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簡歷】
陳平(?一前178年),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偉大的謀略家。少時喜讀書,有大志。漢官拜丞相。漢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十月,陳平病逝。消息傳出,朝野上下無不悲悼,就是薄太后和漢文帝,也為之嘆息不已,下詔追諡陳平為獻侯。
【歷史功過】
陳平的「六出奇計」為劉邦奪取天下起了重要作用。歷史典籍中給他總結的六種計策是:
第一、離間項羽、範增,楚勢由此頹衰。
第二、喬裝誘敵,使劉邦從滎陽安全撤退。
第三、封韓信王郊,使韓信耿心效命劉邦。
第四、聯齊滅楚,劉邦於是戰勝項羽。
第五、計擒韓信,使劉邦翦滅異姓王而固其劉家天下。
第六、解白登之圍,使劉邦脫離匈奴險境。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陳平確實是一代名相,他胸懷大志,縱橫捭闔,有著很強的能力。但如果從人性角度來說,他貪婪奸滑,詭計多端,借刀殺人,毫無人性,是後輩君子所不齒的。
【歷史典故】
盜嫂受金
出處:《史記·陳丞相世家》
釋義:後以「盜嫂受金」為因小過失而遭讒被疑的典故。
漢丞相陳平自幼胸懷大志,足智多謀。他初投漢王時,有人在劉邦面前進讒言,說陳平在家時私通其嫂,後又貪財受人賄金。劉邦聽後責怪引薦人魏無知。魏無知力保陳平是「奇謀之士」,不必因其盜嫂受金這些小過失而懷疑不用。《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
陳平席門
出處:《史記·陳丞相世家》。
釋義:後指雖貧賤而為人所器重。
漢初的丞相陳平,努力攻書,未發跡時。家貧,以破席為門,但門外多長者車轍。張負見此情形,把孫女嫁給他,並且說:「豈有像陳平這樣的人會一直貧賤下去嗎?」清吳嘉紀《挽饒母》詩之四: 「陳平席門外,長者多車聲。」亦作「陳平戶」、「陳平車」、「陳平社」。元李俊民《即事》詩:「誰能宰似陳平社,那免悲如宋玉秋。」
養虎自遺患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比喻縱容敵人而自留後患。
賞析:秦朝統治被推翻以後,楚軍與漢軍訂立條約,以鴻溝為界,東邊歸楚,西邊歸漢,從此停戰。於是,劉邦西進,項羽領兵東歸。陳平和張良對劉邦說:「目前漢軍勢力日漸強大,一定要抓住時機消滅楚軍,不能養虎為患。」清宋儒醇《甲申春三月》詩:「前日餌賊降,明日縱賊叛。武臣怯戰鬥,文臣主羈絆。馴致國破亡,養虎自遺患。」
【人物傳說】
陳平逃生
公元前200多年的一天夜裡,風大浪高。一個擺渡的艄公見黃河裡濁浪排空,岸上樹搖影暗,估計不會有過客了,正準備躲進小艙喝壺熱酒,忽聽岸上有人高喊:「艄公,行個好吧,快將我渡過去。」聲音很急。艄公抬頭一望,黑影中只見來人身軀魁偉,氣宇軒昂,像個將軍。少時,客人走到船邊,揖手行禮,道:「行個方便吧,艄公,我多給你些銀兩。」艄公心裡琢磨,這人儀表非凡,黑夜獨行,必是私逃的將官,腰裡頭準纏著金銀細軟,待船到江心,敲他一竹槓。想到這兒,艄公忙解開娩繩,划動舟楫。船到江心,乘客發覺艄公神色不對,眼睛總是盯著自己,大有謀財害命之意。乘客見情勢危急,急中生智,詭說船搖得太慢,恐誤行程,索性脫去上下衣裳,往船板上用力一甩,便去幫艄公搖船。艄公見此人腰間別無一物,衣服落地也無硬物撞擊之聲,知是行囊空空,大失所望,於是打消了相害的念頭。
機靈的乘客死裡逃生,他上得岸來,朝艄公施了個禮,便急如星火,朝前方走去。
這乘客便是陳平。
【生平大事】
漢代傑出的陰陽家
陳平是河南陽武人。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他一直和哥哥住在一起。那時他的家裡十分貧困,可陳平又偏偏喜歡讀書,尤其喜歡黃帝、老子的學說。陳平的哥哥就承擔了家中的全部勞動,使陳平有時間出外遊學。公元前209年,陳勝在大澤鄉起義,並立魏咎為魏王。陳平辭別了兄長,前往臨濟投奔魏王。在魏王那裡,他的計策沒被採納,自己反被讒言詆毀,遭到魏王猜忌。陳平只得去投奔項羽。在項羽手下,他先被封為信武君,後來因為戰功被拜為都尉。
公元前205年,項羽惱恨殷王司馬昴降漢,表示要盡斬昔日參加平定殷王反叛的陳平等將士。陳平也逐漸看清了項羽的弱點,知道項羽很難完成統一天下的大任,就離開項羽,投奔到當時勢單力孤的漢王劉邦麾下。陳平到漢營之後,和劉邦談論天下大事,十分投契。劉邦立即按照陳平在項羽麾下的官職拜為都尉,還讓他留在身邊作參乘,並監護三軍。不久,劉邦又力排眾議,毅然拜陳平為護軍中尉,擔負起監督諸將的責任。
從這以後,陳平為劉邦出了很多的計謀,幫助劉邦建立大漢帝國、解決各種危機。公元前203年,楚漢戰爭到了最激烈的時刻。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城裡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他的外援和糧草通道被斷絕。劉邦向項羽求和,可是項羽不同意,劉邦十分憂慮。陳平獻了條計謀,他讓劉邦從倉庫裡撥出4萬斤黃金,買通楚軍的一些將領,讓這些人散布謠言說:「在項王的部下裡,範亞父和鍾離昧的功勞最大,但卻不能裂土稱王。他們已經和漢王約定好了,要共同消滅項羽,分佔項羽的國土。」這些話傳到項羽的耳朵裡,使他起了疑心,果然對鍾離昧產生了懷疑。他甚至懷疑範增私通漢王,對他很不客氣。在陳平的離間計下,範增不久就去世了。接著,陳平讓劉邦假降,然後讓將軍紀信化裝成劉邦的樣子和2000個美女一起進城。在這個期間,劉邦趁亂逃了出去。就這樣,陳平瞞天過海地解了劉邦的滎陽之困。
滅了項羽之後,陳平又協助劉邦削平異姓諸侯王。劉邦依靠陳平的計策,輕而易舉擒住了韓信,消除了心腹大患。公元前200年,在和匈奴作戰時,劉邦被圍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危在旦夕。陳平發現匈奴的冒頓單于對新得的閼氏十分寵愛,就送了很多禮物給閼氏。通過閼氏的輸通,解除了圍困。
劉邦去世後,漢惠帝的年紀還很小,呂后擅權。陳平害怕受到讒言的中傷,堅決請求留在宮中宿衛,他被授以有職無權的郎中令的官職,主要任務是輔助教導惠帝劉盈。陳平擔任郎中令後,對朝中劉氏家族與呂氏外戚之間的鬥爭佯作視而不見,只是全力輔導惠帝。為了解除呂后的疑慮,陳平開始縱情酒色。呂后死後,陳平聯合絳侯周勃、朱虛侯劉章等反呂勢力,誅殺了呂后的餘黨,擁立文帝,從而維護了漢初的統一局面。
【秘聞軼事】
陳平分肉
陳平少時,家中十分貧困,可他又偏偏喜歡讀書,尤其喜歡黃帝、老子的學說。陳平的哥哥見陳平喜歡交遊,便承擔了家中的全部勞動,使陳平有時間出外遊學。
一年,正逢社祭,人們推舉陳平為社廟裡的社宰,主持祭社神,為大家分肉。陳平把肉一塊塊分得十分均勻。為此,地方上的父老鄉親們紛紛讚揚他說;「陳平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稱職了!」陳平卻感慨地說:「假使我陳平能有機會治理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樣恰當、稱職。」
假遊雲夢,計縛韓信
劉邦消滅項羽後,於漢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正式登基,史稱漢高祖;為了鞏固剛剛建立起來的西漢政權,劉邦旋即開始籌劃消滅異姓王。在楚漢戰爭中,為了分化瓦解項羽的勢力,拉攏並承認項羽所封的諸王,劉邦迫不得已曾先後封了韓信、英布、彭越等8個異姓王。如今天下已定,劉邦越發感到這些跨州連郡而又擁有重兵的強大異姓王的存在,對劉氏政權的鞏固是很大的威脅。於是,他開始騰出手來剷除這些心腹之患。他選擇的首要目標,便是功高蓋世、智勇兼備的大將軍韓信。
漢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密告韓信收留了楚將鍾離昧,蓄意謀反。劉邦聽說後,命令韓信交出鍾離昧,韓信沒有理睬,這成了劉邦的心腹大患。眾將一致要高祖發兵徵討,惟獨陳平一言不發。
此時,張良已藉口有病,功成身退,劉邦身邊最得力的謀臣首推陳平。於是;劉邦召見陳平,問計於他。陳平道:「此事只好緩圖。」劉邦見陳平如此回答,有些發急:「造反大事,怎好緩圖?」陳平又問:「告韓信謀反,外人知道嗎?」劉邦搖了搖頭。
只見陳平故意問道:「陛下現在所有將士,有人能敵得過韓信嗎?」漢帝回答:「這倒沒有。」陳平見時機成熟,便道:「兵不如楚精,將難敵韓信,反而要舉兵強攻,必然是輕啟戰端,我很為陛下擔憂啊!」
劉邦不住點頭,但心中又萬分著急,一再求問萬全之計。陳平躊躇半晌道:「古時天子巡狩,必大會諸侯。臣聞南方有一雲夢澤,陛下何妨傳旨出遊其地,遍召諸侯令集陳地。陳與楚鄰,那時韓信自來進謁,只要一二武士,便可將其拿下。此計似較妥善。」劉邦聽罷,連稱妙計。便於漢六年十月遣使者遍告諸侯到陳地朝會,宣稱「我將南遊雲夢澤。」隨後,漢高祖劉邦便率隊出發了。
其實,韓信對於劉邦那種畏己、惡己的心理也早有覺察,因此他也時刻提防劉邦算計自己。但自忖沒有什麼地方可讓漢帝疑忌,只是收留鍾離昧似有不妥。權衡利害,只得如實向鍾離昧說不能再加庇護。鍾離昧恨恨地說:「我不該誤投至此!我今日死,明日恐怕就輪到你了!」說罷自刎而死。韓信取了鍾離昧的首級,到陳地獻於漢帝,藉此表明心跡。誰知一見面,便被漢帝喝令拿下,載在後面的車中。韓信既已被綁,方長嘆一聲道:「果然如人們常說的,『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是該死了。」漢帝說:「有人告你謀反,故而將你拿下。」韓信聽了,也不多辯,任其縛之,帶回洛陽。大約是查無實據,不久就馬馬虎虎地將韓信降為淮陰侯,控制在京城。韓信深知劉邦忌恨他的才能,便託病不出,直到被呂后殺死。
智救樊噲,對靈哭奏
公元前195年,燕王盧綰謀反。此時劉邦已經62歲了,加上去年秋天徵討黥布時不幸中箭受傷,傷口一直未愈,無法親徵,便命樊噲前去平叛。誰知出師不久,有人就在劉邦面前說樊噲圖謀不軌。劉邦聞言大怒,道:「樊噲見我病重,想必是盼我速死。」決意臨陣換將。漢帝將陳平召來計議之後,決定以陳平的名義前往樊噲軍,中傳詔,車中暗載大將周勃,待到軍中,宣旨立斬樊噲,由周勃取而代之,繼續伐燕。
陳平、周勃奉命出發。在路上,陳平私對周勃說:「樊噲乃主公故交,且是至戚。平楚之功,他也最大。不知主公聽了何人讒言,忽有此舉。一旦主上氣消,或許後悔。兼有呂后和呂須從旁搬弄,難免歸罪你我二人。以我之見,你我不如拿住樊噲,綁赴朝廷,或殺或免,聽憑皇—亡自己處置。」周勃道:「我乃一介武夫,君是智謀之士,連張良也服你。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陳、周二人來到樊噲軍中,命人築起一臺,宣樊噲接旨。樊噲並無多慮,獨自趕來接詔。不料,臺後突然轉出大將周勃,喝令將樊噲拿下,釘人囚車。樊噲正要喧鬧,陳平忙走到樊噲身邊耳語幾句,樊噲方始無言,聽任陳平押返京師。行至途中,漢帝劉邦便已病故。陳平暗自慶幸先前未斬樊噲,否則怎麼向呂后交代。原來,當時的西漢中央政權內部權爭異常激烈,以皇后呂雉為代表的外戚呂氏,力圖取代開國老臣,控制軍國大權。漢高祖劉邦年老多病,將不久於世。在此情況下,有心人首先要考慮如何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中存在下來,然後才能談到其他方面。陳平之所以不殺呂后的妹夫樊噲,便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再說陳平押解囚車,一路直奔長安。還在途中,就遇使者傳詔,命他與灌嬰一同屯戍滎陽。陳平想到樊噲的事尚未來得及辯白,再遠離朝廷,自然兇多吉少。於是,他心生一計,讓囚車照常行進,自己則先策馬星夜飛馳長安。
那時漢帝棺木尚未安葬,陳平一至宮中,伏在靈前且哭且拜,幾乎暈死過去。果然不出陳平所料,呂后一見陳平來到,急忙從幃中走出,怒詢樊噲下落。陳平暗自得意,表面上卻邊拭淚邊答道:「臣知樊侯本有大功,不敢加刑,僅將樊侯押解來都,聽侯主上親裁。不料臣已來遲一步,主上駕崩,臣不能臨終一見主上,真可悲也。」呂后一聽陳平未斬樊噲,心中一喜,便將怒容收起。又見陳平涕淚交流,忠君情意溢於言表,頓生哀憐之心,便說道:「君沿途辛苦,回家休息吧!」陳平答道:「現值宮中大喪,臣願留充宿衛。」呂后道:「君須擔任大政,守衛之士,令數武士足矣。」陳平聽了,又頓首固請道:「新立儲君,國事未定,臣受先帝厚恩,理應不離儲君左右,事無巨細,臣須親侍儲君飲食起居等事,方始放心。」
呂太后聽陳平口口聲聲顧念嗣君,既感他未斬樊噲之恩,又喜他忠於兒子之意,於是不絕於口的嘉獎道:「忠誠如君,舉世罕有。現在嗣主年少,處處需人指導,先帝臨終,曾言君才可用,敢煩君為郎中令,輔相侍主,使我釋憂。」陳平一再叩首謝恩,真的沒有回家,而是隨伴惠帝去了。
陳平在極其複雜激烈的宮廷權力鬥爭的漩渦中,以其謀略家的敏銳洞察力,違旨智救樊噲,並成功地防範了政敵的種種構陷。因此,後來呂耍雖然屢進饞言,都未能加害陳平。
將相交歡
漢惠帝去世後,呂氏家族把持朝政,想要挾持幼主,威脅劉氏天下。丞相陳平因此擔憂不已,常常在閒居的時候深思對策。有一次,陸賈沒有打招呼,就直接入座。陳平正在沉思,沒有看到陸賈。陸賈說:「想什麼呢,這麼專注?」陳平說:「你猜我在想什麼?」陸賈說:「不過是擔心呂氏家族和少主罷了。」陳平說:「是啊。我該怎麼辦呢?」陸賈說:「天下安定,應該注意丞相;天下危急,應該注意大將。丞相和大將關係和睦,那麼其他官員就會毫無二心地依附朝廷。其他官員一心依附於朝廷,天下即使發生動蕩,可是權力也不會分散。您為什麼不和太尉周勃增進友誼呢?」陳平採用了陸賈的建議,於是用五百金給絳侯周勃做壽禮,並且用隆重的禮儀和豐厚的佳餚招待周勃。周勃也回報給陳平一樣的禮儀和宴請。兩個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呂氏的陰謀越發難以得逞。等到後來誅殺呂氏家族,擁立孝文帝,陸賈都參與並作出了貢獻。
妙答丞相之職
文帝有一次上朝,問右丞相周勃說:「全國一年有多少案子判決?」周勃謝罪說不知;文帝又問:「一年錢糧收入多少?」周勃又謝罪說不知;內心感到惶恐慚愧,汗流浹背。
文帝轉向問左丞相陳平。陳平說:「有專主其事的人。」文帝說:「專主其事的是誰?」陳平回答說:「陛下要知道斷案之事,就問廷尉;要知道錢糧之事,就問治粟內史。」 文帝說:「如果各司其職,那麼你所負責的是什麼事?」陳平謝罪說:「陛下不知道我才智低劣,讓我擔任丞相。丞相的職責是對上輔佐天子,調理陰陽,順應四時;對下創造萬物生長的條件;對外要鎮撫四方夷狄和諸侯;對內要使百姓歸附,讓卿大夫們都能安心的擔任各自的職務。」文帝認為講的好。
右丞相周勃很慚愧,出宮門之後就責備陳平說:「你平日怎麼不教我怎樣回答呢!」陳平笑著說:「你身居相位,難道不知道自己的職責嗎?假如陛下問長安城中盜賊的數目,你想勉強回答嗎?」於是周勃自知才能遠不如陳平。
【名人評說】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對陳平的功績作了高度的評價,說陳平「六奇既用,諸侯賓從於漢;呂氏之事,平為本謀,終安宗廟,定社稷。」的確,縱觀陳平的一生,無論在輔佐劉邦成就帝業,還是歷任惠帝、呂后、文帝三朝丞相時,他都能在異常複雜激烈的社會、政治矛盾的漩渦中,審時度勢,巧妙的駕馭各種矛盾,「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顯示了一個謀略家卓越的政治才能。
【歷史遺蹟】
陳平墓
位於西安戶縣石井鎮曹家堡村西北約40米處。墓基東西25米,南北30米,高17米,呈覆鬥形。墓前有「漢曲逆侯陳公平墓」石碑一通,為乾隆四十一年(1776)孟秋,陝西巡撫畢沅書,戶縣知縣汪以誠立石。石碑已遷學校保存。墓側曾建過磚瓦廠,故封土受到破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