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雷,爆得有點多,從銀行理財到xx公寓。
現在輪到保險——
其實,從去年開始,「四億香港xx保險一夜虧空暴雷」事件就在流傳。
近日,這個事情有了新進展:香港警方已偵破這起投資詐騙案,涉案金額高達4.75億港元,拘捕24人。
案中有263人受騙,其中包括250名內地人、10名香港人及3名馬來西亞人。他們最高被騙2000萬,最少的也被騙了20萬……
4億保險一夜虧空竟是詐騙?
嗯,保險不是保本的嗎?怎麼虧得連渣都不剩~
詐騙團夥怎麼行騙的?
據悉,詐騙團夥先是在開曼群島成立投資基金。
2013年12月開始,詐騙團夥操縱香港某保險經紀公司的10多名經紀人,遊說200多名受害人購買一款於開曼群島開設的「香港投資基金」,還聲稱是AXA安盛保險旗下的公司,並將該基金包裝成高回報的保本房地產基金,稱年均回報率達9%-12%。
哇!有安盛保險站臺,又是房地產基金,再加上9%-12%的年化收益。。。
很多有閒錢的人,都不帶猶豫一下,就拿著幾十萬甚至幾千萬,湧向了詐騙團夥的懷抱。
澄清一下,這不是AXA安盛保險的鍋,與AXA安盛保險無關。
結果,到了2018年7月,有受害人發現該基金價值突然爆跌93%。
再2019年2月,該涉案基金在開曼群島申請清盤。
如今,兩百多號受害人血本無歸,走上漫漫維權路……
所投的投資連結險有什麼問題?
這次被騙的263名投資者,買的是投資連結險。
投資連結險屬於理財型保險,本質是一個投資,你交這個錢呢,一部分是拿去買了一個保障,剩下的錢都拿去投資了。
這就意味著什麼?但凡投資皆有風險,而這個風險由投資者自己承擔,還有可能出現本金虧損。一句話總結:投連險連本都不保,更別說保息了~
那其他理財險呢?來對比一下分紅險、萬能險:
分紅險:保本不保息
萬能險:保本保息
投資連結險:不保本不保息,風險高、自負盈虧
你想說投連險還有保障功能?實際上,它的保障功能很弱,基本只有身故、全殘之類的保障,而且保額少的可憐,想要保身故、全殘,還不如直接買一份定期壽險乾淨利落~
所以說,買保險得仔細研究條款啊,尤其是複雜係數五顆星的各種理財型保險。
不認真研究保險合同,投資打了水漂都不知咋回事~
如果騙徒拿著4.75億的騙款去揮霍一空,那投資者就真的是欲哭無淚......
為何中招的95%是內地人?
此次一共有263人被騙,當中250人是內地人士……詐騙頭目是個狠人,內地人佔了95%。
問題來了,為什麼中招的基本都是內地人?
因為內地人一直都對香港保險有著迷之好感,一心覺得香港保險就是好:費率低,容易賠、收益高……
香港保監局數據顯示:2006年內地訪客在香港購買的保單保費只有28億港元,僅佔香港個人保險業務的5.3%;到了2016年,這一數據飆升到726億港元,佔當年香港個人保險新增保費的40.6%。
雖然近年來人數有所下降,尤其是今年,也只是由於疫情原因,但內地人趕往香港投保的熱情一直是高漲不減的。
其實早在2016年4月22日,中國保監會正式發文《中國保監會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明確指出:「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
銀監會、保監會合併成為銀保會後,也再次風險提示: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
但依舊阻擋不了內地人對港險的嚮往。看到高收益就失去了自我~保險條款是什麼?條款寫了什麼?無所謂,收益高能賺到錢就可以了~
再加上,普通人對兩地保險產品的差異都是不太了解的,容易把代銷機構的信用當做理財產品本身的信用,再加上內地人對」央企背景「、「國有控股」、大公司的迷信……
詐騙集團就剛好利用了內地人這樣的心理和知識盲區,結果錢全沒了~
寫在最後
高收益就意味著高風險,此次事件也提醒我們,要充分了解產品的性質和風險,為自己的投保或投資負責。
像分紅險、萬能險、年金險、投連險等理財產品,千萬不要光看收益率,更要了解背後的風險程度。
而對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就不要想著通過保險來賺大錢了~買好保障才是第一位。
年底了,騙子也要追KPI了,大家千萬要謹慎啊~!
最後再提醒一句:香港保單真的不受內地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