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當年,小編對攝影一無所知那會,很是佩服那些能操作單眼相機的人,總覺得單反很複雜,看著上面那麼多按鈕心裡有點發怵。學攝影之初,小編也找不到攝影學習的方向,不知道該先學什麼,再學什麼。那段茫然期總算熬過來了,現在腦海裡早已有一個清晰的攝影知識框架,知道先學什麼,再學什麼,然後再怎麼去提高。今天小編給初學攝影的朋友講講攝影的入門篇,也就是攝影三要素「光圈、快門、感光度」的知識,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想要拍出一張曝光正常的照片,就必須用到「光圈、快門、感光度」這三個,我們通過調整三個彼此的參數來達到正確曝光的目的,所以被稱為曝光三要素,這三要素是攝影基礎中的基礎,如果沒把它們搞懂,搞透,你即使學了其它再多攝影技巧都是枉然,就好比你連1+1等於幾都不會,你怎麼去算帳做會計呢?下面我們進入正題,來講講攝影的曝光三要素!
1.光圈
光圈用F來表示,F後面的數字是光圈的數值,比如F/2.8,就表示光圈開到了2.8的大光圈,光圈數值越小表示進光量越大,我們稱其為「大光圈」;光圈數值越大表示進光量越小,我們稱其為「小光圈」;這個理解起來比較繞,千萬不要搞錯哦。
光圈就好比是一個窗簾,想要多大的亮度取決於你拉開窗簾的多少。
F後面的數值越小,景深就越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光圈拍攝,主體後面的背景就會越模糊虛化,這樣主體就更加顯得突出,大光圈適合拍人像,靜物這類題材,當F後面的數值越大,景深就越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光圈拍攝,主體後面的背景就會越清晰銳利,這樣主體和背景都會清晰展現在畫面中,小光圈很適合拍風光類題材。
2.快門
快門是用來控制光線進入光圈多長時間的一個快門帘機構,我們平常說的快門速度是多少多少,其實就是指快門帘打開的速度,快門速度以「秒」為單位,例如1s、1/2s、1/50s、1/300s、1/3000s……等,分母越小,快門越慢,分母越大,快門越快。
假如你想將運動著的物體清晰定格凝固住,就需要使用高速快門,如用1\2000秒、 1\4000秒,甚至更高的快門速度。
3. 感光度
感光度用ISO+數字來表示,比如ISO50、ISO100、ISO200等,感光度就是相機對光的敏感度,ISO數值越高,對光的敏感度也就越高,照片就越容易達到曝光要求,ISO數值越低,對光的敏感度也就越低,照片就越不容易達到曝光要求,所以低數值ISO適合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採用。
那麼既然高數值ISO能很容易滿足正確的曝光要求,那我何不把ISO值設到高位,甚至最大,那豈不更好?這樣的想法當然是錯誤的,因為ISO是把雙刃劍,提高數值,可以方便曝光,但隨之而來照片會產生噪點,影響畫質的細膩程度,ISO越高,噪點越高,畫質越慘不忍睹。所以在一般光線好的情況下,我們儘量把ISO設到最小值來進行拍攝,只有當環境光線比較暗時,我們再謹慎的提高ISO來完成拍攝。
上面這三點,我們可以歸納到一張圖來說明:
第一行是光圈圖譜,可以觀察到光圈越來越小,背景就越來越清晰。
第二行是快門圖譜,可以觀察到快門越來越慢,畫面就越來越模糊。
第三行是感光度圖譜,可以觀察到感光度越來越高,畫面噪點就越來越多。
曝光要領:
當我們調節光圈、快門、感光度的任意一個,都可以讓照片提高亮度或者降低亮度,就是說都可以改變曝光。
①假如光圈是固定的,那麼我們可以改變快門和感光度數值來提高或降低照片的明暗程度。
②假如快門是固定的,那麼我們可以改變光圈和感光度數值來提高或降低照片的明暗程度。
③假如感光度是固定的,那麼我們可以改變快門和光圈數值來提高或降低照片的明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