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舌尖上的安全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
很多作為父母的朋友,對自家孩子的挑食是無可奈何。這個不吃,那個也不吃,通常吃一頓飯下來都要哄著才能吃完,特別是不愛吃蔬菜只愛吃肉的小孩子,更是讓人擔憂健康和體重。不少朋友以為,是自己的基因遺傳下來,讓小孩子不愛吃蔬菜,也有些人認為,小孩子就是太嬌貴了,餓幾頓就知道吃飯了。那麼關於挑食,大家到底知道多少呢?
科學表明,很多人挑食是先天決定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基因。比如說討厭吃香菜的人,並不是因為看到香菜擺到自己面前才不愛吃香菜,而是神經反射和心理因素告訴自己「我不愛吃香菜」。這些不愛吃香菜的人佔據全世界的1/7,研究表明他們身體裡多了一種OR6A2基因,這個基因能檢測到香菜的醛類氣味,這個味道怎麼聞都是臭的,所以不能接受香菜。
除了香菜以外,還有苦瓜、甘藍菜等蔬菜,這些蔬菜的苦味通常會讓小孩子們抗拒,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味蕾感覺不同,對口味造成影響。味蕾敏感的人,也就是TAS2R38基因變異的朋友,一吃到苦瓜,即使苦瓜經過焯水、爆炒、醃製等步驟,仍然能吃出那股苦味,但是做苦瓜的父母就認為苦瓜吃起來一點不苦,你就是太嬌氣。
除了先天基因造就的口味以外,還有一部分人群是因為過敏,比如說花生醬過敏、海鮮過敏、蔥姜蒜過敏等,這些也是先天體質的原因。但挑食完全就是先天因素絕對的嗎?答案並不絕對,因為我們的口味喜好會根據後天的環境而改變。就拿上面提到的苦瓜來說,小的時候堅決不吃苦瓜的人,長大後對苦瓜的接受度會提高,變得能吃苦瓜。
人類的味覺是能夠鍛鍊的,如果一個小孩子小的時候經常吃豆子一類的食物,那麼他們長大後會更容易接受豆子,甚至會在接觸更多豆子美食後,認為豆子更加美味。一個不怎麼能吃辣的人到了四川、重慶、湖南等地生活一段日子,就會因為當地的飲食改變自己的口味,變得能吃辣,並且認為辣很美味。
所以為了讓挑食的人能夠接受一些自己不愛吃的食物,第一是年齡和經歷變化,能夠改變自己的口味,去嘗試接受曾經不愛吃的食物。第二是獎勵機制,特別是讓挑食的小朋友多吃菜,要正面誇獎敢於嘗試食物的小孩子。第三是不要一口氣做某種食物,同一樣東西吃多了,是人都會膩,最好循序漸進改善。如果是生理上自然就不愛吃某種食物,就不要強求了,因為吃飯本身應該是美好的事情,要開開心心吃飯才行。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