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技巧】現在的數位相機增加了很多模式,初入單反的小白都不知道選哪個。那些想學單眼相機拍照的,面對複雜的參數也不會調,或者說用了錯誤的調參數思路,都會讓你的拍照效率變低。精彩的瞬間是不會等你的,只能爭取回來的。一個正確的使用單反思路是很重要的,在學習用單反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曝光三要素是什麼東西,各有什麼作用。
攝影不是單純的按快門這麼簡單,看起來曝光一樣的圖片,其實參數都會有所不同,出來的效果也會不同,這就是攝影發燒友常說的,玩攝影的樂趣。
就像上面圖片所示,兩張看起來曝光一樣的照片,但是在參數上大有不同,除了光圈一樣之外,第一張照片的快門比第二張要快,但是ISO感光度卻比第二張要高。放大一看,ISO感光度高的那一張在細節和畫質上沒那麼好,噪點略多,畫面沒那麼純淨。相反ISO感光度比較低的畫質就好很多,這就是不同參數拍出不同質量的畫面。
在觀感上會傾向於第二張,但是要實現第二張,需要的是三腳架,被拍攝物要靜止不動才行。第一張直接手持就可以了,被拍攝物動作幅度不大的也能拍得清晰。這是用了什麼法術才能實現呢?這就要畫重點詞了,那就是快門速度。
既然上面提到了快門速度,我們簡單說一下三要素是什麼意思。快門是相機控制曝光時間的部件,快門速度越短,CMOS傳感器記錄的數據的時間就越短,進入的光線也變小。相反,快門速度越慢,CMOS傳感器獲得的進光量越大,記錄的數據也就越多,畫面會更明亮。
光圈是控制進光量大小的一個部件,同時也是控制景深大小的重要參數,光圈越大,背景虛化越厲害,同時景深會變小。光圈越小,背景虛化沒那麼強,還有景深會變大,相對來說沒那麼容易跑焦。
最後是ISO感光度,可以理解為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在膠片時代,光線遇到沒曝光的底片時,膠片上的化學材料會發生變化。感光材料對光線非常敏感的,只需要一點點光就能完成曝光。也有些對光線反應比較慢,需要大量的光線完成曝光,後來就出現了ISO感光度這個參數了。感光度也不是越高越好,高感光度會伴隨著噪點和顆粒的產生,影響畫質。不過噪點問題能通過後期圖像處理去除,其代價是放大後的細節會變差。
說了這三要素之後開始,給大家看一張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圖:
上面是快門、光圈、ISO感光度的三角形關係圖,在這個三角形內,任何一點都對應著不同的快門、光圈和ISO感光度組合。簡單來說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快門速度的改變,必然會影響到光圈和ISO感光度。就好像上面那個例子一樣,光圈不變的情況下,想要獲得最佳的畫質,那就要把ISO感光度由1600調低到100,這時候想要獲得曝光一樣的照片,那就要將快門速度由1/60秒設置為1/4秒。
我們在拍攝的時候,需要提前知道要拍攝的題材是什麼,是風景?還是夜景?靜態類的題材一般是先確定好光圈值,白天就儘量用F8到F11的光圈值,光線不好或者夜景就用最大光圈,具體數值看鏡頭。手持拍攝的話快門速度不要低於安全快門,開啟鏡頭防抖或者機身防抖,實在不行就把ISO感光度調高一點。
偏運動類的照片就要先確定好快門速度,具體數值看運動主體,定好快門速度之後就可以調光圈和ISO感光度了。白天的話還好,光圈可以設置比較小的數值,獲取更大的景深,感光度一般都是ISO 100。光線稍差的時候,光圈開最大畫面都暗的情況下,那就只有把ISO感光度調高點了。機內降噪也建議開一下,拍攝RAW+JPG格式,方便獲得更大的後期空間。
全文總結:以上就是曝光三要素之間的關係分析,和拍攝思路。通過學習這些思路,助你在拍攝的時候能捋清思路,再也不會被參數所搞暈自己,在實戰中也能從容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