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未央》的李未央,歷史上輔佐兩位皇帝,後一位險些被其害死
《錦繡未央》中,弘兒的父親死了,弘兒繼承了皇帝之位,而由於他年紀太小,於是李未央就以太后的身份來輔佐弘兒治理朝政。作為北魏著名的馮太后,李未央演繹了馮太后家族被滅,而她最後坐上太后之位,輔佐弘兒治理朝廷的前半生的故事,而實際上,馮太后輔佐了兩任皇帝,成為了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後。
馮太后輔佐的兩代皇帝正是弘兒和他的兒子,當時對於皇帝的名字沒有太大的避諱,所以兒子拓跋宏和父親弘兒的名字讀音是一樣的,但是皇室認為「宏」字寓意很好,因此就不會特意避諱父親名字的讀音。拓跋宏的母親在他被立為儲君前就已經被賜死了。按照封建社會的禮制,拓跋宏是父親死後的皇帝人選,但是作為太子,他做上皇位的過程卻是充滿波折的,而第一個差點讓他失去繼承皇位機會的人,就是他的父親拓跋弘,也就是劇裡的弘兒。
年齡太小,差點錯失皇位
拓跋弘雖然與馮太后如同親母子一樣,但是在拓跋弘除掉李奕後,母子之間就產生了矛盾,雖然他們二人仍舊像以往一樣相處,但是暗地裡卻有了很大隔閡。拓跋弘對於撫養自己長大的馮太后一直很感激,但是因為馮太后愛上了李奕,他一直覺得這是父親的恥辱,因此找理由處死了李奕。李奕死後,馮太后傷心不已,兒拓跋弘雖然覺得為父親洗去了屈辱,但他和親生母親一樣的馮太后產生的矛盾,讓他的心裡也備受煎熬,於是他做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出家,然後再選擇一個年長的皇子禪位,而不是傳給已經被立為太子的拓跋宏。拓跋弘並非不喜歡太子,而是想讓一個年長的皇室宗族來制約馮太后的權力。
如果拓跋弘沒有兒子,或者太子品行不端,在他沒有其他皇子的情況下,他可以把皇位禪位給其他的宗室子弟,但是他已經把大兒子拓跋宏立為了儲君,太子也非常聰明,他以後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出色的皇帝。如果這種情況下,他堅持禪位給年長的宗室子弟,朝廷裡的不同勢力就會發生衝突,這種衝突甚至還會威脅整個國家的穩定。拓跋弘這個決定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但是大臣們卻害怕得罪皇帝,不直接說出來。拓跋弘直接詢問他一直信任的大臣,這個大臣願意以死明志,反對拓跋弘的決定,其他大臣看到後,也紛紛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拓跋弘卻仍固執的認為太子剛五歲,不能治理國家,一定要選一位年長的國君,其實大家走明白他的做法是由於和馮太后的矛盾決定的,但是兩個人的鬥爭會直接威脅到朝廷的穩固,最後拓跋弘和大臣們妥協,由太子繼承皇位,拓跋弘以太上皇的身份,依舊治理朝廷,等到小皇帝長大後,再把權力還給他。拓跋弘不得已,就聽從了大家的做法,把皇位傳給了兒子,拓跋宏做了皇帝。
頭腦聰明,招來殺身之禍
在拓跋宏登上皇位五年之後,拓跋弘卻突然中毒而死,死因不明,由於拓跋宏年幼,已經退出朝堂的馮太后不得不再次走向朝前,繼續輔佐新帝。雖然拓跋宏在嬰兒時期母親就死了,但是他卻被馮太后盡心盡力撫育大,得到了馮太后的愛和照顧。拓跋宏從小就特別聰明,馮太后一心教育他的時候,卻擔心這個小皇帝太過聰明,長大後會不容易控制,但是隨著長時間的相處,馮太后對他的感情也發生著變化。
馮太后一直信任的拓跋弘,趁她還政時,殺死了她心愛的人,李奕的死讓馮太后明白了權力的重要性。馮太后雖然很喜歡孩子,也盡心教育拓跋宏,拓跋宏聰明過人,但是他父親拓跋弘死因不明,外界又一直認為是馮太后害死了他,她擔心小皇帝也會聽信這些議論,長大後對她造成威脅,因此她就有了廢帝的想法。
馮太后這個人疑心病很重,她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就決定實施。在一個冬天,一個太監告訴馮太后小皇帝說了太后的壞話,她非常生氣,於是就讓人打了皇帝幾十棍子,又把他關進了很冷的屋子,只讓他穿了單薄的衣服,三天沒有給他任何吃的喝的,馮太后以為拓跋宏會承受不住而死,就準備立他的弟弟做皇帝,但是這個計劃最終沒有成功。首先,廢帝另立的做法遭到了群臣的反對,再者就是馮太后冷靜下來後,又想起了自己對小皇帝的愛,馮太后從拓跋宏嬰兒時期就不遺餘力的照顧他,她相信拓跋宏一定會聽自己的話,於是她就斷了廢帝的想法。拓跋宏經歷了這件事,不但堅強的活了下來,而且由於馮太后對他的愧疚之情,祖孫兩個人感情更深了。
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拓跋宏從繼承皇位,到被馮太后認可而坐穩皇位這段時間,他經歷了難以想像的波折,但是他卻知道隱忍的重要性,在馮太后的輔佐下,成為了名垂千古的孝文帝。