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節日:端午!韓國的車輪餅VS中國的粽子,原來你們這樣過節?

2020-12-20 絨絨貓愛美食

中韓同源節日的發展史較長,隨著時間變化,在各朝各代也發生了許多不同的變化。

中國端午飲食習俗--粽子及雄黃酒

粽子,又叫角黍。即將竹葉泡溼,糯米發開,以肉、豆沙、大棗作為餡,包成三角或四角的形狀,蒸熟後可食用。端午吃粽子作為全國的風俗最早見於西晉周處撰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南北朝時,出現了雜粽,在米中放肉、板慄、紅棗等。唐宋時,粽子成為端午美食和禮品。粽子也出現菱形和錐形,還出現了製作粽子的店鋪。宋代時出現了艾香粽和蜜餞粽。元代時用箬葉包粽子。明代時改用蘆葦葉包粽子。清代南方地區出現了「火腿粽子」。現在,粽子的品種已有成百上千且各地的粽子都別具特色,其內涵也是根據當地的特產和風俗來定的。

夏季是細菌滋生的季節,為了預防傳染病,飲雄黃酒是人們解毒和保健的一種方式。雄黃酒的作法相對簡易,把雄黃、菖蒲葉泡在白酒後一段時間即可飲用。除了作為飲品之外,還可以抹在小孩子的臉部或灑在床上,有避毒、驅病的作用。

韓國端午飲食習俗--車輪餅

在端午時,人們用碎的艾草葉和面摻合製成的食物叫做端午餅,因其外形像車輪,又稱「車輪餅」。艾草屬草本植物,叫察氏菊。它對健康非常好,還有長壽的功效。在韓國有專門製作車輪餅的地方。艾草同時代表著招百福,具有殺蟲防治害蟲的作用。常插在門口用於避邪;在醫學方面,它還有理氣、暖身、祛溼等功效。在端午節中,也有其他地方選用草藥作為制餅的材料,這種餅稱為草藥年糕。

中國端午禮節習俗—掛艾及戴彩繩

懸掛艾草和菖蒲習俗在漢末時已存在,到了魏晉後開始風行。家家戶戶掛艾草主要用來避邪。人們通常是將艾草用紅紙綁成一束,插在門前或者掛在門上。有的人還將艾草做成老虎的樣子並掛在門上,稱為「艾虎」或是將艾草做成人的形狀掛在門上稱為「艾人」。它不僅可以用於食用、懸掛,還可以用於裝飾。艾草和菖蒲有除菌和去味的功效,適合用於除瘟,對人的身體有好處。菖蒲在南方地區還可以作為藥酒在端午節時飲用。

在端午節中,人們運用一些配飾來驅五毒。戴五彩繩的習俗由來已久。古人崇拜五色,把它看作吉祥色。端午早晨第一件事就是為孩子戴上五彩繩,一般戴在手腕或腳腕。五彩繩的五色分別是綠、紅、白、黑、黃五色。這五色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人們認為帶五彩繩之後,不會受到來自任意一方鬼怪的威害,可以驅邪保平安。而且五彩線不可以隨意拆掉,在第一場雨時可以拋到河裡。寓意著讓河水把瘟疫和疾病都衝走,以求孩子茁壯成長。

韓國端午禮節習俗--端午祭

祭祀是韓國端午節的最大特色。端午原本祭祀的是中國詩人屈原。但是,在新羅時期,韓國出現了其他的祭祀人物且各地區祭祀不同人物。江陵地區紀念的是滅百濟、新羅並統一韓半島的金信庾,江陵人稱之為大關嶺山神,而慈仁地區紀念民族英雄韓宗愈將軍,後人因其功德而建廟。

由此可見,端午祭是十分受重視的節日,而且,它與中國的端午節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差別。但是,在差別之中,我們仍能看到二者的相似之處。在江陵地區的巫祭中,女巫會將木製龍船送至大關嶺外進行火祭,從巫祭的形式和時間上看,這一行為是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地區人們祭祀龍圖騰和划龍舟習俗。

你們有什麼端午節約定的習慣嘛~留言告訴我吧!

相關焦點

  • 都說韓國模仿中國,那韓國的節日真的和中國一樣嗎?其實並不一定
    很多人對於韓國這個國家並沒有什麼好感,因為有很多人覺得韓國這個國家在很多方面喜歡模仿中國,然後又將模仿來的東西標榜為自己的。而且這些東西基本都和中國的一模一樣,那麼今天就講講韓國的節日,韓國真的在每個方面都模仿中國嗎?其實並不一定。
  • 娘惹粽、槲葉糕、車輪餅……別國的端午怎麼吃?
    儘管名稱不同,但與端午節同源異流的節日版本,在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悠遠的歷史。它們的慶祝方式未必是我們所熟悉的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之類,然而在驅災闢邪、祈福納彩以及對於吃食的講究上,卻有太多相似於中國之處。一起來看看別國的端午餐桌都有哪些美食登場吧。
  • 端午節南北方,過節「差異」巨大!
    今天是端午節,小農女在這裡祝各位農業人端午安康!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原本是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祀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南北方過端午節有哪些差異」!南北過節差異南北方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 在嵐臺胞包臺灣粽子過端午 - 中國在線
    「要在平潭吃上臺灣粽子」端午時節,來自臺灣的王姐自己包起粽子,並於端午時節在海壇名街臺灣美食城內出售,讓在嵐臺胞以及平潭市民一嘗鮮香料足的臺灣北部粽子。「我們幾個在平潭的臺灣朋友聚在一起吃上我包的臺灣粽子,過節的氣氛濃鬱許多。」昨日,看到大家大口大口地吃著自己包的粽子,王姐滿足地說。去年端午:吃上平潭「麵餅」來自臺灣臺北的王蓓蕾去年來平潭經營美食坊,待客熱情隨和,大家都親切地叫她「王姐」。
  • 剪紙包粽子 邊境民警迎端午
    東北網6月6日訊 (陳鵬 記者包海多)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蘸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端午時,黑龍江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牡丹江邊境管理支隊東寧邊境管理大隊組織開展「粽意濃,端午情」系列活動,民警們一同話剪紙,包粽子,迎端午。
  • 掛艾草 包粽子 戴五色線……「這些端午習俗讓節日更有意義」
    大河網訊(記者 賀志泉)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6月24日,在鄭州街頭隨處可見賣艾草、賣香包,以及包粽子的場景,這些祖祖輩輩傳下的習俗你是否也參與了呢?陳慧介紹,下午會把這些食材洗洗蒸蒸,然後再將艾草掛在門口,這樣可以驅瘴避邪,等冬天幹了,再取回來泡泡腳,對身體也好。「這些習慣都是從小跟父母學的,雖然也有買粽子的想法,但想想還是自己包更有節日的氣氛,也更有意義。」陳慧說。除了這些常規的過法,對陳慧來講端午節另一個重要的意義在於可以借節日之名和家人聚會。
  • 日本、韓國、菲律賓如何過端午?華人朋友圈裡媽媽們忙著包粽子
    她前兩天特地把自己包的粽子帶過去,送給日本老師品嘗。老師表示,以前吃過,但覺得好像每次味道都不同似的,覺得挺好吃的,還問哪裡買的,多少錢一個。聽說她的粽子都是自己包的,又得知粽子還有很多不同包法和口味,老師感到很驚訝。 老師說,一到中國節日就有中國學生送節日食物,滿懷心意,很有人情味。還說日本的端午習俗是日本的平安時代以後,由中國傳入日本的。
  • 記諾亞舟海寧市慶安幼兒園「我們的節日 . 端午」主題系列活動
    萌娃探習俗體驗端午美——記海寧市慶安幼兒園「我們的節日 .一年一度端午到,慶安寶貝精彩嬉。萌娃探習俗 體驗端午美端午是什麼呀?老師老師,我奶奶在家開始裹粽子了,是吃粽子的節日嗎?應該是粽子節嗎?不對不對噢,我爸爸說這個節日叫端午節!端午節?電視上說要划龍船的,是要給龍過節嗎?我媽媽給我買了一個漂亮的香囊。明天就是我們的端午節了,你們知道端午節要做什麼嗎?
  • 插艾、吃粽子、系五彩繩、掛鍾馗畫 宿州人這樣過端午
    宋代歐陽修的這首《漁家傲》,描繪了端午節人們沐浴更衣、飲雄黃酒驅邪的場景,用「榴花」、「角粽」等標誌性景象營造了節日喜悅的氛圍。時至今日,懸艾、吃粽等端午習俗依然流傳著。端午,因在仲夏,順陽而上,也被人們稱為「端陽節」。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這些國家竟然也過端午節?!
    這些國家竟然也過端午節?!端午將至,舉國過節,但是你知道其它國家的人們怎麼過端午節嗎?他們的風俗習慣又是怎樣的呢?跟著本期專題一起來解密吧~越南農曆五月初五越南和中國一樣,也要吃粽子。日本屬於男孩子的節日和中國吃粽子喝雄黃酒不同,日本人在端午習慣吃「柏葉餅」、喝菖蒲酒。同時,為了讓男孩們茁壯、健康成長,將來事業有成,人們在家門口豎起鯉魚旗,擺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戰帽,有望子成龍的意思。韓國無粽無舟多祭祀韓國端午並不吃粽子,更沒有龍舟比賽。過節期間,韓國家庭會吃艾葉糕等點心。
  • 其實端午節不只是中國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歷史由來你了解多少?
    其實端午節不只是中國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歷史由來你了解多少?文/號外歷史之小玲 圖/網絡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共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也與元旦、春節、清明、端午、勞動節、中秋、國慶統稱為中國七個法定節假日。端午節即將來臨,除了吃粽子,懷念屈原,關於對端午節的歷史由來,大家還有多少了解呢?另外,你們知道嗎,其實端午節不僅僅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 夜讀|吃粽子,掛艾草,划龍舟,搶鴨子……又是一年端午時
    主播讀經典,「粽」情端午節!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鄆城融媒體中心主播王中慶,今天與您分享散文《又過端午》。吃粽子,掛艾草,划龍舟,又過端午節了。天剛亮,覺還沒有睡醒,朦朦朧朧中,手機不住地響了起來,按下接聽鍵,是遠方的親戚早早的送來節日的祝福。雖然吵醒了我的懶覺,心裡還是美滋滋的。親情嘛,總是人間最溫暖的、最能打動人心的東西,誰又少得了。端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歷史悠久。從前幾年開始,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國也規定這一天為法定的節日。
  • 外國人也過端午節:日本人豎起鯉魚旗,歐美人划龍舟
    但是,現在「歪果仁」們在端午節玩得不亦樂乎呢…韓國人端午忙洗頭「小的時候,媽媽會讓我們用菖蒲水洗頭,然後再洗澡,據說這樣一年可以非常健康。韓國到現在很多人到了端午節這一天,還保持著用菖蒲水來洗澡、洗頭的風俗習慣。」一位旅居中國的韓國女士這樣回憶。在韓國,全國性的端午習俗已日漸淡化,只有江陵地區的「江陵端午祭」保留下來。
  • 端午曾被兩次申遺,另一據說源於韓國的節日,周邊國家都在過!
    後來的事實證明,那個被韓國申遺的,和端午真的有關嗎?說它有關係,是因為它帶有「端午」二字,當你看到「端午」被別人申遺的時候,作為這個土地上的一分子,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內心是不是都存有一份遺憾和失落?端午節,明明是中國的,賽龍舟,吃粽子就不必說了,更重要的是,它後來成了用來紀念愛國的詩人屈原的,千年流傳下來的節日。突然之間怎麼就成了外人的東西?
  • 中國文化"出海" 看看外國人怎麼過端午節
    韓國:江陵端午祭有特色    5月27日,韓國號稱已有上千年歷史的江陵端午祭正式開幕,此次端午祭活動將一直持續至6月3日。圖片來源:網易     歷經千百年融合和演變,中國的端午節逐漸融入韓國文化,在韓國逐漸形成了「端午祭」這一特別的祭祀活動。江陵端午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江陵是韓國嶺東地區(江原道江陵市、束草市等地區)的中心,擁有典型的背山臨水的地理位置,因此自古對山神、城隍、龍神等的崇拜成為了當地主要的民俗信仰,並逐漸形成了地區性的大規模巫術祭禮。這就是「端午祭」的由來。
  • 包粽子 迎端午
    2020年6月23日,端午臨近,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護國鎮瓦窯村六組80歲村民巫德玉和么兒媳婦遊調霞一起,在家製作傳統手工粽子。村裡不少年輕人前來當「學徒」,體驗包粽子,傳承中國傳統端午文化。據了解,當地人有舞板凳龍的舊俗,板凳龍即由條凳拼接而成,舞板凳龍祈求風調雨順。條凳立起即為龍頭,祈求好的寓意,高度正好用來捆粽子。
  • 糖尿病過節怎樣吃不升血糖?三高人群必須掌握節日飲食技能
    而咱們國家歷史悠久,傳統節日不少,對應的食物更是花樣繁多:端午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 、冬至的餃子、元宵節的元宵(湯圓)等等,還不包括地方特色節日食品。不過每次過節,糖友的血糖總是會升上幾個點,這是不是節日食品的過錯呢?咱們先說說粽子。
  • 廈漳泉龍怎麼過端午:包粽子、吃滷麵、艾葉洗澡(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你要怎麼過節?  「端午節是富有剛健氣息的節日,是龍舟節、詩人節、民間體育節。」昨日,廈門文史專家彭一萬表示,閩南地區端午節活動有異有同,具有歷史積澱、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到端午節前,只要有時間,她都要到龍巖的母親家和泉州的兒子家裡去包粽子,有時候還到兄弟姐妹家裡去包。除了包粽子,每年端午節,在家門口懸掛艾草是必不可少的。「原來住在閩西的時候,端午節還會燒一鍋蓮藕老鴨湯。」  「今年端午節,我要到兒子家去過,家裡剛添了一個小孫子,5個月大。」傅惠燕說。
  • 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400字(精選四篇)
    外婆邊教我包粽子,邊給我講了關於粽子的傳說,原來這粽子還和大詩人屈原有關呢!今天可學到了不少呢!  我喜歡這滿滿粽香的端午節!  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400字(二)  農曆五月初五,是處處飄揚著美食香氣,瀰漫著火熱氣氛的日子。每家每戶都不約而同地在門上掛上了碧綠的艾草、菖蒲,灑黃酒,驅蚊蟲,以求端午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