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謀求自己的利益,實現「自我」價值不是一件天經義的事嗎?我也認為是這樣的。但是,還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他的「個人」利益與「自我」價值的實現需要職場的支持,需要公司給予援手。一個對「敬業」毫無意識的人,他的個人利益是什麼,他的「自我」價值又是什麼呢。
我們能看到很多職場新人以「遊戲」的態度對待工作,他們頻繁跳槽,覺得自己工作是在出賣勞動力,管理者也能理解這樣的一種希望,所以公司會提倡一種「遊戲型管理模式,用以提高員工工作的刺激性,告別一成不變的工作模式。管理者認為這樣是一種能提高員工工作能動性的方式,美其名曰新時代得有新的管理模式。君不見大企業的管理模式有多「能動」嗎?
想想中小企業也沒辦法,本身對人才的吸引力就不足,更多的時候都在做著為大平臺培養人才的工作。所以,有時候放低身段也是一種選擇,把更多的話語權交予員工,給予員工更多的表現機會,從而增加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只是這種想法,合理嗎?
公司的老闆和員工一開始就是一對矛盾體,老闆希望員工提供更高的效率,那少點錢,而員工希望獲得更多的錢,但少幹點事。所以,當員工有很多的籌碼的時候,他肯定會向老闆索取更多的回報。更甚的是有一個更好的機會擺在員工的眼前。你猜他會怎麼選擇,他會等到若干年後再跟你劈情操「當年有一個多好的機會,擺在我面前,我卻沒有好好地珍惜,選擇是後悔不已。如果上天再給我一個機會,我會選擇say yes」?所以,員工的跳槽有錯嗎?
但是,有想法的職場精英,他的選擇會更有技術含量一些。他會跳槽嗎?肯定會的,不過不是頻繁地跳。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在哪更有利於他「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在得到一份夢想的offer前,他會很明確自己的角色,今天的平臺於他日後的發展有著什麼的重量。公司重視有忠誠度和能力的員工,只有公司給予機會,他才有資格去獲取更多的資源。他當然很明白現在還得依賴公司這個平臺才能獲得想要的資源,也才能機會去實現自己的「自我」價值。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員工做出貢獻;對於員工想獲取更好的工資待遇,甚至實現「自我」價值也離不開公司的支持。
我個人認為敬業必須是職場中最應值得重視的話題,當員工能理解敬業的重要性,當然也能感恩企業栽培,願意為企業出力氣,做出成績。團隊間的關係也多了幾分同伴的氣息,少點「利益」衝突,合作起來自然也就多了一點默契了。企業嘴裡總是在說「人才的第一性」,推動企業走向成功一定是員工的功勞。來點實際行動,行不行?要知道一個公司的生存依靠少數員工的能力和智慧,卻需要絕大多數員工的辛勤工作。
管理者在用人時不僅重視員工個人能力,更重視員工的個人「品質」,而「品質」中最關鍵的就是忠誠度。管理者都知道市場並不缺乏有能力的人,缺的是那種既有能力又忠誠於我的人,這才是每一個企業管理者的理想人才。
這就是一個謀求個人利益的戰場,管理者們寧願信任一個能力差一點卻足夠忠誠的人,而不願重用一個哪一天會成為自己敵人,背後插自己一刀的人。所謂「愛才之心,人皆有之」,但「害己之心,絕無僅有」。如果你是管理者,你肯定也會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