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逝世一年後,林徽因心痛地寫下首悽美之作,從開篇美到結尾

2020-12-11 美詩美文

1931年,對文壇來說是一個損失年,這一年34歲的徐志摩先生逝世。在眾人的扼腕嘆息中,很少有人會注意到林徽因的表情,但大家都知道徐志摩是為赴她的演講會而遭遇不幸。此事過後,27歲的林徽因在公眾面前消失了好一陣子,文壇失去的是一個天才詩人,而她失去的是摯友、是知已、是一個年少時的夢。

林徽因初識徐志摩時才16歲,那時候的徐志摩對她來說,就是一個少女的美夢,夢醒後她選擇了接受現實。後來他們還一直書信往來,但只限於交流各種學習心得和近況,此時的徐志摩是她的藍顏知己。

1932年,徐志摩逝世一年後,林徽因心痛地寫下了這首悽美之作《別丟掉》,這是她想對徐志摩說的話,是她的心裡話。同時這也是她平生絕美之作,全詩從開篇美到結尾,字字句句都寫進人的心坎裡。讓我們來品一品:

《別丟掉》別丟掉這一把過往的熱情,現在流水似的,輕輕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嘆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著那真!一樣是明月,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 只有人不見,夢似的掛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話——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著有那回音!

林徽因一生寫過不少詩作,這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發表出來後人們才知道原來最懂徐志摩的還是她。藍顏已逝,這些話對方是聽不到的,林徽因自然也是知道的,所以詩中種種「別丟掉」、「保存著那真」、「仍要相信」與其說是寫給對方,不如說是在鼓勵自己。徐志摩的率真,對生活的熱情和追求,會一直感染著自己,讓自己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放棄,讓自己不因悲痛而徘徊不前,這才是這首詩的初衷,這也是她用來鼓勵所有悲痛者的話。

全詩可以分為兩小節。第一節開篇就直抒胸臆。徐志摩過往的熱情就像一把火似的,曾照耀了詩壇。所以哪怕如今這火已滅,但他的熱情卻仍留在了人間,提醒著世人要保持著那份真。徐志摩有一首名為《康河晚照即景》的經典作,在文中他寫道:「任天堂沉淪,地獄開放,毀不了我內府的寶藏」,這也是林徽因很愛的句子。山泉底是黑暗也罷,松林間再寂靜也好,不用嘆息,因為徐志摩身上有些東西是毀不掉的。

第二節「一樣是明月」開始到結尾。在林徽因心中,徐志摩是明月,是燈火,是黑夜中的滿天星,如今他雖不在了,但卻一樣能照耀天空。因為他的詩作經典會長留人間,就像那山谷中的回音,清亮不絕。在這一節中詩人連用明月、燈火和滿天星的比喻,形象生動,而又飽含深情,道出了自己的心聲。而最後詩人以山谷中的回音落筆,充滿著感染力,也讓全詩的感情達到高潮,回味無窮。

很多人不理解,為何徐志摩一生都對林徽因不忘情,其實從這首詩中我們就能找到原因。因為林徽因是真的懂他的那個女人,當眾人在為他扼腕嘆息時,只有林徽因能寫出這樣的詩句紀念他。不是每一種愛都需要朝朝暮暮,有些愛是能超越了男女之情,而又遠不只友情那麼簡單的。這首詩中的愛大家讀懂了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徐志摩死後林徽因寫下首情詩,堪稱中西合璧的典範,美得令人心醉
    到了近現代用「無題」來寫古體詩,最厲害的要屬魯迅先生,魯迅曾寫過數首無題詩,其中「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更是流傳多年的金句。先生之所以寫用這個題目,當是心中的家國情懷太深,不知該用什麼詩名。而近現代用「無題」來寫現代詩的人也不少,最厲害的筆者認為是才女林徽因。
  • 徐志摩寫了首肉麻情詩,林徽因9年後回詩一首,文字靈動令人嘆服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這是徐志摩在給梁啓超的信中寫的一句話,後來很多人認為這是他向恩師表明自己對林徽因的愛意。這8個字聽起來有些悲情,卻也寫出了徐志摩敢愛的一面。徐志摩初識林徽因時,她才16歲,其獨立的個性和不凡的才情吸引了多情的他。
  • 林徽因最美的情詩,寫給追求自己的徐志摩,開篇9字就驚豔了
    對於才女林徽因,世人總是過多地關注她的感情,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三人之間的愛情讓後人津津樂道。卻忽略了她的才情。作為作家,她發表了大量散文和小說;作為教師,她在清華大學教書。而作為詩人,她的許多詩作曾風靡一時。
  • 林徽因最美的情詩,寫給曾經追求自己的徐志摩,第一句便令人心醉
    很多人初讀,不知林徽因到底是寫給誰的,要用上這麼美的語句。有說是林徽因寫給自己剛出生的兒子梁從誡的,也有說是林徽因悼念在天國的徐志摩所作。 其實除了《你是人間四月天》以外,還有一首情詩也同樣的美,開篇第一句便令人心醉。這首詩可以確定是寫給徐志摩的了。不過並非是懷念與追憶,而是用來拒絕徐志摩的。
  • 林徽因婚後寫下的絕美情詩,一開篇就如夢如幻,通篇就是一個美字
    對於才女林徽因,世人總是過多地關注她的感情,卻忽略了她的才情。似乎她的成功,總是與生命中的那兩個男人脫不了關係,其實這種觀點是不客觀的。沒有徐志摩,林徽因仍是一位優秀的詩人,畢竟《你是人間四月天》與愛情無關,這是她寫給兒子的詩;沒有梁思成,林徽因仍會是一名優秀的建築師,因為她一生都熱衷於此。良好的出身背景、俊俏的長相、嫁入名門等,與她的才情相比,並不是那麼重要。她是一個獨立的女性,對生活、對事業都充滿著熱情,而對愛情她也有自己的觀點。
  • 徐志摩為林徽因捧場,不幸飛機失事,五年前寫的這篇散文竟成讖語
    為了聽林徽因的這場演講,大詩人徐志摩於當日搭乘「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不料,當飛機抵達濟南附近的上空時,突遇大霧瀰漫,飛機觸山而墜落,徐志摩不幸罹難,年僅34歲。當晚,林徽因的心被聽眾的掌聲和鮮花捧上了天,而同時刻,徐志摩雖然心飛到了北平,生命卻重重地砸在了山坳之下。
  • 林徽因最美情詩,寫給瘋狂追求自己的徐志摩,開篇9字便令人心醉
    林徽因是民國時期最有名氣的才女,但說到林徽因寫的詩,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詩是林徽因為自己的剛出生的兒子梁從誡所做。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說是林徽因是為了悼念在天國的徐志摩所做。林徽因寫的許多首詩都與徐志摩有關,或許是因為徐志摩是林徽因心中感情最初的萌芽,也是為數不多的知己。
  • 林徽因很美的一首情詩,開篇9字就驚豔了,原來現代詩也能這麼美
    提起才女林徽因,不少人總是對她與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之間的愛情糾葛很感興趣。了解了他們的過往,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林徽因到底有什麼魅力,能得三位大才子青睞?於是有人找出她的照片,確實這是一位長相清秀的女子,但與她的才情相比,這顯然是不重要的。
  • 林徽因與徐志摩、金嶽霖:人間四月天背後的謎團or真相
    ▲周迅在《人間四月天》中飾林徽因對此,費慰梅說過,林徽因「是她父親大姨太唯一的女兒,而她父親偏愛二姨太……」儘管林徽因早早接受了更為開放的教育,但徐志摩的已婚身份讓她自然地聯想到自己母親當年所受的羞辱。她不可能讓他作出拋開家庭來選擇她的決定。
  • 林徽因最美的一首情詩,寫給瘋狂追求自己的徐志摩,開篇就驚豔了
    詩人都很浪漫,不會輕易愛上人,可徐志摩看到林徽因後,卻瘋狂追求她,甚至不惜逼迫妻子張幼儀離婚。對於徐志摩的追求,林徽因非常苦惱,她根本不願背負破壞別人家庭的罪名。思慮再三,林徽因決定以文人的方式委婉拒絕徐志摩的追求,她寫了一首名為《情願》的情詩。
  • 徐志摩與林徽因—最愛是錯過,最美是回憶
    徐志摩對林徽因浪漫的狂轟濫炸不免風聲四起,譏諷無數,也讓十六歲的林徽因感到不知所措。後來梁啓超知道後還寫信給他,讓他注意點影響,畢竟都是有身份的人,更何況徐志摩正鬧離婚。他看後回信一封,說的誠懇,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後寫了一句讓梁啓超也頗為感慨的一句話:「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徐志摩的很多情詩林徽因都沒回,卻在他死後寫下這首詩,感人肺腑
    「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這話是林徽因名字的由來,語出《詩經》,是用來讚美周文王之妻大姒的賢德,用在林徽因身上剛剛好。年輕時梳著兩條長辮子,中年時燙著時髦的捲髮,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了印記,不變的是那淺淺的笑容。用「美」來形容她,顯然過於低級了,因為才華才是讓世人記住她的原因。
  • 泰戈爾作一詩歌,僅有三句,隱喻說出徐志摩與林徽因的關係
    於是每日就帶著林徽因出去遊玩,每到一處,總會給林徽因細細講解當地建築的美妙之處。於寂靜之處沉思,於喧鬧之地尋真,就此,林徽因展開與建築一輩子也解不開的情緣。二便是徐志摩。生命中總有些人,他們會帶來些什麼,也會帶走些什麼。你很難說清楚,與他的相遇是好還是不好。
  • 民國愛情往事:徐志摩,林徽因,陸小曼
    一個名叫張幼儀的女子,就這樣毫無防備地進入到了他的生命中。父親說:「她出身書香望族,家中兄弟都頗有名望,我很滿意,你們儘快完婚吧。」新婚之夜,徐志摩隨著看熱鬧的人群一同離開了,徒留張幼儀一人獨守空房。
  • 卑鄙還是無奈:搶到徐志摩的八寶箱後,林徽因用這樣的方式處理它
    隨後不久,徐志摩動了和張幼儀離婚的心思,當張幼儀不同意時,他喊出了一句「我等不及了,林徽因要回國了。」這時,張幼儀才知,徐志摩離婚,是為了林徽因。至於徐志摩如此急切地和張幼儀離婚,是為了更好地追求林徽因,還是為了更好地林徽因在一起,就只有《康橋日記》知道了。
  •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在我們所讀到的那些美妙的愛情故事中,我們可以從中讀到他們中愛情的甜蜜,也能讀到文人追愛不得的痛苦。司馬相如的一曲《鳳求凰》讓人們感受到了愛情的美好;陸遊的一首《釵頭鳳》,又讓人們體會到了愛情的悲劇。而我們的主角,二人也是有著才子、才女之名,但最終還是因為造化弄人,他們並沒有走到一起。
  • 梁思成林徽因正約會,徐志摩也跟來,梁思成只寫一句英文,情敵徐志摩心涼了半截
    徐志摩在英國遇到了林徽因,作為一個有婦之夫,還是不顧一切地追求起了林徽因這個待字閨中的少女,但是自從林徽因知道他有了張幼儀以後,並且知道張幼儀已經再次懷孕以後
  • 徐志摩寫過三月情,林徽因寫過四月天,網友:詩意的接龍
    在林徽因16歲的少女時代,第一個走進她的精神世界的的男人就是徐志摩。那時徐志摩已經成家,甚至第一次見面還把徐志摩叫成了「叔叔」。所以,開始交往的時候,林徽因與他交往並沒有多大戒心。但是隨著交往的加深,徐志摩的內心開始有老變化,他深深地喜歡上了林徽因。但是林徽因的感情是複雜的,她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眼前這個有才情又浪漫的已婚男人。
  • 餘秀華的悽美情詩,從開篇美到結尾,不少網友感嘆:人不可貌相
    對於這種作比,筆者也無法贊同,畢竟兩人的文筆差了不只一星半點。但有一點,她們很像,那就是:一直在罵聲中成長。那時候多少人一面驚豔於她的文字之美,一面又口吐著類似這樣的話:啥?一個沒出閣的大家閨秀,居然跑到野外去划船,還有沒有家教!
  • 泰戈爾為徐志摩、林徽因做月老:中印文壇上的歲寒三友
    從國外遊歷歸來後,林徽因隨著年齡增長、眼界拓寬,綺麗熾熱的少女之夢逐漸清醒,開始嚮往平淡安穩的現實生活。雖然通過泰戈爾訪華徐志摩得到了和女神再次接觸的機會,但詩人的浪漫情懷已不能讓她動心。一心想和林徽因重敘舊情的徐志摩情急之下,請泰戈爾在林徽因面前替他倆撮合,寫慣了愛情詩的泰戈爾如今面對這現實中的愛戀糾葛,充當了一回月老,可是事於願違。徐志摩陷入了痛苦的單相思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