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體質較差的孩子已經「中招」秋季高發病,醫院裡多了不少來看咳嗽的孩子。
剛開學時間緊、任務重,孩子一病勢必要耽擱不少功夫,因此家長們必須打起精神,做好預防工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時節咳嗽的防治要點。
生活中,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咳嗽可能就會覺得孩子是「感冒」了。
感冒是引起孩子咳嗽最常見的原因。
但除了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異物嗆咳、刺激性煙味等都可以引起孩子的咳嗽。
但不管是由於什麼原因引起的咳嗽,孩子會開始咳嗽,其實是正在清理呼吸道裡的刺激物,屬於人體的一種保護性機制。
所以出現咳嗽的症狀,媽媽們不要太緊張,更不能一有咳嗽就用止咳藥止咳。
咳嗽雖然統稱為一種病,但中醫認為咳和嗽由不同病因引起,是兩種不同的疾病。
有聲無痰為咳。咳的病位在肺,是肺的宣降功能出現了問題,氣道阻塞,因此會咳出聲,卻無痰或少痰。
有痰無聲為嗽。嗽的病位在脾,脾為生痰之源,痰邪阻肺,而肺又是嬌髒,痰堆積多了就會想辦法排出去,出現了嗽。
但臨床上咳與嗽常常一起出現,很難完全分開,一般要按照咳嗽來治,也就是說治療咳嗽不能只盯著肺,還要解決脾等其它臟腑的問題。
很多家長知道孩子咳嗽要辨別寒熱虛實,實際上孩子體質特殊,病症變化快,很難把握,寒熱錯雜很常見,所以一般化繁為簡,首先要辨別外感與內傷,因為兩者的治療是不一樣的。
秋季「燥邪」當令,肺性喜潤而惡燥,因此秋季最易傷肺,從而引發咳嗽;加上夏季溼熱燻蒸,脾內水溼停滯,凝聚為痰,上阻肺道,引發咳嗽。
外感咳嗽由外邪而致,起病較急,病程較短,一般按感冒來治,病位在呼吸道方面容易治療,以祛邪利肺為主。
常見症狀:痰黃粘稠,不易咯出,咳聲粗濁,口渴咽痛,鼻流濁涕,或伴有發熱頭痛,惡風,微汗出,舌質紅。
治療方法:應疏風解熱,宣肺止咳。家長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中西醫結合藥物治療,如蛇膽川貝枇杷膏等。
/材料/
鴨梨1個去核,杏仁9克,冰糖5克。1人份。
/用法/
水煎服即可。
常見症狀:暑溼犯肺,這時候的痰是白夾有一點黃,咳嗽不劇烈,鼻塞流涕,頭痛,鼻塞;多伴有溼氣困脾的症狀,比如:身重睏倦,胸悶泛惡,食欲不振,或嘔吐腹瀉。
治療方法:感受暑溼而咳嗽,多用芳香化溼的藥,比如藿香正氣口服液(或膠囊、丸),暑溼一去,咳嗽自減。
/材料/
山藥30克、薏苡仁30克、扁豆15克、粳米100克,荷葉10克。1-2人份。
/用法/
共煲水飲用即可。
孩子咳嗽離不開肺,又常常和脾臟相關。孩子脾胃虛弱,氣血不能生化,或是其它臟腑出現問題,均可影響肺引發咳嗽。
內傷咳嗽一般主要由脾胃內傷所致,類型多為食積、痰溼、痰熱:
常見症狀:痰不黃,咳嗽不劇烈,睏倦無力,夜寐不安,不思飲食,大便稀爛,腹滿脹痛,大便酸臭,或便秘。
治療方法:應消食健脾,幫助孩子把積食消下來,咳嗽會改善很多。
/材料/
蓮子肉、山藥、芡實、神曲、炒麥芽、扁豆、各15克,焦山楂5克,粳米200克,白糖適量。2-3人份。
/用法/
前7味藥煮30分鐘,去渣,再放粳米熬煮成粥,服食時加白糖適量即可。
常見症狀:咳嗽伴有脾失健運症狀,表現咳嗽痰多,色白而稀,連續的咳嗽,咳聲重濁,胸悶納呆,精神疲倦,食用生冷的東西加重。
治療方法:多見於脾虛溼盛的孩子,治療應燥溼化痰,清肺止咳。
/材料/
薏米15克,冬瓜子15克,山藥100克,粳米50克。2-3人份。
/用法/
同煮粥食。
常見症狀:一是痰多,粘稠色黃,痰中帶有腥氣,甚至痰中帶血;二是內熱盛,面紅、目赤、唇紅,煩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乾燥,舌紅苔黃,口臭等。
治療方法:多由脾胃積熱、或心肝火旺,痰上貯於肺形成,應清熱止咳。
/材料/
荸薺100克,海蜇皮(漂洗)100克。2-3人份。
/用法/
冷開水洗淨,切絲,當菜吃。
適度的咳嗽是不需要強行幹預的。如果孩子沒發燒只是有點乾咳,但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那就不用擔心,一般也不需要治療。
如果孩子白天咳嗽不明顯,晚上乾咳得厲害而且影響到睡眠了,這時可以在家想些辦法幫助孩子減少乾咳,儘量讓他舒服一些。
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看醫生:
(1)2個月以下的嬰兒咳嗽必須去看醫生。
(2)如果孩子咳嗽和發燒一起來,而且人也無精打採的,甚至還出現呼吸困難、咳到憋紅了臉喘不過氣來、咳出黃綠色痰等情形時,最好帶他去看醫生。
(3)如果孩子頻繁咳嗽且持續的時間很長,或者咳嗽一段時間後不但沒減輕反而越來越嚴重的話,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
文章來源:根據微信公眾號「丁香醫生」「許尤佳育兒」相關文章內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