小粉絲」通吃的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當然也有特別為成人觀眾打造的音樂會。今年恰值該團建團30周年,樂團為準備這場音樂會不僅別出心裁,更是下了「重本」。
  • 中國打擊樂走向世界:臺打擊樂團9月震撼登陸曼谷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泰國網站The Nation 8月6日報導,有節奏的鼓聲、精心編排的互動、扣人心弦的停頓和熱烈的氣氛,打擊樂的力度和音樂性令觀眾震撼不已。若你享受節奏的律動,臺灣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演出不容錯過。
  • 李飈打擊樂團展現 「敲打」魔力
    10月26日晚,李飈打擊樂團將在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大劇院帶來一系列精心改編的打擊樂曲,帶領觀眾步入巴洛克時期與探戈世界的音樂天堂。 作為全職打擊樂獨奏家,李飈以他對打擊樂的獨特悟性和演奏風格,被國際輿論認為是當代最優秀的打擊樂獨奏家之一。他不僅是中央音樂學院的打擊樂教授,更是第一位擔任世界頂級音樂學府柏林漢斯·埃斯勒國立音樂學院教授的華人打擊樂家。
  • 弓弦樂合奏《開門》作曲:曲大衛 指揮:葛亞南 演奏:中國戲曲學院...
    弓弦樂合奏《開門》作曲:曲大衛指揮:葛亞南演奏:中國戲曲學院民族弓弦樂團視頻選自:2019戲韻弦歌——中國戲曲學院師生胡琴專場音樂會這首作品是為2019北京「中國弓弦藝術節」而創作的。作品以京劇中西皮小開門的音樂為素材,運用西方的和聲、對位以及復調等作曲手法並結合線條旋律與聲部間的交相呼應。樂曲共分五段,在不同速度不同情緒中表達中國京劇音樂的獨特魅力。
  • 戲劇舞蹈季「走出劇院」 朱宗慶打擊樂團進社區
    在演出季中,朱宗慶打擊樂團、西班牙國家舞蹈團、中國國家芭蕾舞團、臺灣果陀劇場、北方崑曲劇院等國內外知名藝術團體和藝術家將紛紛走進校園、社區、企事業單位等,以表演、講座、互動等多採形式,讓大眾「親密接觸」高雅藝術。  10月11日下午,作為戲劇舞蹈演出季「走出劇院」公益活動的第一場,臺灣朱宗慶打擊樂團的資深音樂家來到位於房山的萬科長陽半島社區,向社區居民講解並演示了打擊樂的無窮魅力。
  • 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經典作品系列之民族管弦樂合奏《壯族詩情之...
    民族管弦樂合奏《壯族詩情之山雄》作曲:劉錫津指揮:洪俠演奏一級作曲,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級優秀專家,多部優秀作品獲國家級獎歷。作品曾在亞洲,歐洲,美洲許多國家和地區演出。應邀到美國、法國、日本以及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藝術交流、講學、出任藝術評委、舉辦個人作品音樂會等,使其藝術影響走出國門,成為具有國內外廣泛影響的著名作曲家。
  • 上海民族樂團:創作者不能僅「複製粘貼」民樂素材
    上海民族樂團用經典,結合新的表現手法賦予「老字號」新光彩,馬頭琴、合唱與樂隊《牧歌》,二胡與樂隊《我的祖國》,打擊樂《阿里郎》等經典改編民樂應運而生,被評論為既有傳承,也有新創東方音樂語彙。  民樂突圍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06年上海民族樂團首開演出季時,局面不甚樂觀。
  • 「民族天籟」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師作品音樂會
    女聲獨唱:『我終於來到了人間』  選自原創歌劇《木雕的傳說》  作曲:斯仁·那達米德  演唱:烏雲陶麗  鋼琴:崔錦蘭、金月姣  2男女生二重唱:『永不分離』  選自原創歌劇《木雕的傳說》  作曲:斯仁•那達米德  演唱:烏雲陶麗、毋攀  3女聲獨唱:『這裡的早晨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