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張佳琪 實習記者 閆春旭)11月29日,第二屆清華大學SDG開放創新馬拉松挑戰賽總決賽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偉倫樓國際報告廳如期舉辦。來自20個分賽場的20支優勝隊伍經過現場「線上+線下」激烈角逐,最終評比出金獎、最具社會意義獎、最具技術創新獎、最具投資價值獎、最具國際潛力獎和最佳展示獎。
參賽團隊正在介紹產品和創意。人民政協網實習記者 閆春旭 攝
由清華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協調委員會主辦,清華x-lab、清華iCenter、清華大學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清華大學技術轉移院、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聯合承辦,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AR)、瑞士日內瓦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作為國際合作夥伴,此次清華大學SDG開放創新馬拉松挑戰賽實現了「校級大規模」賽課結合、科教融合與國際化創新,整體賽事及課程全面升級。
據了解,前期分賽場吸引了來自海內外200多所高校的1800餘位參賽者,共200多個團隊各展所長、通力合作,圍繞智慧城市、清潔能源、食物設計、安全隱私、環境保護、智能建築、醫療健康等主題,參賽隊伍為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諸多領域提出300多項具體的創新方案。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李紀珍致辭。人民政協網實習記者 閆春旭 攝
「相比去年的500多人報名,今年選手的數量翻了三倍多。」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李紀珍在致辭中介紹,此次挑戰賽中700多名選手來自清華,800多名選手來自北京大學、帝國理工學院、京都大學等國內外高等院校,此外還有高中生90多人以及初中生和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參與者。「選手年齡涵蓋15歲到50歲,無院校限制、無院系限制、無專業限制、無年級限制的參賽原則得到了更廣泛地認同。」
清華大學X-Lab主任毛東輝致辭。人民政協網實習記者 閆春旭 攝
受疫情影響,加之跨地域組合的創新團隊數量增加,此次清華大學SDG開放創新馬拉松挑戰賽決賽支持「雲端」參賽、線上展示。清華大學X-Lab主任毛東輝向記者介紹,籌備此次比賽期間,異地合作和溝通調試一度讓工作團隊「犯難」。「但是我們辦比賽也要有創新創業的精神,要不斷迭代、完善,未來發展一定是要求我們用國際化的思維辦賽事,我們要繼續往前走。」毛東輝說。
現場評委提問。人民政協網實習記者 閆春旭 攝
谷悅(右一)團隊與評委嘉賓合影。人民政協網實習記者 閆春旭 攝
當晚拿到「最具投資價值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一年級學生谷悅和團隊成員倍感意外,也十分欣喜。他們團隊初步設計開發了一套基於AI大數據的沉浸式互動體驗學習系統,希望幫助青少年尤其是熱愛文化藝術的用戶通過三維學習模式更好地理解全球文化知識。
「兩天不到的時間裡,從發散到思維碰撞,沒想到團隊有了這樣一個收穫。」谷悅說,合作之初由於成員學科背景不同,對設計沒有整體的構思,老師指導後有了很大改觀。作為一名文科藝術生,這場比賽也讓她開始重新認識前沿技術與日常生活融合的多樣性。
參賽選手與評委嘉賓合影。 人民政協網實習記者 閆春旭 攝
「挑戰賽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發現個人興趣和專長的平臺。」毛東輝介紹,清華大學SDG開放創新馬拉松挑戰賽鼓勵學生向著有益的、感興趣的方向努力,圍繞SDG目標和團隊一起進行創新解決方案的開發,在這一過程中無限接近未來。「通過開放式的培養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考慮個人發展與社會、未來的關係,我們希望教給學生創新的商業價值,同時幫他們尋找人生價值。」毛東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