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是基層門診最常見的就診原因之一,但也是各式各樣「土辦法」、「經驗療法」最多的一種臨床症狀。2020 年 11 月,《慢性腹瀉基層診療指南(2019)》正式發布,為基層醫生提供了慢性腹瀉診治的科學指導。
《慢性腹瀉基層診療指南(2019)》由上海醫學會消化分會委員、消化系統疾病基層診療指南編寫專家組成員、上海嘉會國際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夏璐教授執筆,前後歷時一年多,經歷多次修改,最終完成編制。
指南介紹,據估計,我國大約 3%~5% 的人群患過慢性腹瀉。不過,慢性腹瀉雖然常見,其發病原因及機制卻比較複雜,病程遷延,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並造成較大的社會負擔。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同期發表的述評認為,《慢性腹瀉基層診療指南(2019)》闡述了成人慢性腹瀉的發病機制、分型、診斷和治療,從慢性腹瀉的定義開始,簡述引起慢性腹瀉的常見病因、鑑別診斷與臨床分型,旨在通過提供基層醫生對慢性腹瀉的認識和診治水平,進一步規範化慢性腹瀉的診治,並強調了慢性腹瀉分級診治、及時轉診的理念,為基層醫療機構對慢性腹瀉的診治和管理提供依據。
述評指出,對慢性腹瀉的管理基於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無論是初診或是確診後的長期管理,都需要臨床人員對患者進行充分的健康教育,與患者保持充分、及時的溝通,重視醫患共決策在改善預後中的重要作用。
《慢性腹瀉基層診療指南(2019)》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常見疾病診療指南》之一。該系列指南由中華醫學會於 2018 年啟動編制工作,旨在針對基層常見病、多發病編寫基層適用的指南,以規範、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水平,進一步落實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其中,消化系統疾病基層診療指南編寫專家組由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分會常委兼副秘書長、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李景南教授,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副主委周亞夫教授擔任組長。
而負責執筆慢性腹瀉專病指南的夏璐教授,曾任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現為嘉會醫療消化內科及內鏡中心總監、嘉會醫療中心醫療副總監,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副教授,擁有豐富的臨床實踐及醫學研究經驗。她不僅擔任上海醫學會消化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微生態協作組、內外科對話協作組委員等多個學術職務,還是多份消化醫學期刊的審稿專家,並擔任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版編委。
文章來源: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