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扇門、架起一座橋,「集」你所愛融通共育!

2020-12-24 澎湃新聞

打開一扇門、架起一座橋,「集」你所愛融通共育!

2020-10-13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水土養人,文化育人

清和少年,風華正茂

10月13日

正值中國少先隊建隊71周年紀念日

「清和育人傳薪火,文明實踐匯未來」

長橋街道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展示

正式拉開帷幕啦!

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呂曉慧,上海市文明辦副主任、二級巡視員蔡偉民,市文明辦未成年人工作協調處副處長吳宏,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明辦主任楊海英,長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區教育工作黨委副書記,區教育局副局長應邀出席了此處活動。

好啦~話不多說

快來看看現場都有哪些精彩活動吧!

在長橋

社校聯動項目整合社區資源

以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契機

通過匯聚更多力量,引入更多項目

讓家門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真正為社區學子打開一本社區版的「教科書」

長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授牌

社區無疑是莘莘學子社會實踐的大課堂。在此次活動中,長橋街道向六所學校授予了「長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通過社校聯動,努力培養學生的志願服務精神,讓文明常態化,志願日常化,引導學生樹立夢想、踐行文明。

「長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上海市上海中學

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

上海市材料工程學校

上海市西南模範中學

上海市紫竹園中學

上海市聾啞青年技術學校

「身邊的文明實踐」校外講師團

長橋街道還為社區內長期活躍在志願服務領域

具有突出貢獻的文明實踐者

頒發「身邊的文明實踐」校外講師團榮譽聘書

他們中,有滿載光輝榮耀的一等戰功退役軍人、有感人至深的「中國好人」、有始終堅持為民所想的區人大代表、更有肩負大愛的社區志願項目負責人。作為身邊講師,他們將用自己對文明實踐的熱忱為社區學子成長賦能。

「清和」有你 資源共享

身為文藝少年的你

是否對美術充滿興趣?

以美術教育為特色的上海市紫竹園中學

向社區開放教室啦!

社校聯動,融通共育

社校雙方籤定了共建協議

為社區文明創建助力,也為學生成長賦能

實現教育資源與民生服務

校園文化與社區文化良好融合~

分會場的7堂趣味融匯體驗課程

讓居民追憶校園時光

展開一場與當代美育課程的邂逅~

聞香品茗

翰墨書香

創意綜材

纖雲弄巧

遊戲丹青

心靈印刻

樂陶玩土

走進校園,多彩的課程,

讓普通居民也能享受充滿回憶的校園文化。

文明實踐 為愛發聲

文明

養寵

「文明養寵,文明實踐。我們要共同守護家園,讓我們的城市更加文明、更加衛生、更加和諧……」

活動當天,一則「文明養寵」的倡議書讓社區、學校、孩子之間形成互動,宣傳文明養寵。來自徐教院附中的學子帶來採訪視頻,他們拿起話筒,穿梭在校園與社區之間,為文明養寵「支招」,呼籲社區居民共同爭做有責任的「鏟屎官」。現場,學生代表成立了「清和育人」新時代文明實踐小小志願服務隊,他們將主動參與社區文明創建,成為社區治理的小主人。

文明,是一場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在長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積極牽頭下,轄區3家寵物機構也積極響應,成立了長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養寵志願服務隊,他們將為社區流浪貓狗帶來日常清潔、短暫寄養和日後領養提供暖心服務。

文明光碟

聽~哪裡傳來的稚嫩童謠聲?

是長三幼兒園的小朋友們

在歌唱《「光碟行動」我最行》

傳頌勤儉美德

「四史」Talk

四史

聽爺爺講奮鬥的故事

由徐匯實驗小學二年級學生杜暄桐精彩呈現

朗朗之聲於現場迴響

文明實踐

in長橋

上海市紫竹園中學學生傅羽芝

講述他們與小橋、與社區之間的志願故事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在活動的最後,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聲樂系主任周進華老師,以及來自上海小學四年級學生陳沁妍用一曲穿越時光的經典旋律《我和我的祖國》,共同傳承使命,喚起紅色記憶。

志願同行 成長賦能

「清和星期二」志願服務集市

現場人流湧動

眾多社區學子帶來了學習實踐成果

以紮實的專業技能功底

為社區居民帶來「家門口」的服務

清洗眼鏡

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為居民提供眼鏡清洗服務~

快樂小花匠

上海市聾啞青年技術學校的小花匠們提供花藝服務

航空服務禮儀

上海市信息管理學校通過職業妝容、儀容儀表、語言溝通,讓居民走進民航服務業

公民社PM2.5

上海市材料工程學校為社區居民提供無償家庭空氣品質檢測

惠民講壇 為民所需

長橋街道文明實踐中心內

有趣亦有用的各類講壇開講啦~

氣象科普VR體驗

想身臨其境體驗風雲變幻嗎?

最先進的VR眼鏡來到現場啦!

颱風、雷電、雲層穿越、暴雨

場景模擬為居民帶來真實體驗~

「畫」說黨史

上海市紫竹園中學的藝術老師李傑

從藝術的角度帶領社區居民了解黨史

在畫作與紅色中國藝術作品賞析中

回望曾經的崢嶸歲月

隔代教育家庭講座

家校共育、校社共建

「長橋·家長匯」提升家庭教育成效

為居民帶來隔代教育講座

除此以外

社區志願者用自己的「老本行」

發揚志願者服務精神

將愛心傳遞

長橋有三十多所學校,涵蓋中小幼職教,其中知名學府林立,堪稱是一本近在眼前的「教科書」。正因為有著肥沃的教育土壤,如今這本「教科書」被珍而重之地翻動開來。

「清和育人」項目是社區教育積澱的成果,如今區域內的多所學校已藉助「清和育人」項目這座橋梁,將各自優質的教育資源貢獻出來匯聚到社區公共課堂中,讓社區教育為地區建設與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作者:長橋街道

原標題:《打開一扇門、架起一座橋,「集」你所愛融通共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架起家校共育「連心橋」
    本報訊(通訊員汪治忠)為充分發揮家校教育合力,推進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工程,實現學校和家庭互動,營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圍。近日,香爐小學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架起家校共育「連心橋」。家長們走進校園,走進課堂,關注教育,走進孩子,傾聽心聲,深入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
  • 一封信架起一座橋
    接手新的班級,按照慣例,我首先在班裡做了一個小調查:你覺得爸爸媽媽愛你嗎?當你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時,你覺得爸爸媽媽還愛你嗎?48個孩子,有8個孩子感覺不到自己爸爸媽媽的愛,14個孩子認為如果犯了嚴重錯誤,爸爸媽媽一定不會再愛他們了。這兩個數字提醒我:帶這一班孩子需要我付出更多。
  • 攜手共育 共話成長——泉港區二實幼順南園區召開家委會會議
    有一種感動叫支持有一種支持叫理解在今天,我們帶著期許,帶著信任,共赴一場愛的相約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家園共育的重要力量,我園也一直重視在家園共育中促進幼兒發展。為繼續優化家園共育,增強教育合力,2020年9月16日上午,泉港區二實幼順南園區召開了家委會會議。
  • 範媛媛 百封書信架起家校共育橋梁
    今天,輔導員職業文化工作室為您帶來鄭州大學護理學院團委負責人、2015級輔導員範媛媛老師用百封書信架起家校共育橋梁的育人故事。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鄭州大學護理學院團委負責人、2015級輔導員範媛媛老師,為我們分享她百封書信架起家校共育橋梁的育人故事。
  • 家長委員會|以愛為橋,共育花開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愛之相遇共聚康橋著名教育家吃著色、香、味俱全的膳食,看著營養豐富、均勻搭配的食材,家長們紛紛表達了對園所食品安全工作的肯定。共育花開當信賴的關係得以建立,美好的教育就隨之而來!
  • 內江的橋你知道幾座?一座座跨過了才知道,橋那頭的回憶
    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架梁為橋當先民創造獨木橋時最早的橋便出現了兩墩架一梁成為了人類橋梁史上最簡潔、最經典的造型是為「梁橋」內江依江而生,江水曾是制約城市發展的一大阻礙,直到架起一座座橋。沱江之上的每一座橋梁,架起了一個個不同的時代!
  • 架起海峽上的橋
    終於,有一天,父親和兒子在心靈上搭起了一座窄窄的橋梁。兒子在橋梁的這頭,父親在橋梁的那頭。兩個人走到了橋梁各自的一端,躍躍欲試,有了盼頭。終於,這一天到來了。兒子大步流星地上了橋,父親步履蹣跚地上了橋,兩人在橋上相遇了,抱頭痛哭,互訴衷腸,了卻了六十年的鄉愁,喜上眉頭。兒子對父親說,跟我回到這頭。
  • 《中國教育報》以「新橋:為孩子架起希望之橋」為題報導臨沂這所學校
    近年來,學校確立了「為每一個孩子架起成長的橋梁」的辦學宗旨和「『橋』見未來」的核心理念,致力於打造「橋文化」教育品牌,全面實施新明德教育,開發「橋文化」課程,不斷優化校園環境,創設校園文化,提升辦學品質,為孩子們的未來架起「希望之橋」。學校文化氣息濃鬱,活動豐富,學生成績優異,贏得了社會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 開元路幼兒園架起家園「連心橋」
    11月4日,開發區開元路幼兒園大班組召開了以「幼小銜接」為主題的體驗式家長會,架起家園聯繫貼心橋。開元路幼兒園按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採用主題交流、相互探討的形式共同交流幼小銜接工作,分別從什麼是幼小銜接、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及幼小銜接期間的家庭教育等方面進行開展。
  • 江西蓮花:生態綠架起一座脫貧致富橋
    近年來,蓮花縣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現代農業、「生態+」旅遊,生態綠為蓮花老百姓架起一座通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橋。  海潭村地處蓮花縣六市鄉,距縣城約40公裡,是蓮花縣最偏僻的村莊之一,如今卻變成了蓮花縣享譽縣內外的「世外桃源」。  海潭村的嚴金良今年67歲,因為年紀太大,無法外出務工,生活非常貧困。被納入貧困戶之後,嚴金良的生活開始發生轉變。
  • 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橋,是一首英雄的讚美詩
    整個故事只圍繞著一個點——橋,金剛川上的橋而展開。志願軍要渡河,必須建橋;敵軍要阻止渡河,多次炸橋。兩軍對峙的過程中,橋一次次被毀、一次次建好……  《金剛川》取材於真實的戰役。1953年,抗美援朝最後大決戰金城戰役,志願軍要如期抵達金城前線,渡過金剛川成為關鍵的一環。為保障大部隊通過「橋」,炮兵與炸橋的敵機展開慘烈戰鬥,工兵不顧敵機的狂轟濫炸奮力修橋。
  • 「光影新時代」主題微影評|一座人橋的脊梁
    一座人橋的脊梁   轟炸機下的炸彈聲震耳欲聾,金剛川上的一座「人橋」寂靜挺立。   這部講述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事跡的電影,選取了志願軍在金剛川下遊渡口與敵人鬥智鬥勇,一次又一次被炸橋,一次又一次架起橋梁,成功保障了志願軍運輸線路暢通的故事。
  • 涇川縣第五幼兒園開展家園共育主題活動
    架起的是橋梁,綻放的是花朵 ----涇川縣第五幼兒園開展家園共育主題活動孩子是我們心中的寶, 牽著你,也牽著我。 溝通是家園共育的橋, 一頭是你,一頭是我。家園的溝通交流、支持合作、資源共享才能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才能促進幼兒、家長、教師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長,才能為孩子們的健康、快樂成長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 二十四橋,從來就不是一座橋
    詩中的四百八十寺、七十五長亭、三十六宮,和二十四橋一樣,都是泛指數量眾多。小杜當初不寫「二十四橋」,也可寫「二十二橋」或「二十六橋」。其實,杜牧還算靠譜。李白最愛說大話,滿嘴跑火車,什麼「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卻沒人與他較真。
  • 鹹陽渭河上的橋,哪一座有你的足跡?
    前一陣,高科一路跨渭河大橋的開工刷爆了鹹陽人的朋友圈,有不少粉絲留言問小編,渭河上到底有哪些橋呀?傻傻分不清。橋有三渭 歷時2000年秦漢時期,在鹹陽一帶的渭河上架起三座大橋。分別為東渭橋、中渭橋、西渭橋。
  • 家園社攜手共育,齊凝聚教育合力—省府機關幼兒園家園社共育活動
    我園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家園社共育工作,本周末特舉行了主題為「家園社攜手共育,齊凝聚教育合力」的家園社共育活動,讓我們一起來領略活動中的精彩瞬間吧!接著家長們聆聽了「幼教365」雜誌社吳寶珠老師帶來的教育講座——《家園共育時代,如何做「陪伴型」父母》,通過講座家長們了解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家園共育的重要意義,紛紛表示獲益匪淺。
  • 二七區佛崗小學小小郵遞員架起了一座直通心田的橋梁
    一早,《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愛米蘭》的歌聲在校園中盪氣迴腸。佛小禮儀隊的孩子們手執花球、列隊歡迎每一位到校的老師。學校領導班子在祝新校長的帶領下早早的來到學校門口,只為送出教師節的第一聲問候。小小郵遞員們背著郵政包,神採奕奕。他們今天最光榮的使命是將同學們提前做好的教師節賀卡送到每一位老師手中。瞧,一道道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追尋每一位教師的身影。「老師,教師節快樂!
  • 漢濱區葉坪鎮:群眾院落會 架起幹群「連心橋」
    近日,葉坪鎮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以群眾院落會的形式在椒溝村四組拉開序幕,該鎮領導班子成員和村「兩委」幹部及附近群眾共50餘人參加。為確保群眾院落會達到預期效果,該鎮主要領導到村召開示範宣講會,其他幹部現場觀摩學習,同時安排班子成員帶隊到其他村組,按照黨委規定的會議提綱召開第四季度群眾院落會。
  • 新橋:為孩子架起希望之橋——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方城鎮新橋中心...
    下轄麻緒小學、唐莊小學、墩頭小學、西蔣小學、吉慶小學、郭莊小學、大官小學7所小學。新橋小學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文化興校、課程育人。近年來,學校確立了「為每一個孩子架起成長的橋梁」的辦學宗旨和「『橋』見未來」的核心理念,致力於打造「橋文化」教育品牌,全面實施新明德教育,開發「橋文化」課程,不斷優化校園環境,創設校園文化,提升辦學品質,為孩子們的未來架起「希望之橋」。
  • 臨沂新橋小學:為孩子架起希望之橋
    魯網9月7日訊臨沂市蘭山區方城鎮新橋中心小學坐落在蘭山區西北部,是一所與共和國同齡的學校,近年來,學校堅持文化興校、課程育人,不斷優化校園環境,開發「橋文化」課程,實施新明德教育,打造「橋文化」教育品牌,確立了「為每一個孩子架起成長的橋梁」的辦學宗旨,樹立了「『橋』見未來」的核心理念,為師生成長架起「希望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