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廈門市園林植物園李兆文《淺談多肉植物:從景天科到仙人掌科》一文,已獲作者授權)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多肉植物是如景天這般肉肉的、萌萌的,然而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從廣義上來說,仙人掌科(Cactaceae)植物也是多肉植物的一種,但由於仙人掌的多樣種類、生理以及型態較其他多肉植物來得特殊,在園藝學上,人們通常會把它們與一般其他多肉植物分開,專稱為仙人掌類(Cacti)。
一、仙人掌科也有花而且還很美
古人有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而在四月這個穀雨時節,仙人掌科的許多植物,則用它們的美好,向人們展示著自己。
仙人掌全科原產於美洲。其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刺座,刺座也稱小窩,網孔,大小與排列方式因品種而異。刺座上會長出刺、毛、仔球、花蕾等。
原始的仙人掌類植物是有葉的。經考證,距今700萬年前,安第斯山形成,對南美大陸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原來溼潤的熱帶雨林慢慢變成乾旱的熱帶荒漠和熱帶草原,而原產於此的仙人掌類植物為了減少水分蒸發,適應氣候環境,經過自然選擇,葉片逐漸退化成圓筒狀,進而又退化成鱗片狀,最後完全消失。如今只有個別品種還保留著原始態,如仙人掌屬的櫻麒麟。
仙人掌科植物形態奇特,大小迥異從幾釐米大的小球到十幾米高的巨柱(如摩天柱屬的武倫柱)都有。它的刺在分類和觀賞都有一定的意義,根據其著生位置可分為中刺和周刺。刺的形態各異,有的狀如圓錐,有的細如髮絲;有的彎如魚鉤,有的利如鋸齒。刺色豐富,有黃、白、嘿、褐、紫等,新刺色澤豔麗,老刺則較為灰暗。
仙人掌科植物的花也極具觀賞性,其有漏鬥形、喇叭形、管狀、圓筒狀等。花色有白、粉、紅、黃、橙、紫紅等多種,有的還具有金屬光澤。多數仙人球品種在天氣晴朗的上午開放,午後閉合,也有少量白花品種在夜晚開花。
二、仙人掌科植物的繁殖方式
仙人掌科植物繁殖方式有嫁接、扦插、分株和播種等。嫁接最適宜在春末夏初季節的晴天進行,選取健壯的接穗和砧木來操作,主要有平接和劈接兩種方式。平接適用於球狀或柱狀,劈接較適合掌狀。目前較常見嫁接都是平接。以羽稜柱 Selenicereus testudo為例:
分株是掰下植物仔球或側芽,待傷口晾乾後上盆。播種以20℃-27℃溫度為佳,對於盆栽先進行浸盆,即將帶孔的培育盆置於事先準備好的水層上,慢慢下放,讓水自從孔裡被吸收上去,直到土表面吸水飽和,然後進行撒播即可。如是地載,則在保持土壤溼潤的情況下進行撒播。
三、仙人掌科植物並不能防輻射
在很多人看來,仙人掌科植物能防輻射,其實這是知識誤區。仙人掌科植物會在夜間吸入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故而是夜間「氧吧」。 相對於常見的大多數植物來說,仙人掌科植物對太陽光中含有的非電離輻射的耐受力強些,它並不能使它旁邊的人免受或少受日常電離輻射的影響,而它本身,也會受到這些有害輻射的傷害。
編輯:何鄭燕 劉偉瓊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並希望轉載,請在轉載時標明【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
「點擊標題查看精彩熱文↓」
《你身邊的輻射源會是它?!》
《周末踏青挖野菜去!8種野菜長知識!》
《明星吸毒真能減肥?科學告訴你NO!》
《柴靜沒告訴你的防霾實用手冊》
《人的一生真的要吃九噸食物嗎?》
投稿及合作請聯繫電話:010-62103318 郵箱:zl@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