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就在跟朋友做出國自由行的計劃,今年三月底正好都有空,就把第一站選在了最近的越南(後續準備一年解鎖一國),算是試水吧。回來以後,感覺可以把這次行程總結一下,對於第一次去的朋友應該有些參考意義。
去之前還有一段小插曲,本來是跟兩個朋友同行,結果在辦理籤證的當口,一個朋友發現自己護照都沒辦,最後這貨只能目送我們起飛。所以,友情提示,一定要先確保自己護照已經在手,不然做再多準備都是無用功。
去之前準備工作還是不少的。首先肯定是要辦理籤證了,直接去萬能淘寶找一家做越南籤證辦理的旅行社,把護照首頁拍給他們三天之內就能搞定,也不貴,兩三百的樣子吧。然後就是在旅行社辦越南的手機卡,幾十塊就可以買到。在手機上下載谷歌翻譯和谷歌地圖,出國以後塞上越南的手機卡就可以使用了。另外,建議也安裝註冊Booking訂房和Grab約車,國內的那些旅行APP也可以用,但是出去以後會發現還是Booking更通用。最後,就是貨幣兌換,我提前打電話去銀行預定,換了些美元,最後出境時在機場的窗口換了點越南盾(越南盾與人民幣的換算方式,網上也有很多介紹的帖子,越南盾去掉三個0,再除以3,差不多就是人民幣的數)。個人建議,多兌換點美元(一般情況建議每個人兌換200-300美元就差不多了),再兌換少量越南盾,因為美元流通度不比越南盾差多少,但攜帶起來比越南盾方便多了,而且越南盾可以持銀聯卡在越南的ATM隨取隨用。至於其他的私人物品,就看需要自己準備了。
我們是從廣州出發飛河內,到達河內機場以後打個出租到了提前預定好的酒店(建議使用Grab叫車)。河內能用中文正常交流的人比較少見,但是大部分酒店和餐廳服務人員都可以英語交流。如果遇到不會英語的,提前下載的翻譯軟體就派上了用場。到河內以後,建議先嘗一下法棍三明治,很有當地特色的食物,好吃不貴,合人民幣六七塊的樣子,路邊經常可見,並且路邊攤的老闆也都會幾句英語,沒有標價的可以直接問「How much」(此處要提醒一下,越南人說數字的時候都是按千記單位的,比如他們說fifty,指的是50K,也就是5萬越南盾)。河內不算是旅遊城市,所以就去了四個地方:還劍湖,聖約瑟大教堂,胡志明紀念館和西湖。說是四個地方,其實很集中,快的話一天就可以走完。四個地方沒什麼說的,按照地圖走就可以,都不需要門票。只不過西湖很大,想要逛一圈的話,最好打個摩的。晚上找了一家店吃了頓越南河粉,7萬越南盾,合人民幣20多,味道不錯,還是很推薦去嘗試一下的。不過,河內的物價確實比其他地方高一點,後面去的地方,物價基本沒有發現比河內高的。還劍湖邊上有一條老街,街邊有各種水果小販和小吃攤,晚上邊吃邊逛,感覺很不錯。
河內的出來下一站是峴港,交通工具直接找酒店人員幫預定的SleepingBus,就是我們國內的臥鋪客車,約好時間在酒店等著會有人來接。峴港是旅遊城市,會中文的人很多。我們住的酒店前臺就一直用中文跟我們交流。原諒我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在國外酒店可以用母語交流而不再用英語,還是一件比較親切的事。酒店性價比很高,海景,雙人間一晚兩百多,露天泳池、健身房、撞球廳和自助早餐都是免費提供的(在峴港這些設施應該算標配)。酒店有摩託車租賃服務,一天合人民幣60左右。在越南,摩託車是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所以租車服務隨處可見,價格從30-80不等(租期為24小時)。酒店的租車可能稍貴,但是車比較新。我們在飛豬預定的巴拿山門票,商家會告訴你到景區門口找相關負責人取票。早上騎車從市區加好油就跟著導航出發(加個3、5萬越南盾就足夠了,折合人民幣十幾塊),路程接近30公裡。不得不說在越南郊區騎行本身就是一件很暢快的事,馬路寬敞且車輛極少,兩邊都是山林綠化帶,真的是肆意馳騁。在國內,這種感覺只在貴州體驗過。到達巴拿山景區,有專門的摩託車停車場,而且是有專人看管的,設施很完善。最讓人意外的是,遊覽完回來取車時沒有收費,我們很詫異的問「For free?」,工作人員理所當然的回了句「Yes」。這一點,應該是國內很多景區值得學習的地方。
在景區入口處找到商家人員拿到景區門票,並且每人多加70人民幣買了兩張自助餐票(後面會講到,很超值)。在入口處可以看到很多講中文的導遊,前期可以選擇跟隨旅行團去坐纜車的地方(有很多說中文的導遊)。上山的纜車分兩段,第一段先到法國小鎮,一個很有歐式風情的漂亮地方。可以在上面參觀各種建築,觀看音樂表演。參觀完基本到中午了,可以直接去就餐區(除了前面說的自助餐券,還有很多其他地方可以就餐,貌似都不錯,建議根據個人口味選擇)。我們選的自助餐區是在城堡的底層,視野很好,窗外就是巴拿山景區。食品區很豐富,而且味道也很好,邊品嘗美食邊欣賞窗外的景色,在國內真找不到這樣性價比超高的地方(當然是忽略了收入水平差距的)。吃完午餐休息一下就可以去坐纜車的第二段,這一段的終點是山頂的法式花園和網紅橋--對,就是那座兩隻大手託起來的海拔1400米的金橋。走過金橋打一遍卡,再穿過地下酒窖,最後到花園俯瞰一下巴拿山,也就到了該回去的時候了。下山的纜車是一站到底的,出來以後直奔停車場返程。回到市區的時候才4點多,我們直接沿著海岸線往北到了靈應寺--沿著盤山公路到頂,能看到一座巨大的觀音像,在這裡可以眺望整個海岸線。靈應寺的停車場不是免費的,但也不設定數字,隨緣給,在我看來更像是香油錢。由於前一天在店裡吃感覺物價並不比國內低多少,所以我們自己到海鮮市場(地圖導航)體驗了一把。買了兩隻龍蝦,三隻花蟹還有花甲和其他貝類,一共花了200多,算上加工費也不到300,很超值。
峴港的下一站,是國內遊客最喜歡的地方--芽莊。這次選擇的飛機,讓酒店前臺幫忙叫的Grab到機場。在此需要提醒一下,一定要看清登機樓是哪個,我們開始就是找錯了候機樓沒找到航班,最後問的工作人員又多跑了一段路。越南的航空還是挺便宜的,從峴港到芽莊的機票才200多人民幣(機票80多,剩下的是稅)。航班降落地是金蘭機場(位置靠窗的話降落前可以俯瞰金蘭灣),距離芽莊市區有一段距離,不過出來以後門口有機場巴士可以直接到芽莊,每人5萬越南盾(不到20人民幣)。
芽莊的旅遊開發資金主要來自中俄兩國,所以會中文的人很多,甚至有很多中國人在這邊開餐館(去過一家,味道、價格都可以,而且最後是用支付寶買單的)。芽莊的景點很多,不過由於時間原因加上對其他的不是很感興趣,我們只去了一個鍾嶼石岬角(想去其他地方也很簡單,各大旅行APP都有相關項目,或者自己直接騎車導航到經典門口買票也可以)。鍾嶼石岬角作為電影《情人》的取景地,確實是一個很浪漫、漂亮的地方。它正處於海岸線的拐點,站在巨巖上,視野開闊,海風拂面,非常舒服。剩下的時間,我們租了輛車沿著金蘭海岸線騎行了一百五十公裡(往返),從芽莊市區到金蘭的海岸線公路上,隨處可見波瀾壯闊的景色。尤其是到了金蘭的時候,天色有點陰暗,遠處的海水是深藍色,真正讓人見識到了什麼叫海天一色。在此還是要提醒一下,越南的空氣品質非常好,所以光照強烈,如果要沿著海岸線遠距離騎行,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我就是因為沒有做,回來以後雙臂起了水泡(密恐症患者看到能嚇昏過去那種),將近一周時間才完全消退。此外,在芽莊,吃過最好的美食就是69老鴨鍋,非常美味,值得推薦。只不過地方有點偏,可以搜索導航。
芽莊的下一站是胡志明,也是我們出行的最後一站。去之前查了一下胡志明的景點主要是些人文景點,不是很感興趣,所以在機場附近逛了逛,就回國了(當然,感興趣的朋友還是可以查一下去參觀的)。由於回國的目的地是深圳,所以航班選擇了胡志明飛香港的。一來比較近交通方便,二來香港的國際航班比內地便宜。在香港降落的時候帶好護照就可以過安檢,出來以後機場有直接辦理到深圳口岸車票的,辦理完車票去候車區等,就可以直接回到深圳口岸。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給初次出國尤其是去越南旅行的朋友一點經驗,所以用語儘量通俗直白,希望大家看的時候不會感到有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