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9月7日訊臨沂市蘭山區方城鎮新橋中心小學坐落在蘭山區西北部,是一所與共和國同齡的學校,近年來,學校堅持文化興校、課程育人,不斷優化校園環境,開發「橋文化」課程,實施新明德教育,打造「橋文化」教育品牌,確立了「為每一個孩子架起成長的橋梁」的辦學宗旨,樹立了「『橋』見未來」的核心理念,為師生成長架起「希望之橋」。精彩活動,優異成績,贏得了家長、社會的廣泛讚譽。
雅致景觀起「美好育人橋」
以文化立校,以環境育人。學校從細節入手,著力打造舒雅溫馨的室內外環境,以雅致環境陶冶師生品性。
綠色寬闊的環保操場,四季花開的美麗花園,童真童趣的基礎建設……處處精緻景觀,展現育人情懷:晨曦的「古橋」、「立德樹人」的「巨石」、「魅力書屋」、「初心廣場」、「高山疊翠」、「四季長廊」、「紅葉醉秋」、「崇德大道」——校園八景,濃濃的文化品德氣息,伴隨孩子們成長。
學校教學設施完備,功能教室齊全,有學生閱覽室、明德書院、3D列印室和校史館等20多個功能室。新橋小學校史館,記錄了建校70載櫛風沐雨、光輝徵程,是學校崇德創新的寶貴財富。
出彩活動築「堅實品德橋」
行為文化是一種動態文化,國旗護衛隊、少先隊鼓號隊、傳統文化課程是其中「三大亮點」。國旗護衛隊精神抖擻、紮實出色地完成升降旗任務,展現亮麗風景;學校每年的運動會開閉幕式和蘭山區少先隊鼓號操大賽,少先隊鼓號隊以卓越表現不負使命;傳統文化與教育教學活動相融合,傳承傳統文化魅力。
一年級新生入學的開筆禮、六年級畢業生的成童禮、師徒結對的拜師禮和弘揚沂蒙精神的獻禮沂蒙,構築「四大典禮」,弘揚傳統文化。
學校舉辦五大節日活動,如「創新、成長、逐夢」主題的校園「科技節」,「書香潤童心,好書伴成長」主題的「讀書節」和「我運動,我健康」的陽光「體育節」等,通過豐富的節日活動,為學生成長、教師發展架橋鋪路。
新明德課堂構「靈動智慧橋」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學校用「自主學習,相信學生;合作學習,解放學生;探究學習,發展學生」的理念,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體雙學」策略新明德課堂。
特色策略架構「智慧橋」。該策略緊扣「教」與「學」實現「兩個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為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以接受式學習為主」向「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轉變。「雙主體雙學」策略通過架接智慧,讓課堂更充滿活力。
靈動課堂架構「生態橋」。課前預習,課堂自主,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碰撞智慧火花,精彩自信匯演現動人之態。
實效教研架構「立交橋」。本著「踐行實際,追求實效」原則,學校以團隊研修為依託,開創了「1234」校本教研模式,即確定「一個主題」、落實「兩個階段」、優化「3個維度」、經歷「4個環節,共享教育智慧,架設教師專業成長「立交橋」。
橋課程建立「通達潛能橋」
課程是教育的核心要素,2019年,學校提出「每位教師都是課程開發者,每名學生都是課程受益者」的校本課程發展方向,重編和創設了50多門校本課程,形成了五大橋課程體系,全面培養優秀學生。
橋知課程,主要為認識類學科拓展課程。以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及其拓展課程為主,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在應用中掌握。
橋行課程,主要為科普類課程。學校開設科技小發明、3D列印等課程普及科技教育。其中,3D列印課程與多學科融合,在比賽中成績卓然。在第十七屆全國中小學生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中,學校榮獲國家級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一名教師獲得國家級別優秀指導教師。2019年,學校被評為「山東省人工智慧試點學校」「山東省3D列印創新教學研究基地」和「山東省教育學會科技教育研究專業委員會會員單位」。同年3月,又被確立為「全國青少年機器人等級考試考點學校」。
橋魂課程,主要為傳統文化類課程。學校依託鄉村少年宮建設,開設傳統形式校本課程,形成傳統特色文化樓層,在實踐中傳承、創新傳統文化。
橋美課程,主要為藝體教育類課程,激發學生對藝體的熱愛,培養全面發展的才藝少年。
橋德課程,主要為德育課程。包含養成教育課程、班本德育課程、紅色教育課程、校外實踐課程。展開「自律之星」評選、「文明禮儀伴我行」等活動培養學生養成習慣,並通過「我愛你中國—紅領巾講紅色故事」「沂蒙小小講解員」等活動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家校活動架「友愛連心橋」
家校心連心,學校多措並舉爭取家長理解和配合。成立家長學校,聘請家庭教育精英團隊,定期開展家長培訓會和論壇,架起了家校連心橋。此外,校級家委會、班級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讓家長理解學校,共同推動教育教學發展。
橋文化是各種合力智慧的結晶,新橋中心小學將繼續以橋文化為源點,積極打造良性循環的教育生態,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成長的每一步,給他們創設積極有利的成長環境,用愛心、責任與智慧去搭建堅實穩固且多彩絢麗的人生橋梁。 (通訊員 劉佃臣 馮俊如)
來源: 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