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才女林徽因,不少人總是對她與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之間的愛情糾葛很感興趣。了解了他們的過往,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林徽因到底有什麼魅力,能得三位大才子青睞?
於是有人找出她的照片,確實這是一位長相清秀的女子,但與她的才情相比,這顯然是不重要的。貼在林徽因身上的標籤有很多,而且個個分量不輕,其中有:建築師、詩人、作家、教師。作為建築師,她為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基礎;作為作家,她發表了大量散文和小說;作為教師,她在清華大學教書。而作為詩人,她的許多詩作曾風靡一時。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林徽因很美的一首情詩,詩的名字叫《情願》。此詩是寫給苦戀自己多年的徐志摩,全詩清麗雅致,開篇9字就驚豔了。不少人讀完都感嘆:原來現代詩也能這麼美。
我情願化成一片落葉,讓風吹雨打到處飄零;或流雲一朵,在澄藍天,和大地再沒有些牽連。但抱緊那傷心的標誌,去觸遇沒著落的悵惘;在黃昏,夜半,躡著腳走,全是空虛,再莫有溫柔;忘掉曾有這世界;有你;哀悼誰又曾有過愛戀;落花似的落盡,忘了去這些個淚點裡的情緒。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閃光,一息風更少痕跡,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經在這世界裡活過。
面對徐志摩的苦苦追求,林徽因是矛盾而又無奈的,這一點從這首詩中就能看出來。她的無奈不是因為下不了決定,而是不知道用哪種方式拒絕。全詩共分為4章,通篇以落葉、白雲等意象自比,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無限傷感。
第一章開篇就是一句「我情願化成一片落葉」,可謂十分驚豔,這也是林徽因常用的開頭。落葉隨風飄零,這樣就能毫無牽絆,可見詩人內心的無奈。她又希望自己能變成一片流雲,這樣就能更加灑脫。這一章中的落葉、風雨、流雲,藍天,一起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奇妙的詩境,美得令人心醉。
而第二章則是抒寫自己的傷心、悵惘和失落。說起來林徽因和徐志摩認識的是很早的,初識徐志摩時林徽因才16歲,那時候的林徽因帶著少女的懵懂和對愛情的嚮往,與徐志摩書信往來,徐志摩也給她寫過不少情詩,這段時間對二人來說都是很美的回憶。所以回憶起過往種種,並寫下這首情詩,林徽因是傷感的。
第三章承接上一章,既然不可能,就再莫有溫柔,只能選擇忘記,所以「忘記」成了這一章的主題。忘掉過去的愛戀,讓它如落花般消逝,從此再也不要帶著淚眼去回憶過去。在這一章中詩人由糾結變成了決絕,語氣也更加強烈。
最後一章是全詩最妙的部分,詩人幻想大家都放下的那一天,一閃光、一息風的比喻令人眼前一亮。忘記對方的痕跡看起來很絕情,但卻是最好的結局。這樣的落筆也與第一章遙相呼應,落葉和流雲也終將獲得沒有羈絆的人生。
縱觀這首詩,通篇沒有華麗的辭藻,筆調清麗而又自然,讀來如同一曲溪水從心間緩緩流過。但詩人的感情卻又是強烈的,矛盾與糾結,回憶和忘卻,舍與不舍,都藏在了字裡行間。令人印象深刻,這也是這首詩受到許多人喜愛的原因。可惜的是詩人雖已經用了「沒有些牽連」、「再莫有溫柔」、「你也要忘掉了我」等決絕的語句,但卻仍無法讓徐志摩忘情。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