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文引用數看我國科技創新力

2020-12-25 科學網

 

改革開放30年,我國綜合國力有了極大提高,科技事業也有了長足進展。作為科學研究和技術進步的產出標誌之一,我國科技論文的發表數量20餘年來也一直快速上升。2006年我國在國際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已達17.2萬多篇,僅次於美國,為世界第二。

 

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判斷一篇論文的內在價值及其創新力,該論文發表後被他人引用的次數是重要指標。全球學術研究和科技創新領域信息解決方案供應商Thomson Reuters(湯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團就用這些量化數據來預測諾貝爾科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和經濟學)得主。2002年以來,在它所統計的各學科引文桂冠者中,有12位獲得了諾貝爾獎。

 

湯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團的產品「基本科學指標」會定期公布最新統計和分析的,來自全世界近150個國家和地區在最近10年和加2個月、加4個月、加6個月、加8個月、加10個月內發表的科技論文總量、所有論文總的被引用次數以及每篇論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數。

 

2008年11月初,基本科學指標公布了147個國家和地區從1998年1月1日到2008年8月31日(即10年8個月)的統計數據,加上以前我們收錄的數據,可以看到近10餘年來,我國在國際上發表的科技論文被他人引用的次數在穩步上升。而且,科技論文總的被引用次數的上升速度,超過了所發表的科技論文數的上升速度。這表明我國的科技創新力在穩步提高,也證明了我國科技界正在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只有科技創新力提升,才能使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後勁。表一列出了這些數據。

 

表一 基本科學指標今年11月的中國數據

 

發表論文的時間段 被收錄論文總數 論文被引總次數 篇均引用次數

 

1992.1.1~2002.6.30(10年6個月) 193691 494157 2.55

 

1997.1.1~2007.6.30(10年6個月) 445466 1718847 3.86

 

1997.1.1~2007.10.31(10年10個月) 493851 2042288 4.14

 

1998.1.1~2008.8.31(10年8個月) 573486 2646085 4.61

 

在2002年6月30日的數據中,印度的篇均引用次數是2.80,俄羅斯是2.60,均超過我國的2.55。到今年11月初的數據中,印度是4.59,俄羅斯是4.10,均低於我國的4.61。這從另一個方面佐證了我國的科技創新力在上升。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我國的科技創新力同科技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是相當大的,尤其是基礎研究領域。為便於比較,表二列出了基本科學指標今年11月公布的從1998年1月1日到2008年8月31日的10年8個月中,收錄論文總數超過10萬篇的22個國家和地區的總論文數和篇均論文被引用次數。

 

表二 科技論文總數前22名排位(1998.1.1~2008.8.31)

 

名次 國家或地區 論文總數 篇均引用次數 名次 國家或地區 論文總數 篇均引用次數

 

1 美國 2959661 14.28 12 印度 237364 4.59

 

2 英國 838089 11.74 13 荷蘭 231682 13.59

 

3 日本 796807 9.04 14 韓國 218077 5.76

 

4 德國 766146 11.47 15 瑞典 174418 12.94

 

5 中國 573486 4.61 16 瑞士 168527 14.85

 

6 法國 548279 10.82 17 巴西 157860 5.58

 

7 加拿大 414248 11.68 18 臺灣 144807 5.72

 

8 義大利 394428 10.25 19 波蘭 131646 5.82

 

9 西班牙 292146 8.91 20 比利時 125520 11.64

 

10 俄羅斯 276801 4.10 21 土耳其 111749 4.01

 

11 澳大利亞 267134 10.42 22 以色列 109637 11.04

 

從表二的數據可以看到,科技發達國家的篇均引用次數絕大多數都在10以上。有些國家發表的科技論文數量不是很多,但篇均引用次數很高,超過11,像瑞士、瑞典和以色列。在發達國家中,只有日本的篇均引用次數不到10。

 

在22個分學科統計數據中,我國有個別領域的篇均引用次數很高。分子生物學基因學的篇均引用次數為9.41,在所統計的10年8個月中,該領域共發表科技論文7310篇,總的被他人引用次數為68756。

 

今年11月初,溫家寶總理在視察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時說:「要進一步夯實我國的科學基礎,大力加強基礎和前沿研究,推動我國已有相當優勢的學科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相信我們只要在各個方面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隨著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對科學研究,尤其是對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不斷增加,我國的科技創新力一定會進一步上升。

 

(作者系中國疾控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研究員)

 

《科學時報》 (2008-11-25 A1 要聞)

相關焦點

  • 我國國際科技論文引用次數躍居世界第二 高被引論文增加18.7%
    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 田曉航、餘曉潔)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31日發布的最新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2007年至2017年10月我國科技人員發表的國際論文共被引用1935萬次,較2016年統計時增加29.9%,超越英國和德國躍居世界第二位。
  • 中國國際論文被引用數 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二位(厲害了,中國科技)
    原標題:中國國際論文被引用數 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二位(厲害了,中國科技)   本報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劉詩瑤)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31日發布的最新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2007年至2017年10月我國科技人員發表的國際論文共被引用19335萬次,較2016年統計時增加29.9%,排名比去年上升兩位,超越英國和德國躍居世界第二位
  • 我國科技論文國際影響力持續上升
    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郭鐵成介紹,2019年我國在155種最具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為13068篇,比2018年增加1750篇,連續第十年排在世界第2位。「作為國際公認的享有很高學術聲譽的科技期刊,2019年,《科學》《自然》和《細胞》共刊登論文6456篇,其中中國論文425篇,排在世界第4位。美國仍然排在首位,發表論文數為2562篇;英國、德國分列第2位、第3位。」
  • 我國科技論文三大檢索系統論文總數首次超過德國
    2006年10月27日,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主辦,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十四屆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在京召開。「2005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正式公布。    2005年,我國科技論文數量和質量與上一年相比取得了穩定的增長,三大檢索系統論文總數首次超過了德國,1996-2005十年間我國論文被引用數已排在世界第13位,比1995-2004的十年段提高了1位。
  • 淺析科技論文參考文獻引用中存在的問題
    正確引用參考文獻能體現科技論文的科學性和嚴謹性,能方便地區分出作者與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引用合適的參考文獻還可以縮減篇幅,讀者通過文獻就可以獲取的信息不必在科技論文中一再重複,這也是文化積累和傳承的一個方面。此外,參考文獻在情報研究和文獻計量學研究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基於此,醫刊彙編譯對參考文獻引用中常見問題進行分析,以期為科技論文寫作初學者提供幫助。
  • 2016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SCI論文數化學學科居首(附各高校研究所論文排行)
    我國《「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把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列為首要發展目標。其中,要求國際科技論文被引次數達到世界第二。現在,這一目標已提前實現。過去10年,我國國際科技論文平均每篇被引用9.40次,雖然與世界水平還有一定差距,但比上年度統計時的8.55次提高9.9%。論文發表後被引用的情況,可以反映論文的影響。
  • 科技論文中引用參考文獻的常見問題
    參考文獻是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恰當、準確地引用文獻,不僅可以反映作者對其研究領域總體的掌握程度和認識的深度,也表明了作者對前人勞動成果的尊重。賽恩斯編譯在工作實踐發現,許多作者在引用參考文獻時,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問題。一、該引的不引。
  • 中國近十年科技論文總引用數逾500萬次排名上升 - 中國在線
    新華網北京1月30日電(記者 餘曉潔)湯森路透支持的科學觀察網站30日推出2001年1月至2011年8月十年間科技論文發表情況的國家和地區排名。中國論文總引用數為5191358次,排名由去年同類統計的第八上升至第七。美國以48862100的引用數保持第一。  德國、英格蘭、日本、法國和加拿大分列第二至第六位。
  • 去年我國發表在世界三大刊的科技論文數量下降
    人民網北京12月7日電(記者趙竹青)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今日在京發布的2012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我國2011年發表於世界名刊的論文數量排在世界第10位,比2010年下降1位。 統計結果顯示,2011年以上三種期刊共刊登論文5894篇。
  • 論文引用數多高才叫高被引論文?
    論文引用數多高才叫高被引論文?研究人員的成就與價值是很難被衡量的,因此學術界行之有年的方法是依據發表的論文引用數來判斷。一篇優秀的學術研究發表有可能會因為傑出的實驗設計、嚴謹的邏輯推導或是突破性的發現而被大眾所熟知,而有很大的機會成為高被引論文。高被引論文越多代表這位研究人員的能力被肯定,因此可以為他帶來升等或加薪與受人景仰的好處。因此研究學者們都是在為了能夠發表高論文引用數的文章而兢兢業業地努力。
  • 2018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國內論文+卓越論文)
    這個時間窗口內較高質量科技論文的學術影響力會通過論文的引用水平表現出來。為了遴選學術影響力較高的論文,我們為近5年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收錄的每篇論文計算了「累計被引用時序指標」—— n指數。n指數的定義方法是:若一篇論文發表n年之內累計被引用次數達到n次,同時在n+1年累計被引用次數不能達到n+1次,則該論文的「累計被引用時序指標」的數值為n。
  • 淺談科技論文中文獻引用的不當現象
    就文獻引用的現狀而言,作者往往在選擇引用參考文獻時都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所以很多科技論文在引用參考文獻時,出現了一些不適當的引用行為。因此,賽恩斯編譯在這裡提醒大家,參考文獻的正確引用,應避免出現以下的現象。
  • 科技日報:論文親力親為規範引用,何懼查重軟體?
    原標題:論文親力親為,規範引用,何懼查重軟體?最近我在校園裡碰到一位生化專業「準院士」級的教授。他非常不悅地說:「你們搞的那個什麼抄襲檢測,真有問題,搞得我們,尤其是我的學生下筆先恐『查』,難道我們參考文獻或按照行業常規描述實驗就是抄襲嗎?特別是對生物實驗中經典方法的描述,為了降低查重率,就一定要拆散字詞重新組織實驗過程嗎?」
  • 論文收錄流失嚴重!我國科技期刊面臨四大難題
    據統計,自2000年起,我國許多學者發布的論文收錄在國際SCI的情況明顯高於中國大陸的SCI,並且逐年拉開差距,直到2016年,只有接近8%的論文被收錄在中國大陸SCI期刊上。從數據上看,我國學者的論文收錄流失情況十分嚴重。——弱小。
  • 三大世界頂尖科技期刊發表論文數 中國排第四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11月19日在京召開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發布中國卓越論文產出報告。為了重視發表在我國國內期刊的優秀論文,打破唯SCI的評價標準,把握學術話語權和首發權,中信所採用科學計量學方法,遴選出在國際各學科領域發表的高於該領域平均水平的論文,在國內各學科領域排在前1/10水平的論文,構成中國卓越科技論文資料庫。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卓越科技論文共計31.59萬篇,比上年增加12.4%,國際卓越論文佔我國國際論文總數的36.4%。
  • 2018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 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居...
    原標題: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居全球第四 11月1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統計顯示,我國科技論文產出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排名前進到世界第4位,發表在各學科最具影響力國際期刊上的論文數量連續第八年排在世界第2位,其中材料科學領域論文被引用次數保持世界首位。 據統計,2017年被引次數超過10萬次且影響因子超過35的國際期刊有7種,包括《自然》、《科學》等。
  • 深度分析:盲目推崇論文引用率後果嚴重
    因為國人的名校、名人情結嚴重,所以名家、「大牛」與論文高引用率互為因果。而各路期刊編輯為了追求期刊論文的高引用率,對名家、「大牛」的稿件「趨之若鶩」,很少有期刊編輯就名家、「大牛」的稿件邀同行專家對其內容進行嚴格評審把關。而名家、「大牛」的高引用率文章,經期刊的力推,其思想觀點無論正確與否都會被急速放大和傳播。
  • 物理所SCI收錄、引用論文數連續12年居全國科研機構首位
    2001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分析報告新聞發布會於2002年12月10日在北京舉行。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統計結果,物理所2001年度發表科技論文以及在全國研究機構中排序情況如下:  SCI收錄論文數                      489篇                   第一位   國際被引用論文數                    589篇/1482次            第一位   ISTP收錄論文數
  • 中國科技論文正向高質量轉型—新聞—科學網
    ;「嫦娥四號」實現月球背面成功著陸;5G商用將世界帶入高速互聯時代;「飛秒雷射直寫」技術製備出大規模光量子計算晶片,使量子計算機獲得超凡計算能力成為可能……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這些不斷刷新的「重大科研成果之最」,彰顯著中國科研從昔日的「跟跑者」,正在向與西方發達國家「並跑」的歷史性轉變。
  • 科技論文中引用參考文獻的作用及標引原則
    藍譯編譯指出,科技論文是研究者在某個學科領域或就某一研究課題從觀測的、試驗的或理論的角度所取得的創新成果或見解及知識的記錄;或是將某種已知理論、原理應用於實際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因此,參考文獻從一定程度上顯示出論文作者吸收外界信息的能力,同時反映出作者研究的起點、深度、廣度和新度,從而為評價論文的學術水平和創新性價值提供一定的客觀依據。二、學術信息的擴展作用。一篇有價值的科研論文,除本身可以給相關的讀者提供有價值的研究信息之外,其文後的參考文獻也可從一定程度上擴展讀者的學術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