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中華文化共創未來 印度尼西亞學生學習中文感到驕傲

2020-09-06 對外漢語儒森教育

傳播中華文化共創未來 印度尼西亞學生學習中文感到驕傲

傳播中華文化共創未來 印度尼西亞學生學習中文感到驕傲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掀起了「學漢語」的熱潮。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中文學校和漢語教育機構被迫停課,許多文化交流活動也被迫中止,人們學漢語的徵程比往年艱難了許多。在經歷了最初的迷惘後,逐步理順思路,紛紛開啟線上教學模式。而漢語的學習,不僅是獲得一種語言能力,更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領悟,從而更多地了解中國。疫情期間,漢語愛好者們或是堅守初心、繼續完成中文學業,或是付諸行動、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

20歲的琳迪來自印度尼西亞在學習中文,因疫情滯留。為了不中斷中文學習,她加入了線上課堂。她說,「我非常喜歡中文,也喜歡這些令人暖心的中國老師。中文學習不僅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也有助於促進和中國人民的相互了解與友誼。「我的人生因為學習漢語而多姿多彩,通過這扇窗戶可以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我的夢想實現了,學漢語讓我看到了光明未來。」

今年是他學習中文的第四個年頭,她又有了新的目標:未來,計劃留在中國讀研究生,還想到中國更多的城市走走看看,「中國很大,我想去看看。」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球奮力抗擊新冠病毒的同時,漢語學習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也從未中斷。那些喜歡漢語和熱愛中國文化的人們,在此次疫情防控戰中更是加深對中國的了解,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愛上漢語、愛上中國。

相關焦點

  • 拉脫維亞學生融通中外 傳播中華文化學習歷史文明
    拉脫維亞學生融通中外 傳播中華文化學習歷史文明拉脫維亞學生融通中外 傳播中華文化學習歷史文明第二語言的學習其實就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洋腔洋調」很多時候並不妨礙人們在語言上的交流,但是文化認知的差異卻使得這種交流不能深入客觀,漢語推廣中文化傳播的斷裂必須引起重視。而要做好中國文化傳播的工作,必須做好「知己」與「知彼」的工作。
  • 新興學習模式傳播中華文化 中文慕課來了
    如何利用慕課這種新興教學形式傳播中華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唐正大說,中國作為歷史悠久、富有活力、不斷推進改革開放的文化大國,要重視和研究慕課這一新型文化傳播形式。中國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姚雙雲認為,應該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慕課,傳播中華文化,介紹現代中國,消除偏見和隔閡。
  • 印度尼西亞大學生中華文化體驗營圓滿收營
    參加本次中華文化體驗營活動的人數總共為41人,其中包括40名學生和1名老師,他們都來自印度尼西亞瑪琅國立大學孔子學院下屬教學點——穆罕穆迪亞大學(University Muhammadiyah Malang,簡稱UMM)。本次中華文化體驗營活動分別在桂林和北京這兩座一南一北的城市開展。
  • 用文化傳播中國智慧 中文家教成為摩洛哥學生的得力助手
    用文化傳播中國智慧 中文家教成為摩洛哥學生的得力助手用文化傳播中國智慧 中文家教成為摩洛哥學生的得力助手中華文化亦稱華 是催化劑,也是彼此情感交流、加強合作的紐帶與橋梁。隨著我國文化的神秘面紗被揭開,增加了外國人來華的迫切心願,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獨特的風俗以及神秘的文字,這些都在不斷吸引著他們。各國人紛紛來到我國學習歷史文化,給我國增添了許多不可多得的靚麗風景和趣事,為了更好的學習,他們不惜重金聘請中文家教進行學習。
  • 巴拉圭老外學中文 讓中華文化傳播向世界
    巴拉圭老外學中文 讓中華文化傳播向世界巴拉圭老外學中文 讓中華文化傳播向世界>現在中國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國際化,現在不僅僅只是中國人想到外國去學習,也有很多外國人想要到中國來,但是很多外國人來中國也要苦學中文,雖然現在很多國外學校已經正式將中文納入教學系統,但是大部分外國人都會覺得中文實在是太難學了,作為中國人,我們知道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更是多元化,今天就來討論討論老外學中文是什麼感受?
  • 傳播中華文化 HSK讓哥倫比亞學生感受漢語的魅力
    傳播中華文化 HSK讓哥倫比亞學生感受漢語的魅力傳播中華文化 HSK讓哥倫比亞學生感受漢語的魅力語言與文化好比一張紙的正反面,互為支撐,不可或缺,因此,語言傳播必定涉及文化的傳播。而「兩種文化之間的相互認同卻可能導致兩種不同的文化之間發生融合,即便不發生融合也能夠互相併存」。可見,語言傳播中實現跨文化認同至關重要。現在很多外國人都在學習漢語,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來中國留學、有的是為了工作、為了籤證等等,在眾多學習漢語的外國人群中,哥倫比亞學生選擇通過考取HSK(漢語水平考試)來測試自己的能力,而HSK考試分為1-6個等級,6級最高,1級最低。
  • 外國人學中文 紐西蘭學生期待來到中國學習中華文化
    外國人學中文 紐西蘭學生期待來到中國學習中華文化外國人學中文 紐西蘭學生期待來到中國學習中華文化2020年度「漢語橋」世界中文比賽先後舉行。選手們經過主題演講、才藝展示等環節,展現出良好的漢語水平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熱愛。本次比賽採用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進行,來自世界各國的16名選手參賽。其中來自紐西蘭的一位學生學習漢語時間不長,但對中國的了解已比較深入。「學習漢語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門,讓我們相互了解,增進友誼。」他表示,由於疫情影響,大家無法同場比賽,但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熱愛絲毫不減。「漢語搭起友誼的橋梁。
  • 外國人學中文需要充滿張力 蓋亞那學生爭做文化傳播使者
    外國人學中文需要充滿張力 蓋亞那學生爭做文化傳播使者外國人學中文需要充滿張力 蓋亞那學生爭做文化傳播使者中華文化亦稱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其思想深邃、內容廣博,是多元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括。
  • 中文傳播讓澳大利亞學生了解中國
    中文傳播讓澳大利亞學生了解中國中文傳播讓澳大利亞學生了解中國一個民族的文化從日常生活行為方式到、學術思想,其內涵越來越豐富,貫穿語言學習的始終。而語言的學習其實就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洋腔洋調」很多時候並不妨礙人們在語言上的交流,但是文化認知的差異卻使得這種交流不能深入客觀,中文在推廣中文化傳播的斷裂必須引起重視。認為要做好中國文化傳播的工作,必須做好「知己」與「知彼」的工作。
  • 漢語學校幫愛爾蘭學生學習中文 傳播中國自信
    漢語學校幫愛爾蘭學生學習中文 傳播中國自信漢語學校幫愛爾蘭學生學習中文 傳播中國自信>中華傳統文化亦稱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其思想深邃、內容廣博,是多元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括。
  • 美國學生被問中文學習難不難 回答又慘又搞笑
    美國學生被問中文學習難不難 回答又慘又搞笑美國學生被問中文學習難不難 回答又慘又搞笑現如今來中國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了,學習中文的外國人也多了,當外國人被問學習中文難不難時,外國人的回答又慘又有趣!我的中文名字是李瑞,來自美國。4年前,我決定進行中文學習,親戚朋友問我:「你真的要學習中文嗎?好難呀!你能做到嗎?」面對親友們的質疑,他說:「中文是一門很有趣的語言,學成後,我可以憑藉這門語言找到好的工作。為此,我會不懈努力。」確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
  • 全球化語境下中華文化傳播的理論與實踐 ——2020中華文化傳播國際論壇會議綜述
    中華文化如何實施整體傳承與傳播?文化傳播應當具備怎樣的思維與目標?儒道思想對後疫情時期的心理重建有何啟示?如何開展國際漢語的對外教學與研究?在2020年12月5—6日舉辦的2020中華文化傳播國際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27位專家學者和教師學生等,通過騰訊會議平臺開展了廣泛深入的交流探討,共有310餘人通過網絡參會,收聽收看了這次論壇盛況。
  • 國開故事(13)| 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的美麗使者 ——國家開放大學的...
    國開故事(13)| 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的美麗使者 ——國家開放大學的對外漢語教師們國家開放大學有這樣一個部門,那裡不僅每月都有來自海外的學生在上課,還常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前來參觀,那裡工作著一群青春靚麗、意氣風發的姑娘們,那裡就是對外漢語教學中心。
  • 我在喀什對外漢語培訓學校 領略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
    我在喀什對外漢語培訓學校 領略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 一直在英國生活的我,感受到了來自祖國的強大魅力,在英國很多人用中文跟我打招呼,如今中文和中國一樣,已經在世界上家喻戶曉,我總是能碰到他們豎起大拇指說到:中國很棒!
  • 搭建「中華文化海外傳播雲平臺」 拓展海外華文教育事業發展新空間
    中華文化海外傳播雲平臺」開設「中華文化雲課堂」、「中國書畫培養工程」、「大運河文化線上體驗活動」、「海外華裔青少年創意作文大賽」、「『一帶一路』華文教師培訓工程」等一系列文化課程和活動,歷時近十個月,40多個國家和地區華校和華文教育機構參加,海外青少年直接參與30萬人次,點讚數2000餘萬,有效地解決了因疫情肆虐全球導致2萬多所海外華校被迫停課,海外學生線下學習停滯和學生流失、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受阻問題
  • 川普外孫女的漢語老師:為弘揚中國文化感到自豪
    川普外孫女的漢語老師:為弘揚中國文化感到自豪 2017年11月22日 21:11   來源:國際在線
  • 海歸分享赴韓留學生活 熱衷志願傳播中華文化
    中國僑網10月29日電 (薛婧晗)「我覺得,參加社會志願活動是一種生活追求,教韓國小學生中文,在幫助小學生更好成長的同時傳播中華文化,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而影響深遠的事情。」
  • 【文化意識】「年獸」進課堂,如何通過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傳播中華文化?
    新課標指出:文化意識的培養目標是指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強的良好品格,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在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富有中華文化元素的繪本,與學生共同品讀,讓學生在享受繪本閱讀樂趣的同時,了解中華文化、傳播中華文化、發展文化意識。語境指使用語言的社會情境。在繪本教學的 Pre-reading 環節,教師要創設與繪本有關的語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鋪墊必要的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營造文化氛圍。
  • 漢語熱背景下北美中文學校文化傳播功能研究
    一  海外華文教育與中華文化傳播 1.1海外華人社會的形成與中華文化傳播所謂海外華文教育,簡言之是指針對海外華僑華人子弟進行的漢語和中華文化教育,而海外華文教育的發生、發展與海外華人社會的形成密切相關。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去海外的中國人是秦漢時代的徐福,漂流至中國的東鄰日本。
  • 宋獻中:擦亮暨南大學的「金字招牌」,把中華優秀文化傳播到五洲...
    即面向南洋傳播中華文化。1906年暨南大學創辦於南京,初始叫暨南學堂,目的就是為海外華僑子女提供中文與中國文化教育,這一辦學定位保留至今。暨南大學也是命運多舛,先後搬遷至上海、福建建陽、廣州,中間因故多次關閉撤銷,1949年併入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短暫撤銷,1958年在廣州重建,1970年再次停辦,直到1978年在原址再次復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