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除了日常寫詞鬥和尚之外,他還有一種獨特的吃肉方式

2020-12-13 萌萌動物大世界

歷代出色的文人墨客都會在後世留下一段段佳話,就拿宋朝這個時期來說,就出現過不少才華橫溢的大才子,有一些還被人稱頌至今,比如說蘇軾。

宋朝是一個文化發展非常昌盛的朝代,因此出現了這麼多的優秀文學泰鬥。蘇軾可以說是這些人當中的集大成者,他開發出來的豪放派自成一系,成為當時社會上的一股清流,他自己創作出的新文體也吸引了一大批民間粉絲,可以說蘇軾是當時社會上的「大明星」了。

不過這位「大明星」卻一點也沒有架子,平常的生活也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蘇軾除了寫詞,還喜歡四處旅遊,也因此交了很多朋友。蘇軾最要好的朋友之一是一個和尚,這人大家應該都知道,因為以前的課本中常常會有他和蘇軾的故事,這個人就是佛印。

這兩人在當時都可以說是不同領域的高人,但是都將對方視為知己,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也有共同點,那就是豁達。蘇軾和佛印之間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讓現代人看來依舊笑點十足,可能這就是文人之間的幽默吧。

據說蘇軾經常會拿佛印開玩笑,可能和他們之間鐵打的關係有關,佛印對此也並不在意,而且經常會配合他的「演出」,結果往往都是蘇軾自己打臉。

有一次蘇軾去寺廟找佛印討論「佛法」,打坐不久忍不住使壞,就拿佛印開玩笑了,說他打坐的樣子看起來就像一坨牛屎。佛印不慌不忙,也不爭辯,就回了一句:我看你像一尊佛。蘇軾自以為得了嘴巴上的便宜,就回家和妹妹炫耀,妹妹也是一個聰明人,立馬就看出了真相。人們都說心中有什麼,眼裡見到的就是什麼。佛印心中有佛,見到的自然都是佛。而蘇軾嘲諷佛印像坨牛屎,蘇軾的心中有什麼可見一斑。

當然,這些都是圍繞他倆之間的一些生活趣事,但也可以看出兩人截然不同的境界,蘇軾固然有才,但是論起佛性,畢竟還是沒有佛印的覺悟高啊。

蘇軾又被稱為蘇東坡,這就要牽扯出一道美食了,那就是「東坡肉」。這其實就是一種豬肉的不同吃法,歷史上對於東坡肉有很多的說法,不過都和蘇軾有關。相傳蘇軾在官場上經常會遭遇排擠,因此官職的調動在所難免,但是每每轉移到另一個地方,蘇軾都會親自烹飪一種豬肉,用他獨有的方式。

蘇軾很喜歡食豬肉,後世人甚至有詩描繪他每頓早餐必吃豬肉,可見他對於豬肉的喜愛。由於蘇軾為人性格爽朗,待人友好,所以不管他到了哪裡,都會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愛戴,當地居民會送給他很多吃不完的豬肉,於是他就將這些豬肉切成方塊狀保存。每次烹飪也很講究,要用文火長時間烹製至自然熟透,一般沒有耐心的人可沒有口福。

蘇軾經常會將這些燒熟了的「東坡肉」分發慰勞給當地的民工食用,大家吃完後都覺得味道十分鮮美,因此東坡肉廣為流傳。

相關焦點

  • 酷愛寫詞交友的蘇軾,不僅為人謙遜,而且吃肉的方式也很獨特
    可能很多人都不僅發問,一個詩人怎麼會和和尚交友,其實小編猜想,還是因為二人有一樣的興趣愛好,比如兩個人都有豁達的心胸,並且這兩個人有才也有趣,眾所周知,蘇軾比較幽默,據說有一次蘇軾看見佛印在打坐,於是就調侃佛印,說他打坐的樣子,特別像一坨牛屎,對於這樣的言語,佛印並沒有反駁,就回了一句,你像一尊佛,當時蘇軾還是滿心歡喜,就和自己的妹妹炫耀,因為蘇軾的妹妹也是很有靈性的人
  • 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了一篇,但論意境,小和尚勝出
    蘇軾這一生生性豪放,全然不在意那些世俗之事。作為文豪大家,他作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之一,更是惜才如命,從來都是對所見到的佳詩妙詞大加讚賞。蘇軾喜歡吟詩作詞,遇到絕佳的詩詞之時,更是技癢難耐,偏偏要模仿一下,比比高下,將這創作之趣延伸出去。
  • 蘇軾: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和尚一字未說,卻讓蘇軾啞口無言
    後來蘇軾又因為貶謫時鬧小脾氣,寫了首詩,被政敵抓住把柄,構陷他污衊皇帝。蘇軾被關押了108天,最後在曹太后的幫助下死裡逃生,史稱"烏臺詩案"。因為這些事情,蘇軾常年在外做官,杭州、黃州、儋州等地,都因為蘇軾的到來而受益頗多。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另外,他還有很高的模仿功力。不管是在何時何地看見非常好的詩詞歌賦,都想要嘗試一下模仿出一首相似的出來。歷史上的很多詩詞,都被蘇軾模仿過,並且成為了傳世經典。同時,蘇軾的模仿還能夠讓這些作品擁有很大的名氣。不過,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 蘇軾又被和尚的對子給難住了,蘇軾慚愧:蘇小妹助我!
    蘇軾的姐姐,名叫小妹,因為在叔伯姐妹間排行第八,故人稱八姐,又叫八娘。蘇小妹可是眉山出名的才女,傳說她的才學比蘇軾還高。一日,一位和尚邀請蘇軾吃飯。他聽說蘇軾年紀輕輕就很有才學,便有意試探一回。當蘇軾來到廟裡後,和尚就上了一碗茶,而後說道,早聽說相公盛有才名,故貧僧有一副上聯,相公要是對得上,貧僧有豐盛的酒席相待,可要是對不上,那就實在對不起,只有這清茶一杯。蘇軾微微一笑,說道,謹遵師父教訓,請說上聯。和尚便指著廟前的鼓樓,說道,那鼓樓上的鼓,多年沒換鼓皮,早就被敲壞了,如今,已脫落了一半,如此,貧僧便以這為題,出一副上聯。進而他念道,鼓捶捶鼓,陳皮半夏。
  • 和尚為什麼不允許吃肉,只吃素食?這才是和尚不吃肉的真正原因!
    眾所周知,出家人都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不允許吃肉,只吃素食。而這種風氣早在之前就十分盛行了,因為那時的飲食觀念是「養、助、益、充」,當然這只是漢地佛教的傳統習慣,並不一定適應於其他地方的出家人。而除了這種飲食習慣的影響,還主要是老莊清靜無為的思想的深重影響,崇尚自然的他們認為吃肉這件事吧是一個使人氣濁的事情,而吃素則會使人氣清,所以這素食主義成了他們一直奉行的原則。在老早的時候,吃葷這件事情可不是指的是吃肉這件事情,而是指的是氣味燻人的蔬菜,當時的「hun」,讀音是「xun」,意義同燻,後來才是現在的意義。
  • 歷史上真正的一休和尚,是日本天皇的兒子,晚年卻吃肉喝酒寫豔詩
    雖然從小缺乏母親的陪伴,但他依然養成了活潑樂觀,開朗大方,樂於助人的習慣。他總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幫助身邊的人,他幫助的人裡,不僅有位高權重的達官貴人,還有地位低下,生活困苦的社會底層的人。動畫片裡的一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永不放棄的奉獻精神教育了一代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蘇軾進金山寺問「禿驢何在」,掃地小和尚回懟4個字,成千古絕對
    被貶黃州時,他寫「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寫「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被貶惠州時,他寫「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寫「天涯何處無芳草」;即便是到了儋州,他寫「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 和尚可以吃雞蛋嗎?為什麼到了中國,原本吃肉的和尚就改吃素了?
    對於「比丘患病者」,即生了病的和尚,實行人道主義政策,特殊照顧,什麼肉都可以吃。如今,印度,斯裡蘭卡等國家的洋和尚,中國蒙、藏、傣等少數民族的和尚,都允許吃肉。中國和尚吃素要拜梁武帝所賜在中國歷史上,蕭衍可以算是最可愛的一個皇帝。他篤信佛教,自稱「三寶奴」。想當和尚,想得幾乎發瘋。竟然先後四次,擅離職守,跑到同泰寺,把身子舍給廟裡,去當和尚。
  • 蘇軾進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巧妙回懟4字,不料卻成千古名篇
    這下蘇東坡一下子就臉紅了,本來想逗一番小和尚,沒想到讓小和尚給反擊了!讓小和尚懟的啞口無言!現在這「禿驢何在?東坡吃草」已經成為了千古絕對!蘇軾是個有大才氣的人。蘇軾的灑脫是在時間流水中的一種看開,一種樂觀。灑脫,就是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在經歷一次次被貶,低谷等,蘇軾骨子裡的灑脫終於發揮出來了,很多人想要學習蘇軾的豁達和灑脫,但是卻不知他的灑脫是從何而來。
  • 蘇軾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4個字機智回懟,蘇軾老臉一紅
    蘇軾喜好交友,他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是和尚佛印。蘇軾與佛印和尚也是一對歡喜冤家。佛印自幼就誦讀諸子百家,而且擅長作詩答對,後來出家當了和尚,其禪法造詣也是登峰造極。蘇軾經常到寺廟與佛印談經論法,兩人成為最要好的朋友。
  • 蘇軾這首描寫雨的詩,寫得很是唯美,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
    很多的詩人,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在書寫著這世間的苦難和輝煌。也正是這種刻骨銘心的描寫,從而也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最為重要的一種文學題材。那除了唐詩之外,宋詩其實也是不應該被忽略,而且宋詩裡也有很多經典名篇,很多的詩句,也是同樣的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用語;說起宋詩其實它還多了一層哲理,顯得更為厚重。
  • 一和尚向鄭板橋求對聯,上聯:鳳來禾下鳥飛去,看完下聯尷尬了
    實際上,鄭板橋並非真是一個怪人,應該說他是一個個性率真的人,對於那些勢利的官宦劣紳,他向來都不待見,甚至是非常的厭惡唾棄,而對於那些善待他人的貧苦百姓,他卻始終都真誠待人,並且竭盡所能的相助。而久負盛名的他,不免經常遇到勢利之人,身為文人的他,總是破口大罵也有些不妥,因此鄭板橋便採用了文人才會的罵人方式。
  • 古代並沒規定和尚不能吃肉,佛經也允許,可有個皇帝卻不同意
    眾所周知,和尚是不能吃肉的,如果吃肉,那就是犯了戒。因為和尚吃肉,是佛教教規所禁戒的。那麼,和尚是不是一開始就不能吃肉呢?這和尚不能吃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什麼人規定的呢?
  • 蘇軾吃麵,蘇小妹出上聯「面對面吃麵」,和尚出下聯
    有一天,蘇軾的一個好朋友佛印禪師來家裡做客,由於他是一個和尚,大家都知道和尚一般都是吃素的,蘇軾決定煮麵招待他,蘇小妹看到一位和尚盤膝而坐,臨時興起,上聯脫口而出:"面對面吃麵"。蘇小妹其實是在諷刺和尚不過也是如此嗎,還不是和我們一樣面對面吃麵。
  • 大學生的真實日常,除了沙雕之外,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最近在網上有一組很火的話題榜,主要就是議論關於當代大學生他們的日常生活,在拍攝的一些視頻裡面,從t臺秀到鬥舞,男生的妖嬈,女生的精怪,用鐵桶做帽子,床簾做披風的寢室裡都是令人不敢想像的時代大秀。在查寢未到來之前,寢室裡的大學生完全就是在演繹屬於自己的獨特思想,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在創新和釋放個性方面上,於當代大學生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不僅也讓人們對大學生的生活抱有了一些美好的羨慕。
  • 蘇東坡自號東坡居士是因為前世是和尚嗎?蘇軾的字、號有什麼說法
    答案都是「因為」他「前世是個和尚」。關於蘇東坡「前世是位和尚」的說法還有好幾個版本:一個版本說蘇東坡的母親臨盆前夢見一個瞎了一隻眼的和尚前來投宿,驚醒後即生下蘇東坡。當蘇東坡長到八、九歲時,夢見自己變成一個和尚,在陝右一代走動。後來與雲庵禪師談及此事,雲庵驚呼說:「五戒和尚就是陝右人,一隻眼睛失明,晚年遊歷高安,在大愚過世。」
  • 蘇軾進門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答覆4個字,蘇軾噎住
    在小編印象中,蘇軾是一位十分灑脫的詞人,他的詩詞向來都是雄渾蒼涼、大氣滂沱。雖然他一直被貶,仕途不順,但他的生活始終有滋有味,調侃起別人來,那是一套一套的。當年,有6名舉人想戲弄蘇軾,便邀請他一起喝酒。
  • 蘇軾進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回懟4個字,讓蘇軾老臉通紅
    想要對好「對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一字可成聯十字亦可成聯,甚至還有很多多字聯,肚子裡鑰匙沒點墨水還真弄不明白這裡面的講究。蘇軾愛對對聯,有一個人便和蘇軾實力相當、不相上下,蘇軾將他視為摯友,這個人便是北宋的一個奇人——佛印。
  • 蘇軾進寺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巧用4字回擊,後成千古絕對
    兩人一個是有名的才子,一個是有名的得道高僧,兩人在一起的時候,除了談論學問、參禪之外,就是天天「打嘴仗」。有一次蘇軾前去廟中找佛印,結果佛印並不在,出來開門的是一個小和尚,蘇軾一看佛印也不在,就出來一個小和尚,懟不著佛印罵罵你總行吧。所以就對著小和尚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亦不甘示弱,回覆:「東坡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